余东海:不是神圣性复魅而是宗教化复辟--蒋庆思想批判之三

 

蒋庆(中)王康(右)东海(左)


 

孔子将昊天去人格化,使天道的超越性与内在性圆满统一起来了,儒学的神圣性与超越性更加雄厚扎实了,更魅了。----东海曰



信仰儒家,就必须坚持道德仁本,政治民本,宇宙人本,使此三本不受任何干扰,包括权力、民意和人格神的干扰。信仰儒家,就必须兼顾儒家四性,宗教性、科学性、道德性、政治性。死性四足鼎立,缺一不可。

对宗教性过于强调而无度扩张,必然对科学性哲学性构成侵犯,对道德性政治性产生危害。科学性哲学性缺失到一定程度,儒家就会宗教化。而道德和政治一旦宗教化,就会非正义、非文明化。

蒋庆思想最大病就是对宗教性扩展过度,有违儒家一切从人道出发的宗旨。

有厅友寄来《追求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中和之魅——蒋庆先生谈儒家的宗教性问题》一文,并摘要三段供我学习。略览之,发现正确处虽然不少,似是而非和明显错误的地方更多。实无时间也无必有一一指出,摘要一小段简评。

蒋庆言: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到的那样,如果站在蒂里希的角度来说儒家是宗教,又会走向另一极端,即把儒家信仰中某种意义上的人格神特征化解掉了,儒家的超越追求只局限在内在的心性与义理化了的天理之中,外在的“魅”的人格神没有了,或者说不处于显要地位了。……孔子所建立的经学传统中保留了人格神的信仰,而后儒的心性化义理化倾向则淡化了人格神的信仰,我们今天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儒学,特别是所谓儒家的“宗教性”问题,就必须回到经学,而不能一味走心性儒学的路。”

东海曰:这段话有三大错误。

其一、儒家文化经过孔子人文性的改造后,即孔子所建立的经学中,虽然保存了传统人格神的某些概念,但并未保留人格神信仰,而是将天道的人格特征去掉了。既无显性人格,也无隐性人格。任何人格神信仰都不符合孔孟之道,都有违孔孟立足于人道的坚定性。

其二、程朱于孔孟的超越追求一以贯之。孟子和宋明儒的超越追求是天人合一的,不能说为“儒家的超越追求只局限在内在的心性与义理化了的天理之中”云。心性并非完全内在,而是内在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天理是活泼泼的,是“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的天地之性,是一切义理的中央总部,生生不息,至诚无息。认为天理义理化了,是对理学的一种巨大误会。蒋眼看程朱,看朱成碧;蒋眼看天理,把活的看死了。

其三、将天道去人格化之后,并非“外在的魅的人格神没有了”,而是使天道的超越性与内在性圆满统一起来了,儒学的神圣性与超越性更加雄厚扎实了,更魅了。故反经就是复魅,不需要通过将天道重新人格化去复魅。蒋庆的复魅努力,纯属宗教复辟,有害于儒,后患无穷,不仅无效而已。

作明厅友转发蒋庆论儒教的“天”与西方宗教的“上帝”同异的一段话:

“简单来说,儒教的“天”与西方宗教中的“上帝”都体现为一种具有超越性、神圣性、本源性、目的性、普遍性、绝对性、永恒性、至善性与优先性的宗教道德价值,这是一样的。(《蒋庆:中国传统政治形态是以儒教为主的“政教一体”——答美国明克胜教授问下》)

这是完全不明“超越性”之义。超越性,意谓无形无迹无象,超越宇宙生命一切现象,包括超意识超人格超逻辑超语言文字。儒天的超越性是西方宗教遥不可及的境界。堂堂大儒对西方宗教如此虚美虚誉,将超越性、神圣性、普遍性、绝对性、永恒性、至善性等等美誉冠于人格神,实在令人无语。这些特性,除了儒家的天,没有任何人格神具备。耶教的上帝不行,伊教的真主更不行。

注意,对于性天,语言文字有时而尽。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老子说道可道反常道,知者不言,就是认识到了性天超语言的一面,不可思不可议不可究诘的一面。只是老子过了,忽略了语言文字对于明道的重要性,过犹不及。



人格天之说,佛道学者都不会放在眼里,遑论吾儒。(注意,佛道两家,学教有别。两家宗教有很多人格神,两家学术则不立人格神,佛性道心皆非人格神也。)蒋庆派儒生则大多不假思索地坚信不疑。

根本一错,遂不可收拾,各种怪象谬论风起云涌。有儒生学儒颇为虔诚,于东海人品学术亦不无了解,然闻天无人格、性即天道、内圣外王为体用关系诸正论,毫无思索能力,而且一再狡辩乃至出言讥刺,让我进一步发现问题的严重性。

亲炙过我的某些儒生尚且如此愚昧偏激执迷不悟,丧失自明和上达能力,怎么得了!上达不易,非一般儒生所能。但是,只要有志于学,有志于道,就应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并保持思想的开放性,对于不同观点,诉诸独立思考,在未能乾心独断的时候,不必急于排斥异议,妄下结论。

不少人误以为,说天有人格,就是让天有了神性。殊不知,那样做恰恰是狭隘、障碍了天,让天产生了局限性和现象性,从形而上之道现为形而下之象了。那就与天地万物有了隔阂,隔阂了天地万物一体之仁。正因为天无人格,才能够造人造物,造化一切。在造化这个意义上,说天道大仁,可;说天道不仁,亦可。盖天道之仁具有绝对性,是不与“不仁”相对的绝对、超然之仁。

熊十力先生好称性天为本体。他说:

“仁者本心也,即吾人与天地万物所同具之本体也。”“盖自孔孟以迄宋明诸师,无不直指本心之仁,以为万化之源、万有之基。即此仁体,无可以知解向外求索也。”又说:“本心即万化实体,而随义差别,则有多名:以其无声无臭,冲寂之至,则名为天,以其流行不息,则名为命:以其为万物所由之而成,则名为道;以其为吾人所以生之理,则名为性;以其主乎吾身,则谓之心;以其秩然备诸众理,则名为理:以其生生不容已,则名为仁;以其照体独立,则名为知;以其涵备万德,故名明德。”

性天本体无声无臭无人格,而其用无限,可以开出一切包括人格,就像内圣非外王但可以开出外王,种子非花香但可以开花而香。在这个意义上,性天又仿佛有人格一样。故方便而言,或就天之作用而言,亦可以说天有情感和意志。

例如,孔子说:“知我者,其天乎!”又说:“吾谁欺?欺天乎?”又说:“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又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东海也说过一段话:昊天上帝睡着了,睡得很沉。但是没关系,我来了,我们来了,我们就是来唤醒上帝的人。用我们发自内心的真言实语,用我们持之以恒的正步直行,用我们的满怀炽热和良知光明,唤醒昊天,唤醒上帝!

有一条东海律说:古今中外无数人祸天灾,实乃天谴,乃是昊天上帝对罪恶的责罚。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吉人天相,恶人天谴,甚至天灭。董仲舒先生说得好:“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

不能因此判断孔子、董子和东海认为天有人格。朱子明言天无情意无计度无造作,即无人格。但他又说:“天道喜善而恶恶,遏恶而扬善,非顺天休命而何?”(《朱子语类卷七十易六》)说得仿佛天有喜怒有意愿有人格似的。其实,善恶报应是因果律在起作用,并非有一个人格神对人类善恶进行登记奖惩。因果律就是天之用,天道的规律之一。

我在《我的良知就是昊天上帝》一文中指出,《诗》、《书》中的上帝是一个有意志的人格,会震怒、会降灾,与人类所有古老宗教中的上帝都一样。那是孔子对文献古籍的文化保留,但不是对先民人格神信仰的保留。上帝的震怒降灾,是对天谴和天人感应最好的喻示。天道至神,就在于妙出宇宙万物、妙出人类人格而自身一无所有,连准人格、隐性人格都没有。

天道妙万物而为言,人类就是天道最神妙的发言,是天道妙出来的最美妙的产品。人本身就是天人合一的。肉体意识,人也;性,天也。所以,人是形上与形下、本质与现象、无限与有限、道与器、体与用的统一,最为健全美好、妙不可言的统一。潇湘厅友言圣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得之矣。

蒋庆的问题与王阳明相反。阳明是偏于内而轻外,不够重视格物;蒋庆是偏于外而轻内,不能上达性天。蒋庆与荀子类似。荀子不足于内,故有性恶论;蒋庆不足于内,故有人格之天论,儒家宗教论,主权在天论、内圣外王所见之性不同论等等。蒋庆与荀子之病,症状有所不同,原因都是不明性天之微妙义。



谢遐龄先生言:“近年邪教与其他宗教的大幅度发展使我得出判断:文革后中国社会存在着巨大的信仰空间有待填补;民众有信仰需求,渴望得到满足。由此认定一个事实——信仰是与生俱来的深藏于人的本性中的生命冲动。”

此言不错,关键是儒家怎么办?像蒋庆那样,为人民造神,造一个人格神奉献给他们?别的人物势力怎么做可以不管,但儒家不能这么做。天道神妙,妙万物而为言,岂人格神可比;神道设教,是宗天而设教,非为人民造神。

儒家的做法只能是“为生民立道”,在信仰上告诉人民,我们信仰的天道,又称昊天上帝,不是人格神,胜于人格神,比所有宗教、非宗教的人格神更神。我们信仰的天道,是万神之神,是宇宙中所有人格神和生命之父母。

“为生民立道”出自于张载先生。日前王健厅友微信谈及张载“四为句”有五个版本,应以南宋《近思录拾遗》收录的原文为准。原文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王健认为:“‘四为句‘与《中庸》四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君子笃恭而天下平。”紧密相关且相应。为天地立心,相应于天命之谓性;为生民立道,相应于率性之谓道;为去圣继绝学,相应于修道之谓教;为天下开太平,相应于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道体既有潜在性又有超越性,彻上彻下彻内彻外,无局限无极限,可以根据需要,上下四方、古往今来地推出去说。推上去就是天道,论其神就是上帝。天道的神圣性奇妙性,非任何人格神所能比拟,怎么说都不过分。注意,儒家否定天有人格,但不否定鬼神的存在,也不否定鬼神的人格。鬼神之事,置而不论耳。

道及高处,妙到毫颠,一字不稳都不行,更来不得丝毫虚拟妄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常有人以传道者自许,不知传道的前提是知道明道。自己昧于性天,惑于异端,就没有传道的资格。

本体论的毫厘之差,都会导致人性观政治观历史观全盘出问题。本体论即对性天道体的认证,属于形而上学和儒家内圣学。佛道两家论性天而不识乾元,离儒家中道就颇远;韩非妄测道体,更是直接沦为古典极权主义的集大成者。

山海厅友言:“学生一下子想起《中庸》中“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这一句,盖儒家乃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治平之学,以格致诚正而后修身齐家为基。四书五经,乃先圣先贤先王成功经验之传载。我们如何激活它,用经典以指导生活,来以礼修身,明洪范五福六极,而循至小康、晋臻大同。”

说得好。有一点可以肯定,先圣先王成功经验,不是靠宗教化努力能够激活的。将王道政治与宗教信仰混杂在一起,无利有弊,有大弊。激活先圣先王成功经验,有待于“其人”。“其人”就是有其德、有内圣修养、能修身齐家的人和群。有“其人”方能行其道,方有能力将先圣先王成功经验付诸于实践。

有没有行道的条件,不可必,但儒家群体应该做好文化道德思想理论准备,具备传道、弘道、行道的能力。有了能力才有机会,才不会浪费机会。如果儒群核心都不明性天大理,昧于圣王大义,即使有机会,也会浪费掉。

儒家要争气,要有出息,要加快成长的速度,成为君子豪杰群。只有那样的群体,才能拿得起,靠得住,托得命,负得重,才能托得起中华文化之命,负得起家国天下之重。如果儒家都不行,中国无望,甚至人类亦无望矣。其它文化和政治,即使正确如人本主义,正义如自由主义,终究不达性天,托不起大同理想的伟大和人类未来的美好。

 

2021-11-20余东海集于邕城青秀山下独乐斋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余东海:不是神圣性复魅而是宗教化复辟--蒋庆思想批判之三

 

蒋庆(中)王康(右)东海(左)


 

孔子将昊天去人格化,使天道的超越性与内在性圆满统一起来了,儒学的神圣性与超越性更加雄厚扎实了,更魅了。----东海曰



信仰儒家,就必须坚持道德仁本,政治民本,宇宙人本,使此三本不受任何干扰,包括权力、民意和人格神的干扰。信仰儒家,就必须兼顾儒家四性,宗教性、科学性、道德性、政治性。死性四足鼎立,缺一不可。

对宗教性过于强调而无度扩张,必然对科学性哲学性构成侵犯,对道德性政治性产生危害。科学性哲学性缺失到一定程度,儒家就会宗教化。而道德和政治一旦宗教化,就会非正义、非文明化。

蒋庆思想最大病就是对宗教性扩展过度,有违儒家一切从人道出发的宗旨。

有厅友寄来《追求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中和之魅——蒋庆先生谈儒家的宗教性问题》一文,并摘要三段供我学习。略览之,发现正确处虽然不少,似是而非和明显错误的地方更多。实无时间也无必有一一指出,摘要一小段简评。

蒋庆言: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到的那样,如果站在蒂里希的角度来说儒家是宗教,又会走向另一极端,即把儒家信仰中某种意义上的人格神特征化解掉了,儒家的超越追求只局限在内在的心性与义理化了的天理之中,外在的“魅”的人格神没有了,或者说不处于显要地位了。……孔子所建立的经学传统中保留了人格神的信仰,而后儒的心性化义理化倾向则淡化了人格神的信仰,我们今天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儒学,特别是所谓儒家的“宗教性”问题,就必须回到经学,而不能一味走心性儒学的路。”

东海曰:这段话有三大错误。

其一、儒家文化经过孔子人文性的改造后,即孔子所建立的经学中,虽然保存了传统人格神的某些概念,但并未保留人格神信仰,而是将天道的人格特征去掉了。既无显性人格,也无隐性人格。任何人格神信仰都不符合孔孟之道,都有违孔孟立足于人道的坚定性。

其二、程朱于孔孟的超越追求一以贯之。孟子和宋明儒的超越追求是天人合一的,不能说为“儒家的超越追求只局限在内在的心性与义理化了的天理之中”云。心性并非完全内在,而是内在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天理是活泼泼的,是“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的天地之性,是一切义理的中央总部,生生不息,至诚无息。认为天理义理化了,是对理学的一种巨大误会。蒋眼看程朱,看朱成碧;蒋眼看天理,把活的看死了。

其三、将天道去人格化之后,并非“外在的魅的人格神没有了”,而是使天道的超越性与内在性圆满统一起来了,儒学的神圣性与超越性更加雄厚扎实了,更魅了。故反经就是复魅,不需要通过将天道重新人格化去复魅。蒋庆的复魅努力,纯属宗教复辟,有害于儒,后患无穷,不仅无效而已。

作明厅友转发蒋庆论儒教的“天”与西方宗教的“上帝”同异的一段话:

“简单来说,儒教的“天”与西方宗教中的“上帝”都体现为一种具有超越性、神圣性、本源性、目的性、普遍性、绝对性、永恒性、至善性与优先性的宗教道德价值,这是一样的。(《蒋庆:中国传统政治形态是以儒教为主的“政教一体”——答美国明克胜教授问下》)

这是完全不明“超越性”之义。超越性,意谓无形无迹无象,超越宇宙生命一切现象,包括超意识超人格超逻辑超语言文字。儒天的超越性是西方宗教遥不可及的境界。堂堂大儒对西方宗教如此虚美虚誉,将超越性、神圣性、普遍性、绝对性、永恒性、至善性等等美誉冠于人格神,实在令人无语。这些特性,除了儒家的天,没有任何人格神具备。耶教的上帝不行,伊教的真主更不行。

注意,对于性天,语言文字有时而尽。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老子说道可道反常道,知者不言,就是认识到了性天超语言的一面,不可思不可议不可究诘的一面。只是老子过了,忽略了语言文字对于明道的重要性,过犹不及。



人格天之说,佛道学者都不会放在眼里,遑论吾儒。(注意,佛道两家,学教有别。两家宗教有很多人格神,两家学术则不立人格神,佛性道心皆非人格神也。)蒋庆派儒生则大多不假思索地坚信不疑。

根本一错,遂不可收拾,各种怪象谬论风起云涌。有儒生学儒颇为虔诚,于东海人品学术亦不无了解,然闻天无人格、性即天道、内圣外王为体用关系诸正论,毫无思索能力,而且一再狡辩乃至出言讥刺,让我进一步发现问题的严重性。

亲炙过我的某些儒生尚且如此愚昧偏激执迷不悟,丧失自明和上达能力,怎么得了!上达不易,非一般儒生所能。但是,只要有志于学,有志于道,就应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并保持思想的开放性,对于不同观点,诉诸独立思考,在未能乾心独断的时候,不必急于排斥异议,妄下结论。

不少人误以为,说天有人格,就是让天有了神性。殊不知,那样做恰恰是狭隘、障碍了天,让天产生了局限性和现象性,从形而上之道现为形而下之象了。那就与天地万物有了隔阂,隔阂了天地万物一体之仁。正因为天无人格,才能够造人造物,造化一切。在造化这个意义上,说天道大仁,可;说天道不仁,亦可。盖天道之仁具有绝对性,是不与“不仁”相对的绝对、超然之仁。

熊十力先生好称性天为本体。他说:

“仁者本心也,即吾人与天地万物所同具之本体也。”“盖自孔孟以迄宋明诸师,无不直指本心之仁,以为万化之源、万有之基。即此仁体,无可以知解向外求索也。”又说:“本心即万化实体,而随义差别,则有多名:以其无声无臭,冲寂之至,则名为天,以其流行不息,则名为命:以其为万物所由之而成,则名为道;以其为吾人所以生之理,则名为性;以其主乎吾身,则谓之心;以其秩然备诸众理,则名为理:以其生生不容已,则名为仁;以其照体独立,则名为知;以其涵备万德,故名明德。”

性天本体无声无臭无人格,而其用无限,可以开出一切包括人格,就像内圣非外王但可以开出外王,种子非花香但可以开花而香。在这个意义上,性天又仿佛有人格一样。故方便而言,或就天之作用而言,亦可以说天有情感和意志。

例如,孔子说:“知我者,其天乎!”又说:“吾谁欺?欺天乎?”又说:“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又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东海也说过一段话:昊天上帝睡着了,睡得很沉。但是没关系,我来了,我们来了,我们就是来唤醒上帝的人。用我们发自内心的真言实语,用我们持之以恒的正步直行,用我们的满怀炽热和良知光明,唤醒昊天,唤醒上帝!

有一条东海律说:古今中外无数人祸天灾,实乃天谴,乃是昊天上帝对罪恶的责罚。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吉人天相,恶人天谴,甚至天灭。董仲舒先生说得好:“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

不能因此判断孔子、董子和东海认为天有人格。朱子明言天无情意无计度无造作,即无人格。但他又说:“天道喜善而恶恶,遏恶而扬善,非顺天休命而何?”(《朱子语类卷七十易六》)说得仿佛天有喜怒有意愿有人格似的。其实,善恶报应是因果律在起作用,并非有一个人格神对人类善恶进行登记奖惩。因果律就是天之用,天道的规律之一。

我在《我的良知就是昊天上帝》一文中指出,《诗》、《书》中的上帝是一个有意志的人格,会震怒、会降灾,与人类所有古老宗教中的上帝都一样。那是孔子对文献古籍的文化保留,但不是对先民人格神信仰的保留。上帝的震怒降灾,是对天谴和天人感应最好的喻示。天道至神,就在于妙出宇宙万物、妙出人类人格而自身一无所有,连准人格、隐性人格都没有。

天道妙万物而为言,人类就是天道最神妙的发言,是天道妙出来的最美妙的产品。人本身就是天人合一的。肉体意识,人也;性,天也。所以,人是形上与形下、本质与现象、无限与有限、道与器、体与用的统一,最为健全美好、妙不可言的统一。潇湘厅友言圣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得之矣。

蒋庆的问题与王阳明相反。阳明是偏于内而轻外,不够重视格物;蒋庆是偏于外而轻内,不能上达性天。蒋庆与荀子类似。荀子不足于内,故有性恶论;蒋庆不足于内,故有人格之天论,儒家宗教论,主权在天论、内圣外王所见之性不同论等等。蒋庆与荀子之病,症状有所不同,原因都是不明性天之微妙义。



谢遐龄先生言:“近年邪教与其他宗教的大幅度发展使我得出判断:文革后中国社会存在着巨大的信仰空间有待填补;民众有信仰需求,渴望得到满足。由此认定一个事实——信仰是与生俱来的深藏于人的本性中的生命冲动。”

此言不错,关键是儒家怎么办?像蒋庆那样,为人民造神,造一个人格神奉献给他们?别的人物势力怎么做可以不管,但儒家不能这么做。天道神妙,妙万物而为言,岂人格神可比;神道设教,是宗天而设教,非为人民造神。

儒家的做法只能是“为生民立道”,在信仰上告诉人民,我们信仰的天道,又称昊天上帝,不是人格神,胜于人格神,比所有宗教、非宗教的人格神更神。我们信仰的天道,是万神之神,是宇宙中所有人格神和生命之父母。

“为生民立道”出自于张载先生。日前王健厅友微信谈及张载“四为句”有五个版本,应以南宋《近思录拾遗》收录的原文为准。原文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王健认为:“‘四为句‘与《中庸》四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君子笃恭而天下平。”紧密相关且相应。为天地立心,相应于天命之谓性;为生民立道,相应于率性之谓道;为去圣继绝学,相应于修道之谓教;为天下开太平,相应于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道体既有潜在性又有超越性,彻上彻下彻内彻外,无局限无极限,可以根据需要,上下四方、古往今来地推出去说。推上去就是天道,论其神就是上帝。天道的神圣性奇妙性,非任何人格神所能比拟,怎么说都不过分。注意,儒家否定天有人格,但不否定鬼神的存在,也不否定鬼神的人格。鬼神之事,置而不论耳。

道及高处,妙到毫颠,一字不稳都不行,更来不得丝毫虚拟妄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常有人以传道者自许,不知传道的前提是知道明道。自己昧于性天,惑于异端,就没有传道的资格。

本体论的毫厘之差,都会导致人性观政治观历史观全盘出问题。本体论即对性天道体的认证,属于形而上学和儒家内圣学。佛道两家论性天而不识乾元,离儒家中道就颇远;韩非妄测道体,更是直接沦为古典极权主义的集大成者。

山海厅友言:“学生一下子想起《中庸》中“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这一句,盖儒家乃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治平之学,以格致诚正而后修身齐家为基。四书五经,乃先圣先贤先王成功经验之传载。我们如何激活它,用经典以指导生活,来以礼修身,明洪范五福六极,而循至小康、晋臻大同。”

说得好。有一点可以肯定,先圣先王成功经验,不是靠宗教化努力能够激活的。将王道政治与宗教信仰混杂在一起,无利有弊,有大弊。激活先圣先王成功经验,有待于“其人”。“其人”就是有其德、有内圣修养、能修身齐家的人和群。有“其人”方能行其道,方有能力将先圣先王成功经验付诸于实践。

有没有行道的条件,不可必,但儒家群体应该做好文化道德思想理论准备,具备传道、弘道、行道的能力。有了能力才有机会,才不会浪费机会。如果儒群核心都不明性天大理,昧于圣王大义,即使有机会,也会浪费掉。

儒家要争气,要有出息,要加快成长的速度,成为君子豪杰群。只有那样的群体,才能拿得起,靠得住,托得命,负得重,才能托得起中华文化之命,负得起家国天下之重。如果儒家都不行,中国无望,甚至人类亦无望矣。其它文化和政治,即使正确如人本主义,正义如自由主义,终究不达性天,托不起大同理想的伟大和人类未来的美好。

 

2021-11-20余东海集于邕城青秀山下独乐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