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綦彦臣

綦彦臣:论政治市场化问题

理性看待皇权无法神圣化的政治文化,一方面,中国社会始终存在自身的自由主义精神、反抗行为的能量;另一方面,体制内灰色市场顽强存在,但它并不足以自觉触动这个市场的各层参与者全面认同现代政治伦理。比如说,整个意识形态系统的运行实质是在维护码头文化,即「中国成了这个黑帮、黑党眼中的最大码头。他们想一直吃下去」。简言之,贪腐势力尤其中下层有不尊重皇权的真实心态,但他们也是反对整个社会民主转型(民主革命)的最顽固力量。

阅读更多

綦彦臣:「经济颜革」何以可能?

中国经济恶化并非经济本身的问题,而是社会公平问题。仍在北京高级决策保泡沫的实质意图下看问题,或曰:二者必居其一的抉择是「社会公平没有楼市崩溃为代价,就永远没法实现」。与此同时,体制内虽不乏高级专业人士且个体思路相当清晰,但制度本质决定了那些零星智力资源必是处于错配状态。它至少是经济方面颜色革命(简称为「经济颜革」)的一个内部因素。

阅读更多

綦彦臣:基于尊重文化的女权主义

转型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宗教从极权(含威权)辖制下解放出来,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状态高质量提升,其中,妇女社会地位(尤含经济权利与性别尊重)提高是绝对重要标志。可以说,没有妇女地位实质提高与社会心理认知身份的翻转,转型是劣质或曰有名无实的。这是在转型科学研究中必然涉及女权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中共国家内,这一点尤应受到转型科学研究者及转型政治活动者的注意。因为中共国家自身传统(革命)意识形态失败后,极力向古典传统靠拢,以致女权水平与世界正常水平相关甚远。

阅读更多

綦彦臣:基于反框设计的经济民主

转型科学与政治实践必须维护庶众的经济民主、消费自由,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否定大框管理而进行反框设计。反框设计的要点必然是:第一,名义全民回归实质全民,把国家管控下的所谓国有资产量化给人民;第二,农村土地取消名义上的集体所有制,完全回归农民个人所有,是否实行集体制则取决于各传统单元的集体表决意愿,而不是全国统一法律;第三,全面免费医疗,高等教育分成严格的公立与私立两块,公立一块免费;第四,建立国家财政支撑的青年住房平权基金,让工作状态的婚龄青年获得五到十年的无租金住房。

阅读更多

綦彦臣:基于知识价值的反个人崇拜

个人崇拜在共产党政权史上本为内部公共品,但它借助党国一体机制最终让社会承担了迫害、杀戮、饥馑、动乱等重大成本,这还未计对个人精神世界摧毁之无形成本。而人民再愚钝也有他们的内心不满,类似中国《诗经》的批判精神,前苏联社会出现不满个人崇拜的大量言论,其中有的成为重大社会话题或(和)出版物。

阅读更多

綦彦臣:泛选举与民主转型——对安乐业评论的两点附议

在中国,网络因素介入选举(无论中共党权还是党控国政之选举)并不在于什么人出任最高党职或国家最高行政职务,而在于它的古典意义是察举文化的延续,因而,压迫再重,民有议政之风,这也是「文革」时期大量发生「反革命案件」的传统因素;在政治现代化意义上,泛选举是整个社会对生存质量的本能反应,甚至当中的人权因素可以放得低一些。「事儿摆在哪儿,人们总还是可以说说的」是如此简单之道理,以至于乞丐与文人对下雪天气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阅读更多

綦彦臣:基于历史精炼的个人主义

为推助当下中国民主转型,有必要进行历史精炼,即在庞多、繁杂的专制主义历史典籍表面存在之下,发现有益的历史高能资源。这项理论工作有三个层次:其一曰彰显从杨朱到唐甄的真正清流;其二曰揭示反个人主义理论的荒谬;其三曰在专制主义理论里面找到其压不住的个人主义因素。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