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得过了头

 


五十岁的家庭主妇孔俊英(音译,Kong Junying)站在北京一家超市的入口处,手里拿着一个咸蛋。孔俊英和她的丈夫及18岁的儿子每月就靠两千元人民币生活,在今年上半年,食品杂物的价格吞噬了这对夫妇的固定收入的越来越大份额。过去每月三百元人民币帐单如今成了五百元,而且价格还在涨。因此孔俊英买了咸蛋来代替肉类。她表示,“我们还能够买得起食物。但如果价格继续攀升,我认为政府应该拨出专门的粮食补助。”


在中国,这是一个越来越普遍的愿望。经历数年高经济增长和相对稳定的消费价格后,通胀问题又回来了——而且是一个更苦的果子。中国7月的消费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6%,这是十多年来最急剧的增长。食品价格猛涨15.4%,由于农业区的家畜爆发疫症以及严重的洪水,单是肉类和禽类就涨了45%。但压在消费者身上的不仅仅是食品价格。租金成本和抵押贷款利率上涨4.4%,令房子成为排在食品之后的第二通胀严重品种。菜篮子的打击对孔俊英那样的人们意味着“举筷吃肉,放筷骂娘”。


骚动不安的人口令中国官员担忧,因为在历史上高通胀曾引发政治问题。而且通胀不仅仅是国内问题。由于中国是世界上很多产品的供应国,中国大陆的成本提高会体现在全世界沃尔玛及其他大零售商的货架上。美国商务部表示在2007年的上半年,来自中国的进口品价格上涨了4.1%。这是自美国在2003年开始追踪中国进口品价格以来增长最快的,而且远高于美国目前2%的通胀率。


中国大陆的价格攀升是意料之中的事。多年来,经济学家为中国经济可能最终过热的前景感到绝望。最新的通胀报告显示这个日子可能到了。中国已经录得连续四年的双位数经济增长,而且2007年可能是第五年:第一季度GDP增长11.1%。在世界其他国家担心信贷市场可能减缓增长的时刻,中国却面临不同的挑战:如何在出轨以前放慢经济火车头的速度。


如今,经济学家的辩论话题是,中国央行再次提高利率的措施能否放缓增长和通胀。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月的通胀报告——它将显示情况是否如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Jun Ma)所言:价格在7月到达顶峰,如今将会放缓。马骏指出某些重要产品的价格在8月初下跌大约1%,而且中行“没有必要反应过度”。


中国官员希望他是对的,因为该国的政策选项有限。摩根大通中国证券主席李晶(Jing Ulrich)表示,加息可能只会加剧投机“热钱”从海外流入。而且过多的流动资金(理解为:太多的钱追逐太少的商品)至少要为中国的涨价问题负上部分责任。尽管有人说7月的猛涨是由于短期的粮食短缺,但北京大学经济教授佩蒂斯(Michael Pettis)认为这些上涨并不像某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是暂时的。“中国如今正在呈现货币过剩的几乎所有的预期后果——爆炸性增长、资产泡沫、投资过热和通胀。”


冷却的选项之一是让中国的货币更快地升值,而且北京的主要贸易伙伴也在私底下敦促。这会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还可以舒缓来自美国国会议员的压力——他们指责中国为贸易优势操纵货币。允许人民币升值可能会令中国出口型增长至少在短期内放慢一点,但付出这个代价可能是值得的。北京的问题是:国家要在现在忍受一点痛——还是在后来忍受很多痛?(作者 Bill Powell)


英文原文:http://www.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1653430,00.html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好得过了头

 


五十岁的家庭主妇孔俊英(音译,Kong Junying)站在北京一家超市的入口处,手里拿着一个咸蛋。孔俊英和她的丈夫及18岁的儿子每月就靠两千元人民币生活,在今年上半年,食品杂物的价格吞噬了这对夫妇的固定收入的越来越大份额。过去每月三百元人民币帐单如今成了五百元,而且价格还在涨。因此孔俊英买了咸蛋来代替肉类。她表示,“我们还能够买得起食物。但如果价格继续攀升,我认为政府应该拨出专门的粮食补助。”


在中国,这是一个越来越普遍的愿望。经历数年高经济增长和相对稳定的消费价格后,通胀问题又回来了——而且是一个更苦的果子。中国7月的消费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6%,这是十多年来最急剧的增长。食品价格猛涨15.4%,由于农业区的家畜爆发疫症以及严重的洪水,单是肉类和禽类就涨了45%。但压在消费者身上的不仅仅是食品价格。租金成本和抵押贷款利率上涨4.4%,令房子成为排在食品之后的第二通胀严重品种。菜篮子的打击对孔俊英那样的人们意味着“举筷吃肉,放筷骂娘”。


骚动不安的人口令中国官员担忧,因为在历史上高通胀曾引发政治问题。而且通胀不仅仅是国内问题。由于中国是世界上很多产品的供应国,中国大陆的成本提高会体现在全世界沃尔玛及其他大零售商的货架上。美国商务部表示在2007年的上半年,来自中国的进口品价格上涨了4.1%。这是自美国在2003年开始追踪中国进口品价格以来增长最快的,而且远高于美国目前2%的通胀率。


中国大陆的价格攀升是意料之中的事。多年来,经济学家为中国经济可能最终过热的前景感到绝望。最新的通胀报告显示这个日子可能到了。中国已经录得连续四年的双位数经济增长,而且2007年可能是第五年:第一季度GDP增长11.1%。在世界其他国家担心信贷市场可能减缓增长的时刻,中国却面临不同的挑战:如何在出轨以前放慢经济火车头的速度。


如今,经济学家的辩论话题是,中国央行再次提高利率的措施能否放缓增长和通胀。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月的通胀报告——它将显示情况是否如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Jun Ma)所言:价格在7月到达顶峰,如今将会放缓。马骏指出某些重要产品的价格在8月初下跌大约1%,而且中行“没有必要反应过度”。


中国官员希望他是对的,因为该国的政策选项有限。摩根大通中国证券主席李晶(Jing Ulrich)表示,加息可能只会加剧投机“热钱”从海外流入。而且过多的流动资金(理解为:太多的钱追逐太少的商品)至少要为中国的涨价问题负上部分责任。尽管有人说7月的猛涨是由于短期的粮食短缺,但北京大学经济教授佩蒂斯(Michael Pettis)认为这些上涨并不像某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是暂时的。“中国如今正在呈现货币过剩的几乎所有的预期后果——爆炸性增长、资产泡沫、投资过热和通胀。”


冷却的选项之一是让中国的货币更快地升值,而且北京的主要贸易伙伴也在私底下敦促。这会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还可以舒缓来自美国国会议员的压力——他们指责中国为贸易优势操纵货币。允许人民币升值可能会令中国出口型增长至少在短期内放慢一点,但付出这个代价可能是值得的。北京的问题是:国家要在现在忍受一点痛——还是在后来忍受很多痛?(作者 Bill Powell)


英文原文:http://www.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165343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