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之后,幸免于难的共产党领导人开启了一件西方人可能很熟悉的工作:制定一部宪法,确保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确保统治者受到法律的约束,让中国不再因为专制统治者的一时心血来潮而遭受苦难。
随后产生的法律文本确保了代议立法机构有完整的权力,确保公民享有私人财产所有权、以及言论、出版和结社的自由。然而, 宪法之父们的理想可谓命短。虽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82年通过了这部宪法,然而从那时以来,宪法几乎是名存实亡。
这一策略反映了政治改革的倡导者中正在形成的共识:采取一种温和的立场,支持宪法的实施,这会是劝说共产党新任总书记习近平以及其他中国领导人开放一党控制的中国政治体制的最佳途径。习近平最近的一些讲话已在推进变革的人士中点燃了希望,在其中的一次讲话里,他强调了实施宪法的必要性。现在,为了规劝共产党的新任领导人打破威权主义政治制度的桎梏,中国的优秀知识分子和出版物正在敦促共产党落实他们自己制定的宪法原则。
一些知名的刊物也纷纷发言,其中包括党内刊物。过去的两个月里,几家颇具影响力的杂志和报纸已经刊登了社论,呼吁中国领导人依据宪法执政。这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学习时报》,该报的主办者是中共中央党校,今年以前,习近平一直担任这所学校的校长。这份周报在1月21日刊登了一篇评论员署名文章,文章建议共产党在国家立法机构之下设立一个委员会,确保立法机构不会通过任何违宪的法律。
去年11月共产党领导人完成换届之后,自由派知识分子在北京的一家酒店里举行了一次会议,筹划如何推动改革;宪政是这次讨论的一个主题。年底,72名知识分子联署了一份由一位北京大学法学教授草拟的倡议书,这位教授协助组织了那次酒店会议。今年1月初,自由主义报纸《南方周末》刊登的一篇遭到审查的关于宪政的社评引发了一场以支持言论自由为目的的全国性抗议。
几位倡导宪政改革的人士说,他们的行动并没有经过密切的协调,不过,团结在宪法周围是推动改革的第一步,也是合理的一步。
起草倡议书的北大法学教授张千帆说,“我们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宪政是中国改革的一个核心议题。之前的改革专注于经济方面的问题。然而,过去2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经济改革不与政治改革或者说宪政改革配合,经济改革就会出错。”
纵观过去的数十年,共产党领导人对宪政口惠而实不至,未能落实它的中心原则。宪法中有部分条款与西方的民主制度相类似。中国宪法的第五条写道,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严肃落实宪法的措施,都将意味着严重削弱共产党的权力。
最近的行动能否比以往的行动更加行之有效,还不得而知。10年前,尽管当时新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一开始针对此类倡议发表了一些鼓励性的言论,但类似的宪政浪潮未能大幅改变中国政局的常态。当局斥责了参加宪政改革研讨会的学者,宣传部门的官员们给官方新闻媒体下令,要求他们不得刊发呼吁宪政的文章。
习近平在纪念宪法颁布3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一次讲话让自由主义者受到了鼓舞:“宪法应该是保障人民权利的法律武器。”他还补充说,宪法的“生命和权威”在于宪法的实施。分析人士说,与胡锦涛在纪念宪法颁布2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讲话相比,习近平于12月4日发表的讲话要有力得多。1月22日,习近平在对一个反腐机构发表讲话时说,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但《学习时报》编辑邓聿文表示,他到目前为止还只看到习近平的言论。“我们还没看到他有任何行动。”邓聿文说,“宪法不是靠说就可以实施的。”
自从习近平当权以来,他似乎更注重维护党的纪律,而不是打开政治大门。习近平最近的南巡讲话在党内广为流传,他说,中国必须避免苏联解体的命运,在他看来,苏联领导人没能坚持社会主义理想,苏共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
在某种程度上,主张宪法制约权力的自由主义者受到了共产党扳倒薄熙来的鼓舞,围绕这位前政治局委员存在截然对立的态度。外界预期薄熙来将很快以腐败和破坏法律的罪名被起诉。
改革派中共元老支持的杂志《炎黄春秋》发表新年社论称,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就会向前迈出一大步”。
《炎黄春秋》主编吴思在采访中表示,他希望对宪政主义的“高度热情”能够持续下去,“关于宪政,还有更多问题需要探讨”。
现代中国的统治者还从来没有贯彻实施过一部确立法律至高无上、保障个人权利的宪法。19世纪晚期,随着清朝的衰落,梁启超、康有为等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知识分子游说统治者将中国变为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
1905年,慈禧太后成立了一个制宪委员会,派人到世界各国考察,寻找可以供中国采用的政治模式。清朝在1911年被推翻,国民党政府尝试为新生共和国制定新宪法,但没有取得稳固的成果。
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执政后制定过几部宪法。现行的宪法是由两位共产党元老彭真和叶剑英元帅主持制定的,该宪法曾经过四次修订,增加了13条修正案。
威廉姆斯学院(Williams College)研究中国的政治学家萨姆·克兰(Sam Crane)表示,在所有修宪的那些先例中,统治者都尝试通过宪法来巩固统治机构的权力。
“宪法是强大国家拥有的东西,所以,中国需要有一部宪法,”他说,“因此,中国的宪法在限制政府权力和保护个人自由方面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但现在,这种情况可能正在发生改变。”
克兰表示,近期学者们努力维护宪法的合法性,“这可能是因为最近几年,中国民众‘权利意识’的觉醒。”
宪政主义提倡者表示,与《零八宪章》相比,中共应该更容易接受他们的方式。《零八宪章》是一份呼吁逐步进行政治改革的网络请愿书,有数千人签名支持,但这份请愿遭到官方封禁。2009年,《零八宪章》起草人之一刘晓波因颠覆国家罪被判入狱11年,其妻刘霞一直被软禁在家。刘晓波于2011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一些党内审查者对最近呼吁宪政的举动持警惕和敌视态度。最近几周,人们在微博上无法搜索到“宪政”一词。很多网站都删除了张千帆组织的请愿活动的相关内容。张千帆更倾向于称此次请愿为倡议。
“我认为这意味着政府不想让请愿活动的消息在国内传播得太广,”张千帆说,“或许他们还没准备好。”
但探讨宪政已经成为政治论坛——共识网等文学界网站中每天出现的内容。政治学家刘军宁于1月24日在该网站上发表的文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讨论了习近平最近有关“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讲话,并认为这个观念可以追溯到《大宪章》(Magna Carta)和《美国宪法》(American Constitution)。
刘军宁写道,“宪政就是限政,就是驯化统治者,就是把统治者关进笼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