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新闻聚焦:雪灾引发民怨!天灾乎?人祸乎?(上)

从一月中旬开始,一场持续的雪雨天气猛烈袭击中国的南方地区,而这时正是每年繁忙的春运期间,尤其是铁路和公路,火车和汽车上满载着大都是辛苦一年回家团圆的农民工。可是,交通枢纽地带在雨雪的袭击下,电力中断了,煤炭用完了,食用水枯竭了,公路结冰了,铁路中断了,交通瘫痪了。成千上万的民工被堵塞在广东、湖南、湖北、贵州、浙江、江苏、江西、安徽甚至上海等地,在恶劣的天气下,饥寒交迫的人们陷于绝望中。官方报道说,由于雪灾死亡80人,实际数字远高于此。


中共官方的预警滞后、新闻瞒骗、行动迟缓、组织不力,民间组织的空白、自救和互救能力的弱小,皆与当下制度的高度相关。


杂文家朱健国先生发表文章《从“新闻联播”看“雪灾”中的人祸——又到争议“天灾人祸”时》。文章列举事实很详细,对这次雪灾中的“人祸”分析的很透彻。文章回顾了历史,尤其是回顾了中共统治以来,天灾和人祸总是并行,甚至“人祸”更多于“天灾”,中共统治集团总是将“人祸”嫁祸于“天灾”,毛泽东时代是如此,延续到今天的所谓“太平盛世”“和谐社会”,还是如此。作者对这次雪灾中的人祸分析的鞭辟入里,发人深省。


媒体也有把这次罕见的雪灾与生态危机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对三峡工程表示了怀疑,认为导致恶劣气候的原因有可能是三峡工程的“蝴蝶效应”,是否如此,我无法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高速经济发展是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
 
人压人


 
受伤民工


 
有女工幸运地搭上巴士,准备去搭火车时激动至流泪


● 评论家:专制制度下,天灾总是与人祸连在一起。


▲杂文家朱健国先生发表文章:《从“新闻联播”看“雪灾”中的人祸——又到争议“天灾人祸”时》。


《新闻联播》原始资料


2008年春节前夕,一场大雪让全国十七省市遭受“大面积电荒煤荒交通瘫痪物价飞涨一亿五千万人受灾”,官方说是“五十年不遇雪灾”,民间说是“电荒煤荒,管理荒才是首荒”,管理荒是因为“真话荒”,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需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我们不妨从央视《新闻联播》关于“雪灾”的报道,来作一番探究——央视《新闻联播》是直接受执政党决策机构指挥的“特别喉舌”,其动向基本可以代表政府对“08雪灾”的应对轨迹。


根据网上CCTV频道的历史纪录,《新闻联播》从2008年1月11日至2008年1月31日的21天之中,共发布了68条“雪灾”相关信息(其中前十天只发了8条),除三天间断(1月14日至16日),有18天每天都有相关报道;单从这一数字来看,政府基本上在履行职责;但仔细分析后,却发现似是而非,政府应对严重滞后。


先请看《新闻联播》新闻目录原始资料——


1、2008年1月11日(1条):冷空气带来大风降温 长江中下游出现明显降雪(第15条)。


2、2008年1月12日(1条):强冷空气南下 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明显降温降雪(第14条)。


3、2008年1月13日(1条):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雨雪低温 交通受到很大影响(第18条)。


4、2008年1月17日(1条):雨雪冰冻天气影响百姓生活 各地采取措施加紧防范(第8条)。


5、2008年1月18日(1条):黄淮江淮持续冰冻天气 大部分地区交通恢复(第17条)。


6、2008年1月19日(1条):雨雪妨碍交通 寒冷仍将持续(第10条)。


7、2008年1月20日(2条):风雪无情阻交通 积极应对显真情(第6条),铁路春运客流增长迅猛 各地提前启动应急方案(第10条)。


8、2008年1月21日(4条):大寒时节 我国大部分地区持续降温降雪(第5条),冰雪严寒导致部分地区电力农业等设施严重受损(第6条),恶劣天气损失重 积极应对排险情(第7条)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在京召开(第11条)。


9、2008年1月22日(2条):各地积极应对冰冻雨雪恶劣天气(第4条),南方持续雨雪 预计25日起冷空气将再次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第5条)。


10、2008年1月23日(2条):2008年全国春运全面启动 雨雪天气影响暂时消除(第7条),各地民生为重积极应对低温雨雪天气(第8条)。


11、2008年1月24日(4条):南方气温骤降 电厂用煤告急(第10条),多种原因致使电煤供应紧张(第11条),国家采取紧急措施解决煤电紧张(第12条),新一轮冷空气即将来袭 南方各地持续阴雨雪(第13条)。


12、2008年1月25日(2条):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又一轮降雪天气(第6条),交通运输部门保障春运安全畅通(第7条)。


13、2008年1月26日(4条):南方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 交通严重受阻 各地全力疏导滞留旅客(第1条),京广线南段受冰冻天气断电影响受阻 铁路部门积极组织疏导运输(第2条),温家宝总理考察春运工作(第3条),各地积极抗灾减灾 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第4条)。


14、2008年1月27日(5条):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 部署安排当前煤电油运保障工作 温家宝出席并讲话(第1条),迎战暴风雪 力保煤电油运命脉(第2条),低温雨雪持续 各地全力恢复交通安置旅客(第3条),新闻特写:风雪中的坚守者(第4条),南方大部分地区未来几天仍然雨雪交加(第5条)。


15、2008年1月28日(4条):雨雪天气范围扩大 各地各部门采取紧急措施应对(第4条),山西、内蒙古、河北等地启动应急预案 确保电煤生产运输(第5条),新闻特写:广州火车站的不眠之夜(第6条),新闻特写:风雪中 我们在岗(第7条)。


16、2008年1月29日(9条):温家宝赴湖南指导抗灾救灾工作(第1条),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当前雨雪冰冻灾情部署做好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工作(第2条),国务院召开加强煤炭生产运输保障煤电正常供应会议(第3条),风雪同行 八方支援(第4条),各地各部门力保灾区群众基本生活(第5条),各部门采取措施应对暴风雪(第6条),新闻特写:风雪中 我们在岗(二)(第7条),数十万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抗雪救灾(第8条),全国各地积极采取措施整顿市场秩序 保障市场供应(第9条)。


17、2008年1月30日(8条):温家宝在广东考察春运及市场供应工作(第4条),决战京珠高速(第5条),新闻特写:空中直击京珠救援(第6条),贵州省进入大面积一级停电事件应急状态(第7条),南方降雪明显减弱 铁路公路持续受阻(第8条),中央财政累计下拨抗灾救灾专项资金2.93亿元(第9条),广东:温情留住外来工 我们一起过春节(第10条),编后话:帮留下来的农民工兄弟过个好年(第11条)。


18、2008年1月31日(10条):胡锦涛总书记在山西大同、河北秦皇岛考察煤炭生产和电煤供应情况(第1条),受灾地区公路通行形势严峻 铁路民航运能基本恢复(第3条),各部门采取紧急措施保障受灾地区群众生活(第4条),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累计出动80万人次抗雪救灾(第5条),武汉:政府与铁路部门联手为滞留旅客服务(第6条)(第7条),贵阳市区恢复供电 广西桂林大面积停电(第8条),新闻特写:风雪中 我们在岗(三)(第9条),编后:我们在岗 万众一心抗冰雪(第10条),世界一些地区遭遇大雪等恶劣天气(第11条)。


两大问题


上述资料可见两大问题:


其一,《新闻联播》在“雪灾”报道中一直存在“报喜不报忧”的压制真话传统——整个报道中,没有一条批评信息——好像全国十七省市遭受“大面积电荒煤荒交通瘫痪物价飞涨一亿五千万人受灾,死亡三十八人”事件中,没有一人是因求助无门或救助不力而陷入困境,这显然与现实严重不符。到1月31日,国家分三次只拨了4.亿3千万元小款救灾,平均每人不到三元救灾费,吃一盒方便面都不够!《南方都市报》在2008年1月25日社论中所说的“电荒煤荒,管理荒才是首荒”之常见病,在《新闻联播》中是绝对看不到的。香港电视中广州火车站人流中女子被踩伤的镜头也是《新闻联播》中绝对看不到的!不知有多少人在“雪灾”中饿病冻死的消息被《新闻联播》封杀!《新闻联播》这种“报喜不报忧”的压制真实信息的作风,显然是因执政党的执政方式而被迫产生。


由于《新闻联播》一向存在“报喜不报忧”的压制真话传统,《新闻联播》在报道“雪灾”信息时,一直是避重就轻。比如,在前六天的报道中,一直是在新闻的最后一条播出“雪灾”信息,而且在第五天——2008年1月18日还开始粉饰太平,说“黄淮江淮持续冰冻天气 大部分地区交通恢复”,结果因观众观众愤怒而不得不在次日暗暗更正说:“雨雪妨碍交通 寒冷仍将持续”。这种矛盾情形一再出现,1月14日至16日三天中断“雪灾”消息是一表现,1月23日更有恶劣造假之风,说什么“2008年全国春运全面启动,雨雪天气影响暂时消除”,其时湖南郴州已开始停电水(至今八天而不能缓解!),广州火车站已有十多万人滞留。甚至于在1月25日仍然谎称“交通运输部门保障春运安全畅通”。这种一而再再而三的虚假信息,致使大批民工源源涌向各地火车站和汽车站,造成雪上加霜,亦使决策中枢在大灾到来十四天后仍然熟视无睹。


其二,最高领导人在大灾到来十八天后才得知一些真实信息——直到2008年1月26日,《新闻联播》才以头条报道“雪灾”:“南方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 交通严重受阻 各地全力疏导滞留旅客”,但仍然坚称,“虽然京广线南段受冰冻天气断电影响受阻,铁路部门积极组织疏导运输”,以至于当天温家宝总理只是在并不紧张的河北考察春运工作,宣称“各地积极抗灾减灾成绩显著, 保障了群众基本生活”。当内部渠道将无法再隐瞒的部分真相报告高层,才有了《新闻联播》1月27日的头条报道:“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 部署安排当前煤电油运保障工作 温家宝出席并讲话”,而这时才有了比较接近“雪灾”前线的现场专题报道,1月28日的一组报道有:“雨雪天气范围扩大,各地各部门采取紧急措施应对;山西、内蒙古、河北等地启动应急预案 确保电煤生产运输;新闻特写:广州火车站的不眠之夜;新闻特写:风雪中 我们在岗。”也许这一组报道让温家宝无法再不与灾民见面了,当晚赴湖南长沙指导抗灾救灾工作,以向灾民低头道歉缓解民怨;次日,总书记胡锦涛才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当前雨雪冰冻灾情部署做好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工作,国务院同时召开加强煤炭生产运输保障煤电正常供应会议……这一系列信息说明,决策高层是迟至1月28日才获得“雪灾严重”的真实信息,然后慌慌张张地开始布置应对。此时大灾已在全国肆虐了十八天了!此时贵州全省已出现一级断电灾难十多天了!而总书记胡锦涛直到1月31日才深入抗灾二线,到山西大同、河北秦皇岛考察煤炭生产和电煤供应情况。


在一个有互联网的电子信息高度发达的高科技时代,中国的最高领导人要在大灾到来十八天后才能得知一些真实信息,开始仓皇应对,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今日中国的信息封锁、信息专制已彻底抵消了高科技时代的技术进步,中国人的知情权和表达权严重不足,致使中国最高执政者仍然与古代皇帝一样,在处于极度信息闭塞的中世纪状态下进行执政。


如此看来,仅仅透视央视《新闻联播》,谁能说“08大雪灾”的“人祸”责任能逃脱?且不说事前的预防不力,“科学发展观”空洞无用,就是“08大雪灾”在2008年1月10日到来后,其官僚专制机制的迟缓反应,就令“人祸”一览无遗!


又到争议“天灾人祸”时


五千年华夏文明,有一重要特征,就是不断重复“天灾人祸”的争议,即使春节来临,本当互道吉祥的中国人,也常常因“天灾人祸”突降,而不得不忙于争议“天灾人祸”:远之,如1962年春节,刘少奇在中共“七千人大会”提出“三年自然灾害”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而林彪奉毛泽东圣旨坚决反对;近之,则是2008年春节期间,一场大雪让全国十七省市遭受“大面积电荒煤荒交通瘫痪物价飞涨一亿五千万人受灾,三十八人死亡”,官方说是“五十年不遇雪灾”,“一切都是‘拉尼娜’(反厄尔尼诺现象)搞的鬼!”民间则相信“电荒煤荒,管理荒才是首荒”,管理荒是因为“真话荒”,没有了灾情预报的信息开放自由和民主监督!没有真正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才导致“一场大雪压垮盛世”!


1962年的争议,全国人民都支持刘少奇的“人祸论”,但无奈“人民的大救星”毛泽东集“斯大林与秦始皇”于一身,一声“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吓得刘少奇立即收回“人祸”论,但还是被毛“宜将乘勇追穷寇”,发动文革将刘少奇整死了之。从此无人再敢擅议“天灾人祸”,深信“三年自然灾害”乃人力不可抗拒的天灾。


而今这场“08大雪灾”,似乎又面临“三年自然灾害”一样的争议与命运——最高领导人坚决反对民间的“人祸论”,力主“五十年不遇雪灾”和“百年不遇雪灾”。最后胜利属于谁昵?这只要看看历史,不难预测。


中国最早的一场“天灾人祸”争议,大约发生在四千八百年前的尧舜时代,其时汤汤洪水淹没九州,尧帝举鲧治之,鲧的“科学发展观”是以堵术围水,结果九年功不成,民怨四起,以为洪水天灾初属千年不遇,但旷日持久达九年,也仍属治水不力的“人祸”。朝野争议纷起,好在尧帝本是部落民主推荐产生,没有暴力夺取政权的武装力量支持或世袭制的“朕即天下”的一言堂,只得顺从“人祸论”下罪己诏,称举无能者鲧治水有失察之过,禅让帝位于舜。舜帝大力改革开放,举鲧之子大禹治水,变堵为导,三年功成,天下太平。后舜帝顺应民意禅让帝位于禹,新立夏朝五百年。然而禹因功勋卓著,威望空前,借机废禅让制为世袭制,从此,“天灾人祸”之争因世袭制专制而朝朝代代不绝。


中国最长的一次“天灾人祸”争议,可能要算是明代崇祯年代——崇祯在位十七年,全国一直处于大饥荒和饥民大造反的动荡不安之中。于是朝野一直争议:这到底是因“天灾还是人祸”?自然,崇祯皇帝开始是对“人祸论”深恶痛绝——崇祯帝自视“天纵英明”,最知荣耻,廉洁奉公,心怀中兴本朝,永葆本朝先进性之凌云壮志,为了关爱民生,以民为本,长年布衣麻鞋,拒食肉鱼,不断减膳撤乐,带头捐款军费,史称“他在位十七年,一直勤政理事,鸡鸣就起床以至夜晚都不睡觉,往往焦劳成疾。节俭自律,不近女色,宫里从来没有宴乐之事。”“崇祯对朝务的勤勉和生活上的简朴在中国几千年皇帝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如此好皇帝治下的崇祯年代,何以会始终呈现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大饥荒?贫民纷纷“迎闯王,盼闯王”加入造反队伍?人们终于找出了崇祯皇帝制造“人祸”的关键——崇祯皇帝虽是一位“明君”,却有一个致命的病态——禁止一切人说真话!老百姓的话他不会听,就连袁崇涣那样忠心耿耿的大帅,也都让他给凌迟处死了。


相比毛泽东死也不承认“三年自然灾害”是“人祸”,崇祯皇帝可能还要算是一个有所悔改的人。从崇祯十年起,崇祯皇帝逐渐意识到了“三分天灾七分人人祸”。崇祯十年闰四月大旱时,崇祯帝第一次下《罪己诏》承认“人祸论”:“……张官设吏,原为治国安民。今出仕专为身谋,居官有同贸易。催钱粮先比火耗,完正额又欲羡余。甚至已经蠲免,亦悖旨私征;才议缮修,(辄)乘机自润。或召买不给价值,或驿路诡名轿抬。或差派则卖富殊贫,或理谳则以直为枉。阿堵违心,则敲朴任意。囊橐既富,则好慝可容。抚按之荐劾失真,要津之毁誉倒置。又如勋戚不知厌足,纵贪横了京畿。乡宦灭弃防维,肆侵凌于闾里。纳无赖为爪牙,受奸民之投献。不肖官吏,畏势而曲承。积恶衙蠹,生端而勾引。嗟此小民,谁能安枕!”(《明季北略》卷十三)


可惜,崇祯皇帝只是就事论事轻描淡写地说“人祸论”,没有从制度上去深挖“人祸”的根源,结果,虽然他一面大写“我的一张大字报”,申说爱民亲民之心,一面却以铁的手腕严历禁止朝野上下一切批评,极端害怕舆论监督。布衣百姓的意见不用说,根本进不了紫禁城;就连一品高官袁崇焕直言“以战促和”,“与清和平共处”的抗清战略,崇祯竟以“悖旨言和”、“叛敌私通”、“瞧不起朕”之罪名,将一代名帅袁崇焕总督凌迟万片,逼臣民食其肉!袁崇焕惨死后,所有与朕意不合的言论网络全部被封杀。大臣明知崇祯将洪承畴从追捕李自成残余的前线调回京城是“放虎归山”,任李自成再度星火燎原,但谁也不敢直言了。大明就是这样在崇祯的“反对共生,禁止批评”的“人祸”中轰然垮台!一生念念不忘辩论荣耻宣扬文明的崇祯,最终只有以孤凄的景山槐树一吊而默认“人祸论”!


历史一再证明,“天灾人祸”之争从不以帝王意志为转移。毛泽东直到躺在“纪念堂”,也不承认“三年自然灾害”是“人祸”,算得“一代天骄”了。可是有用么?今日全世界都定论,所谓“三年自然灾害”,纯属人祸!那在“大跃进”三年中被饿死、摧残死的三千七百五十四万八千人,其冤魂永远起诉“人祸”的罪魁祸首及其体制!


历史如此,“08大雪灾”的“人祸”能不追究么?


有人说,大灾当前,应该团结一心一致救灾,灾后再去反思什么“天灾人祸”。此言似是而非!须知,既然“08大雪灾”是因“人祸”而扩大,若不及时“在线反思”“天灾中的人祸”,其人祸必然继续扩大天灾,必将给出亿万生灵带来更大的“雪灾”!


磨刀不误砍柴工。大灾当前,当务之急是开放一切信息渠道,让一切受灾者和受灾地区能够及时地向社会公众报灾预警!让社会知道每一个受灾者的困难!让全体人民都能及时地提出改善救灾工作的一孔之见——无论其反思和建言是否正确,都应该积极鼓励和保护!


如是,民主救灾一定胜过专制救灾!开放式救灾一定胜过封闭式救灾!全民救灾一定胜过一党救灾!


到“雪灾”一线扶危济困,是战术救灾,在“雪灾”之中反思“人祸”建言献策,更是战略救灾!二者相辅相成,岂可偏废!


▲评论家笑蜀发表文章《缺的不是物,缺的是柔软的心-----08\'雪灾有感》


因为朋友的邀约,31号凌晨到广州火车站探访了几个小时。据说白天十分紧张的局势已略略缓解,广交会等临时收容点都开放了暖气,食品发放和医疗救助也走上正轨。虽然这一切来得太迟,至少视野所及,是再没有往日那种饥寒交迫的场景了。毕竟在进步,值得欣慰。


但是,从站前高架桥望下望,仍不免心生忧惧。那黑压压似乎望不到尽头的人头,那偶尔排空而起的阵阵啸叫,在在提示着我们这些旁观者,此乃是非之地。说不准某个瞬间,因为忍耐力超越极限,一个人的歇斯底里就会导致整个人群的歇斯底里,那时多么坚固的铁栅栏,面对突然爆发而失去理智的几十万乌合之众,又能有什么用呢?


仿佛箭在弦上,所幸,迄今仍有惊无险。在食品发放现场,我向一个带着小孩去领饼干的农民工问情况时,他以为我是政府的人,满脸憨厚的微笑,说:\"我多等几天没事。政府安排的挺好,谢谢政府。\"当时我不禁感慨,国人的神经多么坚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多么巨大。而国人神经愈坚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愈巨大,显然,苦难的损失就愈是被国人自己所消化,用自己的生命成本去消化。对公共服务基本上就没有需求,稍稍送去一点温暖,他们已感激不尽。公共服务的成本也就愈低,社会控制的成本也就愈低。


这再次有力地印证了一个判断:我们的人民多好啊。对这样的人民,还有什么不可以信任的,还有什么不可以放心的。火车站周边的警力应该是超强,防线层层叠叠,如临大敌。但在我看来,这不免夸张,必要的预警谁都不否认,但预警用力何须如此之巨?把警力更多用于指导和组织旅客自救,去指导和组织志愿者救援,这才是当务之急。


缺乏组织性是我在现场的主要观感。在广交会一楼大厅,我被几个来自东莞的青年民工包围,他们激动地向我诉说他们的无助。只让他们到这里来候车,来了就再没人管,问警察都一问三不知;警察的任务就是维持秩序,就是保证不出大乱子。至于别的,比如相关信息如何获取,如何发布,旅客怎么甄别,怎么组织,怎么救援,警察从来没受过这方面的训练,现场亦无授权,所以连警察自己都说不清楚。对于危机处理整个一个业余水平,又何来资源、何来能力指导和组织旅客呢?


警察尚且如此,遑论其余。无组织,盲目,就成了整个回乡大军的基本特性。看起来似乎是个巨大的群体,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孤岛。每个人都只能靠自己,凭侥幸。能以孤军之力跨越重重封锁,进入火车站广场,就算回家有望了。如果不能进入火车站广场,只被动地在临时收容点等候,就基本上没人理会,基本上没什么指望。整个回乡大军就这样成了丛林世界,每个人都只能拼血勇,拼力气。


无组织,盲目不仅是回乡大军的基本特性。组织力应该最强的相关部门,也看不出多少组织力来。整个指挥系统在章法上颇多错乱。显而易见,每天几十万人都往火车站广场冲,而实际上并不具备相应运力,那么这种情况无疑是最危险的情况,最应该避免的。几个朋友现场讨论,都认为应尽可能将旅客按乘车方向,车票时间,分别组织到不同的大型公共场所候车。再根据实际发车情况分别组织旅客乘车。而广州颇多体育和展会场馆,大学中学也都放了假,分别安置几十万旅客临时候车应非难事。但有关方面似乎压根没有这方面的考虑,几乎所有旅客都是在极其盲目的情况下,直奔火车站广场,再发现无法进入,万不得已才根据广播通知到临时收容点等候。稍有一点幻想的都留在火车站附近不走,随时准备冲入。而已经离开火车站到临时收容点的,在得不到任何有效信息和有效组织的情况下,也往往失去耐心,而心存侥幸地重返火车站附近。以致火车站广场高危状态一直不得缓解。


无组织,盲目还表现在部门与部门之间,表现为他们的各自为政,缺乏协调。地方政府费了千辛万苦,要将因为实际运力有限,基本上走不掉的巨大人群挡回去,让他们尽可能在原地安顿下来,在原地过年。但这样的苦心和努力得不到交通部门的理解。交通部门想必已对高层立下军令状,要限期恢复交通秩序和恢复运力。于是高调报喜,每天给出的都是交通状况如何大大改进,运力如何大增的好消息,给实际上已归家无望的人群以巨大幻想,把他们统统诱导到广州,诱导到火车站附近。当晚我在广交会现场遇到的好几个乘客,都是获知交通部门报告的好消息,而兴致勃勃赶来广州的。交通部门实际上帮倒忙,地方政府却只能无可奈何。


无组织,盲目最后还表现为政府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应该说,民间蕴藏的公益资源是很可观的。前天到报社上班,下车时发现南都评论部一个小伙子提着沉甸甸的袋子走在前面,以为他带的是回家的行李,一问才知道,那全是捐给候车旅客的日常品。像这样的热心人士,民间不乏其人。但他们的热心很少实际起作用。我在现场看到的捐赠物资很多,好几个地方都顶到了天花板。但都成包成包的没开封,而就在这些没开封的捐赠物资旁边,很多妇女和老人都盖着单薄的床单席地而眠。热心人士捐赠的物资很少发放到他们手上。原因何在?负责现场发放救援物资的大多是衙门中人,他们根本就没什么主动精神,把危机救援也当作当差吃饭,能不麻烦自己就不麻烦自己。所以他们往往都成了救援物资的看守而不是发放者。网上就很多出自志愿者手笔的帖子,抱怨他们要救援物资分发旅客时遭白眼乃至喝斥。很明显,官办救援活动是最浪费,效率最低下的,如果能充分调动民间自发的力量,局面将可以彻底改观。但民间自发的力量即便在危机时刻,也因有色眼镜的重重误读而被阻隔,只能捐款捐物而不能成规模地实际介入。整个救援活动基本上就是一场官办独角戏。


其实,此次雪灾阻塞春运,根本上说只是一个社会性事件,并无别种色彩可言。所以才尽管形势始终不见明显好转,但始终没有骚乱发生,社会基本安定。社会性事件,本来可以从容地让社会充分参与。最需要的就是危机人群的心理干预。这时要么不出问题,要么出问题,肯定出自心理方面,因为现场最大的危机,就是高危环境中的心理危机。这也就意味着,现场最需要的其实不是壁垒森严的警察队伍,而是擅长危机人群的心理干预的社工队伍。此类社工队伍,如果平时让NGO充分发育,让他们有自由的广阔的天地,这时就不难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比全副武装却一问三不知的警察队伍管用得多,社会成本也低得多。但是直到现在,与现场警察队伍络绎不绝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最需要的社工队伍却是影子也不见一个。政府力量跟民间力量平时的隔膜,最终导致关键时刻的隔膜,导致关键时刻不能形成合力。


所有这些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这问题其实也简单,那就是我们社会的软件问题。因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我们在硬件上早就不是一穷二白了,我们在硬件上,甚至很可以跟一些发达国家比比了。但是徒有硬件的发达又有什么用呢?譬如此次春运救援,我们并不缺救援物资,要吃有吃,要穿有穿,要盖有盖。民间有足够的捐赠,政府也有足够的财力,可谓源源不断。但是,如何把这些物资派上用场,在受灾旅客最需要的时候都送到他们手上;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受灾旅客的痛苦尤其是心灵痛苦,减轻社会的危机,这却不是硬件发达就能解决的问题,这就主要靠软件,即热心,爱心;即社会的组织力和政府的组织力。而恰恰在这些方面,我们平时最轻视,因而最荒芜。于是到关键时刻,就莫知所措,捉襟见肘了。这才是我们社会最致命的危机。正是由于这个最致命的危机,其他危机才会得不到及时遏制和消解,其危害才会最大化。从电视上看到温总理赶赴现场时的满眼风霜,看到广东主要领导人同样的一脸憔悴,既感慨于他们的日夜辛劳,又感慨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如果平时不是只见物不见人,如果平时在社会的软件上尤其是人心上多用一些力,何至于脆弱到区区一场雪灾,即举国震荡的地步?


我们的政府无疑一直很强大,但一个政府不仅应该是强大的,更应该是有效的。政府之有效无效,关键指标就看其公共治理的能力,尤其是对公共危机的处理能力。能有一颗柔软的心,抱着对同胞苦难的深切同情;能以宽阔的胸怀善待民间自发的力量,使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自由成长和最大限度地参与公共治理,这样平易的政府,人性化的政府就一定是能够凝聚全社会的政府,就一定是有力量的政府,也就一定是一个有效的、能够最终达成善治的政府。有了这样的政府,就不难有生机勃勃的民间社会,我们社会的软件问题,就不难真正解决。


这当然任重道远,但这也是刻不容缓,需要我们从头做起,从点滴做起。首先,就从改进这次雪灾的救援机制做起吧。


▲评论人士施化发表文章《应付突发事件的中国式三部曲》。


就在全国范围的年突发事件高达十万起,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人们谈“突”色变的时候,老天不照应,从一月下旬至现在,半个中国爆发了非典以来最大的一次全国性突发事件:雪灾。这次雪灾的受灾面积多达十七个省市,波及人口七千万,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并且,由于雨雪和寒潮的继续,灾情还在继续扩大,潜在的恶性事件还将继续发生。


大灾当前,主要的注意力当然应该是抗灾救灾。许多身在灾区第一线的人苦不堪言,发一点牢骚,也是人之常情。可是在网上看见大量的国家卫士即时站出来为国家护短,说什么五十年一遇的大雪,纯属天灾;世界各地都有雪灾,无法避免;国家有国家的难处,老百姓应该多担戴一点,等等,心里就堵得慌。


很多人似乎不理解,为什么一碰到灾难,人们就责难国家?要知道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国家是干嘛的?国家是平时老百姓用自己的心血一寸一寸养殖起来,供在那里,以防万一天有不测,可以指望依赖的东西。打一个比方,就象是中国农民的养儿防老,绝不是养痈为患。


当然,现在中国政府已经出动五十万官兵,帮助清通道路,运送救济物资。虽然行动迟了一步,还是好的。不过作为几十年如一日地供养政府供养官兵的百姓,是不是就该因此满足,自认倒霉呢?即便被人伸着拇指夸奖有忍耐力,滋味也不好受。


记得在建国初期,国家不断地教育国民,因为国民党反动派运走了大陆的黄金,所以国家底子很薄,能力有限,所以需要每个公民束紧腰带,咬牙坚持。这也就罢了。后来又说,毛泽东思想是精神原子弹,大地震不要紧,只要有红宝书,一切困难都挺得过去,因此大家再挺一次。可是现在不同了。现在是几百年一遇的盛世,国家已经进入世界四强,外汇储备占世界首位,奥运会的时候将成为世界仰望的中心,现在再也不能吃空心汤团了。


设身处地为70万陷在广州火车站的农民工想想。一年到头地劳作,好不容易省下几个钱,终于有机会将见到老母爱妻幼子,享受天伦之乐,可是一场大雪,就被迫放弃这一切,还不吃不睡受寒受冻站上五天五夜。换了是你,有什么感受?即便有军队送来帐篷大饼,又能解多少心中的怨愤?


中国式的突发事件有中国式的应付办法,历来如此。具体来说是三部曲。第一部先隐瞒消息,不能全瞒也把扩散范围缩小的越窄越好。第二部是调动军队。这一招很管用,军队来了,看见有人和自己一同受难,心情一定好一些。而且有了军队就不怕发生骚动。第三部就是事后遗忘。好在中国人健忘,教都不用教,好了伤疤忘了痛。有的国家把发生过的重大突发事件当成周年来记忆,每年的这一天提醒人们一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则希望大家忘得越干净越好,最怕的是纪念唐山大地震,非典之类的事件。最多有一两个倒霉官员出来替罪,甚至都没有,大家便就心安理得地等待下一次突发事件。然后又是三部曲……


美国有一次911,可是人家到目前还没有再次恐怖袭击的记录。邻国阿富汗已经被国际视为失败国家。现在到了检验中国国家职能,而不是任凭少数人忽悠的时候了。国家的底子已经不再薄,国家的机构庞大已经成世界之最,国家官员也不再是泥腿子,都成了博士硕士,该按照世界通行标准来检测这个国家是不是合格,有没有失职了。


国家不是仅仅用来收税收管理费,建造高楼大厦装点门面的。国家的职能是保证各级官员尽职守责,满足国民平时和受灾时的基本需要。如果灾害一旦发生,就要不惜一切力量,把损失减到最小。并且及时总结教训,调整适应,制定制度,增加投资,保证下一次不发生同样损失。同样是风雪寒流的袭击,去年在胶东半岛已经有过一次,今年的山东又是受重灾省份。请看一下近年国家的突发事件记录:踩踏车祸中毒事件频袭孩子;禽流感再掀波澜 ;松花江水污染引世界恐慌;黑龙江龙煤矿难 171人遇难;广东北江污染部分城市停水;江西瑞昌九江发生5.7级罕见地震……够了,老百姓不能再沉默了。


说得倒容易,你来试试看?呔,连说都不准,还让试?!


▲南方周末特约评论员秋风发表文章《雪灾暴露公共治理软肋》。


临近春节,一场大范围的雨雪横扫半个中国。本来急切地回家过节的人们无法成行。从报道中看到那些同胞尤其是老弱妇孺在露天苦苦等待、饥寒交迫的场景,任何人都会痛心。


政府已经承认,由于雪灾妨碍交通,此次救灾难度超过1998年的长江大洪水。不过,人们本来有理由期望,经历过1998年的抗洪救灾,尤其是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政府的救灾应急能力应当有所提高。但事实是,相关应急预案似乎没有及时启动,不少应急管理机构在灾情出现几十个小时后还不能掌握基本情况,灾害现场几乎没有什么公共服务。比如,数万人聚集火车站几天,政府除了维持治安之外,没有及时采取什么有效的疏散、救济措施。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传统的说法一直是,中国现有政治架构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快速动员资源、应对各种危机。但是,在此次雪灾中,跟以前面对其他灾害一样,地方政府仍明显反应迟钝、组织无力。


症结恐怕在于,目前的政府架构过于强调对上负责。各级政府所具有的动员资源的强大能力,惟有在上级政府强力指令下才能够发挥出来。若无上级指令,就不会严肃地对待灾害。然而,同样是这一政治安排又必然导致灾害的具体信息难以被上级政府精确掌握。因为,下级政府具有隐瞒信息的激励,大灾变小灾,小灾变无灾,官方的信息渠道通常会失灵,只有在灾情相当严重之时,上级政府才会知晓信息,整个政府机器才能够高速运转起来。但此时,民众必已遭受灾害之苦多日。


此次雪灾发生后政府的反应仍不出这一模式。当然,一旦高级别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各级主官亲自出马,灾情应当较快得到缓解。这应是民众之福,但在灾情初发之时,各级政府如何自主而灵活地快速应对,从而尽可能减少民众之苦,却仍然需要从制度设计的层面予以深思熟虑。光是强调“服务型政府”等理念,是无济于事的。


政府的公共服务严重缺位的同时,此次雪灾中另一个刺眼的事实,是民间的救助活动也近乎空白。在灾难之中确实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湖北小伙杜登勇千里步行找女友,刘忠平舍命接济岳父母等。但是,几乎看不到民众有组织地向困在火车站、高速公路、列车上的同胞提供救助的情形。


其实,每一个通过报道了解到同胞之苦的人,恐怕都已动了恻隐之心,恐怕也都有伸手救助之意。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组织化资源,分散的个体的恻隐之心无法变成现实的救助力量。而这种慈善公益组织在中国的匮乏,主要是因为不合理的严厉管制。在目前体制之下,民众自发的慈善公益组织没有多少成长发育的空间。


由于组织资源匮乏,社会日常必要的民间救助活动就无人承担。一旦遭遇严重灾害,这种匮乏的严重后果就暴露无遗。在发生较大灾害时,通常会有一些热心机构,尤其是新闻媒体发起组织捐赠、救助活动。但这类活动都是临时的,组织者虽很热心,却缺乏必要的专业技巧。由于临时凑成,其信誉也容易遭到怀疑。因而,尽管这类救助活动场面感人,但效果终究十分有限。


2008的第一场全国性自然灾害尽管来得有点出人意料,但大批民众因此而蒙受严重痛苦的后果,却并不完全意外。由于现有治理制度的局限,政府的公共服务、救助机制很难灵活地启动,社会的自我救助体系又过于幼稚软弱。雪灾过后,政府及整个社会恐怕应当进一步反思,如何变革政府架构,使政府能够及时对灾害作出充分反应;政府如何为民间慈善公益组织的发育创造宽松制度环境,社会又如何聚集这种社会资源。这两个问题不解决,下次自然灾害或重大人为灾难降临时,恐怕还会有太多民众不得不遭受本可避免的痛苦。


▲香港时事评论员潘小涛发表文章《中国雪灾:中央政府与大型国企的利益博弈》


大半个中国近日遭受近年罕见的风雪吹袭,老百姓生活雪上加霜的是,十三个省市因为缺煤及电网被霜雪压毁,要限量供电。不过,除了天灾,所谓缺煤及停电,其实更多是人祸,也是国务院及中央级大国企利益冲突下,互相博弈、厮杀的结果。


新华社引述国家电力调度中心指出,截至一月二十日,全国煤炭库存量为1773吨,按目前耗用量,仅够维持七天左右,这是历史最低水平。报道引述煤炭运销协会匿名人士说,\"以前山西的煤就可以基本保证电煤需求,现在处于煤炭安全生产整改期间,山西的煤炭产量大量下滑,供应山西本地发电都有困难。\"


国家电网不具名负责人也表示,停电的原因,除了缺煤,跟恶劣天气也有关系,华中华东不少电网就因为结冰而坍塌。\"各地用电量激增,甚至超过夏天的负荷。\"


不过,这些都只是今年冬天缺电或停电的表面原因,更深层次的电力供需矛盾,潜藏于两大势力的\"利益\"冲突之下,这两股势力正是以国务院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中央级大型国有企业。


表面上,两者是从属关系,中央级国企是中共附庸,对中央只有俯首听命的份儿;而且,两者利益应该完全一致,不应存在利益冲突的空间。不过,人体四肢尚有不受大脑指挥的时候,更何况今天的国企,早已不是计划经济年代的国企,特别是大型企业,绝大部分已改成股份制有限公司,且多已上市,国家则是绝对控股的大股东。电力、煤炭、电网、铁道运输等大型国企,就是这种类型,即使没有上市,也要自负盈亏。


这种上市国企,除了要配合中央及国务院的经济政策,负起部分社会及管治责任,更重要的是创造盈利。它们这种追求利润的内在冲动,跟其它民营企业没有分别。在正常情况下,社会责任和追求利润不存在任何冲突,国企自然对中央言听计从,全力配合中央的政策;但是,当遇到特殊情况,特别是中央政策会损害它们利益时,国企就会采取阳奉阴违等方式,暗中抵抗中央的行政命令。


从去年底开始,国务院不断发出干预涨价的行政命令,一月十四日更明确规定,\"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以及地方管理的供电、供气、供水、供暖、城市公交、地铁票价等公用事业价格和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近期一律不提高\".这个\"禁涨令\"主要想保障老百姓的生活,以免他们在高通胀下百上加斤。对中央及国务院而言,这个也是他们保住政权、维持民望的重要手段,也是它的利益所在。


但与此同时,这个\"禁涨令\"也严重损害大部分国企的利益,且绝大部分是垄断性大型国企,因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能源、运输等战略性行业,都是由中央级国企控制。\"禁涨\"本来只需一张内部通告,甚至通过各级党政机关传达中央精神,已能做到,效果或许更好;但中央要让老百姓\"看到\"他们控制物价的努力,才大张其鼓的发出全国通知,以赢取掌声和喝采。


对大型国企来说,他们理应服从这纸禁涨令,否则其董事长、总经理等乌纱不保。不过,他们也不会坐以待毙,置企业的利润不顾,因而有很大诱因去自导自演的制造供应短缺的假象,以此要挟及对抗中央的禁涨令。过去两年不断出现的汽油短缺,如出一辙:国际油价上涨,但发改委只让国内油价每月涨价一次,令国内与国内油价出现很大落差;而且,由于预期下月的油价继续升高,两大石油巨头于是暂停供油,不仅可减少损失,还可向发改委施压,让油价在下个月有更大的加幅。


同理,由于煤和电的成本不断上涨,煤炭及电力系统的国企却不能涨价,为免亏蚀扩大或盈利减少,他们必会减少煤电供应,也不在乎老百姓生活受到甚么冲击,甚至老百姓怨言愈大,他们的加价筹码就愈多。这正是目前中国经济及民生最吊诡之处!


但无论如何,中国老百姓都是最大的受害者,加价嘛,他们的生活更困顿;不加嘛,又会出现供应短缺!这正是半吊子市场经济的恶果。


▲署名“小邪神灯”的网民在论坛上贴《愤怒!让我们向作秀媒体深深的说一声:呸!》


首先,极度关心受严重灾情的家乡的消息,但是打开电视,我受够了受够了受够了受够了受够了受够了受够了受够了受够了。


中国的媒体们,你们的作秀已经让人厌恶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所有贵州省在外的游子们,都像我一样密切关注着家乡的消息,但是消息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


在贵阳五里冲批发市场里?还是在贵阳有电的红绿灯照常运行的街口?还是在贵阳的五保户家里?还是在贵阳领导们在贵阳范围内慰问的行程里???????


不管是中央台新闻里的还是贵州台新闻里的,让我们来看看都报道了什么?


列举中:


1.W总去湖南——镜头:不知道要降落哪里,在不知道降落地点的前提下,坐上了前往湖南的飞机。


我没感动,我没流泪,因为我知道,不知道降落在哪里,一定会安全降落,结果真的安全降落了……高速路上,受困车辆绵延几十上百公里,ZF声称进不去出不来,救援很困难……但是W总进去了,慰问了。我还是没感动。因为如果受困的里面有W总级别的,一定在ZF的大铲冰行动下,都出来了。


2.广州某长去广州火车站慰问,看着里面那个所谓的“农民工”代表着所有滞留农民工慷慨激昂的讲话,我没感动,反而吐饭了……一个思家的人,思想那么深入?言语那么条理?动作那么协调?感情那么激扬?第一反应,我想起的是很H很B力里面的那个张同学。


3.歌颂某交警的片段,他的妻子和刚满月的孩子家,记者的镜头下,那个妻子没有一点愁情,满脸欣喜,右手抱着孩子,左手拿着一封“爸爸的信”…… 我没感动,我还是想吐,这个爸爸在报道中为了指挥交通,忙得都没时间回家,没有时间吃饭,没有时间休息,却有时间写一封满满的信?很好,真的很强大。结尾处,镜头依然是照着那个欣喜的妻子,左手抱着孩子,右手拿着一张“爸爸的照片”。拜托,睹物思人,麻烦你露出点担心的神情出来,别那么欣喜,是不是上电视了心情很激动?


4.还是歌颂某交警的片段,在节目中,主持人电话采访安徽某队长,询问他殉职的情况,某长像照正稿子念一样答非所问的回答了当地交警是如何工作的,如果为民排忧解难的,主持人试图把他拉到原有的轨道上,问他那交警是如何殉职的,答案尽在我的预料之中,因为忙碌,突发疾病而亡……支持人旁边的公安部某长立刻发话了,殉职的人,就是现在在抗灾第一线的全体交警的形象,,,然后开始表扬殉职的同志,我一听,明白了,此交警五十多了,还有几年就退休了,现在第一线上还有很多交警病了等等等等,,,,,我明白了,这就是交警的形象,原来交警的身体都像五十多的人?我不否认所谓殉职这位警察的光荣。但我更为这所有的交警同志们的身体素质担心。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在风雪中生病,辛苦了……我们引伸一下,,那些连车都去不了的地方呢?物质匮乏的地方呢?那些不是警察没有警察身体素质的老百姓们呢?


5.这个不说大家都知道。所有新闻一开头,央视就是国家领导去慰问,地方就是地方领导去慰问,然后物质有保障,给大家拜早年,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其他地方我不知道,贵州的领导去的地方我都知道,几乎都是贵阳周边,顶多就是郊区而已。有些慰问的地方连冰渣渣都看不见,干干净净的,,,, 呵呵,好一个祥和的贵州啊。


6.湖南台女记者节目录制完后快晕倒?看那个地方,是城市中吧?我不感动,这个秀太假,也许工作会忙一点,吃饭会不准时一点,甚至饭打来了没时间吃一点,但是都是有保障的,你是记者,这就是你的工作。所有有工作的人,都会加班都会错过吃饭时间的,晕倒只说明你身体素质差,我也加夜班赶夜车晕倒过,怎么没人来弘扬我呢?


7.贵州台记者咽炎,这个记者因为我对贵州家乡的关注,已经成了我最厌恶的人,她的报道,不是贵阳五里冲批发市场有一百多种蔬菜,物质充足,就是街口的红绿灯是亮的……有贵州台的申辩者在我另一篇帖子里申辩说,贵州的记者因为受灾严重地区进不去出不来又没电所以没有报道……有网友说了,不会电话采访么?我也想说,说拥堵说灾害大路滑进不去,香港的记者为什么进得去?说拥堵说路滑车走不了,为什么只要一作秀,路政交警就能把一个在车上发烧的孩子一路送到医院去?还好意思说本来要用多少多少小时,结果我们上下一心,几个小时就办到了,你们的意思是想歌颂他们能干,,可我看到的是滞留路上人们的无奈。


8.这则新闻最有意思:贵阳最偏远的一个村,ZF说天冻路滑得厉害,物质根本运不进去,结果,一个民间车友组织,自发的居然把物质运进去了,本报道本来是想表现人民众志成城的帮助,结果我看到的只是ZF无所作为……真的很好笑,当采访那个车友组织者时,他说,帮助ZF分担……ZF进不去,他们进去了,人民等着ZF帮助,结果民间组织来帮助ZF……无言。


够了够了够了够了够了够了够了够了够了够了够了够了!!!


媒体们,停止作秀吧。


我不想一打开电视就看到某某领导某某长的嘴脸,我不想听到欢乐祥和,我不想听到生活有保障。我不是刁民,我也不是和你们做对。


我只是恳求你们,能不能让我们了解家乡最真实的情况?能不能让我们看到最需要帮助的灾民那无助的眼神和期盼的神情?能不能把更多的镜头投向那些需要的地方?


如果要作秀,我更想看到,镜头里是一个滞留的学生,哭着说:爸爸妈妈,不要担心我,我更担心你们,天冷路滑,你们要保重。“


如果要作秀,我更想看到,镜头里是一个严重灾区的农民,迷茫的问记者:天何时暖?电何时来?粮食何时能到?蜡烛,何时价格能降下来?春节,我们怎么过?


如果要作秀,我更想看到,镜头里的记者,在没有电没有水物质匮乏的孤城,死城里用良心说话。


虚伪的作秀已是无力的夕照,真实的报道才能团结一切凝聚力。哪怕你们的报道不能解决什么,不能改变什么?最起码的,让所以在异乡的亲人都能了解家乡的情况,放心,祝福,捐助。


把火包在纸里,只会让流言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这点常识你们没有吗?


最新消息,贵州主管宣传部门已经发出通知,要媒体喉舌们把握尺度,正确引导舆论导向……这是对媒体的警告么?


如果继续作秀,我是没有什么能力,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从内心里,对你们深深的说一句:呸!


这是我的阿Q精神胜利法,也是我的悲哀。


▲署名“戴梦得珠宝”的网友在凯迪网络上贴《令人发指的雪灾新闻报道!》


五十年不遇的暴雪勿庸置疑是场天灾,十多个省市遭受了重大损失,飞机停飞、火车停开、公路关闭、停电、停水、停气,京珠高速上的汽车已经几天几夜没有向前一步,这恐怖的一幕幕时不时从网友的亲历中映入眼帘,但我们从电视看到的又是什么?人心稳定、物价平稳……在这样天灾发生的时候,咱们老百姓最需要的是什么?什么时候能回家?水、电、煤什么时候开通?真实的天气报道、恰切的回家旅程是比什么都慰问都重要的事情,回家还需要理由吗?


而这些天所谓的新闻报道令人愤怒之极:


1、雪灾天气,您出行前,请先打火车站、汽车站的热线电话咨询后再出行……


评:博主在苏州,这个电话你就是打上三天三夜,也永远是语音让您等待,如果说暴雪是天灾的话,这个永远打不通的热线电话比人祸还可怕……


2、您在2月6日前手中所持的车票均可以办理退票手续,火车站不收取手续费……


评:废话,要不是我要办退票,凭什么收手续费,我来回的路费你承担吗?这还不算什么,一个朋友排了六个小时的队去退票,小姐一句“您的票退不了”,“为嘛?”“您的始发站是上海”“我在您这(苏州)买的票啊”“你得去上海退”,崩溃!


3、请大家就地过年评:就地过年?躺在大马路上过?广州火车站那至少十几万的民工基本都是从广州几外的地区要往回家赶的,一个民工说的好“我们从惠州过来的,我们房子已经退了,东西全带在身上了,过年后就没打算再回来”,他们在哪过年?


4、请大家放心,你们很快就可以回家了?


评:真的吗?俺们想知道,很快是多快?到底是几天?一个小时?一天?三天?五天?还是一个月?


5、大雪天气,请大家上班时最好乘座公共交通工具,以免发生不测……


评:那咱就听您的,坐公交汽车吧,一到车站,傻眼了,公交停运……


6、暴风雪中,武警战士将食物、水发到每一个停在京珠高速路湖南段上乘客……


评:真的吗?据说那个地方有停了四万多人,那不要派几个师去发食物啊?是发一次?还是保证三餐都有?停了四、五天的车子你们发了几次?


7、XX烈士为了抢修电力线路,光荣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评:线路修好没?如果没有好的方案,死再多工作人员也无济于事


8、服务区的工作把自己的棉被全部献给了车上的乘客……


评:服务区的人都不要活了?……


9、XX领导走上街头扫雪……


评:是作秀?还是领导们本来就没事可做……


10、苏州农产品市场蔬菜供应充足、物价稳定……


评:真的么?以前一块钱一斤的上海青现在卖到8块钱也算平稳,那CPI达到500%也算不上通货膨胀……


坦白说,我们不需要听到这样不实的报道,咱们的脚往门外一迈,什么都清楚了,如果回归新闻报道的本质,如实报道灾区老百姓的现状,或许会激起社会更多力量的关注,也能让咱们实实在在地对症下药,帮上那些急需要帮助的人们一把,或许这才是他们真正所想要的……


▲署名马九器的作者在南方都市报发表文章《愿城市没有异乡人》。文章写道,读了《南方都市报》昨日A17版的公益广告《风雨共渡广州没有异乡人》,感触颇深,这场雪灾之所以危害甚烈,原因纷杂,固然有50年不遇的强度因素,有天灾突降措手不及的因素,有应急能力不足的因素,但还有一个举足轻重的原因:恰逢春运。甚至可以说,正是由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的存在,才使这场大雪有了“火烧连营”般的肆虐机会,才使这场灾难的烈度因亿万民生的艰难苦楚而陡然急升。于是,“春运”不仅以惯有的吸引力引发我们的关注,更以空前痛楚焦虑的面庞引发我们的思考:多少年了,为什么“春运”依然是铁路、乘客、游子心头的痛与怕?为什么年盛一年的回家大军“明知出行难,偏向春运行”?作为春运主力军的亿万农民工等打工者,为什么一定要不辞千辛万苦踏上回乡途?


的确,我们无法否认,“春运”人数的年盛一年很大程度源自日益增长的外出打工者,以农民工为主的打工者艰难返乡根本上源自内心深处对“乡土”的眷恋和“家”的精神回归。打工者们之所以外出谋生是出于对美好生活的追寻,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漂泊异乡、颠沛流离多年,始终没有找到城市的“家”,始终没有找到对城市的归属感,所以,无数的打工者注定像虔诚的教徒奔赴圣地朝拜一样,在一个特殊的时节洪流般涌向公路、涌向铁路,只为路的尽头那个能够真正包容他全部精神需求的家。


此次重灾区的广州,就把雪灾和春运的交锋展现得淋漓尽致,火车站汽车站十几万几十万的滞留旅客,如同这个时代一个深深的伤痕昭示:如果一个城市不能以真诚宽厚的胸怀给打工者以家的归属感,成千上万的打工者必然要义无反顾地回乡,让“春运瓶颈”年复一年,永不停歇,毕竟在可预见的许多年里,交通运力的增量永远赶不上游子的流量。所以,当《南方都市报》第一次以媒体的名义发出公益的呼唤——风雨共渡广州没有异乡人——不禁让人怦然心动:在人人都是主人、市市没有异乡人的世界里,“春运”必将成为一页历史;甚至更功利地想到:如果没有亿万人不约而同同挤两条铁轨一条路,人们的幸福感会提升多少啊,起码这场大雪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不会如此深重、震撼不会如此强烈。


所以,我认为有必要以这场严重雪灾的名义呼吁——雪上加霜的“春运”到了历史性反思的时候了,不能再听任年盛一年的人数加剧“春运”的困局,而“春运”改革的追根溯源之举就是加快农民工等打工者的市民化步伐。不论是农民工还是其他打工者,他们都是国家公民,都享有宪法赋予的所有权利;他们有权走入城市追寻幸福的生活;城市的管理者只有包容接受他们的义务,没有拒绝、歧视和设置壁垒的权利;当他们没有户籍的壁垒,没有附着在户籍上的诸多社保、就业、教育等权利限制,没有住房、定居、安家的诸多政策性阻碍,开始真正融入城市,成为城市的主人;一旦他们的生活融入了城市,这里就是他们的家,就是他们的精神归属,他们又何必年复一年历经千辛万苦去受“春运”的罪呢?这是基于人性的逻辑。


美国的马丁。路德。金曾经有一个梦,他说“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肤色的深浅,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他的梦想在那个国家感天动地;我们的梦想应当更加高远:我梦想有一天,在所有的城市里,所有人都是这座城市的主人,没有原住民与外来者之分,没有市民和农民工之分,没有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之分……


这就是一场冬天的雪灾写就的意味深长的寓言,这应当是所有人读懂寓言后油然而生的梦想——愿城市没有异乡人!


▲评论人士章立凡发表文章《一个纳税人给春晚的忠告》。


好几年不看CCTV春节晚会了,但它的巨额制播经费里,有我缴纳的税款,即便不去看,纳税人总还有表达权。


无论你是富豪还是民工,同样都是纳税人。税有些是直接缴纳的,有些是间接缴纳的。只要活着吃饭穿衣,消费中就已经纳税。假如你在大洋彼岸购物或用餐,付款单据上会打印出消费中的税金数额,政府从每次交易中抽税几何,消费者一目了然。不像东方上国的囫囵发票,物价腾贵的骂名多由商家担当,消费者不清楚政府在交易中抽了多少税。


CCTV是全体国民的公用事业,但你观看它的公共电视节目时,其实并未免费:国家拨款制作播出的节目,无疑来自纳税人的税款;商家支付的广告费,来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其中隐含税项(据估算,仅“春晚”广告收入一项,2006年为5亿元人民币);CCTV那被称为“鸟腿”的怪异新楼,在“2006中国十大烧钱建筑”中名列第二,预算由70亿砍到50亿,能否打住还难说,烧的反正是纳税人的钱。毋庸置疑,巨无霸型垄断传媒CCTV的衣食父母是纳税人。


去年12月27日,CCTV借一位小女孩之口,批判网络“很黄,很暴力”的阴暗面。必须承认,2007年网络中国的“暴力教员”中,炸死情妇的济南市政协主席段义和已名列榜首;“黄色教员”就更多了,网民评出的“十大”好色贪官中,还不包括共享情妇的省部级高官杜世成、陈同海……。这些“很黄很暴”的家伙东窗事发前,都是纳税人供养的公仆。


在CCTV“扫黄除暴”的次日下午,它的一位男性名主持,因绯闻在全世界同行面前遭了“现世报”(同类事件在几年前就发生过)。今年“春晚”某大叔又将登场逗乐,他出身农民不忘本,年复一年以低俗小品拿中国农民打哈哈,赚到盆满钵满。他以“谁用谁知道”的性暗示代言某保健品,忽悠得一大批下岗职工养上了蚂蚁,最终血本无归。这“温柔一刀”是黄是暴不好定性,但俗话说:“做人不要太CCTV了”,做男人尤其不可。


奥运之年暴雪临门,南部十四省市的9000多万纳税人,正在体验“很冷,很缺电”。跟以往的慰问相似,气色红润、嗓音洪亮的“旅客代表”,把全体旅客都“代表”了,这回温总理恐怕是欲哭无泪。路途上的人要回家,他们的眼泪能感动那些积习难返的官僚么?


有人建议将CCTV “春晚”改为赈灾义演,尽管演员们的表演比“慰问托儿”专业,窃以为无此必要。纳税人供养着国库富足的政府,认捐尤须谨慎。先不提历年累计缴纳的税金,2007年政府从纳税人钱包里掏走了4.94万亿元人民币(合6770亿美元),还不包括关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的巨额收入。目前中央财政累计拨发救灾款4.3亿元人民币,平均到每个灾民头上也就四元钱,而灾区一碗方便面就涨到了原价数倍。眼看着官家“说大话,使小钱”,我宁愿直接帮助具体的受灾户,但不会为“春晚”的忽悠掏一毛钱。


歌舞升平的“春晚”,年复一年以“很好,很强大”为主旋律,早已成为一种毫无想象力的“样板戏”。今年要应景,切莫按照“坏事变好事”的传统套路,加几场煽情的“感天动地秀”,没什么技术含量。而那些一年到头在大城市辛苦打工的人,有多少仍困在风雪旅途中?又有多少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古人怕遭天谴,一遇天灾,朝廷会“减膳撤乐”;今欲行善作秀,莫若承袭故智,既弘扬了儒家文化,也节约了纳税人的钱。


“发展是硬道理”,生存的道理更硬。今年是“大跃进”五十周年,谁还记得死于那场大饥荒的千万冤魂?今年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严格而言只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政治体制改革仍长期滞后。年年春运重负的背后,是巨大的城乡矛盾和不合理的户籍制度;经济高增长所付出的社会成本,是腐败、环境恶化和分配不公。


失衡的中国正在遭受果报,有远因也有近因,有外因也有内因,天灾人祸要分清。自然灾害难免,对公共管理的问责切不可免。突如其来的雪灾,暴露了“危机处理”的软肋,能源、交通系统不堪一击,“应急预案”多成“愚案”,数十年来被掩盖的种种积弊,自2008年伊始报应昭彰。躬逢太平盛世,一场自然灾害尚且如此,就别侈谈现代战争了——我支持祖国的和平统一。


我们的社会离和谐有多远?我们的国家离崛起有多远?国人等待了二十多年政治体制改革,还有时间改吗?相信每一个人都在思考。忽悠了快26年的CCTV“春晚”,能给长期供养你们的纳税人一个时间表吗?


▲评论人士王龙发表文章《一场雪带来众多问题》。


大范围的降雪,中国南方诸省连续遭受了强低温袭击。由于输电线路覆冰覆雪严重,致使这些地区的电力设施不同程度受损,个别地区用电负荷过大,已经导致了更大范围的拉闸限电。特别是贵州,全省41个市县停电,境内生产工作和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与此同时,京广线列车供电设备出现故障,交通受阻,列车晚点,截至1月29日计,仅滞留在广州火车站的旅客就多达50余万。


尽管有关方面奋力抢修并启动了最高级别预案,但问题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还是个悬疑,毕竟预案仅是补救措施,即使可以预计到大范围多层次的自然灾害,也不能估计到电力紧张带来的一连串问题,尤其对电荒的估计不足,使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雪上加霜。在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平衡的大背景下,出现这样的“特殊危机”令人措手不及。


令人措手不及的“特殊危机”


可以想象,春节前夕发生如此严重的电荒,各种救急手段将纷纷登场。比如对电煤的运输,对交通的保障,对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等等。救急可以缓解眼前的危机,也暴露出诸多深层问题以待解决。但是不妨换个角度想,在短时间内一些措施跟不上,风雪冰冻仍在持续,拉闸限电范围越来越大,或者像贵州那样,人们的生活以及心理感受又会怎么样?


假如没电了——这样的假想也许会出现在小学作文或美国影片中,至少没有童话和科幻的想象力不能展开如此天真和高端的问题。但越是这样的问题,越会显现出极端性,往往让人感觉最荒唐、最恐怖、最不可思议。就像目前的电荒,谁也不会想到一场风雪会带来如此严峻的后果。有人将此归因于水资源枯竭、煤炭生产运力不足等因素,这当然也不是凭空想象,而事实上,恶劣天气导致用电负荷大增、电煤供应出现季节性短缺,几大风险同时出现,使电荒形势更加严峻。一时间,“垄断”、“持续低温”、“调控不力”、“煤电价格之争”等成了热门词汇。


不用说,这样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一,随着长江变成第二条黄河,各大水系枯水现象逐年增多,生态环境每况愈下,自然灾害发生率日渐频繁。其二,个别地方对电煤生产管理方式僵化,为了“安全生产”将所有煤矿一律停产,但停而不整,耽误生产。其三,高耗能产业的不断扩大,机械加工业的迅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构的不合理,进一步加大了用电负荷,加剧了电力紧缺。


更为遗憾的是,虽然是这样,节电、节能意识并没有在中国大多数人心中生根发芽,大到城区的“光亮工程”,小到家庭的“长明灯”,诸如此类,浪费电能的行为相当普遍。如果这样追根溯源,所谓的天灾和电荒实际上都是“人祸”。


应总结经验应付突发灾害


这里说“人祸”,目的当然不是追究谁的责任,而是在于让人们汲取教训。看看广州车站拥挤的人群,看看贵州城乡一双双无助的眼睛,就会知道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电能是那么重要,那么不可缺少,它维系着交通、卫生、饮食、安全、工作等日常生活的一切。这样的景象也许不能改变那些利令智昏者的心智,但足以使所有善良者总结和反省,对日常节电、节能的重要性看得更清楚。


这是个现实的社会问题,近期的拉闸限电已经彰显了多米诺效应。有消息说,因产煤区进行全面的安全整顿导致煤供严重匮乏。其中隐含多少让人不寒而栗的弦外音另当别论,却可以肯定,一些被整顿小煤矿为了眼前的利益正在蠢蠢欲动,他们不惜重蹈“血煤”覆辙,置人的生命于不顾。还有一些中间商在囤积煤炭,他们正在发灾难财,谋血腥利。


仅仅是一场雪,带来了如此众多的问题,人们越来越感到忧心忡忡。在这样的情绪袭扰下,去探究人性的善恶似乎有些迂腐,但如果事态照这样发展下去,后果实在难以想象。就此次电荒来说,对部分地区的居民拉闸限电可以理解,问题是明天或者不远的将来,再次出现较大的自然灾害,会不会发生更严重的停电危机。到那时,全国运输阻塞、工矿瘫痪、学校停课、通讯不畅、秩序混乱……电荒会演绎成一种比风雪更可怕灾害,人们将悔之不及。


▲国际先驱论坛报发表署名Howard W. French的分析文章《大雪政治给北京的教训》。


大雪覆盖中国大片土地,包括严寒很少到访的南方部分。它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说这是五十年不遇的情况。


全国各地,电缆不堪冰的重压而低垂崩塌,公路因降雪而封闭,司机困在车中,或者滞留在服务站等待救援。最引人注目的是,全国最重要的铁路线中断服务,让数量多得难以置信的乘客(当中很多是农民工)无法回家过中国最重要的春节假期。


周三(1月30日),善于给中国政治添上人情味的中国总理温家宝采取了不同寻常的行动,飞往南方城市广州,向数十万绝望地等待火车的农民工致辞。而且他带着难得的谦卑,以不同寻常的方式做这件事。


首先,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总理先自我介绍:“同志们,我是温家宝。”然而,除了谦虚还有更多的内容。在意或不在意间,温家宝的话透露出中国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巨大差距,而温家宝的个人风格常常吃力地克服这个差距。


这安静而有力地承认了一个事实,推动该国经济运转的数百万农民工太忙,太穷,太疲劳,或太孤立,以致于没有足够密切地关注电视新闻,无法一眼就认出拿着扩音器站在人群前面的是国家的第二把手。还是他们做梦都没有想过像他那样的人会来向他们致辞?


片刻后,他对暴雪给这么多人造成困难表示歉意,他实际上是在说“我道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暴风雪暴露了一个尴尬的危机,那就是中国危机管理的危机。对这种程度的天气紧急情况似乎完全缺乏准备。


这类问题的基本法则是人们的期望值与国家的成功成正比。毋庸置疑,中国最近的成就是巨大的,而且诚如评论员所言,一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上太空和举办巨大盛典的国家,也应该有能力保持公路开放和火车运转,不管有没有雪。


以此标准,2008年的大雪暴是对中国政府的公共形象灾难——这不是针对外国人对中国的想法,而是关于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中国人如何看待他们的政府以及政府提供基本服务的能力。


如果想切身体会这种印象,我们只需要回想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的不当处理,想想这场惨败给布什总统及其政府的声望带来的影响。


然而,美国有处理这种治理危机的机制;而中国没有。当然,最重要的是,美国方面有选票的影响。而中国显然没有媒体可以自由地批评政府的重大弊病。


中国气候紧急情况的真正丑闻是,尽管它持续了几周,却很大程度上没有报道,大多数时间里没有被当作紧急情况来对待。那是因为华中积聚的大雪降落在远离聚光灯的地方。


专制政治文化有一种倾向,认为让媒体自由报道就会颠覆或者动摇政府。正好相反,选举和批评自由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们有助于保障政治家的诚实,而且它们起到减压阀的作用,减轻可能危险的压力。


一种十分依赖把真正的问题摒除在视线之外,从而摒除在人心之外的危机管理风格和制造灾难没什么两样。温家宝似乎比其他中国政治家更明白这点。但政治体系的这张贤明而真诚的面孔似乎忙于在危机间奔波,没有时间对旧习惯进行有意义的改革。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一周新闻聚焦:雪灾引发民怨!天灾乎?人祸乎?(上)

从一月中旬开始,一场持续的雪雨天气猛烈袭击中国的南方地区,而这时正是每年繁忙的春运期间,尤其是铁路和公路,火车和汽车上满载着大都是辛苦一年回家团圆的农民工。可是,交通枢纽地带在雨雪的袭击下,电力中断了,煤炭用完了,食用水枯竭了,公路结冰了,铁路中断了,交通瘫痪了。成千上万的民工被堵塞在广东、湖南、湖北、贵州、浙江、江苏、江西、安徽甚至上海等地,在恶劣的天气下,饥寒交迫的人们陷于绝望中。官方报道说,由于雪灾死亡80人,实际数字远高于此。


中共官方的预警滞后、新闻瞒骗、行动迟缓、组织不力,民间组织的空白、自救和互救能力的弱小,皆与当下制度的高度相关。


杂文家朱健国先生发表文章《从“新闻联播”看“雪灾”中的人祸——又到争议“天灾人祸”时》。文章列举事实很详细,对这次雪灾中的“人祸”分析的很透彻。文章回顾了历史,尤其是回顾了中共统治以来,天灾和人祸总是并行,甚至“人祸”更多于“天灾”,中共统治集团总是将“人祸”嫁祸于“天灾”,毛泽东时代是如此,延续到今天的所谓“太平盛世”“和谐社会”,还是如此。作者对这次雪灾中的人祸分析的鞭辟入里,发人深省。


媒体也有把这次罕见的雪灾与生态危机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对三峡工程表示了怀疑,认为导致恶劣气候的原因有可能是三峡工程的“蝴蝶效应”,是否如此,我无法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高速经济发展是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
 
人压人


 
受伤民工


 
有女工幸运地搭上巴士,准备去搭火车时激动至流泪


● 评论家:专制制度下,天灾总是与人祸连在一起。


▲杂文家朱健国先生发表文章:《从“新闻联播”看“雪灾”中的人祸——又到争议“天灾人祸”时》。


《新闻联播》原始资料


2008年春节前夕,一场大雪让全国十七省市遭受“大面积电荒煤荒交通瘫痪物价飞涨一亿五千万人受灾”,官方说是“五十年不遇雪灾”,民间说是“电荒煤荒,管理荒才是首荒”,管理荒是因为“真话荒”,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需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我们不妨从央视《新闻联播》关于“雪灾”的报道,来作一番探究——央视《新闻联播》是直接受执政党决策机构指挥的“特别喉舌”,其动向基本可以代表政府对“08雪灾”的应对轨迹。


根据网上CCTV频道的历史纪录,《新闻联播》从2008年1月11日至2008年1月31日的21天之中,共发布了68条“雪灾”相关信息(其中前十天只发了8条),除三天间断(1月14日至16日),有18天每天都有相关报道;单从这一数字来看,政府基本上在履行职责;但仔细分析后,却发现似是而非,政府应对严重滞后。


先请看《新闻联播》新闻目录原始资料——


1、2008年1月11日(1条):冷空气带来大风降温 长江中下游出现明显降雪(第15条)。


2、2008年1月12日(1条):强冷空气南下 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明显降温降雪(第14条)。


3、2008年1月13日(1条):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雨雪低温 交通受到很大影响(第18条)。


4、2008年1月17日(1条):雨雪冰冻天气影响百姓生活 各地采取措施加紧防范(第8条)。


5、2008年1月18日(1条):黄淮江淮持续冰冻天气 大部分地区交通恢复(第17条)。


6、2008年1月19日(1条):雨雪妨碍交通 寒冷仍将持续(第10条)。


7、2008年1月20日(2条):风雪无情阻交通 积极应对显真情(第6条),铁路春运客流增长迅猛 各地提前启动应急方案(第10条)。


8、2008年1月21日(4条):大寒时节 我国大部分地区持续降温降雪(第5条),冰雪严寒导致部分地区电力农业等设施严重受损(第6条),恶劣天气损失重 积极应对排险情(第7条)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在京召开(第11条)。


9、2008年1月22日(2条):各地积极应对冰冻雨雪恶劣天气(第4条),南方持续雨雪 预计25日起冷空气将再次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第5条)。


10、2008年1月23日(2条):2008年全国春运全面启动 雨雪天气影响暂时消除(第7条),各地民生为重积极应对低温雨雪天气(第8条)。


11、2008年1月24日(4条):南方气温骤降 电厂用煤告急(第10条),多种原因致使电煤供应紧张(第11条),国家采取紧急措施解决煤电紧张(第12条),新一轮冷空气即将来袭 南方各地持续阴雨雪(第13条)。


12、2008年1月25日(2条):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又一轮降雪天气(第6条),交通运输部门保障春运安全畅通(第7条)。


13、2008年1月26日(4条):南方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 交通严重受阻 各地全力疏导滞留旅客(第1条),京广线南段受冰冻天气断电影响受阻 铁路部门积极组织疏导运输(第2条),温家宝总理考察春运工作(第3条),各地积极抗灾减灾 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第4条)。


14、2008年1月27日(5条):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 部署安排当前煤电油运保障工作 温家宝出席并讲话(第1条),迎战暴风雪 力保煤电油运命脉(第2条),低温雨雪持续 各地全力恢复交通安置旅客(第3条),新闻特写:风雪中的坚守者(第4条),南方大部分地区未来几天仍然雨雪交加(第5条)。


15、2008年1月28日(4条):雨雪天气范围扩大 各地各部门采取紧急措施应对(第4条),山西、内蒙古、河北等地启动应急预案 确保电煤生产运输(第5条),新闻特写:广州火车站的不眠之夜(第6条),新闻特写:风雪中 我们在岗(第7条)。


16、2008年1月29日(9条):温家宝赴湖南指导抗灾救灾工作(第1条),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当前雨雪冰冻灾情部署做好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工作(第2条),国务院召开加强煤炭生产运输保障煤电正常供应会议(第3条),风雪同行 八方支援(第4条),各地各部门力保灾区群众基本生活(第5条),各部门采取措施应对暴风雪(第6条),新闻特写:风雪中 我们在岗(二)(第7条),数十万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抗雪救灾(第8条),全国各地积极采取措施整顿市场秩序 保障市场供应(第9条)。


17、2008年1月30日(8条):温家宝在广东考察春运及市场供应工作(第4条),决战京珠高速(第5条),新闻特写:空中直击京珠救援(第6条),贵州省进入大面积一级停电事件应急状态(第7条),南方降雪明显减弱 铁路公路持续受阻(第8条),中央财政累计下拨抗灾救灾专项资金2.93亿元(第9条),广东:温情留住外来工 我们一起过春节(第10条),编后话:帮留下来的农民工兄弟过个好年(第11条)。


18、2008年1月31日(10条):胡锦涛总书记在山西大同、河北秦皇岛考察煤炭生产和电煤供应情况(第1条),受灾地区公路通行形势严峻 铁路民航运能基本恢复(第3条),各部门采取紧急措施保障受灾地区群众生活(第4条),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累计出动80万人次抗雪救灾(第5条),武汉:政府与铁路部门联手为滞留旅客服务(第6条)(第7条),贵阳市区恢复供电 广西桂林大面积停电(第8条),新闻特写:风雪中 我们在岗(三)(第9条),编后:我们在岗 万众一心抗冰雪(第10条),世界一些地区遭遇大雪等恶劣天气(第11条)。


两大问题


上述资料可见两大问题:


其一,《新闻联播》在“雪灾”报道中一直存在“报喜不报忧”的压制真话传统——整个报道中,没有一条批评信息——好像全国十七省市遭受“大面积电荒煤荒交通瘫痪物价飞涨一亿五千万人受灾,死亡三十八人”事件中,没有一人是因求助无门或救助不力而陷入困境,这显然与现实严重不符。到1月31日,国家分三次只拨了4.亿3千万元小款救灾,平均每人不到三元救灾费,吃一盒方便面都不够!《南方都市报》在2008年1月25日社论中所说的“电荒煤荒,管理荒才是首荒”之常见病,在《新闻联播》中是绝对看不到的。香港电视中广州火车站人流中女子被踩伤的镜头也是《新闻联播》中绝对看不到的!不知有多少人在“雪灾”中饿病冻死的消息被《新闻联播》封杀!《新闻联播》这种“报喜不报忧”的压制真实信息的作风,显然是因执政党的执政方式而被迫产生。


由于《新闻联播》一向存在“报喜不报忧”的压制真话传统,《新闻联播》在报道“雪灾”信息时,一直是避重就轻。比如,在前六天的报道中,一直是在新闻的最后一条播出“雪灾”信息,而且在第五天——2008年1月18日还开始粉饰太平,说“黄淮江淮持续冰冻天气 大部分地区交通恢复”,结果因观众观众愤怒而不得不在次日暗暗更正说:“雨雪妨碍交通 寒冷仍将持续”。这种矛盾情形一再出现,1月14日至16日三天中断“雪灾”消息是一表现,1月23日更有恶劣造假之风,说什么“2008年全国春运全面启动,雨雪天气影响暂时消除”,其时湖南郴州已开始停电水(至今八天而不能缓解!),广州火车站已有十多万人滞留。甚至于在1月25日仍然谎称“交通运输部门保障春运安全畅通”。这种一而再再而三的虚假信息,致使大批民工源源涌向各地火车站和汽车站,造成雪上加霜,亦使决策中枢在大灾到来十四天后仍然熟视无睹。


其二,最高领导人在大灾到来十八天后才得知一些真实信息——直到2008年1月26日,《新闻联播》才以头条报道“雪灾”:“南方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 交通严重受阻 各地全力疏导滞留旅客”,但仍然坚称,“虽然京广线南段受冰冻天气断电影响受阻,铁路部门积极组织疏导运输”,以至于当天温家宝总理只是在并不紧张的河北考察春运工作,宣称“各地积极抗灾减灾成绩显著, 保障了群众基本生活”。当内部渠道将无法再隐瞒的部分真相报告高层,才有了《新闻联播》1月27日的头条报道:“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 部署安排当前煤电油运保障工作 温家宝出席并讲话”,而这时才有了比较接近“雪灾”前线的现场专题报道,1月28日的一组报道有:“雨雪天气范围扩大,各地各部门采取紧急措施应对;山西、内蒙古、河北等地启动应急预案 确保电煤生产运输;新闻特写:广州火车站的不眠之夜;新闻特写:风雪中 我们在岗。”也许这一组报道让温家宝无法再不与灾民见面了,当晚赴湖南长沙指导抗灾救灾工作,以向灾民低头道歉缓解民怨;次日,总书记胡锦涛才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当前雨雪冰冻灾情部署做好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工作,国务院同时召开加强煤炭生产运输保障煤电正常供应会议……这一系列信息说明,决策高层是迟至1月28日才获得“雪灾严重”的真实信息,然后慌慌张张地开始布置应对。此时大灾已在全国肆虐了十八天了!此时贵州全省已出现一级断电灾难十多天了!而总书记胡锦涛直到1月31日才深入抗灾二线,到山西大同、河北秦皇岛考察煤炭生产和电煤供应情况。


在一个有互联网的电子信息高度发达的高科技时代,中国的最高领导人要在大灾到来十八天后才能得知一些真实信息,开始仓皇应对,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今日中国的信息封锁、信息专制已彻底抵消了高科技时代的技术进步,中国人的知情权和表达权严重不足,致使中国最高执政者仍然与古代皇帝一样,在处于极度信息闭塞的中世纪状态下进行执政。


如此看来,仅仅透视央视《新闻联播》,谁能说“08大雪灾”的“人祸”责任能逃脱?且不说事前的预防不力,“科学发展观”空洞无用,就是“08大雪灾”在2008年1月10日到来后,其官僚专制机制的迟缓反应,就令“人祸”一览无遗!


又到争议“天灾人祸”时


五千年华夏文明,有一重要特征,就是不断重复“天灾人祸”的争议,即使春节来临,本当互道吉祥的中国人,也常常因“天灾人祸”突降,而不得不忙于争议“天灾人祸”:远之,如1962年春节,刘少奇在中共“七千人大会”提出“三年自然灾害”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而林彪奉毛泽东圣旨坚决反对;近之,则是2008年春节期间,一场大雪让全国十七省市遭受“大面积电荒煤荒交通瘫痪物价飞涨一亿五千万人受灾,三十八人死亡”,官方说是“五十年不遇雪灾”,“一切都是‘拉尼娜’(反厄尔尼诺现象)搞的鬼!”民间则相信“电荒煤荒,管理荒才是首荒”,管理荒是因为“真话荒”,没有了灾情预报的信息开放自由和民主监督!没有真正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才导致“一场大雪压垮盛世”!


1962年的争议,全国人民都支持刘少奇的“人祸论”,但无奈“人民的大救星”毛泽东集“斯大林与秦始皇”于一身,一声“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吓得刘少奇立即收回“人祸”论,但还是被毛“宜将乘勇追穷寇”,发动文革将刘少奇整死了之。从此无人再敢擅议“天灾人祸”,深信“三年自然灾害”乃人力不可抗拒的天灾。


而今这场“08大雪灾”,似乎又面临“三年自然灾害”一样的争议与命运——最高领导人坚决反对民间的“人祸论”,力主“五十年不遇雪灾”和“百年不遇雪灾”。最后胜利属于谁昵?这只要看看历史,不难预测。


中国最早的一场“天灾人祸”争议,大约发生在四千八百年前的尧舜时代,其时汤汤洪水淹没九州,尧帝举鲧治之,鲧的“科学发展观”是以堵术围水,结果九年功不成,民怨四起,以为洪水天灾初属千年不遇,但旷日持久达九年,也仍属治水不力的“人祸”。朝野争议纷起,好在尧帝本是部落民主推荐产生,没有暴力夺取政权的武装力量支持或世袭制的“朕即天下”的一言堂,只得顺从“人祸论”下罪己诏,称举无能者鲧治水有失察之过,禅让帝位于舜。舜帝大力改革开放,举鲧之子大禹治水,变堵为导,三年功成,天下太平。后舜帝顺应民意禅让帝位于禹,新立夏朝五百年。然而禹因功勋卓著,威望空前,借机废禅让制为世袭制,从此,“天灾人祸”之争因世袭制专制而朝朝代代不绝。


中国最长的一次“天灾人祸”争议,可能要算是明代崇祯年代——崇祯在位十七年,全国一直处于大饥荒和饥民大造反的动荡不安之中。于是朝野一直争议:这到底是因“天灾还是人祸”?自然,崇祯皇帝开始是对“人祸论”深恶痛绝——崇祯帝自视“天纵英明”,最知荣耻,廉洁奉公,心怀中兴本朝,永葆本朝先进性之凌云壮志,为了关爱民生,以民为本,长年布衣麻鞋,拒食肉鱼,不断减膳撤乐,带头捐款军费,史称“他在位十七年,一直勤政理事,鸡鸣就起床以至夜晚都不睡觉,往往焦劳成疾。节俭自律,不近女色,宫里从来没有宴乐之事。”“崇祯对朝务的勤勉和生活上的简朴在中国几千年皇帝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如此好皇帝治下的崇祯年代,何以会始终呈现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大饥荒?贫民纷纷“迎闯王,盼闯王”加入造反队伍?人们终于找出了崇祯皇帝制造“人祸”的关键——崇祯皇帝虽是一位“明君”,却有一个致命的病态——禁止一切人说真话!老百姓的话他不会听,就连袁崇涣那样忠心耿耿的大帅,也都让他给凌迟处死了。


相比毛泽东死也不承认“三年自然灾害”是“人祸”,崇祯皇帝可能还要算是一个有所悔改的人。从崇祯十年起,崇祯皇帝逐渐意识到了“三分天灾七分人人祸”。崇祯十年闰四月大旱时,崇祯帝第一次下《罪己诏》承认“人祸论”:“……张官设吏,原为治国安民。今出仕专为身谋,居官有同贸易。催钱粮先比火耗,完正额又欲羡余。甚至已经蠲免,亦悖旨私征;才议缮修,(辄)乘机自润。或召买不给价值,或驿路诡名轿抬。或差派则卖富殊贫,或理谳则以直为枉。阿堵违心,则敲朴任意。囊橐既富,则好慝可容。抚按之荐劾失真,要津之毁誉倒置。又如勋戚不知厌足,纵贪横了京畿。乡宦灭弃防维,肆侵凌于闾里。纳无赖为爪牙,受奸民之投献。不肖官吏,畏势而曲承。积恶衙蠹,生端而勾引。嗟此小民,谁能安枕!”(《明季北略》卷十三)


可惜,崇祯皇帝只是就事论事轻描淡写地说“人祸论”,没有从制度上去深挖“人祸”的根源,结果,虽然他一面大写“我的一张大字报”,申说爱民亲民之心,一面却以铁的手腕严历禁止朝野上下一切批评,极端害怕舆论监督。布衣百姓的意见不用说,根本进不了紫禁城;就连一品高官袁崇焕直言“以战促和”,“与清和平共处”的抗清战略,崇祯竟以“悖旨言和”、“叛敌私通”、“瞧不起朕”之罪名,将一代名帅袁崇焕总督凌迟万片,逼臣民食其肉!袁崇焕惨死后,所有与朕意不合的言论网络全部被封杀。大臣明知崇祯将洪承畴从追捕李自成残余的前线调回京城是“放虎归山”,任李自成再度星火燎原,但谁也不敢直言了。大明就是这样在崇祯的“反对共生,禁止批评”的“人祸”中轰然垮台!一生念念不忘辩论荣耻宣扬文明的崇祯,最终只有以孤凄的景山槐树一吊而默认“人祸论”!


历史一再证明,“天灾人祸”之争从不以帝王意志为转移。毛泽东直到躺在“纪念堂”,也不承认“三年自然灾害”是“人祸”,算得“一代天骄”了。可是有用么?今日全世界都定论,所谓“三年自然灾害”,纯属人祸!那在“大跃进”三年中被饿死、摧残死的三千七百五十四万八千人,其冤魂永远起诉“人祸”的罪魁祸首及其体制!


历史如此,“08大雪灾”的“人祸”能不追究么?


有人说,大灾当前,应该团结一心一致救灾,灾后再去反思什么“天灾人祸”。此言似是而非!须知,既然“08大雪灾”是因“人祸”而扩大,若不及时“在线反思”“天灾中的人祸”,其人祸必然继续扩大天灾,必将给出亿万生灵带来更大的“雪灾”!


磨刀不误砍柴工。大灾当前,当务之急是开放一切信息渠道,让一切受灾者和受灾地区能够及时地向社会公众报灾预警!让社会知道每一个受灾者的困难!让全体人民都能及时地提出改善救灾工作的一孔之见——无论其反思和建言是否正确,都应该积极鼓励和保护!


如是,民主救灾一定胜过专制救灾!开放式救灾一定胜过封闭式救灾!全民救灾一定胜过一党救灾!


到“雪灾”一线扶危济困,是战术救灾,在“雪灾”之中反思“人祸”建言献策,更是战略救灾!二者相辅相成,岂可偏废!


▲评论家笑蜀发表文章《缺的不是物,缺的是柔软的心-----08\'雪灾有感》


因为朋友的邀约,31号凌晨到广州火车站探访了几个小时。据说白天十分紧张的局势已略略缓解,广交会等临时收容点都开放了暖气,食品发放和医疗救助也走上正轨。虽然这一切来得太迟,至少视野所及,是再没有往日那种饥寒交迫的场景了。毕竟在进步,值得欣慰。


但是,从站前高架桥望下望,仍不免心生忧惧。那黑压压似乎望不到尽头的人头,那偶尔排空而起的阵阵啸叫,在在提示着我们这些旁观者,此乃是非之地。说不准某个瞬间,因为忍耐力超越极限,一个人的歇斯底里就会导致整个人群的歇斯底里,那时多么坚固的铁栅栏,面对突然爆发而失去理智的几十万乌合之众,又能有什么用呢?


仿佛箭在弦上,所幸,迄今仍有惊无险。在食品发放现场,我向一个带着小孩去领饼干的农民工问情况时,他以为我是政府的人,满脸憨厚的微笑,说:\"我多等几天没事。政府安排的挺好,谢谢政府。\"当时我不禁感慨,国人的神经多么坚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多么巨大。而国人神经愈坚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愈巨大,显然,苦难的损失就愈是被国人自己所消化,用自己的生命成本去消化。对公共服务基本上就没有需求,稍稍送去一点温暖,他们已感激不尽。公共服务的成本也就愈低,社会控制的成本也就愈低。


这再次有力地印证了一个判断:我们的人民多好啊。对这样的人民,还有什么不可以信任的,还有什么不可以放心的。火车站周边的警力应该是超强,防线层层叠叠,如临大敌。但在我看来,这不免夸张,必要的预警谁都不否认,但预警用力何须如此之巨?把警力更多用于指导和组织旅客自救,去指导和组织志愿者救援,这才是当务之急。


缺乏组织性是我在现场的主要观感。在广交会一楼大厅,我被几个来自东莞的青年民工包围,他们激动地向我诉说他们的无助。只让他们到这里来候车,来了就再没人管,问警察都一问三不知;警察的任务就是维持秩序,就是保证不出大乱子。至于别的,比如相关信息如何获取,如何发布,旅客怎么甄别,怎么组织,怎么救援,警察从来没受过这方面的训练,现场亦无授权,所以连警察自己都说不清楚。对于危机处理整个一个业余水平,又何来资源、何来能力指导和组织旅客呢?


警察尚且如此,遑论其余。无组织,盲目,就成了整个回乡大军的基本特性。看起来似乎是个巨大的群体,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孤岛。每个人都只能靠自己,凭侥幸。能以孤军之力跨越重重封锁,进入火车站广场,就算回家有望了。如果不能进入火车站广场,只被动地在临时收容点等候,就基本上没人理会,基本上没什么指望。整个回乡大军就这样成了丛林世界,每个人都只能拼血勇,拼力气。


无组织,盲目不仅是回乡大军的基本特性。组织力应该最强的相关部门,也看不出多少组织力来。整个指挥系统在章法上颇多错乱。显而易见,每天几十万人都往火车站广场冲,而实际上并不具备相应运力,那么这种情况无疑是最危险的情况,最应该避免的。几个朋友现场讨论,都认为应尽可能将旅客按乘车方向,车票时间,分别组织到不同的大型公共场所候车。再根据实际发车情况分别组织旅客乘车。而广州颇多体育和展会场馆,大学中学也都放了假,分别安置几十万旅客临时候车应非难事。但有关方面似乎压根没有这方面的考虑,几乎所有旅客都是在极其盲目的情况下,直奔火车站广场,再发现无法进入,万不得已才根据广播通知到临时收容点等候。稍有一点幻想的都留在火车站附近不走,随时准备冲入。而已经离开火车站到临时收容点的,在得不到任何有效信息和有效组织的情况下,也往往失去耐心,而心存侥幸地重返火车站附近。以致火车站广场高危状态一直不得缓解。


无组织,盲目还表现在部门与部门之间,表现为他们的各自为政,缺乏协调。地方政府费了千辛万苦,要将因为实际运力有限,基本上走不掉的巨大人群挡回去,让他们尽可能在原地安顿下来,在原地过年。但这样的苦心和努力得不到交通部门的理解。交通部门想必已对高层立下军令状,要限期恢复交通秩序和恢复运力。于是高调报喜,每天给出的都是交通状况如何大大改进,运力如何大增的好消息,给实际上已归家无望的人群以巨大幻想,把他们统统诱导到广州,诱导到火车站附近。当晚我在广交会现场遇到的好几个乘客,都是获知交通部门报告的好消息,而兴致勃勃赶来广州的。交通部门实际上帮倒忙,地方政府却只能无可奈何。


无组织,盲目最后还表现为政府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应该说,民间蕴藏的公益资源是很可观的。前天到报社上班,下车时发现南都评论部一个小伙子提着沉甸甸的袋子走在前面,以为他带的是回家的行李,一问才知道,那全是捐给候车旅客的日常品。像这样的热心人士,民间不乏其人。但他们的热心很少实际起作用。我在现场看到的捐赠物资很多,好几个地方都顶到了天花板。但都成包成包的没开封,而就在这些没开封的捐赠物资旁边,很多妇女和老人都盖着单薄的床单席地而眠。热心人士捐赠的物资很少发放到他们手上。原因何在?负责现场发放救援物资的大多是衙门中人,他们根本就没什么主动精神,把危机救援也当作当差吃饭,能不麻烦自己就不麻烦自己。所以他们往往都成了救援物资的看守而不是发放者。网上就很多出自志愿者手笔的帖子,抱怨他们要救援物资分发旅客时遭白眼乃至喝斥。很明显,官办救援活动是最浪费,效率最低下的,如果能充分调动民间自发的力量,局面将可以彻底改观。但民间自发的力量即便在危机时刻,也因有色眼镜的重重误读而被阻隔,只能捐款捐物而不能成规模地实际介入。整个救援活动基本上就是一场官办独角戏。


其实,此次雪灾阻塞春运,根本上说只是一个社会性事件,并无别种色彩可言。所以才尽管形势始终不见明显好转,但始终没有骚乱发生,社会基本安定。社会性事件,本来可以从容地让社会充分参与。最需要的就是危机人群的心理干预。这时要么不出问题,要么出问题,肯定出自心理方面,因为现场最大的危机,就是高危环境中的心理危机。这也就意味着,现场最需要的其实不是壁垒森严的警察队伍,而是擅长危机人群的心理干预的社工队伍。此类社工队伍,如果平时让NGO充分发育,让他们有自由的广阔的天地,这时就不难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比全副武装却一问三不知的警察队伍管用得多,社会成本也低得多。但是直到现在,与现场警察队伍络绎不绝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最需要的社工队伍却是影子也不见一个。政府力量跟民间力量平时的隔膜,最终导致关键时刻的隔膜,导致关键时刻不能形成合力。


所有这些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这问题其实也简单,那就是我们社会的软件问题。因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我们在硬件上早就不是一穷二白了,我们在硬件上,甚至很可以跟一些发达国家比比了。但是徒有硬件的发达又有什么用呢?譬如此次春运救援,我们并不缺救援物资,要吃有吃,要穿有穿,要盖有盖。民间有足够的捐赠,政府也有足够的财力,可谓源源不断。但是,如何把这些物资派上用场,在受灾旅客最需要的时候都送到他们手上;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受灾旅客的痛苦尤其是心灵痛苦,减轻社会的危机,这却不是硬件发达就能解决的问题,这就主要靠软件,即热心,爱心;即社会的组织力和政府的组织力。而恰恰在这些方面,我们平时最轻视,因而最荒芜。于是到关键时刻,就莫知所措,捉襟见肘了。这才是我们社会最致命的危机。正是由于这个最致命的危机,其他危机才会得不到及时遏制和消解,其危害才会最大化。从电视上看到温总理赶赴现场时的满眼风霜,看到广东主要领导人同样的一脸憔悴,既感慨于他们的日夜辛劳,又感慨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如果平时不是只见物不见人,如果平时在社会的软件上尤其是人心上多用一些力,何至于脆弱到区区一场雪灾,即举国震荡的地步?


我们的政府无疑一直很强大,但一个政府不仅应该是强大的,更应该是有效的。政府之有效无效,关键指标就看其公共治理的能力,尤其是对公共危机的处理能力。能有一颗柔软的心,抱着对同胞苦难的深切同情;能以宽阔的胸怀善待民间自发的力量,使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自由成长和最大限度地参与公共治理,这样平易的政府,人性化的政府就一定是能够凝聚全社会的政府,就一定是有力量的政府,也就一定是一个有效的、能够最终达成善治的政府。有了这样的政府,就不难有生机勃勃的民间社会,我们社会的软件问题,就不难真正解决。


这当然任重道远,但这也是刻不容缓,需要我们从头做起,从点滴做起。首先,就从改进这次雪灾的救援机制做起吧。


▲评论人士施化发表文章《应付突发事件的中国式三部曲》。


就在全国范围的年突发事件高达十万起,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人们谈“突”色变的时候,老天不照应,从一月下旬至现在,半个中国爆发了非典以来最大的一次全国性突发事件:雪灾。这次雪灾的受灾面积多达十七个省市,波及人口七千万,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并且,由于雨雪和寒潮的继续,灾情还在继续扩大,潜在的恶性事件还将继续发生。


大灾当前,主要的注意力当然应该是抗灾救灾。许多身在灾区第一线的人苦不堪言,发一点牢骚,也是人之常情。可是在网上看见大量的国家卫士即时站出来为国家护短,说什么五十年一遇的大雪,纯属天灾;世界各地都有雪灾,无法避免;国家有国家的难处,老百姓应该多担戴一点,等等,心里就堵得慌。


很多人似乎不理解,为什么一碰到灾难,人们就责难国家?要知道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国家是干嘛的?国家是平时老百姓用自己的心血一寸一寸养殖起来,供在那里,以防万一天有不测,可以指望依赖的东西。打一个比方,就象是中国农民的养儿防老,绝不是养痈为患。


当然,现在中国政府已经出动五十万官兵,帮助清通道路,运送救济物资。虽然行动迟了一步,还是好的。不过作为几十年如一日地供养政府供养官兵的百姓,是不是就该因此满足,自认倒霉呢?即便被人伸着拇指夸奖有忍耐力,滋味也不好受。


记得在建国初期,国家不断地教育国民,因为国民党反动派运走了大陆的黄金,所以国家底子很薄,能力有限,所以需要每个公民束紧腰带,咬牙坚持。这也就罢了。后来又说,毛泽东思想是精神原子弹,大地震不要紧,只要有红宝书,一切困难都挺得过去,因此大家再挺一次。可是现在不同了。现在是几百年一遇的盛世,国家已经进入世界四强,外汇储备占世界首位,奥运会的时候将成为世界仰望的中心,现在再也不能吃空心汤团了。


设身处地为70万陷在广州火车站的农民工想想。一年到头地劳作,好不容易省下几个钱,终于有机会将见到老母爱妻幼子,享受天伦之乐,可是一场大雪,就被迫放弃这一切,还不吃不睡受寒受冻站上五天五夜。换了是你,有什么感受?即便有军队送来帐篷大饼,又能解多少心中的怨愤?


中国式的突发事件有中国式的应付办法,历来如此。具体来说是三部曲。第一部先隐瞒消息,不能全瞒也把扩散范围缩小的越窄越好。第二部是调动军队。这一招很管用,军队来了,看见有人和自己一同受难,心情一定好一些。而且有了军队就不怕发生骚动。第三部就是事后遗忘。好在中国人健忘,教都不用教,好了伤疤忘了痛。有的国家把发生过的重大突发事件当成周年来记忆,每年的这一天提醒人们一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则希望大家忘得越干净越好,最怕的是纪念唐山大地震,非典之类的事件。最多有一两个倒霉官员出来替罪,甚至都没有,大家便就心安理得地等待下一次突发事件。然后又是三部曲……


美国有一次911,可是人家到目前还没有再次恐怖袭击的记录。邻国阿富汗已经被国际视为失败国家。现在到了检验中国国家职能,而不是任凭少数人忽悠的时候了。国家的底子已经不再薄,国家的机构庞大已经成世界之最,国家官员也不再是泥腿子,都成了博士硕士,该按照世界通行标准来检测这个国家是不是合格,有没有失职了。


国家不是仅仅用来收税收管理费,建造高楼大厦装点门面的。国家的职能是保证各级官员尽职守责,满足国民平时和受灾时的基本需要。如果灾害一旦发生,就要不惜一切力量,把损失减到最小。并且及时总结教训,调整适应,制定制度,增加投资,保证下一次不发生同样损失。同样是风雪寒流的袭击,去年在胶东半岛已经有过一次,今年的山东又是受重灾省份。请看一下近年国家的突发事件记录:踩踏车祸中毒事件频袭孩子;禽流感再掀波澜 ;松花江水污染引世界恐慌;黑龙江龙煤矿难 171人遇难;广东北江污染部分城市停水;江西瑞昌九江发生5.7级罕见地震……够了,老百姓不能再沉默了。


说得倒容易,你来试试看?呔,连说都不准,还让试?!


▲南方周末特约评论员秋风发表文章《雪灾暴露公共治理软肋》。


临近春节,一场大范围的雨雪横扫半个中国。本来急切地回家过节的人们无法成行。从报道中看到那些同胞尤其是老弱妇孺在露天苦苦等待、饥寒交迫的场景,任何人都会痛心。


政府已经承认,由于雪灾妨碍交通,此次救灾难度超过1998年的长江大洪水。不过,人们本来有理由期望,经历过1998年的抗洪救灾,尤其是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政府的救灾应急能力应当有所提高。但事实是,相关应急预案似乎没有及时启动,不少应急管理机构在灾情出现几十个小时后还不能掌握基本情况,灾害现场几乎没有什么公共服务。比如,数万人聚集火车站几天,政府除了维持治安之外,没有及时采取什么有效的疏散、救济措施。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传统的说法一直是,中国现有政治架构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快速动员资源、应对各种危机。但是,在此次雪灾中,跟以前面对其他灾害一样,地方政府仍明显反应迟钝、组织无力。


症结恐怕在于,目前的政府架构过于强调对上负责。各级政府所具有的动员资源的强大能力,惟有在上级政府强力指令下才能够发挥出来。若无上级指令,就不会严肃地对待灾害。然而,同样是这一政治安排又必然导致灾害的具体信息难以被上级政府精确掌握。因为,下级政府具有隐瞒信息的激励,大灾变小灾,小灾变无灾,官方的信息渠道通常会失灵,只有在灾情相当严重之时,上级政府才会知晓信息,整个政府机器才能够高速运转起来。但此时,民众必已遭受灾害之苦多日。


此次雪灾发生后政府的反应仍不出这一模式。当然,一旦高级别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各级主官亲自出马,灾情应当较快得到缓解。这应是民众之福,但在灾情初发之时,各级政府如何自主而灵活地快速应对,从而尽可能减少民众之苦,却仍然需要从制度设计的层面予以深思熟虑。光是强调“服务型政府”等理念,是无济于事的。


政府的公共服务严重缺位的同时,此次雪灾中另一个刺眼的事实,是民间的救助活动也近乎空白。在灾难之中确实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湖北小伙杜登勇千里步行找女友,刘忠平舍命接济岳父母等。但是,几乎看不到民众有组织地向困在火车站、高速公路、列车上的同胞提供救助的情形。


其实,每一个通过报道了解到同胞之苦的人,恐怕都已动了恻隐之心,恐怕也都有伸手救助之意。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组织化资源,分散的个体的恻隐之心无法变成现实的救助力量。而这种慈善公益组织在中国的匮乏,主要是因为不合理的严厉管制。在目前体制之下,民众自发的慈善公益组织没有多少成长发育的空间。


由于组织资源匮乏,社会日常必要的民间救助活动就无人承担。一旦遭遇严重灾害,这种匮乏的严重后果就暴露无遗。在发生较大灾害时,通常会有一些热心机构,尤其是新闻媒体发起组织捐赠、救助活动。但这类活动都是临时的,组织者虽很热心,却缺乏必要的专业技巧。由于临时凑成,其信誉也容易遭到怀疑。因而,尽管这类救助活动场面感人,但效果终究十分有限。


2008的第一场全国性自然灾害尽管来得有点出人意料,但大批民众因此而蒙受严重痛苦的后果,却并不完全意外。由于现有治理制度的局限,政府的公共服务、救助机制很难灵活地启动,社会的自我救助体系又过于幼稚软弱。雪灾过后,政府及整个社会恐怕应当进一步反思,如何变革政府架构,使政府能够及时对灾害作出充分反应;政府如何为民间慈善公益组织的发育创造宽松制度环境,社会又如何聚集这种社会资源。这两个问题不解决,下次自然灾害或重大人为灾难降临时,恐怕还会有太多民众不得不遭受本可避免的痛苦。


▲香港时事评论员潘小涛发表文章《中国雪灾:中央政府与大型国企的利益博弈》


大半个中国近日遭受近年罕见的风雪吹袭,老百姓生活雪上加霜的是,十三个省市因为缺煤及电网被霜雪压毁,要限量供电。不过,除了天灾,所谓缺煤及停电,其实更多是人祸,也是国务院及中央级大国企利益冲突下,互相博弈、厮杀的结果。


新华社引述国家电力调度中心指出,截至一月二十日,全国煤炭库存量为1773吨,按目前耗用量,仅够维持七天左右,这是历史最低水平。报道引述煤炭运销协会匿名人士说,\"以前山西的煤就可以基本保证电煤需求,现在处于煤炭安全生产整改期间,山西的煤炭产量大量下滑,供应山西本地发电都有困难。\"


国家电网不具名负责人也表示,停电的原因,除了缺煤,跟恶劣天气也有关系,华中华东不少电网就因为结冰而坍塌。\"各地用电量激增,甚至超过夏天的负荷。\"


不过,这些都只是今年冬天缺电或停电的表面原因,更深层次的电力供需矛盾,潜藏于两大势力的\"利益\"冲突之下,这两股势力正是以国务院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中央级大型国有企业。


表面上,两者是从属关系,中央级国企是中共附庸,对中央只有俯首听命的份儿;而且,两者利益应该完全一致,不应存在利益冲突的空间。不过,人体四肢尚有不受大脑指挥的时候,更何况今天的国企,早已不是计划经济年代的国企,特别是大型企业,绝大部分已改成股份制有限公司,且多已上市,国家则是绝对控股的大股东。电力、煤炭、电网、铁道运输等大型国企,就是这种类型,即使没有上市,也要自负盈亏。


这种上市国企,除了要配合中央及国务院的经济政策,负起部分社会及管治责任,更重要的是创造盈利。它们这种追求利润的内在冲动,跟其它民营企业没有分别。在正常情况下,社会责任和追求利润不存在任何冲突,国企自然对中央言听计从,全力配合中央的政策;但是,当遇到特殊情况,特别是中央政策会损害它们利益时,国企就会采取阳奉阴违等方式,暗中抵抗中央的行政命令。


从去年底开始,国务院不断发出干预涨价的行政命令,一月十四日更明确规定,\"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以及地方管理的供电、供气、供水、供暖、城市公交、地铁票价等公用事业价格和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近期一律不提高\".这个\"禁涨令\"主要想保障老百姓的生活,以免他们在高通胀下百上加斤。对中央及国务院而言,这个也是他们保住政权、维持民望的重要手段,也是它的利益所在。


但与此同时,这个\"禁涨令\"也严重损害大部分国企的利益,且绝大部分是垄断性大型国企,因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能源、运输等战略性行业,都是由中央级国企控制。\"禁涨\"本来只需一张内部通告,甚至通过各级党政机关传达中央精神,已能做到,效果或许更好;但中央要让老百姓\"看到\"他们控制物价的努力,才大张其鼓的发出全国通知,以赢取掌声和喝采。


对大型国企来说,他们理应服从这纸禁涨令,否则其董事长、总经理等乌纱不保。不过,他们也不会坐以待毙,置企业的利润不顾,因而有很大诱因去自导自演的制造供应短缺的假象,以此要挟及对抗中央的禁涨令。过去两年不断出现的汽油短缺,如出一辙:国际油价上涨,但发改委只让国内油价每月涨价一次,令国内与国内油价出现很大落差;而且,由于预期下月的油价继续升高,两大石油巨头于是暂停供油,不仅可减少损失,还可向发改委施压,让油价在下个月有更大的加幅。


同理,由于煤和电的成本不断上涨,煤炭及电力系统的国企却不能涨价,为免亏蚀扩大或盈利减少,他们必会减少煤电供应,也不在乎老百姓生活受到甚么冲击,甚至老百姓怨言愈大,他们的加价筹码就愈多。这正是目前中国经济及民生最吊诡之处!


但无论如何,中国老百姓都是最大的受害者,加价嘛,他们的生活更困顿;不加嘛,又会出现供应短缺!这正是半吊子市场经济的恶果。


▲署名“小邪神灯”的网民在论坛上贴《愤怒!让我们向作秀媒体深深的说一声:呸!》


首先,极度关心受严重灾情的家乡的消息,但是打开电视,我受够了受够了受够了受够了受够了受够了受够了受够了受够了。


中国的媒体们,你们的作秀已经让人厌恶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所有贵州省在外的游子们,都像我一样密切关注着家乡的消息,但是消息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


在贵阳五里冲批发市场里?还是在贵阳有电的红绿灯照常运行的街口?还是在贵阳的五保户家里?还是在贵阳领导们在贵阳范围内慰问的行程里???????


不管是中央台新闻里的还是贵州台新闻里的,让我们来看看都报道了什么?


列举中:


1.W总去湖南——镜头:不知道要降落哪里,在不知道降落地点的前提下,坐上了前往湖南的飞机。


我没感动,我没流泪,因为我知道,不知道降落在哪里,一定会安全降落,结果真的安全降落了……高速路上,受困车辆绵延几十上百公里,ZF声称进不去出不来,救援很困难……但是W总进去了,慰问了。我还是没感动。因为如果受困的里面有W总级别的,一定在ZF的大铲冰行动下,都出来了。


2.广州某长去广州火车站慰问,看着里面那个所谓的“农民工”代表着所有滞留农民工慷慨激昂的讲话,我没感动,反而吐饭了……一个思家的人,思想那么深入?言语那么条理?动作那么协调?感情那么激扬?第一反应,我想起的是很H很B力里面的那个张同学。


3.歌颂某交警的片段,他的妻子和刚满月的孩子家,记者的镜头下,那个妻子没有一点愁情,满脸欣喜,右手抱着孩子,左手拿着一封“爸爸的信”…… 我没感动,我还是想吐,这个爸爸在报道中为了指挥交通,忙得都没时间回家,没有时间吃饭,没有时间休息,却有时间写一封满满的信?很好,真的很强大。结尾处,镜头依然是照着那个欣喜的妻子,左手抱着孩子,右手拿着一张“爸爸的照片”。拜托,睹物思人,麻烦你露出点担心的神情出来,别那么欣喜,是不是上电视了心情很激动?


4.还是歌颂某交警的片段,在节目中,主持人电话采访安徽某队长,询问他殉职的情况,某长像照正稿子念一样答非所问的回答了当地交警是如何工作的,如果为民排忧解难的,主持人试图把他拉到原有的轨道上,问他那交警是如何殉职的,答案尽在我的预料之中,因为忙碌,突发疾病而亡……支持人旁边的公安部某长立刻发话了,殉职的人,就是现在在抗灾第一线的全体交警的形象,,,然后开始表扬殉职的同志,我一听,明白了,此交警五十多了,还有几年就退休了,现在第一线上还有很多交警病了等等等等,,,,,我明白了,这就是交警的形象,原来交警的身体都像五十多的人?我不否认所谓殉职这位警察的光荣。但我更为这所有的交警同志们的身体素质担心。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在风雪中生病,辛苦了……我们引伸一下,,那些连车都去不了的地方呢?物质匮乏的地方呢?那些不是警察没有警察身体素质的老百姓们呢?


5.这个不说大家都知道。所有新闻一开头,央视就是国家领导去慰问,地方就是地方领导去慰问,然后物质有保障,给大家拜早年,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其他地方我不知道,贵州的领导去的地方我都知道,几乎都是贵阳周边,顶多就是郊区而已。有些慰问的地方连冰渣渣都看不见,干干净净的,,,, 呵呵,好一个祥和的贵州啊。


6.湖南台女记者节目录制完后快晕倒?看那个地方,是城市中吧?我不感动,这个秀太假,也许工作会忙一点,吃饭会不准时一点,甚至饭打来了没时间吃一点,但是都是有保障的,你是记者,这就是你的工作。所有有工作的人,都会加班都会错过吃饭时间的,晕倒只说明你身体素质差,我也加夜班赶夜车晕倒过,怎么没人来弘扬我呢?


7.贵州台记者咽炎,这个记者因为我对贵州家乡的关注,已经成了我最厌恶的人,她的报道,不是贵阳五里冲批发市场有一百多种蔬菜,物质充足,就是街口的红绿灯是亮的……有贵州台的申辩者在我另一篇帖子里申辩说,贵州的记者因为受灾严重地区进不去出不来又没电所以没有报道……有网友说了,不会电话采访么?我也想说,说拥堵说灾害大路滑进不去,香港的记者为什么进得去?说拥堵说路滑车走不了,为什么只要一作秀,路政交警就能把一个在车上发烧的孩子一路送到医院去?还好意思说本来要用多少多少小时,结果我们上下一心,几个小时就办到了,你们的意思是想歌颂他们能干,,可我看到的是滞留路上人们的无奈。


8.这则新闻最有意思:贵阳最偏远的一个村,ZF说天冻路滑得厉害,物质根本运不进去,结果,一个民间车友组织,自发的居然把物质运进去了,本报道本来是想表现人民众志成城的帮助,结果我看到的只是ZF无所作为……真的很好笑,当采访那个车友组织者时,他说,帮助ZF分担……ZF进不去,他们进去了,人民等着ZF帮助,结果民间组织来帮助ZF……无言。


够了够了够了够了够了够了够了够了够了够了够了够了!!!


媒体们,停止作秀吧。


我不想一打开电视就看到某某领导某某长的嘴脸,我不想听到欢乐祥和,我不想听到生活有保障。我不是刁民,我也不是和你们做对。


我只是恳求你们,能不能让我们了解家乡最真实的情况?能不能让我们看到最需要帮助的灾民那无助的眼神和期盼的神情?能不能把更多的镜头投向那些需要的地方?


如果要作秀,我更想看到,镜头里是一个滞留的学生,哭着说:爸爸妈妈,不要担心我,我更担心你们,天冷路滑,你们要保重。“


如果要作秀,我更想看到,镜头里是一个严重灾区的农民,迷茫的问记者:天何时暖?电何时来?粮食何时能到?蜡烛,何时价格能降下来?春节,我们怎么过?


如果要作秀,我更想看到,镜头里的记者,在没有电没有水物质匮乏的孤城,死城里用良心说话。


虚伪的作秀已是无力的夕照,真实的报道才能团结一切凝聚力。哪怕你们的报道不能解决什么,不能改变什么?最起码的,让所以在异乡的亲人都能了解家乡的情况,放心,祝福,捐助。


把火包在纸里,只会让流言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这点常识你们没有吗?


最新消息,贵州主管宣传部门已经发出通知,要媒体喉舌们把握尺度,正确引导舆论导向……这是对媒体的警告么?


如果继续作秀,我是没有什么能力,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从内心里,对你们深深的说一句:呸!


这是我的阿Q精神胜利法,也是我的悲哀。


▲署名“戴梦得珠宝”的网友在凯迪网络上贴《令人发指的雪灾新闻报道!》


五十年不遇的暴雪勿庸置疑是场天灾,十多个省市遭受了重大损失,飞机停飞、火车停开、公路关闭、停电、停水、停气,京珠高速上的汽车已经几天几夜没有向前一步,这恐怖的一幕幕时不时从网友的亲历中映入眼帘,但我们从电视看到的又是什么?人心稳定、物价平稳……在这样天灾发生的时候,咱们老百姓最需要的是什么?什么时候能回家?水、电、煤什么时候开通?真实的天气报道、恰切的回家旅程是比什么都慰问都重要的事情,回家还需要理由吗?


而这些天所谓的新闻报道令人愤怒之极:


1、雪灾天气,您出行前,请先打火车站、汽车站的热线电话咨询后再出行……


评:博主在苏州,这个电话你就是打上三天三夜,也永远是语音让您等待,如果说暴雪是天灾的话,这个永远打不通的热线电话比人祸还可怕……


2、您在2月6日前手中所持的车票均可以办理退票手续,火车站不收取手续费……


评:废话,要不是我要办退票,凭什么收手续费,我来回的路费你承担吗?这还不算什么,一个朋友排了六个小时的队去退票,小姐一句“您的票退不了”,“为嘛?”“您的始发站是上海”“我在您这(苏州)买的票啊”“你得去上海退”,崩溃!


3、请大家就地过年评:就地过年?躺在大马路上过?广州火车站那至少十几万的民工基本都是从广州几外的地区要往回家赶的,一个民工说的好“我们从惠州过来的,我们房子已经退了,东西全带在身上了,过年后就没打算再回来”,他们在哪过年?


4、请大家放心,你们很快就可以回家了?


评:真的吗?俺们想知道,很快是多快?到底是几天?一个小时?一天?三天?五天?还是一个月?


5、大雪天气,请大家上班时最好乘座公共交通工具,以免发生不测……


评:那咱就听您的,坐公交汽车吧,一到车站,傻眼了,公交停运……


6、暴风雪中,武警战士将食物、水发到每一个停在京珠高速路湖南段上乘客……


评:真的吗?据说那个地方有停了四万多人,那不要派几个师去发食物啊?是发一次?还是保证三餐都有?停了四、五天的车子你们发了几次?


7、XX烈士为了抢修电力线路,光荣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评:线路修好没?如果没有好的方案,死再多工作人员也无济于事


8、服务区的工作把自己的棉被全部献给了车上的乘客……


评:服务区的人都不要活了?……


9、XX领导走上街头扫雪……


评:是作秀?还是领导们本来就没事可做……


10、苏州农产品市场蔬菜供应充足、物价稳定……


评:真的么?以前一块钱一斤的上海青现在卖到8块钱也算平稳,那CPI达到500%也算不上通货膨胀……


坦白说,我们不需要听到这样不实的报道,咱们的脚往门外一迈,什么都清楚了,如果回归新闻报道的本质,如实报道灾区老百姓的现状,或许会激起社会更多力量的关注,也能让咱们实实在在地对症下药,帮上那些急需要帮助的人们一把,或许这才是他们真正所想要的……


▲署名马九器的作者在南方都市报发表文章《愿城市没有异乡人》。文章写道,读了《南方都市报》昨日A17版的公益广告《风雨共渡广州没有异乡人》,感触颇深,这场雪灾之所以危害甚烈,原因纷杂,固然有50年不遇的强度因素,有天灾突降措手不及的因素,有应急能力不足的因素,但还有一个举足轻重的原因:恰逢春运。甚至可以说,正是由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的存在,才使这场大雪有了“火烧连营”般的肆虐机会,才使这场灾难的烈度因亿万民生的艰难苦楚而陡然急升。于是,“春运”不仅以惯有的吸引力引发我们的关注,更以空前痛楚焦虑的面庞引发我们的思考:多少年了,为什么“春运”依然是铁路、乘客、游子心头的痛与怕?为什么年盛一年的回家大军“明知出行难,偏向春运行”?作为春运主力军的亿万农民工等打工者,为什么一定要不辞千辛万苦踏上回乡途?


的确,我们无法否认,“春运”人数的年盛一年很大程度源自日益增长的外出打工者,以农民工为主的打工者艰难返乡根本上源自内心深处对“乡土”的眷恋和“家”的精神回归。打工者们之所以外出谋生是出于对美好生活的追寻,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漂泊异乡、颠沛流离多年,始终没有找到城市的“家”,始终没有找到对城市的归属感,所以,无数的打工者注定像虔诚的教徒奔赴圣地朝拜一样,在一个特殊的时节洪流般涌向公路、涌向铁路,只为路的尽头那个能够真正包容他全部精神需求的家。


此次重灾区的广州,就把雪灾和春运的交锋展现得淋漓尽致,火车站汽车站十几万几十万的滞留旅客,如同这个时代一个深深的伤痕昭示:如果一个城市不能以真诚宽厚的胸怀给打工者以家的归属感,成千上万的打工者必然要义无反顾地回乡,让“春运瓶颈”年复一年,永不停歇,毕竟在可预见的许多年里,交通运力的增量永远赶不上游子的流量。所以,当《南方都市报》第一次以媒体的名义发出公益的呼唤——风雨共渡广州没有异乡人——不禁让人怦然心动:在人人都是主人、市市没有异乡人的世界里,“春运”必将成为一页历史;甚至更功利地想到:如果没有亿万人不约而同同挤两条铁轨一条路,人们的幸福感会提升多少啊,起码这场大雪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不会如此深重、震撼不会如此强烈。


所以,我认为有必要以这场严重雪灾的名义呼吁——雪上加霜的“春运”到了历史性反思的时候了,不能再听任年盛一年的人数加剧“春运”的困局,而“春运”改革的追根溯源之举就是加快农民工等打工者的市民化步伐。不论是农民工还是其他打工者,他们都是国家公民,都享有宪法赋予的所有权利;他们有权走入城市追寻幸福的生活;城市的管理者只有包容接受他们的义务,没有拒绝、歧视和设置壁垒的权利;当他们没有户籍的壁垒,没有附着在户籍上的诸多社保、就业、教育等权利限制,没有住房、定居、安家的诸多政策性阻碍,开始真正融入城市,成为城市的主人;一旦他们的生活融入了城市,这里就是他们的家,就是他们的精神归属,他们又何必年复一年历经千辛万苦去受“春运”的罪呢?这是基于人性的逻辑。


美国的马丁。路德。金曾经有一个梦,他说“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肤色的深浅,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他的梦想在那个国家感天动地;我们的梦想应当更加高远:我梦想有一天,在所有的城市里,所有人都是这座城市的主人,没有原住民与外来者之分,没有市民和农民工之分,没有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之分……


这就是一场冬天的雪灾写就的意味深长的寓言,这应当是所有人读懂寓言后油然而生的梦想——愿城市没有异乡人!


▲评论人士章立凡发表文章《一个纳税人给春晚的忠告》。


好几年不看CCTV春节晚会了,但它的巨额制播经费里,有我缴纳的税款,即便不去看,纳税人总还有表达权。


无论你是富豪还是民工,同样都是纳税人。税有些是直接缴纳的,有些是间接缴纳的。只要活着吃饭穿衣,消费中就已经纳税。假如你在大洋彼岸购物或用餐,付款单据上会打印出消费中的税金数额,政府从每次交易中抽税几何,消费者一目了然。不像东方上国的囫囵发票,物价腾贵的骂名多由商家担当,消费者不清楚政府在交易中抽了多少税。


CCTV是全体国民的公用事业,但你观看它的公共电视节目时,其实并未免费:国家拨款制作播出的节目,无疑来自纳税人的税款;商家支付的广告费,来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其中隐含税项(据估算,仅“春晚”广告收入一项,2006年为5亿元人民币);CCTV那被称为“鸟腿”的怪异新楼,在“2006中国十大烧钱建筑”中名列第二,预算由70亿砍到50亿,能否打住还难说,烧的反正是纳税人的钱。毋庸置疑,巨无霸型垄断传媒CCTV的衣食父母是纳税人。


去年12月27日,CCTV借一位小女孩之口,批判网络“很黄,很暴力”的阴暗面。必须承认,2007年网络中国的“暴力教员”中,炸死情妇的济南市政协主席段义和已名列榜首;“黄色教员”就更多了,网民评出的“十大”好色贪官中,还不包括共享情妇的省部级高官杜世成、陈同海……。这些“很黄很暴”的家伙东窗事发前,都是纳税人供养的公仆。


在CCTV“扫黄除暴”的次日下午,它的一位男性名主持,因绯闻在全世界同行面前遭了“现世报”(同类事件在几年前就发生过)。今年“春晚”某大叔又将登场逗乐,他出身农民不忘本,年复一年以低俗小品拿中国农民打哈哈,赚到盆满钵满。他以“谁用谁知道”的性暗示代言某保健品,忽悠得一大批下岗职工养上了蚂蚁,最终血本无归。这“温柔一刀”是黄是暴不好定性,但俗话说:“做人不要太CCTV了”,做男人尤其不可。


奥运之年暴雪临门,南部十四省市的9000多万纳税人,正在体验“很冷,很缺电”。跟以往的慰问相似,气色红润、嗓音洪亮的“旅客代表”,把全体旅客都“代表”了,这回温总理恐怕是欲哭无泪。路途上的人要回家,他们的眼泪能感动那些积习难返的官僚么?


有人建议将CCTV “春晚”改为赈灾义演,尽管演员们的表演比“慰问托儿”专业,窃以为无此必要。纳税人供养着国库富足的政府,认捐尤须谨慎。先不提历年累计缴纳的税金,2007年政府从纳税人钱包里掏走了4.94万亿元人民币(合6770亿美元),还不包括关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的巨额收入。目前中央财政累计拨发救灾款4.3亿元人民币,平均到每个灾民头上也就四元钱,而灾区一碗方便面就涨到了原价数倍。眼看着官家“说大话,使小钱”,我宁愿直接帮助具体的受灾户,但不会为“春晚”的忽悠掏一毛钱。


歌舞升平的“春晚”,年复一年以“很好,很强大”为主旋律,早已成为一种毫无想象力的“样板戏”。今年要应景,切莫按照“坏事变好事”的传统套路,加几场煽情的“感天动地秀”,没什么技术含量。而那些一年到头在大城市辛苦打工的人,有多少仍困在风雪旅途中?又有多少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古人怕遭天谴,一遇天灾,朝廷会“减膳撤乐”;今欲行善作秀,莫若承袭故智,既弘扬了儒家文化,也节约了纳税人的钱。


“发展是硬道理”,生存的道理更硬。今年是“大跃进”五十周年,谁还记得死于那场大饥荒的千万冤魂?今年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严格而言只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政治体制改革仍长期滞后。年年春运重负的背后,是巨大的城乡矛盾和不合理的户籍制度;经济高增长所付出的社会成本,是腐败、环境恶化和分配不公。


失衡的中国正在遭受果报,有远因也有近因,有外因也有内因,天灾人祸要分清。自然灾害难免,对公共管理的问责切不可免。突如其来的雪灾,暴露了“危机处理”的软肋,能源、交通系统不堪一击,“应急预案”多成“愚案”,数十年来被掩盖的种种积弊,自2008年伊始报应昭彰。躬逢太平盛世,一场自然灾害尚且如此,就别侈谈现代战争了——我支持祖国的和平统一。


我们的社会离和谐有多远?我们的国家离崛起有多远?国人等待了二十多年政治体制改革,还有时间改吗?相信每一个人都在思考。忽悠了快26年的CCTV“春晚”,能给长期供养你们的纳税人一个时间表吗?


▲评论人士王龙发表文章《一场雪带来众多问题》。


大范围的降雪,中国南方诸省连续遭受了强低温袭击。由于输电线路覆冰覆雪严重,致使这些地区的电力设施不同程度受损,个别地区用电负荷过大,已经导致了更大范围的拉闸限电。特别是贵州,全省41个市县停电,境内生产工作和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与此同时,京广线列车供电设备出现故障,交通受阻,列车晚点,截至1月29日计,仅滞留在广州火车站的旅客就多达50余万。


尽管有关方面奋力抢修并启动了最高级别预案,但问题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还是个悬疑,毕竟预案仅是补救措施,即使可以预计到大范围多层次的自然灾害,也不能估计到电力紧张带来的一连串问题,尤其对电荒的估计不足,使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雪上加霜。在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平衡的大背景下,出现这样的“特殊危机”令人措手不及。


令人措手不及的“特殊危机”


可以想象,春节前夕发生如此严重的电荒,各种救急手段将纷纷登场。比如对电煤的运输,对交通的保障,对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等等。救急可以缓解眼前的危机,也暴露出诸多深层问题以待解决。但是不妨换个角度想,在短时间内一些措施跟不上,风雪冰冻仍在持续,拉闸限电范围越来越大,或者像贵州那样,人们的生活以及心理感受又会怎么样?


假如没电了——这样的假想也许会出现在小学作文或美国影片中,至少没有童话和科幻的想象力不能展开如此天真和高端的问题。但越是这样的问题,越会显现出极端性,往往让人感觉最荒唐、最恐怖、最不可思议。就像目前的电荒,谁也不会想到一场风雪会带来如此严峻的后果。有人将此归因于水资源枯竭、煤炭生产运力不足等因素,这当然也不是凭空想象,而事实上,恶劣天气导致用电负荷大增、电煤供应出现季节性短缺,几大风险同时出现,使电荒形势更加严峻。一时间,“垄断”、“持续低温”、“调控不力”、“煤电价格之争”等成了热门词汇。


不用说,这样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一,随着长江变成第二条黄河,各大水系枯水现象逐年增多,生态环境每况愈下,自然灾害发生率日渐频繁。其二,个别地方对电煤生产管理方式僵化,为了“安全生产”将所有煤矿一律停产,但停而不整,耽误生产。其三,高耗能产业的不断扩大,机械加工业的迅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构的不合理,进一步加大了用电负荷,加剧了电力紧缺。


更为遗憾的是,虽然是这样,节电、节能意识并没有在中国大多数人心中生根发芽,大到城区的“光亮工程”,小到家庭的“长明灯”,诸如此类,浪费电能的行为相当普遍。如果这样追根溯源,所谓的天灾和电荒实际上都是“人祸”。


应总结经验应付突发灾害


这里说“人祸”,目的当然不是追究谁的责任,而是在于让人们汲取教训。看看广州车站拥挤的人群,看看贵州城乡一双双无助的眼睛,就会知道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电能是那么重要,那么不可缺少,它维系着交通、卫生、饮食、安全、工作等日常生活的一切。这样的景象也许不能改变那些利令智昏者的心智,但足以使所有善良者总结和反省,对日常节电、节能的重要性看得更清楚。


这是个现实的社会问题,近期的拉闸限电已经彰显了多米诺效应。有消息说,因产煤区进行全面的安全整顿导致煤供严重匮乏。其中隐含多少让人不寒而栗的弦外音另当别论,却可以肯定,一些被整顿小煤矿为了眼前的利益正在蠢蠢欲动,他们不惜重蹈“血煤”覆辙,置人的生命于不顾。还有一些中间商在囤积煤炭,他们正在发灾难财,谋血腥利。


仅仅是一场雪,带来了如此众多的问题,人们越来越感到忧心忡忡。在这样的情绪袭扰下,去探究人性的善恶似乎有些迂腐,但如果事态照这样发展下去,后果实在难以想象。就此次电荒来说,对部分地区的居民拉闸限电可以理解,问题是明天或者不远的将来,再次出现较大的自然灾害,会不会发生更严重的停电危机。到那时,全国运输阻塞、工矿瘫痪、学校停课、通讯不畅、秩序混乱……电荒会演绎成一种比风雪更可怕灾害,人们将悔之不及。


▲国际先驱论坛报发表署名Howard W. French的分析文章《大雪政治给北京的教训》。


大雪覆盖中国大片土地,包括严寒很少到访的南方部分。它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说这是五十年不遇的情况。


全国各地,电缆不堪冰的重压而低垂崩塌,公路因降雪而封闭,司机困在车中,或者滞留在服务站等待救援。最引人注目的是,全国最重要的铁路线中断服务,让数量多得难以置信的乘客(当中很多是农民工)无法回家过中国最重要的春节假期。


周三(1月30日),善于给中国政治添上人情味的中国总理温家宝采取了不同寻常的行动,飞往南方城市广州,向数十万绝望地等待火车的农民工致辞。而且他带着难得的谦卑,以不同寻常的方式做这件事。


首先,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总理先自我介绍:“同志们,我是温家宝。”然而,除了谦虚还有更多的内容。在意或不在意间,温家宝的话透露出中国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巨大差距,而温家宝的个人风格常常吃力地克服这个差距。


这安静而有力地承认了一个事实,推动该国经济运转的数百万农民工太忙,太穷,太疲劳,或太孤立,以致于没有足够密切地关注电视新闻,无法一眼就认出拿着扩音器站在人群前面的是国家的第二把手。还是他们做梦都没有想过像他那样的人会来向他们致辞?


片刻后,他对暴雪给这么多人造成困难表示歉意,他实际上是在说“我道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暴风雪暴露了一个尴尬的危机,那就是中国危机管理的危机。对这种程度的天气紧急情况似乎完全缺乏准备。


这类问题的基本法则是人们的期望值与国家的成功成正比。毋庸置疑,中国最近的成就是巨大的,而且诚如评论员所言,一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上太空和举办巨大盛典的国家,也应该有能力保持公路开放和火车运转,不管有没有雪。


以此标准,2008年的大雪暴是对中国政府的公共形象灾难——这不是针对外国人对中国的想法,而是关于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中国人如何看待他们的政府以及政府提供基本服务的能力。


如果想切身体会这种印象,我们只需要回想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的不当处理,想想这场惨败给布什总统及其政府的声望带来的影响。


然而,美国有处理这种治理危机的机制;而中国没有。当然,最重要的是,美国方面有选票的影响。而中国显然没有媒体可以自由地批评政府的重大弊病。


中国气候紧急情况的真正丑闻是,尽管它持续了几周,却很大程度上没有报道,大多数时间里没有被当作紧急情况来对待。那是因为华中积聚的大雪降落在远离聚光灯的地方。


专制政治文化有一种倾向,认为让媒体自由报道就会颠覆或者动摇政府。正好相反,选举和批评自由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们有助于保障政治家的诚实,而且它们起到减压阀的作用,减轻可能危险的压力。


一种十分依赖把真正的问题摒除在视线之外,从而摒除在人心之外的危机管理风格和制造灾难没什么两样。温家宝似乎比其他中国政治家更明白这点。但政治体系的这张贤明而真诚的面孔似乎忙于在危机间奔波,没有时间对旧习惯进行有意义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