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作者实名制:制造恐慌还是合理管控?

中国一家网上购书网站推销即将被禁的书籍。(2014年10月13日资料照)

中国一家网上购书网站推销即将被禁的书籍。(2014年10月13日资料照)
华盛顿—

近日,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了《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网络文学发表作品的作者须实名注册,同时要求有关网络文学的编辑人员要“持证上岗”。这是广电总局继整改影视剧市场后的又一大动作。

对中国官方的这一举动,一些中国网民抱怨广电总局最近动作过于频繁,“跪求广电别再发消息”。但也有人支持政府,认为此举有助于“净化网络空间”。

*被叫停的网络文学“假面狂欢”*

中国的网络文学起源于1990年代初。人们普遍认为,1998年台湾作家蔡智恒以“痞子蔡”为笔名在网上发表原创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并在中国大陆境内走红,这是中国网络文学诞生的标志。如今,中国网络文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网络写手数量已达数百万。从2005年的《小兵传奇》挺进百度搜索年度十大关键词,到2014年的盛大文学签约作家唐家三少登榜福布斯,越来越多的网络写手们成为出版界的宠儿,也激起一波又一波的网络阅读和出版狂潮。

提到网络文学,苍天白鹤、猫腻、傲无常、我吃西红柿等等笔名充斥着电脑屏幕。那么,作者用笔名的习惯缘起何时?又是否有其必要性呢?

事实上,作者使用笔名,古已有之。中国已知的最早笔名也许是明代万历年间刊行的长篇小说《金瓶梅词话》的作者“兰陵笑笑生”。而“五四”时期的新文学运动也造就了一大批现代作家和诗人。鲁迅这个笔名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甚至比他的原名更出名。

在西方,用笔名出书也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战争年代,许多作家为了能笔耕不辍,会换上许多笔名以逃过政府的法眼。如德国作家凯斯特纳,为了躲避纳粹政府的监控,就用过两个以上的笔名。

*网络作者实名制意在何为?*

中国大陆禁书《存此立照》作者杨伟东认为,中国当局这一举措意在制造恐慌,打击“敢于说真话”的网络作家。

他在接受美国之音电话采访时说,“制造恐惧我觉得是从两个方面去看的。第一个层面就是,广电总局不让人说真话。不让一些真实的事情在网络的平台上出现。第二个层面是,共产党本身也做了很多见不得人的事,他也知道做什么事是非常羞耻的。他不愿意让人知道,他内心也恐惧。所以他在制造恐惧的同时,内心也很恐惧。”

美国华裔作家闵安琪对美国之音说,实名制有一定的弊端,但同时她认为作者需要对自己的文字负责,因此她对《意见》的出台持偏支持的态度。

她说,“这个实名制有争议,我们明白有一种令人担心的东西。但是,现在国内的文化市场,我很高兴,我为习近平鼓掌。因为我觉得习近平能够出来,他尽了一个国家主席的责任。他应尽的责任,他必须出来。他哪怕是不得民心,他也应该出来。因为媒体的力量太大了,它能够腐蚀人的心灵。”

广电总局之前还有一些引起争议的规定,引起很多网友“吐槽”。

但是作家闵安琪谈到,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家长”,不仅要做到给“孩子”说话的权利,还必须要清醒地意识到当他们不管理文艺市场的时候,“是谁在影响社会,影响青少年,影响下一代”。如果中国的年轻人头脑中装满了穿越剧、电子游戏和言情小说,而没有人文素养的话,是“非常恐怖的”。

*网络作家实名制 各方反应不一*

实名制的意见刚刚出台,立刻就有网民表示拥护。

一位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发帖说,“不仅仅网络文学的水平的良莠不齐影响了孩子的思想,即使是出书的成品也不乏粗制滥造。”

另一位网友在网易新闻发帖说,“这个是真支持!垃圾小说不知道害了多少人”。

但是吐嘈的网民也大有人在。

新浪微博红人@作家崔成浩讽刺说,“鲁迅、老舍、巴金、艾青、曹禺、冰心、金庸、琼瑶、高尔基什么的,都是笔名,这些人到底都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目的?”

也有网友认为广电这一举动是“国内主要矛盾由经济转移到文艺工作上来了”。

还有网友说,“这种规定根本没有可操作性,出了名的自然就实名了,没出名的不注册又能怎样,历来也没有笔名要注册的规矩”。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网络作者实名制:制造恐慌还是合理管控?

中国一家网上购书网站推销即将被禁的书籍。(2014年10月13日资料照)

中国一家网上购书网站推销即将被禁的书籍。(2014年10月13日资料照)
华盛顿—

近日,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了《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网络文学发表作品的作者须实名注册,同时要求有关网络文学的编辑人员要“持证上岗”。这是广电总局继整改影视剧市场后的又一大动作。

对中国官方的这一举动,一些中国网民抱怨广电总局最近动作过于频繁,“跪求广电别再发消息”。但也有人支持政府,认为此举有助于“净化网络空间”。

*被叫停的网络文学“假面狂欢”*

中国的网络文学起源于1990年代初。人们普遍认为,1998年台湾作家蔡智恒以“痞子蔡”为笔名在网上发表原创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并在中国大陆境内走红,这是中国网络文学诞生的标志。如今,中国网络文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网络写手数量已达数百万。从2005年的《小兵传奇》挺进百度搜索年度十大关键词,到2014年的盛大文学签约作家唐家三少登榜福布斯,越来越多的网络写手们成为出版界的宠儿,也激起一波又一波的网络阅读和出版狂潮。

提到网络文学,苍天白鹤、猫腻、傲无常、我吃西红柿等等笔名充斥着电脑屏幕。那么,作者用笔名的习惯缘起何时?又是否有其必要性呢?

事实上,作者使用笔名,古已有之。中国已知的最早笔名也许是明代万历年间刊行的长篇小说《金瓶梅词话》的作者“兰陵笑笑生”。而“五四”时期的新文学运动也造就了一大批现代作家和诗人。鲁迅这个笔名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甚至比他的原名更出名。

在西方,用笔名出书也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战争年代,许多作家为了能笔耕不辍,会换上许多笔名以逃过政府的法眼。如德国作家凯斯特纳,为了躲避纳粹政府的监控,就用过两个以上的笔名。

*网络作者实名制意在何为?*

中国大陆禁书《存此立照》作者杨伟东认为,中国当局这一举措意在制造恐慌,打击“敢于说真话”的网络作家。

他在接受美国之音电话采访时说,“制造恐惧我觉得是从两个方面去看的。第一个层面就是,广电总局不让人说真话。不让一些真实的事情在网络的平台上出现。第二个层面是,共产党本身也做了很多见不得人的事,他也知道做什么事是非常羞耻的。他不愿意让人知道,他内心也恐惧。所以他在制造恐惧的同时,内心也很恐惧。”

美国华裔作家闵安琪对美国之音说,实名制有一定的弊端,但同时她认为作者需要对自己的文字负责,因此她对《意见》的出台持偏支持的态度。

她说,“这个实名制有争议,我们明白有一种令人担心的东西。但是,现在国内的文化市场,我很高兴,我为习近平鼓掌。因为我觉得习近平能够出来,他尽了一个国家主席的责任。他应尽的责任,他必须出来。他哪怕是不得民心,他也应该出来。因为媒体的力量太大了,它能够腐蚀人的心灵。”

广电总局之前还有一些引起争议的规定,引起很多网友“吐槽”。

但是作家闵安琪谈到,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家长”,不仅要做到给“孩子”说话的权利,还必须要清醒地意识到当他们不管理文艺市场的时候,“是谁在影响社会,影响青少年,影响下一代”。如果中国的年轻人头脑中装满了穿越剧、电子游戏和言情小说,而没有人文素养的话,是“非常恐怖的”。

*网络作家实名制 各方反应不一*

实名制的意见刚刚出台,立刻就有网民表示拥护。

一位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发帖说,“不仅仅网络文学的水平的良莠不齐影响了孩子的思想,即使是出书的成品也不乏粗制滥造。”

另一位网友在网易新闻发帖说,“这个是真支持!垃圾小说不知道害了多少人”。

但是吐嘈的网民也大有人在。

新浪微博红人@作家崔成浩讽刺说,“鲁迅、老舍、巴金、艾青、曹禺、冰心、金庸、琼瑶、高尔基什么的,都是笔名,这些人到底都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目的?”

也有网友认为广电这一举动是“国内主要矛盾由经济转移到文艺工作上来了”。

还有网友说,“这种规定根本没有可操作性,出了名的自然就实名了,没出名的不注册又能怎样,历来也没有笔名要注册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