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光:评伪《炎黄春秋》的历史虚无主义


    在朋友发来的参考资料中,有一篇文章介绍,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派人霸占后出版的伪《炎黄春秋》,在今年的第一期上刊登“征稿启事”,上面开列了几条用稿坚持的原则。第一条是“杂志社坚持‘实事求是,秉笔直书,以史为鉴,与时俱进’的办刊宗旨。”第二条是“以中共中央两个‘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评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这两条相互矛盾的征稿原则,赤裸裸地暴露出这份伪刊的虚伪本质和“姓党”属性。
 
第一条的“实事求是,秉笔直书,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本来就是《炎黄春秋》二十多年来坚持的办刊原则,伪刊“沐猴而冠”,装出一副继承原来的《炎黄春秋》办刊宗旨的模样,欺骗社会,欺骗读者。
 
第二条原则提出,要以中共中央的两个历史决议为评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准则,这同第一条原则是完全相悖的。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如果以中共中央两个历史决议为准则,就只能按照这两个决议的口径和逻辑来立论,而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秉笔直书,以史为鉴,与时俱进”。因为中共中央的那两个决议,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特定的政治目的服务的。其中既有正确地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记载,也不乏掩盖历史真相,甚至虚构历史事实的内容;也就是说,两个历史决议里有一部分属于历史虚无主义。如果坚持“实事求是,秉笔直书,以史为鉴,与时俱进”的话,就应该修订这两个决议,删去其中历史虚无主义的成分,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但伪《炎黄春秋》却以这两个历史决议为评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准则。就必然否定、背弃“实事求是,秉笔直书,以史为鉴,与时俱进”的原则。可是伪刊的“征稿启事”却堂而皇之地,把它列为第一条必须坚持的原则。这就十足地表现出这个伪刊的欺骗性。
 
 伪刊的第二条用稿原则展露出这个假冒伪劣《炎黄春秋》的“姓党”特质。如果说,设定第一条原则是为了欺骗社会、欺骗读者,仿佛他们继承了《炎黄春秋》的办刊原则和传统精神的话,那么,第二条原则就是向党组织献媚,给自己贴上“姓党”的标签,这就完全背离了《炎黄春秋》的原则和传统。《炎黄春秋》过去也发表过一些涉及这两个历史决议的文章,都是既肯定其中正确反映历史事实的记载,也揭露某些虚构历史事实、为特定政治目的服务的内容,批判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成分。伪《炎黄春秋》把这两个历史决议定为评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准则,就自我暴露出它完全不同于原《炎黄春秋》的办刊原则和传统精神的假冒伪劣的本色。
 
1945年4月20日在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毛泽东确立在全党最高领导地位的宣言书。毛泽东通过整风运动,批判了被他认为足以阻碍他取得领袖地位的王明、张闻天、周恩来等人,慑服了从全国各地奔向延安的知识分子。他以胜利者的姿态,令胡乔木起草这个决议,并且亲自做了大量修改。呈现在后人面前的这个决议,洋溢着颂己贬人的毛式特色。特别是伪造了遵义会议的历史,不但把会议写成是在毛泽东领导之下召开的,而且标榜“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实际上这次会议选出的总书记是张闻天,毛泽东只是以周恩来为首的军事领导小组三人成员之一。虚构历史事实,隐瞒历史真相,这不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吗?
 
1981年6月27日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共产党在文革结束后,经过将近五年的反思作出的结论。决议回顾、检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肯定建设成就,批判错误,对于统一朝野思想,建立共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受当时历史条件和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决议里掺杂了许多曲解事实、掩盖真相的历史虚无主义内容。如把陈独秀加上“右倾投降主义”的帽子;再次强调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1942年开始的整风运动是一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反右运动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只是“被严重地扩大化了”;文革是林彪、江青利用毛泽东的错误,“背着他进行了大量祸国殃民的罪恶活动”;毛泽东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等等。在理论思想上,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也都是需要认真研究再认识的。
 
由以上分析可知,两个历史决议都存在着粉饰错误、扭曲真相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目前应该重新修订,去伪存真,拨乱反正,才符合于“实事求是,秉笔直书,以史为鉴,与时俱进”的原则。可是,这个假冒伪劣的《炎黄春秋》却把它们定为评论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准则,岂不是要用历史虚无主义来作为办刊的指导思想吗?这既不“实事求是”,又非“以史为鉴”。相反,却充分暴露了这个伪刊既要打着“炎黄春秋”的旗号,却又标榜自己“姓党”的卑劣本性。这使我想起一句不甚雅驯的俗话:“既要当婊子,又想立牌坊!”不同的只是,他们已经霸占着《炎黄春秋》的牌坊,不用再另立了。
                           
2017年1月22日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杜光:评伪《炎黄春秋》的历史虚无主义


    在朋友发来的参考资料中,有一篇文章介绍,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派人霸占后出版的伪《炎黄春秋》,在今年的第一期上刊登“征稿启事”,上面开列了几条用稿坚持的原则。第一条是“杂志社坚持‘实事求是,秉笔直书,以史为鉴,与时俱进’的办刊宗旨。”第二条是“以中共中央两个‘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评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这两条相互矛盾的征稿原则,赤裸裸地暴露出这份伪刊的虚伪本质和“姓党”属性。
 
第一条的“实事求是,秉笔直书,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本来就是《炎黄春秋》二十多年来坚持的办刊原则,伪刊“沐猴而冠”,装出一副继承原来的《炎黄春秋》办刊宗旨的模样,欺骗社会,欺骗读者。
 
第二条原则提出,要以中共中央的两个历史决议为评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准则,这同第一条原则是完全相悖的。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如果以中共中央两个历史决议为准则,就只能按照这两个决议的口径和逻辑来立论,而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秉笔直书,以史为鉴,与时俱进”。因为中共中央的那两个决议,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特定的政治目的服务的。其中既有正确地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记载,也不乏掩盖历史真相,甚至虚构历史事实的内容;也就是说,两个历史决议里有一部分属于历史虚无主义。如果坚持“实事求是,秉笔直书,以史为鉴,与时俱进”的话,就应该修订这两个决议,删去其中历史虚无主义的成分,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但伪《炎黄春秋》却以这两个历史决议为评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准则。就必然否定、背弃“实事求是,秉笔直书,以史为鉴,与时俱进”的原则。可是伪刊的“征稿启事”却堂而皇之地,把它列为第一条必须坚持的原则。这就十足地表现出这个伪刊的欺骗性。
 
 伪刊的第二条用稿原则展露出这个假冒伪劣《炎黄春秋》的“姓党”特质。如果说,设定第一条原则是为了欺骗社会、欺骗读者,仿佛他们继承了《炎黄春秋》的办刊原则和传统精神的话,那么,第二条原则就是向党组织献媚,给自己贴上“姓党”的标签,这就完全背离了《炎黄春秋》的原则和传统。《炎黄春秋》过去也发表过一些涉及这两个历史决议的文章,都是既肯定其中正确反映历史事实的记载,也揭露某些虚构历史事实、为特定政治目的服务的内容,批判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成分。伪《炎黄春秋》把这两个历史决议定为评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准则,就自我暴露出它完全不同于原《炎黄春秋》的办刊原则和传统精神的假冒伪劣的本色。
 
1945年4月20日在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毛泽东确立在全党最高领导地位的宣言书。毛泽东通过整风运动,批判了被他认为足以阻碍他取得领袖地位的王明、张闻天、周恩来等人,慑服了从全国各地奔向延安的知识分子。他以胜利者的姿态,令胡乔木起草这个决议,并且亲自做了大量修改。呈现在后人面前的这个决议,洋溢着颂己贬人的毛式特色。特别是伪造了遵义会议的历史,不但把会议写成是在毛泽东领导之下召开的,而且标榜“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实际上这次会议选出的总书记是张闻天,毛泽东只是以周恩来为首的军事领导小组三人成员之一。虚构历史事实,隐瞒历史真相,这不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吗?
 
1981年6月27日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共产党在文革结束后,经过将近五年的反思作出的结论。决议回顾、检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肯定建设成就,批判错误,对于统一朝野思想,建立共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受当时历史条件和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决议里掺杂了许多曲解事实、掩盖真相的历史虚无主义内容。如把陈独秀加上“右倾投降主义”的帽子;再次强调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1942年开始的整风运动是一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反右运动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只是“被严重地扩大化了”;文革是林彪、江青利用毛泽东的错误,“背着他进行了大量祸国殃民的罪恶活动”;毛泽东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等等。在理论思想上,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也都是需要认真研究再认识的。
 
由以上分析可知,两个历史决议都存在着粉饰错误、扭曲真相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目前应该重新修订,去伪存真,拨乱反正,才符合于“实事求是,秉笔直书,以史为鉴,与时俱进”的原则。可是,这个假冒伪劣的《炎黄春秋》却把它们定为评论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准则,岂不是要用历史虚无主义来作为办刊的指导思想吗?这既不“实事求是”,又非“以史为鉴”。相反,却充分暴露了这个伪刊既要打着“炎黄春秋”的旗号,却又标榜自己“姓党”的卑劣本性。这使我想起一句不甚雅驯的俗话:“既要当婊子,又想立牌坊!”不同的只是,他们已经霸占着《炎黄春秋》的牌坊,不用再另立了。
                           
2017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