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
2021年9月24日,白宫东厅,拜登总统与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印度总理莫迪和日本首相菅义伟一起出席“四方”国家峰会。(美联社照片)
华盛顿 — 在华盛顿举行的“四方安全对话”国家领导人峰会没有明确提及中国。分析人士说,峰会本身的意图已经不言而喻,提不提中国并不重要;而四方机制的影响力日益上升,不排除未来演变成为军事联盟的可能性。美国总统拜登上星期在华盛顿主持召开了“四方安全对话”(Quad)国家领导人的第一次面对面峰会。“四方”国家的其他三位领导人,印度总理莫迪、日本首先菅义伟和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亲自出席了与拜登的这场峰会。
峰会重申了四国共同致力于建立一个“不受胁迫”的,自由和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区的一贯主张。四国领导人发表的一份联合声明说:“我们共同致力于促进自由、开放、基于规则的秩序,以加强印度-太平洋地区内外的安全与繁荣。而这一秩序植根于国际法,不应受到任何胁迫。”
以“四方”抗中立场软化?
观察人士注意到,这份联合声明并没有直接提及中国及其在该地区日益增强的影响力,以及中国在争议水域南中国海和东海日益咄咄逼人的行动。声明只是泛泛地说:我们主张法治、航行和飞越自由、和平解决争端、民主价值观和各自国家的领土完整。
拜登总统上任以来,积极致力于重振“四方”机制的影响力,并且举行了数次多层级和多种形式的会议,探讨四方机制下共同抗衡中国的可能性。以致于但凡提到“四方”机制,国际舆论就认为“四方”机制完全就是针对中国的。
近一两个星期来随着美中两国元首通话、孟晚舟获释,以及拜登气候特使克里表示近期再次访华等各项发展,华盛顿与北京之间的紧张关系似乎出现日趋缓和的气象。
“四方”国家峰会联合声明中只字未提中国,是否意味着美国立场的软化?或者华盛顿已经意识到,言必提中国的抗衡方式不像所预期的那样有效?
分析人士告诉美国之音,刚刚结束的这次“四方”国家峰会的联合声明没有明确提到中国,这一事实并不表明华盛顿和其它三国基调的“软化”。
设在美国夏威夷的研究机构“东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高级研究员饶义(Denny Roy)博士表示,从一开始,四国政府就小心翼翼,避免公开将“四方”机制定位为一个反中联盟。
“然而,刚刚发表的四方联合声明,还是间接地谴责了中国在南中国海的政策,并讨论和协调了与中国进行技术脱钩的问题,”饶义说。
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政治军事分析中心主任理查德·魏茨(Richard Weitz)博士认为,此次“四方”机制国家的峰会,一如既往地举行,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所有的人都知道,四方国家主要的经济和安全关切是中国,甚至连中国也了解这一点;所以有没有直接点明中国,完全没有必要,”他说,“就像本月早些时候澳英美联盟(AUKUS)宣布其协议时那样,尽管所有人都知道它是针对中国的;但是他们也并没有去点明这一点。”
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领导人日前(9月15日)宣布,澳英美三国建立一个强化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称之为“AUKUS”,并且发表联合声明说:“在经久不衰的理想和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之共同承诺的指引下,决心深化印太地区的外交、安全和防务合作,包括通过与合作伙伴一起努力,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四方”机制vs 军事同盟
在四方国家中,华盛顿尤其担心的是中国在印太地区的海洋声索对美国的贸易意味着什么。统计数字显示,在2019年有近2万亿美元价值的美国贸易通过印度-太平洋水域进行。但是中国是所有四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因此,美日印澳四国需要谨慎行事。
尽管“四方”机制在目前尚不是一个军事同盟,但是在四国中间,美国与日本、澳大利亚分别有防务条约,只有印度是传统上的不结盟国家。但是,四方国家定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而该机制的主要针对焦点又是中国,有分析人士担心,四方机制最终是否会演变成为军事同盟。
东西方中心的饶义博士认为,不能排除将来四国成为军事联盟的可能性;但这既是困难的(特别是对印度而言),也是不必要的。“美国已经是四国中两个成员国的正式盟友,四方所有成员国都可以在特定的安全问题上进行协调,而不必是签约的盟友,”他解释说。
哈德逊研究所的军事分析师魏茨博士则认为,鉴于印度的敏感性,四方机制不太可能发展成为军事联盟。不过,上周的四方机制峰会指出了未来四国扩大活动范围的一些选项,努力扩大联系,以包括更多的社会联系,找出中国项目和技术创造的替代方案,并且扩大其它国家的参与。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公司(NPR)的报道援引美国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资深研究员、美国前国务次卿保拉·多布里安斯基(Paula J. Dobriansky)的话说,四方机制的意图是“真正提供一种制衡,一种集体安全安排和一种威慑,以确保我们已经目睹的各种冲突不会失控”。
四方安全对话机制(Quad)起源于2004年亚洲地震和海啸后的一个赈灾救援团体;历经十多年的演变后如今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分析人士说,四方机制未来仍将继续发展演变。
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国际防务高级研究员何天睦(Timothy Heath)博士对美国之音表示,四方机制不会成为“亚洲北约”;因为它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而是一个非正式、组织松散的团体。
不过,何天睦同时指出,如果北京持续具有威胁性的话,它有可能发展成为正式联盟。“中国必须尊重这种可能性”。四方机制将成为国际合作和努力的中心点,敦促北京遵循美国所推崇的“基于规则”的秩序。
东西方中心的饶义博士认为,四方机制的影响力目前似乎呈现上升趋势;美国总统拜登和其它三国的领导人肯定希望该机制能够发挥更大和更多的作用。
“四方机制的独特性是其灵活性。这取决于四方国家正在努力解决的特定问题是什么,其它国家的政府如果愿意,可以自愿加入进来,”饶义说。
峰会重申了四国共同致力于建立一个“不受胁迫”的,自由和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区的一贯主张。四国领导人发表的一份联合声明说:“我们共同致力于促进自由、开放、基于规则的秩序,以加强印度-太平洋地区内外的安全与繁荣。而这一秩序植根于国际法,不应受到任何胁迫。”
以“四方”抗中立场软化?
观察人士注意到,这份联合声明并没有直接提及中国及其在该地区日益增强的影响力,以及中国在争议水域南中国海和东海日益咄咄逼人的行动。声明只是泛泛地说:我们主张法治、航行和飞越自由、和平解决争端、民主价值观和各自国家的领土完整。
拜登总统上任以来,积极致力于重振“四方”机制的影响力,并且举行了数次多层级和多种形式的会议,探讨四方机制下共同抗衡中国的可能性。以致于但凡提到“四方”机制,国际舆论就认为“四方”机制完全就是针对中国的。
近一两个星期来随着美中两国元首通话、孟晚舟获释,以及拜登气候特使克里表示近期再次访华等各项发展,华盛顿与北京之间的紧张关系似乎出现日趋缓和的气象。
“四方”国家峰会联合声明中只字未提中国,是否意味着美国立场的软化?或者华盛顿已经意识到,言必提中国的抗衡方式不像所预期的那样有效?
分析人士告诉美国之音,刚刚结束的这次“四方”国家峰会的联合声明没有明确提到中国,这一事实并不表明华盛顿和其它三国基调的“软化”。
设在美国夏威夷的研究机构“东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高级研究员饶义(Denny Roy)博士表示,从一开始,四国政府就小心翼翼,避免公开将“四方”机制定位为一个反中联盟。
“然而,刚刚发表的四方联合声明,还是间接地谴责了中国在南中国海的政策,并讨论和协调了与中国进行技术脱钩的问题,”饶义说。
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政治军事分析中心主任理查德·魏茨(Richard Weitz)博士认为,此次“四方”机制国家的峰会,一如既往地举行,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所有的人都知道,四方国家主要的经济和安全关切是中国,甚至连中国也了解这一点;所以有没有直接点明中国,完全没有必要,”他说,“就像本月早些时候澳英美联盟(AUKUS)宣布其协议时那样,尽管所有人都知道它是针对中国的;但是他们也并没有去点明这一点。”
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领导人日前(9月15日)宣布,澳英美三国建立一个强化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称之为“AUKUS”,并且发表联合声明说:“在经久不衰的理想和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之共同承诺的指引下,决心深化印太地区的外交、安全和防务合作,包括通过与合作伙伴一起努力,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四方”机制vs 军事同盟
在四方国家中,华盛顿尤其担心的是中国在印太地区的海洋声索对美国的贸易意味着什么。统计数字显示,在2019年有近2万亿美元价值的美国贸易通过印度-太平洋水域进行。但是中国是所有四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因此,美日印澳四国需要谨慎行事。
尽管“四方”机制在目前尚不是一个军事同盟,但是在四国中间,美国与日本、澳大利亚分别有防务条约,只有印度是传统上的不结盟国家。但是,四方国家定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而该机制的主要针对焦点又是中国,有分析人士担心,四方机制最终是否会演变成为军事同盟。
东西方中心的饶义博士认为,不能排除将来四国成为军事联盟的可能性;但这既是困难的(特别是对印度而言),也是不必要的。“美国已经是四国中两个成员国的正式盟友,四方所有成员国都可以在特定的安全问题上进行协调,而不必是签约的盟友,”他解释说。
哈德逊研究所的军事分析师魏茨博士则认为,鉴于印度的敏感性,四方机制不太可能发展成为军事联盟。不过,上周的四方机制峰会指出了未来四国扩大活动范围的一些选项,努力扩大联系,以包括更多的社会联系,找出中国项目和技术创造的替代方案,并且扩大其它国家的参与。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公司(NPR)的报道援引美国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资深研究员、美国前国务次卿保拉·多布里安斯基(Paula J. Dobriansky)的话说,四方机制的意图是“真正提供一种制衡,一种集体安全安排和一种威慑,以确保我们已经目睹的各种冲突不会失控”。
四方安全对话机制(Quad)起源于2004年亚洲地震和海啸后的一个赈灾救援团体;历经十多年的演变后如今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分析人士说,四方机制未来仍将继续发展演变。
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国际防务高级研究员何天睦(Timothy Heath)博士对美国之音表示,四方机制不会成为“亚洲北约”;因为它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而是一个非正式、组织松散的团体。
不过,何天睦同时指出,如果北京持续具有威胁性的话,它有可能发展成为正式联盟。“中国必须尊重这种可能性”。四方机制将成为国际合作和努力的中心点,敦促北京遵循美国所推崇的“基于规则”的秩序。
东西方中心的饶义博士认为,四方机制的影响力目前似乎呈现上升趋势;美国总统拜登和其它三国的领导人肯定希望该机制能够发挥更大和更多的作用。
“四方机制的独特性是其灵活性。这取决于四方国家正在努力解决的特定问题是什么,其它国家的政府如果愿意,可以自愿加入进来,”饶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