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英:一周新闻聚焦:这一年中共统治下的中国大事件

 

我们推荐美国之音一系列关于中国大事件的年终报道《2021•年终回望》。美国之音编辑写道:

这一年,中共历史决议为习近平造势,谱写与开国领袖比肩的神话。监管风暴席卷多个行业,“共同富裕”吓退民企大佬。经济下行,缺煤少电。房地产爆雷,失业潮来袭。

这一年,信息管控升级,“翻墙”即将入罪。明星频频翻车,娱乐圈人人自危。张展和多位良心犯狱中抗争,命悬一线。

这一年,台海风云诡谲,十万港人远走他乡。新冠变异层出不穷,病毒源头扑朔迷离。

美国之音中文部推出年终报道,和您一起回顾艰难的2021年。

凛冬已至,春天还有多远? 让我们裹紧衣领,在朔风中迈进2022年。

 

▲美国之音(VOA)12月16日报道:年终报道: “党是你的老板”——中国民企遭严酷打击的一年



“党是你的老板”——中国民企遭严酷打压的一年

 

华盛顿 —过去一年,中国监管机构发起了针对民营经济的大规模打压。这些镇压行动不仅损害了民营企业的竞争力,长期还可能危及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创新前景。

 

时钟拨回到2020年11月,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的首次公开募股(IPO)计划在最后一刻被中国监管机构叫停。这笔交易的筹资规模达到340亿美元,原有望成为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IPO.

 

这开启了中国监管机构针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全面镇压,国内科技、金融、游戏、教培到房地产等行业受到重创。这场运动在全球范围内让中国公司的市值蒸发超过1万亿美元,MSCI明晟中国指数今年下跌了15%.

 

《中国资本主义的迷思》一书作者、智库大西洋理事会亚洲安全倡议高级研究员罗谷(Dexter Tiff Roberts)告诉美国之音:“以(阿里巴巴)的例子而言,与政治有很大关系,试图更多地控制他(马云),也向其他亿万富翁企业家发出信息:最终你确实需要记住,党是你的老板,在中国的体制下共产党是你的老板。”

 

以“共同富裕”为名

 

对民营企业的镇压行动是以“共同富裕”的名义展开的。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重提要实现“共同富裕”,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程度的经济干预让富人和企业分享更多财富。

 

提倡“共同富裕”的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并不陌生。上世纪50年代,中共将民族企业家的财产划归国有;邓小平在70年代末领导改革开放,允许“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但要求“先富带动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如今,中国社会日益恶化的不平等现象似乎对政府再度形成挑战。外界普遍预计,习近平将在明年寻求第三个主席任期,要求缩小贫富差距的姿态可以帮助他赢得民心。

 

2月,中国监管部门出台了针对科技公司的新的反垄断指南。随后,政府以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名义打压了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京东、美团和拼多多等科技巨头,其中第一个被针对的阿里巴巴在4月遭到创纪录的200多亿人民币罚款,蚂蚁金服则被要求与国有资本企业重组其业务。

 

这些民营企业还被要求更多地履行社会责任,他们将企业利润用于政府支持的社会事业,包括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和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内的一些最成功的企业家选择退隐,投入公益事业,来避免外界对自身的巨大关注和追捧。

 

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西亚(Alicia Garcia Herrero)表示,这场镇压运动体现了政府渴望收紧对民营企业的控制。

 

她告诉美国之音:“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是在反垄断法真正通过之前采取的行动。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因为它使商业机构感到惊讶,而且鉴于国有企业在中国的作用非常大,反垄断法似乎只适用于私营领域。”

 

打压的范围超出了科技行业。7月公布的限制校外培训行业的新政瞬间颠覆了千亿元市值、从业者超过1000万人的民营教培行业;对房地产开放商借款额度的规定令房地产巨头恒大陷入危机,更多开发商面临债务违约的风险。

 

自1978年以来,中国一直处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日益市场化的经济之间的尴尬地带。民营企业比国企更有生产力,贡献了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人数,吸引了大量外国资本。

 

在技术的推动下,民营企业往往走在创新的前列。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和腾讯旗下的“微信支付”占据了中国市场超过90%的移动支付市场份额,网约车平台“滴滴出行”占据了打车市场90%的份额。

 

然而,这些民营企业的规模和影响力与日俱增,正在挑战中国政府的控制范围。

 

艾西亚表示,这些民营科技企业掌握了大量消费者数据,而政府将数据视为一种重要资源,是控制各行各业和了解其国民想法的重要渠道。

 

她说:“尽可能多地汲取信息,了解人们真正想要什么,他们的恐惧是什么,他们的偏好是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

 

6月底,“滴滴出行”在美国低调上市,但上市后不到48小时,中国监管部门就宣布以“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问题”对该公司实施“网络安全审查”,让滴滴停止接受新用户注册,并要求该公司部分应用下架。

 

在这不久后,中国网信办出台准则,以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为由,要求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中国运营者赴外国上市时,必须获得官方批准。

 

中国政府正采取更多措施将数据国有化。北京在今年9月和11月分别实施了《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任何组织尽量减少收集个人数据,但给予政府对数据的广泛访问权限。

 

分析认为,监管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打击部分还出于对发展不同类型技术的渴望,他们希望私营部门的创新能够与北京长期的政治经济发展目标保持一致。

 

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全球技术政策专家特廖洛(Paul Triolo)表示,中国政府希望科技企业将重点转向半导体和新能源等硬技术,而不是目前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最大盈利为目的的技术。

 

他说:“党和政府似乎愿意,比如说,忍受这些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失去相当数量的市值,以便以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式重新调整他们与党和政府的优先事项。”

 

随着美中两国紧张关系加剧、美国限制对华出口敏感技术,中国面临外部环境不断恶化的局面,政府更加强调独立自主的创新模式,也更加依赖私营企业的创新能力。

 

特廖洛说:“中国在半导体和其他方面一直落后于形势。因此,政府希望在科技领域有更高质量的发展,而不是数量。”

 

镇压会持续吗?

 

监管机构的持续打压加剧了外界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多家国际金融机构援引民营企业面临的监管高压,下调了对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罗谷说:“如果企业的优先事项转向努力实现共同繁荣的目标,而不是试图开发技术,或满足他们的股东,或增长他们的业务,那么这将产生很大的经济影响。”

 

凯投宏观高级中国经济学家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9月在一篇分析中质疑政府是否有能力接手确保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他写道:“‘共同繁荣’运动最终可能会将更多的资源转移到国家,但却无法保证这些资源会被更好地利用。在过去的十年里,国有部门一直难以有效地配置资本,债务和金融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国有部门造成的。”

 

中国还面临一系列经济增长压力,包括新冠对供应链的持续损害、能源危机、物价飙升以及房地产债务危机加深,这可能会影响新一年里中国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打压规模和力度。

 

艾西亚说:“他们正在设计一个非常明显的软着陆,我认为你在房地产行业看到的更多,因为它有最大的影响。但更普遍的是,我认为尽管我们仍然看到一些行业被作为目标的消息,但现在的消息比以前有细微差别。”

 

有一些迹象表明,监管镇压力度可能在放缓。中国当局近日表示,将介入帮助恒大处理其债务危机。还有报道称,中国央行正在考虑允许放宽房地产政策限制,帮助面临债务危机的房地产开发商出售资产。

 

但有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官方对民营企业的打压目标仍然存在,中国领导人相信,即使需要牺牲一时的经济增长,但会带来长期的经济繁荣和政权稳定。

 

牛津大学中国中心的经济学家马格努斯(George Magnus)对美国之音说:“他们认为监管框架和国有企业的突出地位是一种新模式的一部分,这种模式将成功,而他们称为‘西方模式’的模式现在似乎已经失败了。”

 

中国官方暗示,对私企的镇压还将继续。中国高层在12月初召开的经济会议上再度提及对资本设置“红绿灯”,要求加强对资本的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

 

艾西亚表示,中国需要一个更加稳定的监管环境,以吸引外国投资者的关注。

 

她说:“如果中国继续玩弄恐惧,我认为会困难得多。抱歉,我认为对中国的投资会非常低。”

 

马格努斯认为,无论监管是否继续收紧,中国政府今年对民营企业史无前例的全面镇压可能已经让他们失去信心,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将长期存在。

 

他说:“他们会不会变得更加厌恶风险?他们会不会害怕做政府当初给他们带来麻烦的那种充满活力的事情?他们会不会宁愿保持安静的生活,做政府说的事情,而不去试图惹恼任何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私人公司的创新结构和能力当然会受到损害。”

 

▲美国之音(VOA)12月17日报道:年终报道:2021年中共舆论控制与信息封锁新顶峰

 

华盛顿 —2021年,中国公众和中国国内外的中国问题观察家们注意到中国共产党当局对舆论和表达自由的限制和控制,以及对中国网民的信息封锁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数不胜数的话题成为禁忌话题。在观察人士看来,这种局面在可见的将来还看不出有好转的迹象。

 

在一些观察家看来,过去一年里,中共当局全面推行对舆论的控制、对批评意见的封杀。中共不但彻底实行所谓的“七不讲”(即媒体和学校不得讲普世价值、新闻自由、公民社会、公民权利、中共历史错误、权贵资产阶级、司法独立等七个话题),而且也做到了禁止中国人谈论或提起中共所不喜欢的任何话题。

 

话题禁忌广泛且随时扩大

 

批评者指出,中共当局禁止中国人公开讨论的话题范围宽广,而且中共当局还可以随时将禁忌话题范围扩大。从疫情防控是否应当尊重基本人权乃至顾及人民基本生活,到中国眼下是否有人口危机以及人口危机从何而来,到将香港的一国两制变成一国一制、对台湾频繁武力威胁是否明智,到中共对待新疆少数民族的政策是否存在问题,这些话题在中国统统不能在正式的媒体上公开讨论。中国网民在网上的非正式意见交流中提及这些话题,轻则被删帖封号,重则被国安机关威胁。



2021年即将结束之际,中共当局推出所谓的《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正式将互联网时代的中国人锁定在中共控制的网络内,翻越中共当局设置的互联网信息封锁屏障即所谓的防火墙的人将受到正式的法律惩罚。与此同时,中国官方的媒体和官方认可的媒体人则可以在这种信息柏林墙内外自由穿梭。

 

在中共越来越经常地以所谓的“翻墙罪”对中国公民实行从罚款到判刑等法律处罚之际,中国互联网上有用户以谨慎的措辞提出疑问,指出中国是否明显违反了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该宣言第十九条明文规定:“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此项权利包括持有主张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和通过任何媒介和不论国界寻求、接受和传递消息和思想的自由。”

 

但这样的质疑立即被中共网管当局删除。

 

言论控制乃中共立国之本

 

在来自香港的资深媒体人、《开放网》主编金钟看来,今日中共当局任意限制乃至剥夺人民的表达自由和获取信息的自由,这种做法是中共由来已久的传统,是中共政权的立国之本。

 

金钟说:“这种手段就叫做专政。所谓的专政有一个很经典的解释,这就是不受法律限制的国家权力。中国(共产党已故领袖)毛泽东用四个字来概括:无法无天。对新闻、舆论的控制是无法无天的第一条。这一条做到之后,别的什么他就都可以为所欲为,来实行无法无天的统治了。”

 

一些学者和观察家指出,中共在还没有夺取中国大陆政权时就开始在其控制区实行舆论一律,对表达自由进行限制,发表了令中共当局不快的言论的人有可能被砍头;在中共1949年武装夺取中国大陆政权之后,舆论一律成为中共当局公开提出的口号和政策。只是在中共已故的强人和独裁者领袖毛泽东死后,中共当局在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有限地放松了对中国人的表达自由的限制。

 

然而,在过去的30年里,中共当局又步步收紧了这种限制。研究者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中共又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监视和限制中国人通过互联网进行意见表达和信息交流;自中共新领袖习近平2012年上台以来,这种监视和限制逐年强化,到2021年又到达一个新的顶峰。

 

言论控制扩展到非政治领域

 

生活在加拿大的作家和民主人权活动家、长期观察中国的政治和中共的舆论控制的盛雪说,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共当局对中国人的表达自由方面的限制和剥夺的实例太多,这方面的限制由原先的政治领域扩大到了不涉及政治的领域。

 

盛雪说:“比如说在今年年初,中共当局对人人影视字幕组的打压让我也觉得有些意外。因为这是一个老百姓没事看点电影、看看电视、看看国外大片地方,基本上是不直接涉及政治,比如政治评论什么的。但当局的打压非常严厉。抓了14个人,涉案金额说是六千多万。这是一个信号,这就是,不管你是在哪个领域,并不是说只要你不涉足新闻媒体领域就可以平安,当局对老百姓的娱乐也开始关注。也就是说,他不要老百姓接触到不是中共主流的意识形态。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在2021年即将结束之际,纽约时报中文网发表一篇报道,标题是 “为何彭帅事件的中国叙事无法令世界信服”。报道说:“中国政府在控制国内14亿人的想法和言论方面,已经变得非常高效。但影响世界其他地区则是另外一回事,(中国著名网球女运动员)彭帅一事恰如其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虽然她公开对一名有权势的前副总理提出了性侵指控,中国的官方媒体和官媒记者搬出了一个又一个证据,来证明这名网球明星平安无恙。国际上的抗议声音反而越来越大。中国愚笨的反应不但没有让世界信服,反而成了一个可写进教科书的例子,让人看到中国政府面对它无法通过审查、胁迫来控制的受众时,在交流上的无能。”

 

中共言论控制的无能和大能

 

然而,纽约时报所说的这种无能显然是一种相对论。因为在控制中共公众可以看到什么、可以说什么方面,中国当局的能力是惊人的。在彭帅成为国际新闻的同时,绝大多数中国人对彭帅提出的指控一无所知,鸦雀无声。

 

彭帅事件只是一个例子。观察家们指出,在中共统治下的中国,众多中国人对发生在中国国内的涉及他们基本利益的许许多多的大事不知情,对他们作为公民的权利和基本利益如何被侵犯、被损害、对当权者如何滥用权力浑然不知,这些人由此还产生了一种“岁月静好”的错觉。

 

金钟的说法是:“从长远来看,现在已经显现出公众的视野越来越收窄,越来越狭隘。就像中国老话说的,这叫愚民政策。就是把老百姓弄得越来越愚蠢,什么也不知,什么也不懂。”

 

在当今中国,也有人把这种愚民形容为 “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意思是这样的人深受中共政权之害,连安全的食用油都买不起或买不到,吃的是从流入地沟的餐馆下水提取的油,但他们在中共长期的信息封锁和洗脑教育之下变得很喜欢站在中共当权者的无视乃至蔑视基本人权和公民权利的立场上说话,想问题。

 

盛雪认为,这种局面可谓由来已久。她说:“中国(大陆)人已经被闭塞了七十多年了。这不是现在发生的事情。我是1989年出来的。在这里经常跟华人接触,明显地感觉到从中国大陆出来的华人跟香港台湾来的华人是不同的。再跟其他族裔相比也不同。这主要是表现在价值观上。”





表达自由与心灵瘫痪

 

盛雪说,进入新世纪以来,借助互联网技术,中共当局不但大大加强了信息封锁,而且也大大加强了垃圾信息轰炸。她说:“(中共把)大量的垃圾信息塞给你,导致很多中国人以为他获得的信息已经能完全满足他的需求,因为量太大,种类太多,而且吃喝玩乐赌嫖什么都有,但没有让人在心灵上、精神上、意识形态上,学识上能够成长的东西。长期下来,这就让很多国人会有一种精神、意识、心灵的瘫痪状态。”

 

有批评者指出,盛雪所谓的精神、意识、心灵的瘫痪状态的一个例子是,2021年中共当局推出宣传片《长津湖》,歌颂中共政权在1950年代初仓促派遣军队以志愿军的名义支持朝鲜金日成政权对韩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尽管连中共的环球时报和人民日报都承认那是侵略战争,但似乎几乎没有中国人想到如此歌颂侵略战争极不道德,相当于日本有人拍摄电影《台儿庄》展示日本军人远赴中国英勇作战,保家卫国可歌可泣。

 

与此同时也有批评者指出,肯定会有中国人想到这一点,但他们不能说,无处说,或不敢说,而这种局面无疑会导致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



表达自由前景在当今中国不乐观

 

展望新的一年或可见的将来,金钟认为中共当局的信息封锁和意识形态灌输的局面难有改善。他说:“中国大陆的思想禁锢、文化空洞、倒退,这种情况是怎么造成的?我们先要面对这个问题,是不是?(中共当局)它怎么就能做到这些?我回答前两个问题的时候也说了,无非是它(专制独裁的)政治统治造成的。”

 

盛雪则认为,掌握了高科技工具的中共政权显然已经变成了令人难以对付的怪兽。她说:“可能在所有其他国家,高科技是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用于服务于人类。但是在中国,高科技最大的用处基本上就是服务于中共当局的对每一个人的深度控制。而这种控制已经不仅是控制你的行为,你做什么它就可以追究你,而且是你想到了什么,它就可以追究你。”

 

中共当局则对内对外坚持声称,它统治下的中国人享受着充分的民主和自由,其中包括表达自由,获取信息的自由。

 

▲美国之音(VOA)12月18日报道:年终报道:中国人权2021年全面倒退,国际集体追诉力道转强

中共舆论控制与信息封锁新顶峰


中国人权2021年全面倒退

 

台北 —中国的人权表现每况愈下。回顾2021年攸关中国的十大人权面向,包括在宗教自由、妇权、劳权、维族等少数族群和香港的自治权等人权议题上,国际维权团体和观察人士都做出一致的评价:中国在2021年的人权表现全面倒退,而且短期内看不出有好转的迹象。不过,维权人士也说,今年国际社会对中国各项劣迹斑斑的纪录不再容忍,纷纷直呼:“够了!”,也集体拿出具体的可能追诉行动来施压中国,并且他们认为,已经出现推动中国人权状况改变的因素。

 

早在2020年,中国的人权表现就被总部设于纽约的“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评比为“处于1989年六四以来最黑暗的时期”。如今一年过去了,多数国际人权团体回顾,中国今年在十大人权问题上,不仅不见改善,反而全面倒退,包括对维吾尔人和藏人等少数族裔的持续压迫、对基督教和法轮功等宗教信仰者的迫害、对包含律师在内的维权人士、上访民众和公民记者的任意抓捕和拘押,对香港民主人士的判刑和囚禁、以及对学术界意见领袖和专业人士的噤声,再加上,劳工和妇女权益的长期严重不彰,中国2021年的十大人权表现成绩单仍是严重不及格。

 

维权网编辑:中国人权呈“巨大的退步”

 

一位因人身安全顾虑而不愿透露姓名的维权网编辑告诉美国之音:“总体而言,最近几年是中国人权状况在80年代以来最为恶劣的时期,比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温(家宝)时期都有巨大的退步。”

 

该编辑说,维权网六年来每月发布中国在押政治犯、良心犯报告,从最初信息有限的100人增至今年底的1,197人,人数不断积累中。其中,法轮功受迫害的人数最多,每月都有数十人遭抓捕。而新疆维族和哈萨克族的良心犯也在增加,由于少数民族的信息搜集困难,因此未被揭露者应该还很多。至于访民和公民记者被关押的人也不少,而被监禁的律师常成为舆论焦点,目前还有10多人在狱中孤独地抵死抗争。

 

该编辑担心,国际社会若持续缺乏实质的制裁和干预,中国人权恶劣的状况未来恐将进一步加剧。

 

台湾法轮功人权律师团发言人朱婉琪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自从前中国领导人江泽民于1999年成立610办公室镇压法轮功以来,中共对境内数千万法轮功学员的打压,22年来不曾间断,据私下访谈的统计,每月持续有近百人被判刑。

 

朱婉琪说:“就我们不完全统计,大概分成几个类别,包括非法判刑、酷刑、骚扰绑架、抓捕等等。从判刑的数目来讲,一直都维持着每个月大概有90到100(人)左右,所以在2021年的一月份到十月份,合计有1,029名法轮功学员被非法判刑。年纪最大有到八十岁左右,最长的时间有一年到十年左右。”

 

朱婉琪说,大部分学员被捕都是因为在外练功或说出中共迫害法轮功、其他族群或宗教团体的真相,但近年越来越多老龄学员在家安静练功也会无端遭到逮捕,镇压的“老龄化、普遍化和频繁化”一直持续着。她还指控中共触犯“反人类罪”,因为法轮功学员是中共活摘器官的最大受害者,虽然实际受害人数难以统计。

 

宗教发展势头危及极权统治

 

朱婉琪说,虽然中国灭绝性地打压法轮功,但对其他宗教相对宽容。不过,近年在习近平的主政下,中共对基督教、佛教、地下教会、即便是政府列管的三自教会,也一样紧缩控制,甚至回到文革时代的类似做法,要中小学老师、父母、小孩互相举报其个人信仰倾向。她说,中共对宗教的强化管控除了基于其无神论的本质外,也担心独立思想、宗教团体人数和力量的扩大对其极权统治可能带来的威胁。

 

朱婉琪说:“当它(宗教)的势头让中共觉得它的政权可能受到危及的时候,它(中共)就把这个假想敌当作除之而后快的对象。所以,即便你是律师,执行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即便你是法轮功,你实行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十六条宗教自由的规定,那你照样成为所谓的不稳定因素。这个不稳定因素不是针对中国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于自己政权的不稳定感,所以,今天中共的所作所为,都不是为了利国利民,而是为了保护它政治统治的需要。所以它制造了很多假想敌,制造了很多恐怖的统治,来维持它政权的继续。”

 

律师也是中共打压的对象之一。人权团体说,自中共于2015年7月发动“709大抓捕”一次性地关押了三百多名维权律师和维权人士,引发国际挞伐后,近年来对律师族群的迫害虽转低调,但其“无声镇压”的手法却越来越极端,不仅屡以“国安罪名”,如煽动颠覆国家罪处治,还系统性地剥夺他们的各项法律权益,如拒绝律师会见、强迫接受官派律师等,甚至株连无辜家属或辩护律师,如将律师证作为武器来“清洗”不听话的律师。

 

据总部设于瑞典的人权组织“保护卫士(Safeguard Defenders)”12月初的统计,自2016年以来,至少有35名中国律师被吊销律师证,82起刑事被告被迫接受官派律师。



维权律师遭非法酷刑逼供


香港支联会副主席邹幸彤


 

2021年1月28日郭飞雄从广州白云机场启程到上海转机赴美探视病妻,当天晚上在浦东机场被禁止出境(郭飞雄友人分享图片)


 

而且中共对维权律师和维权人士也越来越不人道,包括在狱中施以酷刑、出狱后继续软禁或遭“边控”禁止出境,例如唐吉田和郭飞雄等律师即便在海外的家人罹患绝症,也被禁止出国照顾。

 

多位律师,包括新公民运动核心人物之一、因2019年底参与厦门民主集会而被捕的丁家喜,更传出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侦查期间,遭到刑讯逼供。

 

丁家喜的妻子、现居美国纽约的罗胜春告诉美国之音:“主要是酷刑、噪声骚扰,连续绑在老虎凳上,剥夺睡眠,剥夺食物和饮水,就是每天让就他活着就行了,就这样的一个状态。这个是他们(中共)最恶劣的违法。”

 

罗胜春说,中国的法治环境每况愈下,以丁家喜案为例,他和许志永不过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倡导公民意识、非暴力、不合作等平和手段”,却被当局扣上“组织策划颠覆国家政权”的罪名,而且处处违法办案,如丁家喜被捕后,公安体系未书面通知家属和律师,而且他在最初六个月的监视居住期和囚禁在看守所的前七个月内,也完全被禁止律师会见。现在司法机构还在无法源依据下,把该案列为国家机密案件,要求辩护律师需签保密协议,才能阅卷,而且不能对家属或媒体透露案情或起诉书内容。

 

罗胜春还提到,丁家喜案今年初进入法庭审理阶段后,法院未遵循正当的审理程序,也未见检察院提出任何确切证据,违法之处“不计其数”。

 

罗胜春说:“自从他(丁家喜)被抓,我才认识到,(中共)国保、执法者是怎么操控法律,把这个黑白一颠倒,用自己的法律来整治自己的人民。所以我的感触就是(中国的)法治体系是以人民为敌人,它讲的就是怎么来控制人民,迫害人民。”

 

她还说,丁家喜等人在狱中犹如被“当成牲口”,伙食单一且不足,用具质量低劣,而且放风时间短暂,每天只有20分钟,不符规定,严重损害受刑人的健康和体能。

 

其他人权劣迹: 新闻自由、西藏、新疆、香港等

 

另外,公民记者也是中共的假想敌之一。据无国界记者组织的调查,中国今年的新闻自由严重大倒退,至今至少关押了127名记者,堪称是“全世界最大的记者监狱”,例如因第一手报道武汉疫情真相的张展就被判刑四年,而中国在全世界180个国家的新闻自由指数长期敬陪末座,最新排行是第177名,只比北韩好一点。

至于在香港,随着港版国安法的制定,中国扩大对香港民主人士的打压,2年来,已抓捕过上万人,其中数百人遭判刑定罪。观察人士说,中共将香港原有的法治环境、自由的生活方式和公民社会已经破坏殆尽。

 

多年来,中共对少数族群的迫害也引发国际非议,例如,在西藏长年打压藏传佛教和西藏传统文化,在新疆则设立类似拘留营或所谓的“职业培训中心”,据德国学者郑国恩(Adrian Zenz)的调查统计,至少关押了100万名维吾尔人和其他穆斯林少数民族,对其洗脑、强迫劳役等改造工程,被数十家国际人权团体认定为“种族灭绝”恶行。人权团体除联名要求联合国介入调查外,还呼吁世界各国集体抵制北京冬奥,以示对中国的抗议和制裁。目前,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已决定祭出“外交抵制”,不派官员出席明年2月的北京冬奥。



此外,网球好手彭帅指控遭前中国副总理张高丽性侵一案尤其突显出中国妇女权利得不到保障,此争议已引发全球关注,但中国不仅未启动调查,彭帅还疑似被迫“公开现身、公开辟谣”,引发国际女子网球协会(WTA)不顾上亿美元的损失,也要做出在中国停赛的决议,以示关切和抗议。

 

WTA的举动普遍获得各界和国际人权团体的赞许,人权团体“保护卫士”瑞典籍的创办人彼得.达林(Peter Dahlin)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他看到了改变的契机。

 

国际集体追诉力道转强

 

彼得.达林说:“我认为,WTA给公司、机构或运动组织做了一个如何和中国交手的最好示范。许多中国观察人士早就知悉,中国是虚有其表。如果真的有人起而抵制中国,很快地就会看穿,中国并没有外界想像地那么强大。一如大家在WTA一例所看到的,就算只有个别组织或公司起而对抗中国,中国就会兵败如山倒。”

 

彼得.达林说,澳大利亚也是另一个典范,虽然2年来受到中国的经济制裁,但仍成功开发其他市场,给全世界上了“失去中国市场也无仿”的一堂课。

 

而罗胜春和法轮功的朱婉琪也说,他们今年感受到国际社会转趋积极,尤其已有部分国家开始采取具体行动,来追诉中国侵权的责任,并施压中国改善人权纪录。朱婉琪认为,欧美国家、台湾、日本和澳大利亚都陆续通过类似“马格尼基人权问责法的法案”,并援引该问责法冻结人权迫害者的财产或拒绝其入境。她认为,这是最实质有效的制裁。

 

不过,位于美国的人权观察中国部主任索菲·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认为,国际社会对人权迫害者的法律追诉还有待加强,例如,新疆党委书记陈全国应被绳之以法,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则应被勒令关闭,正义才能真正得以伸张。

 

索菲·理查森告诉美国之音:“我们尚未看到任何有意义的作法,以问责或法律追诉这些中国高官。是的,制裁有了,但(对迫害人权者的)问责,却还没看到。”

 

▲美国之音(VOA)12月19日报道:年终报道:明星频翻车,文娱界人人自危的一年

 

明星频翻车,文娱界人人自危的一年

 

华盛顿 —2021年中国娱乐圈大事件频频发生,官方出台的整顿和监管措施更是接连不断;2021年中国的红色作品层出不穷,红色话剧《香山之夜》中满腔豪情的毛泽东写下了“人间正道是沧桑”;2021年针对教育行业的整改措施也是一波才动万波随,从整顿校外培训,到《家庭教育促进法》,再到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师德师风建设……中国官方针对文娱及教育领域的一系列做法也引发了人们对于重塑新社会、重塑新文化的讨论。

 

整顿文化娱乐产业 “畸形”审美难容忍?

 

中国女明星郑爽今年1月因“代孕弃养”风波遭官方封杀掀开了2021年的娱乐圈大戏。自此以后,偶像歌手吴亦凡因涉嫌性侵入狱,演员张哲瀚因靖国神社前拍照片被封杀,钢琴王子李云迪涉嫌嫖娼被拘留。演艺圈人人自危的同时,中国当局在2021年似乎加强了对文化娱乐产业整顿和监管。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今年6月开展了“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重拳出击整治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制造话题干扰舆论影响传播秩序等乱象。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8月发布的题为《斩断娱乐圈乱象背后的资本链条》的专访文章中对娱乐圈资本无序扩张乱象提出批评,并表明要斩断娱乐圈乱象背后的资本链条,预示官方打击资本无序扩张的行动将扩展至娱乐圈。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今年9月召开了全国“加强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学习贯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指示批示精神,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和把握做好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同样在9月,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中共中央宣传部等相继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地传媒和娱乐机构甚至包括游戏平台“坚决杜绝‘娘炮’等畸形审美”,“坚决抵制拜金主义,‘娘炮’,‘耽美’等不良文化”。

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今年10月还就卫视节目存在的过度娱乐化问题,对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广播电视台进行了约谈。

 

整顿行动、指示通知、会议约谈……一系列的监管措施令人应接不暇。英国诺丁汉大学媒体研究专业副教授包宏伟博士表示:“2021年将娱乐圈政治化的表现似乎比以往更强。”

 

动漫动画也是当局的关注对象。中国国家广电总局9月在一份通知中说,动漫内容应该“健康向上”,抵制“含有暴力血腥、低俗色情等不良情节和画面”。

 

此外,中国文旅部要求自10月1日起,所有歌舞娱乐场所的卡拉OK系统都必须下架“政治不正确”的违规曲目。

 

从演艺娱乐界到其余文娱领域,中国当局在2021年的整顿力度似乎超越了以往。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CFR)高级研究员,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张彦(Ian Johnson)认为,中国共产党近十年来做出了一系列举措意在全国推行意识形态一致性,2021年针对文娱领域的一系列整顿措施也是在继续这一努力。

 

张彦对美国之音表示,在21世纪初及21世纪10年代早期,“当时互联网还相对较新,人们有很多新的有趣的机会来表达自己,我认为党已经系统地试图控制这一点,加强意识形态的一致性”。

 

他接着说:“最近的监管措施可能是过去30年内最有力、最全面和最系统的。”

 

肯塔基大学副教授张毅认为,性别关系是中国共产党目前进行管控的核心手段和方式。郑爽事件涉及代孕,与传统家庭观念不符;而娘炮的艺人形象其实是对共产党打造的以男性霸权为主的强硬国家形象的直接威胁。他说:“所以不管是从意识形态也好,还是从控制公众的角度也好,他们都需要对这样的现象进行控制。”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江宇8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文化娱乐产业迅速发展,但产业在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部分流量明星负面新闻频出,尤其个人因素,但也与娱乐界不正常的行业生态有很大关系。

 

江宇还说,如果任由资本在文艺界无序扩张,就会失去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作用,就会瓦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红歌红剧红展览 百花齐放已不再?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主旋律文艺作品便是“献礼”的主要方式之一。纽约时报曾在一篇报道中说,为纪念建党100周年,习近平政府宣布了300项歌剧、芭蕾、戏剧、音乐和其他作品的演出计划。

 

中共的官方宣传称,为庆祝其百年华诞,“伟大征程”特展呈现了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歌剧《红船》描述了百年峥嵘的“壮丽征程”;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讲述了复兴中国梦的不息奋斗;舞剧《五星出东方》诠释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电影《长津湖》歌颂了冰雕连的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

 

中国某音乐品类演出公司员工表示,今年剧院安排的红色演出会比往年更多一些。正能量的主旋律题材歌剧、音乐剧项目会更受重视,能吸引更优秀的创作班底。此外,这类项目也基本都能获得国家艺术基金。

 

中国官媒光明日报说,这些高水准的主旋律影视剧作品备受青少年称赞,但也有一些网友表示,一些红色作品索然无味。还有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些主旋律作品是政治宣传。耶鲁大学研究中国20世纪历史的历史学助理教授何若书(Denise Ho)对纽约时报说:“和毛泽东一样,对于习近平来说,艺术首先是政治工具。”

 

毛泽东在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曾谈到党的文艺工作和党的整个工作的关系问题。他说:“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转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70多年过后,习近平在2014年时曾表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圣母大学副教授詹启华(Lionel Jensen)说,中国推行红色作品是一种广泛形式的努力或先例,压制了各种形式的文化体验。

 

媒体人何伟杰(William J.Holstein)也认为,这是一个“决定性的时刻”,所有形式的媒体、所有形式的社交媒体和所有形式的文化现在都必须向党致敬。没有异议的空间,没有容纳不同观点的空间,如果在这种环境下表达了不同的观点,那么你就会像一颗冒出来的钉子给敲打下去。

 

在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张彦看来,中国政府希望这类红色作品能够更好地重塑社会,加强对人民的控制。他表示,政府有强有力的工具,也在用强大的领导力量来推动这一进程,但是,共产党可能要努力解决的问题是这些文化产品到底有多吸引人。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研究员皮奥巴托(Daria Impiombato)说:“中国共产党明白文化在塑造社会方面有多么强大,因此它现在正试图利用文化。”

 

英国诺丁汉大学媒体研究副教授包宏伟对美国之音表示,文化可以作为经济、政治活动,也可以巩固和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他说,主流文化可以增强民族主义。特别是在当前新冠疫情、国际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重塑和统一文化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文化可以说是起到了凝聚民族向心力的作用,它对于统一意识形态至关重要。

 

他还提到,中国共产党会区别对待不同文化。其中社会主义文化是他们所倡导的,比如说会提倡“唱红歌”等多种群众文化活动。但与此同时,中共表现出对流行文化的缺乏了解和信任。这是因为流行文化经常是是国际化、大众化、具有一定叛逆精神的,同时它与商业文化、明星文化和粉丝文化紧密结合,这些都可能会和主流话语产生冲突。“所以(政府)对流行文化的管控会越来越强,试图消除流行文化中的叛逆精神和不可控因素,希望能把它变得更加驯服。”

 

包宏伟还在9月的一篇文章中写道,虽然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时代的变革,一些旧的文化形式可能不再吸引年轻人。但中共仍试图复兴社会主义文化,试图用它来团结当代一个分裂严重的国家。

 

文章说:“中共反对青年文化和流行文化的举措可能是为了弥合不同阶层、地区、民族和城乡差距之间日益扩大的社会差距。中国社会的这些巨大差距是后毛泽东时代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的结果。为了应对新自由主义改革的负面影响,以及这些政策带来的政治和社会动荡,中国共产党转向了文化领域,将其作为一种快速、简单的解决社会问题的解药。”

 

统一教材整顿校培 百家争鸣难再现?

 

针对教育领域的整顿行动似乎也是中国政府强化社会控制大计划的一部分。中国政府从今年年初开始便全面拉开了针对教培市场的各种整顿和惩罚。今年6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更是对新东方、学而思等15家培训机构“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进行处罚,合计罚款3650万元。

 

此外,中国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大中小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也于2021年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教育部网站称:“读本与统编思政课教材相互补充,构建起更为坚实的新时代铸魂育人教材体系。”

 

今年10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审后通过了《中华人们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强调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号召减轻青少年学业负担,规范家庭教育机构发挥重要作用。

 

位于美国的“公民力量”创办人杨建利曾对美国之音表示,颁布新的《家庭教育促进法》,是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想在中国推行一种新的社会和新的文化运动的一部分。

 

他说:“他的很多举动,包括规范演艺人士的一些行为等等,就是他有点想干净这个社会的感觉,就是新文化运动,新道德运动。我觉得这是他的政策的一部分。因为习近平很显然要改造这个社会,有很大的企图心。”

 

中国官方在2021年还希望推进教师们的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教育部自今年5月便开展了师德专题教育,在11月召开的师德专题教育总结交流暨师德师风建设重点工作落实推进会上更是强调,提到要“要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做好系统规划,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

 

肯塔基大学副教授张毅认为,针对教育领域的一系列做法最直接的目的是对小孩从小进行洗脑教育。就教培行业来看,校外培训机构的一些教师,特别是外语培训的教师,都有自由主义的倾向,这对目前正在渐渐收紧的共产主义或是党文化的集中控制是一个重大威胁。

 

但有分析人士认为,教育课外培训负担过重等问题的实质也是资本逐利最大化所导致的。行业分析人士刘先生(化名)表示,教培实际是在利用家长的焦虑赚钱,围绕教育行业的一系类政策也是在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防止将这一领域产业化,利用焦虑赚钱。

 

二十大将至 2022路在何方

 

肯塔基大学副教授张毅认为,在2022年,国内外面临的斗争越来越激烈,面临重新政治站队,面临高层大洗牌的过程,竞争和内斗会更加激烈,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操作。他提到,这一方面是可以转移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对社会和公众进行整合。

 

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张彦则表示,有时,看起来固若金汤但实际上可能不堪一击。像习近平这样的领导人正试图通过强制手段(by force)来团结一切,主要是意识形态和物理上的强制手段,但从长远来看,这是站不住脚的。

 

他说:“这种情况可能还会持续几年,五年,十年,这很难预测,但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假设中国的一切都会继续下去。”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已于11月闭幕,会议不但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还决定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中共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圣母大学副教授詹启华认为,二十大后会发生什么似乎至关重要,“我想我们会看到我们在前几届会议中看到的,那将是对已经采取的方向的一种相当热情的肯定,以及在教育体系中纳入习近平思想,以及对大众媒体和企业媒体的约束”。他还表示,很多年轻人可能会对这些新规定感到震惊或反对。

 

他还对美国之音说:“我认为共产党提出这些规定不是好兆头。因为有很多其他领域的异议可以非常强烈地发展,包括宗教或种族,还有流行文化。”他接着说, 所有这些努力都试图限制人类的文化体验,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人们仍能找到方法自由表达。

 

除中共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外,北京冬奥会是2022年的另一备受瞩目的活动。《中国特色的软实力:中国的民心运动》(Soft Power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na‘s Campaign for Hearts and Minds)一书的作者之一艾德尼(Kingsley Edney)表示:“北京原本承诺在奥运会期间对国际媒体更加开放,但我们已经看到北京的外国媒体抱怨说,这些承诺没有兑现,因此外国记者仍然很难接触到中国,这对于任何放宽限制来说,都不是好兆头。”

 

▲美国之音(VOA)12月20日报道:年终报道:北京频频打压科技巨头 为科技转型铺路?

 

北京频频打压科技巨头,为科技转型铺路?

 

台北 —对中国的科技巨头来说,2021年是相当难熬的一年。北京官方紧缩市场监管,频频出手打压互联网民企,重挫许多中国科技巨头的市值,也导致上兆美元的损失。分析人士指出,北京一连串的重拳整顿是为了中国的“科技转型”铺路。中国打算向德国看齐,将发展重心从消费科技,转向深度和工业科技,因为美中科技战一开打,中国认清到自己的实力落后美国太多,尤其是半导体等科技制造业有太多的短版要补强。

 

“在家不出门,能买天下货”、“手机不离手,钱包不带走”,这是中国平民百姓日常的写照,反映出电子商务与数位支付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和便利性,以及互联网企业是如何形塑现代中国人的市井生活。

 

数字科技为中国经济创造新的成长动能,不过即便是大到不能倒的科技巨头在中国共产党面前还是得俯首称臣。2020年11月,阿里巴巴旗下市值高达350亿美元的蚂蚁金服上市案被临时喊卡,揭开了北京这一连串打压民营科技企业行动的序幕。

 

“反垄断法”惩治科技巨头

 

2021年中共掀起的第一场监管风暴是反垄断,开铡的对象是历经野蛮生长的大型电商平台。

 

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4月指控阿里巴巴集团“利用优势地位和互联网商家对其平台的依赖性采取不正当手段,强迫中小商家二选一”,以独揽在其网络平台上架贩售的商机。监管单位认定“二选一”的手法违反“反垄断法”,并对阿里巴巴开罚人民币182亿元(27.8亿美元),创下中国“反垄断法”施行以来最高罚款。

 

数日后,中国另一科技巨头腾讯也被盯上,监管总局指控腾讯收购两家中国汽车网路平台的股权案,违反“反垄断法”,祭出行政处罚合计人民币100万元。

 

监管总局接着在7月和11月两度挥刀,阿里巴巴、滴滴、腾讯、苏宁、美团、百度、京东等不同行业的网络平台全数遭控违反“反垄断法”,每涉一案均开罚人民币50万元。

 

其中中国网约车龙头滴滴尤其损失惨重,6月底风光赴美上市后,市值最高涨到800亿美元,但挂牌不到一周,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便以“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为由,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所有滴滴的APP.网信办等七大部门随后更进驻滴滴,展开网络安全审查。自此滴滴在美股价一泻千里,市值也腰斩。12月初,滴滴终于不敌“国家安全”大帽,宣布启动在纽约证交所的退市手续,准备改赴香港上市。

 

对于这些富可敌国的科技巨头而言,能够用钱解决的事,都是小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8月提出“共同富裕”的主张之后,阿里巴巴与腾讯双双捐出人民币1000亿元响应,而其他科技巨头,如美团的王兴、小米的雷军等人也都跟进捐出数亿人民币的巨款,避免成为政府眼中钉。

 

中国科技股市值总蒸发1.2兆美元

 

不过,中共铁了心要整改民企,手段可不只有罚钱。执中国网游市场牛耳的腾讯,旗下的旗舰游戏“王者荣耀”于8月初遭官媒《经济参考报》点名为“精神鸦片”、“电子毒品”,整肃风声四起。8月底,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拍板定案:“所有网游业只能在周五、六、日和法定假日的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一律禁止提供服务。”

 

北京当局这一连串锁定科技巨头的打压,导致过去一年来中概股惨遭抛售。美国媒体《CNN》统计,今年上半年以来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总市值累计已蒸发逾1.2兆美元。其中,阿里巴巴市值相较去年10月的高峰狂泻近44%,3440亿美元的市值凭空消失;而腾讯股价也从今年初的高点惨跌近四成,逾4000亿美元的市值也灰飞烟灭。

 

根据财经媒体《彭博》于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阿里巴巴与腾讯已经双双跌出全球市值前十大的公司榜单,这也是自2017年以来,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首次没有中国企业入列。

 

科技战看见实力差距 中国拼科技转型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官方对科技巨头连出重拳打击,主要放眼长期的国安危机,这得从三年前美国对中国所发动的贸易战升级为科技战说起。分析人士认为,为保护美国的智财权并围堵中国的科技崛起,美国对中国的半导体芯片产业祭出了“卡脖子”的策略,将中国IC设计龙头海思、晶圆代工龙头中芯一一纳入贸易黑名单,他们因此无法再向技术具“美国成分”的晶圆代工厂台积电投片,也不能采购如荷兰阿斯麦(ASML)的极紫外光刻机等先进芯片制程的设备。换句话说,中国企业买不到高阶芯片或新的IC制程,就算想自己“闭门造芯”,也买不到工具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对此,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亚洲项目研究员麦特·希恩(Matt Sheehan)12月6日在一场视讯研讨会上表示,北京打压科技巨头背后的战略思维是有意将经济的发展重心从消费科技(Consumer Tech)转向深度科技(Deep Tech)和工业科技(Industrial Tech),不过,打压消费科技企业将严重扼杀中国的科技创新。

 

位于台北的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长刘孟俊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成功让中国顶尖人才只贪图数字科技衍伸出的商业模式。但在美中科技战的困境下,中国买不到、也讨不来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国外最新的机械设备,这让中共看清制造量能的重要性,因此,中国近来扩大对机械、精密加工以及半导体等产业的政策支持。

 

刘孟俊说:“这些产业所需要的是优质科技人员,但现在利用到数位(字)科技产生新的Business Model(商业模式)后,所形成的快钱吸引了很多优势的人才进入。所以中国希望是把这种风气导引回来,让那些聪明的脑袋更愿意去从事十年磨一剑的制造业。对于中国而言,(这)是把提振制造文化成为一个稳定它国有、国家里面产业的能量。”

 

分析人士说,北京一手打压服务业本质的数字科技,一手拉拔制造业基础的深度科技,印证的是中国近年来奉为显学的“德国模式”。

 

制造业为基础的德国模式

 

北京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与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Roland Berger)合著有《中国经济的未来之路:德国模式的中国借鉴》一书。书中指出:“强大的制造业能力、一流的产品与服务的出口导向、关注利益相关方的企业治理、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发达的基础设施以及全面的结构改革,这就是挺过金融危机仍能强劲增长的德国,为全球经济做出贡献的德国模式。”

 

刘孟俊指出,中国力推“小巨人”,意即中小企业的佼佼者在各自的领域做出最优质的产品。他说,习近平钦点成立的北京证券交易所就是在帮中小企业融资,代表中国了解到扶植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固然好,但也不能忽视小而美的企业。

 

刘孟俊说:“最近他们在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就是在每一个领域里面成立一个单项冠军,这个就是它要扶持的一个目标。专精特新的小巨人,可能在德国里面就称之为Hidden Champion,就是隐形冠军,或者在台湾里面称为中坚企业,在每个领域里面特定的一些环节当中,它 是做到最好、最优质、可能在全世界最有能量。”

 

分析人士说,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将强化中国的制造优势,推升制造业对GDP的占比,并改进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性,及加速解决众多领域的“瓶颈”。

 

位于台北的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所长陈建甫也同意,美中科技战开打后,中国的先进科技发展被美国掐住咽喉,凸显出中、美科技实力的差距,以及中国在科技制造量能的不足。但中共一方面撒钱扶植半导体等科技产业,另一方面打击互联网民企,也颇有“国进民退”的味道。

 

陈建甫告诉美国之音:“很多的国营企业开始收到中央补助要发展所谓的科技业。不管是中芯,或是华为,它(们)基本上是以国企为主的制造业、IC制造业或是美中在竞争的所谓的科技软体。相对地,它(中国)就伸手把这些过去放任的这些(巨头),不管是马云、马化腾,甚至在抖音上市的时候趁机把它给 拉下来。”

 

中国全力发展尖端科技 弯道超车不容易

 

陈建甫认为,中共希望将资金、人才导引到国家迫切需要的IC等科技制造业,但数字科技跟IC制造业落差极大,人才不容易移转,再加上受到美国围堵,关键技术取得困难。尤其科技制造业需要累积技术,中国想“弯道超车”恐难于上天。

 

陈建甫说:“中国大陆希望弯道超车,就是说可能在过去第一代、第二代的这些IC制造,可能中国输美国输很多,那我们可不可以在第三代半导体里面找出一个捷径,打败以美国或是台湾或是日本这些西方国家目前所掌握垄断的IC制造业?所以他们也有积极在发展所谓的 第三代半导体。”

 

以光刻机为例,卡内基基金会的希恩笑称,如果可能,中国政府会毫不犹豫用阿里巴巴换取光刻机,光刻机是生产高阶芯片的核心装置,希恩说,阿斯麦5年才打造出原型机,14年后才收到第一张订单,这么长的投资回收期让不少竞争者打了退堂鼓。

 

希恩说:“中国的转变是必须的,只是在深度科技和工业科技的领域,过去所依赖的通用技术、投资者涌入和政府添柴火三合一的新创模式不会奏效,因此,会放缓其他领域创新的步伐。”

 

▲美国之音(VOA)12月21日报道:年终报道:前瞻中共20大,习近平续任之路满布绊脚石



前瞻中共20大 习近平续任之路满布绊脚石

 

台北 —2021年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执政的第十年,也是中国面临内外挑战最严峻的一年。展望2022年,秋天登场的中国共产党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二十大)将是中国政坛最关键的大事。一般认为,习近平将打破惯例,于明年的二十大后顺利开展第三任期。但观察人士指出,无论从党内利益分配、社会治理到中国经济前景,乃至未来的政治继承等各面向,习近平独揽大权的强势作风恐将为他带来更多挑战。

 

中共领导班子原预计在二十大换届,但十九大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迟迟不见接班候选人,前年全国人大又修宪取消国家主席的任期限制,今年的六中全会更通过中共党史上第3份“历史决议”,确立习近平的核心地位。种种迹象看来,习近平继续连任似乎已成定局。

 

习打破接班惯例激化党内斗争

 

相较于毛泽东过世时,党内陷入激烈的接班斗争,中共在江泽民到胡锦涛时代陆续推出接班规则,包括领导人隔代指定继承、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集体领导、政治局委员“七上八下”划线离退(意指67岁还可续任、但全会当年足68岁则须退休)等不成文的“惯例”,让政权运作及更迭有迹可循。

 

这些接班惯例有助于减缓党内各派的权斗,而位于台北的台大政治系荣誉教授明居正指出,不少惯例恐在二十大前的权力争夺中一一被改变。

 

尽管普遍预计习近平会在明年秋天的中共党代会上连任,但也有学者指出,独揽大权的强势作风会为他带来诸多挑战。眼下中国内外交困,反对力量也在摩拳擦掌,“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台大政治系荣誉教授明居正说。#2021年终报道《前瞻中共20大 习近平续任之路满布绊脚石》https://t.co/8BSzxHa1PC pic.twitter.com/7Zqy6fjltE

 

首先是中共常委人数,在江泽民和胡锦涛时期设有9人,十八大起减至7人。现有传闻,二十大常委可能进一步减到5人。而政治局常委韩正等人也可望跟着习近平打破退休年龄限制,继续位居权力核心。

 

明居正说,每一项改变,代表二十大前党内各派系卡位之激烈,其中,包括反习势力也可能蠢蠢欲动。

 

曾任台湾总统府两岸关系特别顾问组成员的明居正告诉美国之音:“其实反习的力量也在摩拳擦掌,大家也真的担心说,你又上去了,那我们怎么办?所以就习的续任不续任,我觉得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在。”

 

明教授认为,即便习近平顺利上位,也开了一个恶例,也可能加剧党内对他独揽大权的挑战。

 

“如果习续任,就打破七上八下(的惯例),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打破?如果我们不动的话,那其他人就没有机会(卡位)了,所以就会产生另外一波的冲击。常委人数要再减的话,这争斗就更激烈了,那就不但派际之间会争,派内也要争,因为你上去我就没了,所以现在就是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领导人终身制恐酿政治继承危机

 

除了人事布局,习近平任内一步步改造中共党机器。分析人士表示,胡锦涛时代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被形容为“九龙治水,各管一摊”之分权集体领导模式,现在被集中在由习近平一人掌控的各个“小组”底下。他甚至要求政治局常委要做“工作报告”、建立“请示制度”,许多原属于国务院的职能也被扩权的党务系统所吸纳,更别提近年来大规模抓捕维权律师、打击NGO,形成“强国家,弱社会”的种种集权之举。

 

位于台北的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习近平大权独揽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渐渐浮现。首先是在国家治理上,因为凡事都靠顶层管理,导致基层官员功能严重萎缩,无法再扮演挖掘社会问题、下情上达的主动角色,这将让中国在应对重大公卫、突发事件时显得迟缓。他说,新冠疫情初期,武汉医师李文亮上网发出警讯,反遭公安约谈就是一个下情无法上达的明显案例。

 

其次,习近平之后的接班人也恐将难以施展,因为第三次“历史决议”将习近平的权力“定于一尊”,并拉抬到比肩毛泽东之后,未来无论谁接班,恐怕都难脱习近平的强人阴影。

 

长期关注中共政权运作的寇健文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决策判断能力一定是会下降的,所以不管习近平在健康良好的情况下他下台,或是他采取终身制的一个做法,长期来讲,中共政权会面临比较大的一个挑战是在后习时代,这个接班人能不能变成一个真正强势的领导人,摆脱习近平阴影。”



中共议决 2022年经济“稳字当头”

 

与权力分配同样棘手的是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这也是习近平的最大挑战之一。

 

2021年的中国经济在历经上半年的强劲成长后,下半年已经放缓并出现疲态。

 

展望明年,据路透社12月初的报道,中国官方的经济顾问团建议,将中国2022年的经济成长目标下调并设定在5%至5.5%之间,此一数字略低于北京多年来追求GDP 6%以上的成长目标。

 

虽然目前各大经济研究机构的预测都显示,中国2022年的经济还可以成长5%-5.5%以上,不过,他们也警告,变种病毒Omicron的可能威胁、金融和高杠杆风险、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恶化迹象,以及互联网产业和娱乐、课外补校等行业所受到的监管冲击,都可能为明年的中国经济带来更多下行的风险。

 

星期六(10月9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

 

在此前提下,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2月6日的会议中特别强调,2022年的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扩大内需,做好“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

 

就在同一日,中国房地产巨头“恒大集团”因未能在美元债宽限期后支付债息,再传违约风暴,并遭信评机构惠誉调降评比。此前同样知名的“阳光100”、“花样年”等房企,也先后传出债务违约。

 

中共的口号正好反映出中国经济在诸多领域所面临的困境,这将对习近平的长期执政和中共统治的正当性一一带来挑战。

 

中国经济“3驾马车”出口独木难支

 

相较于内需不振,中国在出口方面仍呈现荣景。受惠于东南亚各国疫情严峻,大量出口订单回流中国。据官方统计,中国9月份出口额3057.4亿美元,同比增长28.1%.不过,工厂加班加点赶订单之际,却遇上各地缺煤限电,让部分出口业陷入停产的危机。

 

位于美国加州的独立媒体人王剑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国目前推动的经济“三驾马车”,也就是消费、投资和出口中,只有外贸出口仍一枝独秀,但也是“独木难支”,尤其中国劳动力等生产成本逐年升高,一旦疫情趋缓,出口订单恐将再次流失,因此,他认为,明年中国的经济危机四伏。

 

王剑说:“明年中国经济最大的危机就是这三个地方,一个是房子,一个是出口,还有一个地方就是金融。因为房子一出问题,金融就会出问题,这就像当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一样,所以你形容明年的经济状况,基本上你可以用4个字来形容,叫危机四伏”。

 

学者:经济困境恐引發社会动荡

 

针对习近平的续任,位于德国柏林的政治学者张俊华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共领导层间历来有着根深蒂固的“一条船共识”,深知全党都绑在一条船上,若船有破洞对谁都没好处,因此形成相当的稳定性。在此前提下,如习近平这样一个体力、智力均优、又怀有雄心的领导人偶尔打破常规,亦无不可。不过,许多迹象显示,2022年中国经济持续放缓所带来的不确定感,是中共现在最大的“心病”。

 

张俊华说,政坛不少人也担心,习近平若无限期续任,最终可能带来中国版的“普京现象”。他说,俄罗斯总统普京20年前要求人民给他20年,打造一个伟大的俄罗斯,但20年过去了,他并未能实现承诺。

 

相较之下,习近平也喊出了“中国梦”。

 

但据自由亚洲电台报道,有中国“御用经济学家”之称的清华大学学者李稻葵12月初在一场演说中不讳言,未来5年,中国经济将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时期”。

 

对此,张俊华说,相较于西方国家,经济困境在中国恐带来更严重的政治冲击、甚至引发人民闹革命。

 

张俊华说:“西方国家的经济不好,老百姓也不是很愉快,但是不会涉及到社会不稳定或是闹革命的现象。但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经济不好的话,就很害怕社会不稳定、政治不稳定了等等,就怕政权被推翻了。从这一点来说,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屡触西方底线战狼外交难乐观

 

除了种种内忧,在外交方面,多位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学者一致认为,未来一年,习近平恐面临外患不断。

 

明居正分析,中国接连爆发新疆人权问题、香港问题、台湾问题,还有没完没了的战狼外交争议,乃至网球明星彭帅遭性侵事件,几乎每一件都触碰西方人权及道德底线,迫使各国必须在道德与中国市场利益之间选边站或重新找到平衡点。

 

张俊华则认为,即使是前几年,对于习近平推销“一带一路”战略高度欢迎的非洲各国近来也因为中国投资减少、以及陷入债务危机等问题,降低了他们对中国的忠诚度。他说,中国若想要化解这一连串的涉外争议,重塑其在国际间的政治信任度,就得严厉针砭先前政策和战狼外交的错误,然而,张俊华质疑,习近平周遭多是唱赞歌、拍马屁的官员,而中共也一向拒绝自我批判,因此,中国在二十大前的外交局势仍不容乐观。

 

▲美国之音(VOA)12月22日报道:年终报道:逃离还是抵抗?台湾人看中国武统威胁



逃离还是抵抗?台湾人看中国武统胁

 

旧金山 —过去几个月来,中国军机频频绕台,华盛顿表态强硬,让人感到台海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变得更加切实。对退休金融人士陈怡光来说,确实如此。

 

住在台北的陈怡光和家人曾考虑过要囤积粮食和水。他说,如果台湾遭受攻击,他们可能会逃离,但是航班可能全部会被取消。“(中国)入侵的可能性一直都有”,52岁的陈怡光说。

如果中国突然占领台湾,台湾失去自治,在西方盟友援助下逃离、生存和抵抗是通常会想到的一些情形。前英国殖民地香港在2020年实施《国家安全法》后经历显著变化,许多台湾人表示感同身受。

 

台湾长荣大学退休政治学教授李宪荣说:“台湾人已经看到香港发生了什么,他们对此感到非常害怕。”

 

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台湾民众想要永久维持现状或之后再决定是独立还是和中国统一。只有1.5%的受访民众想要“尽快”统一。

 

旧仇新怨

 

中国声称对台湾这个与其相距160公里的自治岛屿拥有主权,并且不排除在必要时动用武力夺取台湾。两岸自1940年代中国内战之后就一直分治,当时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在败给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之后退守台湾。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早些时候誓言“和平”统一台湾。

 

但是从2020年中期开始,解放军近乎每天都派遣军机在台湾西部海域编队飞行,自那以后,战争的幽灵一直挥之不去。一些专家表示,中国试图把在台湾附近的军事行动常态化。

 

美国总统拜登10月表示,美国对防卫台湾有“承诺”,此言论进一步将有关是否会发生冲突的讨论推到风口浪尖。

 

中国国台办10月表示,军机绕台部分针对的是抵御“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和台湾之间的争端。国台办11月还称,如果台湾减少倚赖那些势力,压力将会有所缓解。

 

台湾、中国,世事之变

 

如果中国占领台湾,并带去共产主义政府制度, 将使一个在过去近40年施行民主决策和选举总统议员的台湾社会遭受重挫。

 

习近平说,中国将以1997年对香港承诺的“一国两制”的形式治理台湾。北京承诺给予香港这个世界金融中心一定程度的自治,让民众大体上可以延续1997年前的生活方式。在两年前的反送中抗议活动之后,这种自治开始遭到侵蚀。

 

台湾人公共事务会(FAPA)洛杉矶分会副会长吴兆峰说,台湾人会尽力反击。他说,如果被中国军舰包围,离开台湾岛会很难,反抗者可能可以“逃到山区”生存。

 

吴兆峰说:“我想台湾肯定会尝试反击。不会是中国宣传所说的台湾民众不会反击,只会向中国的入侵屈服和投降。”

 

台湾国防部2020年9月表示,预计将达成当年90%的募兵目标。台湾立法院外交及国防委员会委员林昶佐对美国之音说,可能还有更多的资金和武器。

 

他说:“我看到国际上的报道说,预测冲突会很快发生,也有一些说,不会发生。我个人认为,应当尽可能做好最审慎的准备,因此作为委员会成员,我支持提升我们的国防能力。”

 

台湾中华战略暨兵棋研究协会理事长黄介正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可能会在台湾所有港口和有争议的南中国海上的普拉塔斯群岛(中国称东沙群岛)部署军队,以打破美国盟友构成的链条。

 

美国盟友如今联手遏制中国的海上扩张。华盛顿将台湾与日本、韩国和菲律宾一起视为这个联盟的一部分。

 

李宪荣说:“中国在军事上会变得更强大,它在太平洋上有很好的通路,可以直接威胁到美国。”

 

他说,对北京来说,台湾的其他好处包括台湾是世界第21大经济体,并且有强大的高科技产业。

 

海外反应

 

日本帝国1895年5月登陆台湾岛,并在那之后的大约6个月时间里击败台湾的抵抗力量。大多数游击抵抗运动到1902年也都投降或被挫败。吴兆峰说,相比之下,如果中国今天夺取台湾,台湾会得到更多的国际驰援。

 

虽然拜登政府表示将遵循1979年生效的《台湾关系法》,该法案仅给予美国考虑保卫台湾的义务,但是华盛顿近年来加强了与台湾的防务联系。2019年以来,美国向台湾出售数十亿美元的武器,并且增加了美国军舰穿越台湾海峡的频次。

 

今年10月,台湾总统确认有美军人员驻台训练台湾军队。

 

李宪荣说:“我完全不认为美国会放弃台湾。台湾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都太重要了,所以不管美国政治领袖怎么表述美国立场,美国都会防卫台湾。”

 

黄介正则质疑,如果中国完全占领台湾,会有多少国家站出来试图将中国驱逐出去。这位军事战略家说:“我想会有很多外交声明,没有用的声明。”

 

暂时和平

 

台北餐厅收银员Lynn Liang不觉得会爆发战争,因为军机绕台都避开了台湾的“领空”和土地。她有信心两岸不会爆发冲突,甚至还在最近让儿子去读军校学习纪律。

 

她说:“我们不会打仗,因为台湾人不想打,中国大陆也不是真的想打。他们只是想要吓吓台湾,显示一下说,如果台湾政府推动独立,他们不怕战争。”

 

陈怡光也相信中国不想把事情弄大。他说:“我们还不至于像躲核战那样在地下室挖地堡,或是囤积三个月的食物或一个月的水。我们还不至于那样做。”

 

▲美国之音(VOA)12月23日报道:年终报道:香港——“国安法”阴影下的绝望都市

 

香港 —由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港区国安法》实施接近一年半,有国际组织近日发表年度报告表示,香港在实施国安法后首度有新闻工作者被囚禁,包括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等8人。据统计,今年以来超过50个香港公民社会组织,在国安法的压力之下被逼解散或停止运作,最为人熟悉的是举办六四烛光集会超过30年的支联会、主办7-1大游行接近20年的民间人权阵线,以及长期发表反政府意见的《苹果日报》等。有学者分析,反送中运动之后北京借国安法进行一次彻底,而且有系统的政治清洗,企图令香港变成一言堂的社会。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去年6月底在北京通过《港区国安法》,并且绕过香港本地立法程序,去年6月30日深夜透过《基本法》附件三,直接引入香港实施。

 

国际组织指国安法下首有新闻工作者被囚

 

消息一出,去年6月30日已经有多个本土派以及独派政党、组织宣布解散,包括香港众志、学生动源以及青年新政等,民主派政治人物亦相继流亡海外,包括前香港众志创党主席罗冠聪、前青年新政召集人梁颂恒等。

 

至今国安法实施接近一年半,香港公民社会以及传媒的生存空间日趋恶化,国际组织“保护记者委员会”(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简称CPJ),近日发表年度报告表示,2021年全球共有293名新闻工作者被监禁(imprisoned),创历史新高。

 

报告并提及香港在实施《港区国安法》后首度有新闻工作者被囚禁,包括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6名前《苹果日报》高层以及网台D100节目主持人杰斯,共8名新闻工作者。

 

苹果日报被逼停刊市民感心痛可惜

 

黎智英创办有26年历史的《苹果日报》,在《港区国安法》实施一年内,两度被警方国安处人员大规模搜查报社,拘捕多名编采人员,今年6月更被冻结超过232万美元的资金,难以继续维持网站及报纸出刊的运作,成为国安法下首家受压关闭的媒体。

 

大批读者6月24日深夜在《苹果日报》出版“停刊号”当晚,冒着风雨到苹果日报大楼外,向紧守岗位到最后一刻的编采人员道别。

 

香港市民陈小姐接受美国之音访问表示,她在2019年社运之后开始支持《苹果日报》,她认为该报代表香港人坚持的精神,对于该报在国安法实施后被迫停刊,她流泪表示心痛及可惜。

 

陈小姐说:“在(2019年)社运的时候是特别留意《苹果》的,即是我觉得它们是报道的东西是很真,即是香港很多报纸都是已经、直(接)些讲一句亲中的,即是很难再找一份报纸是可以这样‘讲真话’、‘讲人话’,以及看着它们这样、几日吧、几日的时间变到这样(停刊),其实是很心痛、很可惜﹗”

 

学者指当局借国安法引发寒蝉效应

 

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陈家洛接受美国之音访问表示,《港区国安法》实施以来,可以见到针对新闻工作者,特别是较为有批判政府施政以及有公信力的传媒,作出有系统性威胁,引致《苹果日报》被逼停运,黎智英等多名前编采高层被控国安法“串谋勾结外国势力”等罪名,被还柙接近半年,借此引发社会上的寒蝉效应。

 

陈家洛说:“这些正正就是对于新闻工作者的直接的威胁,以‘国安’之名针对他们的威胁,可以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一个气氛,而带来的不只是针对这(些)个别的媒体,或者是个别的新闻工作者,或者他们的抱负或者主张,亦都是一种寒蝉效应、红线处处,禁区是既不清楚,亦都可能有机会是无限大,这样就会令到更加多的从事新闻工作的朋友,在香港这个地方那个工作的稳定性,以及那个前景是以往,不只是经济的问题、不是市场的问题,而是加了一个很浓厚的政治氛围的影响,以及一种压力。”

 

超过50个香港公民社会组织相继解散

 

据多家香港传媒统计,今年以来超过50个香港公民社会组织,在国安法的压力之下被逼解散或停止运作,包括政党、社运团体、工会以及传媒机构等,“解散”一词可能成为今年新闻报道当中,出现得最频繁的其中一个词语。

 

被逼解散的公民社会组织当中,最为人熟悉的是举办六四烛光集会超过30年的支联会;主办7-1大游行接近20年的民间人权阵线;有31年历史、曾经领导多场工人运动的职工盟;以及接近50年历史、全港最大教师工会,超过9万会员的教育专业人员协会(简称教协)等。

 

香港公民社会由2003年民间人权阵线发起50万人上街的7-1大游行,逼使政府搁置有关中国国家安全的《基本法》23条立法,开始更为活跃。

 

陈家洛指北京借国安法有系统政治清洗

 

陈家洛表示,由2003年开始,香港公民社会发起的每一场运动,都是希望追求民主,阻止香港的自由受到威胁,每一次社运之后都会孕育出更多的组织及团体。

 

陈家洛分析,反送中运动之后北京借国安法进行一次彻底,而且有系统的政治清洗,企图令香港变成一言堂的社会。

 

陈家洛说:“其实不需要去猜到底这个政府是否想着去狙击、打压,即是以‘国安’之名,(打压)这些公民的组织,因为事实上它(政府)说得很明白,它出发点及动机就是要去针对着这些,曾经令到政府施政令它尴尬或者困难的这些公民社会的组织,他们不同的负责人士,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盟的平台等等,是一个我觉得是很彻底的一次清洗,其实是一个政治清算的有系统的行动,而亦都知道即是以我们见到,譬如以教协的情况、民阵的情况、职工盟的情况,都在在让我们见得到,你看政府官员的发言,它们解散的过程当中,前前后后所讲的东西,它们(当局)以一个政治斗争的角度来解说、解释它们的行动,为什么要抓这些人、为什么要去调查某一些组织,怎样追究他们的前前后后一些种种的责任。”

 

钟剑华指国安法与香港社会文化大相径庭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总裁钟剑华接受美国之音访问表示,国安法的本质就是一种泛政治化的检控,以打压言论及公民社会集会结社的自由,与香港社会长期以来建立的公民社会文化完全不同,造成公民社会的解散潮。

 

钟剑华说:“即是可以成立组织,可以跟外国同样性质的组织,或者其他的政治组织或者非政治组织交流、联系,现在有了国安法之后,实际上就令到你这些做法就变成一种‘罪行’。这种‘罪行’对或者不对大家自有公论,变成造成的结果就很多这些(公民社会)组织,很容易就会被翻旧帐,譬如你职工盟它自然就会同一些外国工会组织有联络,当然它最后自动解散,但是它不自动解散的话,跟着的结果就是会说它‘勾结外国势力’这样,教协也是一样,其他组织都是类似,总之你曾经同外国有相关的工会、类似的组织、政治团体、政府架构有过联络,或者你接受过一些资助、捐款,做过那些Project(项目),都可以随时指控你,你变成这些组织自然就很难在国安法底下继续运作的了,甚至有部份会被它(当局)翻旧帐,在这样的威吓底下,变成这些组织就唯有解散,或者停止运作了。”

 

对公民社会斩草除根无助解决社会矛盾

 

钟剑华表示,北京透过国安法对香港公民社会实行“斩草除根”,禁制反对政府的声音,令到争取民主、改革社会的诉求失去发声的平台,他认为对解决社会矛盾及不满的情绪没有帮助。

 

钟剑华说:“北京要反口,就用这些方法来要它(公民社会组织)停止运作,这样停止运作自然就令到那些诉求没有一个平台去依附,这个对北京、特区政府可能觉得这样就少了很多麻烦也说不定,但是这样的做法亦都令到很多社会的矛盾,以及不满的情绪是无以寄托,所以其实更大的可能性,是将来出现一些重大事故的时候,你根本就政府更加难去触摸的,而且现在这个做法,所受到损害的,不只是一时之间那些组织的,有很多是几十年慢慢形成,亦都有些其实是外国的驻港机构而慢慢发展起来。”

 

国安法或影响香港国际社会地位

 

钟剑华表示,北京针对的不只是香港本地的公民社会组织,一些国际性的组织亦可能被针对,包括香港外国记者会FCC,在国安法实施后有外国记者的工作签证不获续期,国际特赦组织香港分会亦宣布撤出香港,钟剑华认为,国安法对香港国际社会的地位亦可能造成影响。

 

钟剑华说:“譬如FCC(香港外国记者会)那样,你可以说它是一个专业组织,但实际上它都是公民社会有些空间底下,它才可以成立以及可以在香港扮演一个独特角色而已,所以现在北京似乎就想连这些(国际组织)都打压,动不动就用‘勾结外国势力’这样的理由。但香港是国际社会,严格说与外国机构有联络,有什么奇怪呢﹖若果你‘闭关锁国’的话,这样什么都不用说了,可以恢复满清时代那样。但是现在不是,我觉得现在整个做法本身是很‘反发展’、‘反社会’,与香港本身的社会性质是背道而驰。你所谓的‘斩草除根’,这个是一种政治考虑同政治盘算,但这个‘斩草除根’事实上亦都斩去了一些社会生命的一些肌理,我觉得对社会一些好处都没有。”

 

推出新社会指标调查冀反映一国两制演变

 

鉴于香港公民社会日渐萎缩,钟剑华表示,香港民意研究所今年10月开始,推出“社会民生观察计划”的民意调查项目,望在今天这个公民社会被打压,民情民意表达渠道闭塞的情况下,继续运用民意平台针对社会政策,以及社会幸福指标等,反映真实的民意。

 

钟剑华表示,香港民意研究所最近发表的社会幸福指标,反映国安法下的社会气氛充满压抑及恐惧,可能是造成数以万计港人移民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亦希望这些数据在将来可以作为,研究香港社会在一国两制底下,怎样演变的重要资料及数据。

 

钟剑华说:“现实生活的感觉很重要,即是为什么这么多人会移民,这么多人会感到这么不快乐,我觉得正正就是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以及政治环境,造成那种社会气氛很压抑,亦都令人愈来愈失去对于香港社会的归属感及安全感,在这个时候做这个(社会幸福)指标,我希望可以有”晨钟暮鼓“的作用,让社会各界及政府看到,你都不要说追不追求民主,光是看你造成那种生活的恐惧感,以及那种不安全感,就已经令到这个政府很难有效管治及领导这个社会,这个时候我们想这个(民意调查)出来,自然是当社会气氛比较差的时候,都是一样了,都希望随着社会局面有改善,慢慢会好一点这样,但是一直都没(变)好的时候,或者说可能很长时间,都还是这样的时候,我都希望有一些数据,提供一些科学的数据,令到政府、令到社会,在香港这段时间经历过的一些事有个纪录,将来我们100年后,研究香港社会在一国两制底下怎样演变的话,我觉得这些都是一些很重要的资料及数据。”

 

社会幸福指标反映港人未能免于恐惧

 

香港民意研究所11月15日公布全新的“社会幸福指标”首次定期调查,10月底至11月初,由真实访问员以随机抽样电话访问方式成功访问1,004名香港居民。

 

结果显示10项指标以10分为满分,当中有7项指标的分数低于5分的合格水准,包括“免于恐惧”为4.85分:“弱势社群得到保障”为4.78分:“儿童快乐成长”为4.76分:“司法程序公正”为4.53分:“安居”为4.2分:“生活无忧无虑”为3.97分:“享有政治权利”为3.8分。

 

香港民意研究所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香港市民对社会幸福指标的评价偏向负面,其中5项指标介乎低于5分,反映市民认为香港人未能免于恐惧,弱势社群得不到足够保障,儿童成长不太快乐,司法程序不太公正,香港人未能安居。最后两项指标更录得低于4分,反映香港人并非生活无忧无虑,亦缺失颇多政治权利。

 

调查中有3项指标高于5分,包括“人身安全”为6.06分:“享有个人自由”为5.56分:“有适合就业机会”为5.51分。

 

▲美国之音(VOA)12月24日报道:年终报道:中共更加激进地推进民族同化

中共更加激进地推进民族同化(AFP/VOA制图)


中共更加激进地推进民族同化(AFP/VOA制图)

 

华盛顿 —分析人士称,结合中国最新的民族事务和教育蓝图,过去一年,中国进一步摆脱对各民族差异化的尊重,更加强调少数民族同化和汉人优先的做法。

 

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国际研究学院的助理教授拜勒(Darren Byler)指出,对于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等拥有自己自治区、自己语言和民族差异的少数民族而言,他们的民族特征遭到强行改变。

他对美国之音说:“中国的做法超出了语言的范畴。还涉及谁能够讲述他们自己的历史,自己民族的故事,能够庆祝哪些节日,以及这个群体的文化价值。所有这些东西都在被改变,转向以汉族为中心的那种社会生活。”

 

专家认为,结合过去一年的发展形势,中国政府正在以更坚决的方式推进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并将实现文化同化作为少数民族政策的核心目标。

 

今年8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召开的民族事务会议上强调,要采取措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指出“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是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

 

美国罗斯·豪曼理工学院的中国研究副教授葛罗斯(Timothy Grose)认为,北京口头上支持包容和多样的民族政策,但事实上却加强和扩大了对少数民族群体的同化政策。

 

他对美国之音说:“在习近平的领导下,我们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激进的国家建设形式,它寻求使中国多样化的人口同质化,不仅仅是通过建设和加强民族团结,而是抹掉非汉族文化中有意义的标志,用汉族主流文化中更常见的做法和习俗取代这些文化元素。”

 

加速文化同化

 

中国政府一直在推广普通话的使用,近年来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一些推广普通话或让普通话独大的措施,引发了对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遭到严重侵蚀的担忧,抗议和抵制不时发生。

 

中国国务院在9月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删除了尊重和确保少数民族儿童使用本民族语言接受教育权利的措辞,要求对他们加大汉语的推广力度。

 

同年11月,中国国务院以普通话的使用仍然“不平衡不充分”为由,出台文件要求实现到2025年普通话在全国普及率达到85%的目标。中国官媒人民网指出,这是中共建政以来,首次以国办的名义下发的全面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葛罗斯表示,语言是构成民族身份的关键因素,少数民族文化很可能随着本族语言的消失而灭亡。

 

他说:“有很多文化是通过语言进行口头和象征性的交流。如果这些非汉族群体不再有这些本土语言来传达他们的信息,他们的文化最终将改变,他们会失去(这些文化)。”

 

在西藏、内蒙古和新疆等地,诸多学校正在大幅减少聘用以民族语言授课的教师,同时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

 

非盈利组织自由西藏(Free Tibet)8月发布新闻稿称,中国政府在7月强行关闭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森珠塔克泽(Sengdruk Taktse)私立中学,以阻止该校使用藏语教学并教授西藏文化。

 

去年夏天,中国官方在内蒙古自治区强推国家统编的教材,许多蒙古族学者和家长担忧这将弱化蒙古族的语言文化和身份认同。当地爆发大规模反汉语教学的示威,最后有多人被以寻衅滋事的罪嫌拘捕。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不顾反对声浪,今年继续推进了汉语教学进程。习近平还在3月的中国人大与政协“两会”期间,专门前往全国人大内蒙代表团参加审议会议。他在会中要求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除了语言政策的更迭,中国政府还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扩大社会主义宣传,推广汉族文化,并限制民族宗教文化的传播。

 

据《华尔街日报》7月报道称,西藏当地许多学校墙上的传统艺术品被换成中国领导人的肖像海报,这些画像还出现在一些寺庙的显眼位置。

 

中国政府还对宗教场所实施严格控制,限制年轻人参加宗教学习,并花费数百万美元升级监控设备,以加强对宗教活动的监视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在新疆,中国当局已经摧毁了该地区数以千计的清真寺和其他宗教场所。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中心去年9月估计,约65%的清真寺因政府政策而遭到毁坏。该研究所估计现在新疆剩下的清真寺不到1.5万所,其中约一半受到某种程度的损坏。

 

中国政府还曾在新疆当地推广生活方式“现代化”运动和所谓的“三新活动”,传统的维吾尔建筑和设计元素被移除,维吾尔和其他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被要求放弃传统的物品,并代之以更“中国化”的家用物品。

 

此前,数百万维吾尔人和其他穆斯林少数民族被拘留在当局设立的“再教育营”,他们在那里接受政治思想教育;一些新疆维吾尔劳务人员被送上火车,前往数千公里外的工厂就业,以便让他们“融入中国主流文化”。

 

拜勒说:“他们大概觉得,在一定程度上,少数民族是落后的,或者比汉族人的文明程度低。因此,通过给他们提供某种汉族‘礼物’,掩盖了抹除和替换的过程。而且没有真正考虑到少数民族真正想要什么。”

 

更加激进的民族政策

 

专家认为,随着民族冲突的增加,以及中国领导人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通过经济援助来慢慢同化少数民族的方针已被放置一旁,中国政府正在以更激进的方式来推进民族同化政策。

 

拜勒表示:“国家想要资源,想要控制土地,不想为自治民族留出额外的地方,即使这些人已经在那些地方生活了几个世纪。”

 

为了更好地控制少数民族聚集地,中国政府越来越多地改派非“纯本地人”出任一把手。9月,籍贯辽宁的王莉霞被任命为过去4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首位非本土主席。她是蒙古族人,但出生在辽宁省。

 

谈及未来民族同化政策的方向时,葛罗斯说:“北京的高层官员已经对以前的国家建设方法失去耐心,对非汉族群体采取渐进变化的过程失去了耐心。相反,他们将执行政策,并将继续执行政策,要求非汉族群体进行快速和巨大的改变。”

 

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的同化政策,特别是在新疆地区的人权侵犯,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谴责。美国牵头的西方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对侵犯人权的中国官员和出售强迫劳动产品的实体实施了制裁。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社会人类学讲师麦克默里(James McMurray)表示,中国政府已经成功地建立和推进了民族同化政策,出于国际社会的压力,接下来的做法可能更加隐蔽和更有针对性。

 

他告诉美国之音:“新的控制和监视结构已经在整个文化中建立起来。中国的力量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展示,信息已经被传递出去,你不需要再以同样的方式监禁大量的人。”

 

拜勒认为,国际社会应该联合起来加大对中国监督,如利用2022年北京冬奥会向中国施压,让北京为其所做的事情承担道德经济成本。

 

他说:“如果各国联合行动,并明确表示他们的行动与已经造成的伤害相关,而不是简单地因为某种经济竞争而反对中国,这可能是最有力的,这是关于人权问题、公民权利保护,关于我们希望生活的那个世界。”

 

▲美国之音(VOA)12月25日报道:年终报道:2021,中国遭遇“十面埋伏”的一年

2021,中国遭遇“十面埋伏”的一年


2021,中国遭遇“十面埋伏”的一年

 

华盛顿 —2021年,中共在香港继续摧毁法制和自由,在新疆制造“种族灭绝”,对台湾进行军事恫吓,对澳大利亚和立陶宛等国进行经济胁迫,并且试图输出所谓的“中国模式”。除此之外,在这一年里,中共还加强了对民营企业的控制,对舆论和信息的控制也达到了新的高度。中共的种种做法令许多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方向感到不安和担忧。从北美到欧洲、到东亚到南亚到澳洲,越来越多的大国在重新评估与中国的关系。在新疆、香港、台湾、南中国海等被中共视为核心利益的议题上,更多的国家联起手来,共同反制中共主张和做法。 一些遏制中国的同盟也现出雏形。

 

对“中国模式”的共同担忧使得各国走到了一起

 

2021年,走过百年历程的中国共产党看上去非常自信。中共一方面不遗余力地渲染美国和西方的衰落,另一方面大肆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强调“时和势”在自己这一边。中共不仅认为自己开创的“中国模式”为世界提供了一个不同于西方制度的发展模式和方案,同时还希望“引领全球治理的改革”。

 

分析人士认为,多国联手反制中国,虽然与崛起的中国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中共的做法,特别是中共宣称自己开创的“中国模式”为世界提供了一个不同于西方制度的发展模式令西方不安和担忧。

 

美国地缘政治风险分析机构战略预测(Stratfor)的高级副总裁罗杰·贝克(Rodger Baker)告诉美国之音:“通过提供这种替代方案,它(北京)改变了许多国家看待它们与欧洲以及与美国关系的方式。同时,这也是对美国和欧洲的一些战略政策和思想的攻击。在欧美国家,人们会把人权和市场权利的概念融入他们的政策和战略思想中,并将之用于实践。他们发现他们的(政策和战略)正在被(中国)推回。所以,这不是‘强大中国’的问题,这是那个‘强大中国’正在提供替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削弱北大西洋体系。”

 

贝克解释说,在北大西洋地区,欧美国家的共同理念是民主、人权、自由市场和经济增长是齐头并进的,并且是必要的组件,没有这些组成部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实力就会崩溃。

 

2021年,中共继续破坏香港的法制、人权和新闻自由,在新疆制造“种族灭绝”,对台湾进行军事恫吓。对内,中共加紧对私营企业的控制并进一步刑罚言论自由; 对外,中共对澳大利亚等国的经济胁迫一直没有停止,“战狼”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的新常态。

 

丹麦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如何失败?世界顶回中国的全球野心》一书的作者卢克·帕蒂 (Luke Patey) 也指出,中共崛起的方向令西方担忧。

 

他说:“有各种各样的担忧,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担忧,但共同的担忧是中国崛起的方向。不仅仅是中国的崛起,许多国家都为中国的发展而庆祝并从中受益。中国的发展的确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例如,他们中国老百姓摆脱贫困等。这更多是有关外交的,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些因素正在扰乱其他国家的利益和价值观。”

 

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与台湾的关系

 

台湾被中共视为“最核心和最敏感”的议题。2021年,中共发现,越来越多的国家不顾自己的反对和警告,愿意去触碰这个“核心和敏感”的议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提升与台湾的关系,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帮助台湾扩展其国际空间。

 

12月15日, 由5位法国国民议会跨党派议员组成代表团抵达台北,对台湾进行为期5天的访问。代表团团长,前议长戴扈杰(Francois de Rugy)在台北说,台海若没有和平,就没有稳定,他谴责所有的威胁行为。

 

12月9到10日,美国邀请台湾出席全球“民主峰会”,而中国和俄罗斯被排除在外。

 

11月18日,台湾驻立陶宛代表处正式挂牌成立。中国立刻将其与立陶宛的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不过,立陶宛并没有屈服于压力,相反,立陶宛表示将作出相应调整以应对压力,并为其他国家树立如何顶住这类压力的榜样。11月底,立陶宛议会代表和来自波罗的海另外两国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议员出访台北。12月初,立陶宛确认将抵制2月份在北京举行的冬季奥运会。

 

立陶宛的做法得到欧盟领导人的支持。事实上,不仅是立陶宛,整个欧洲对北京的态度正在转变。欧盟其实也在扩大了与台湾的接触和交流。11月,欧洲议会有史以来第一次派出官方代表团抵达台湾访问。代表团团长法籍欧洲议会议员拉斐尔·格鲁克斯曼(Rapha?l Glucksmann)说,对欧洲而言,台湾是关键且理念相近的伙伴。

 

10月,欧洲议会通过了首份“欧盟-台湾政治关系与合作”报告,建议欧盟提升与台湾关系,包括将台湾的欧洲经贸办事处更名为“欧盟驻台湾办事处”及启动双边的投资协议程序。报告强调台湾海峡的军事冲突不仅会造成影响欧洲利益的重大经济混乱,而且会严重破坏该地区基于规则的秩序,以及以人权、民主和法治为核心的民主治理等建议内容。

 

印太的澳大利亚、日本也加强了与台湾的关系,且这两国的领导人都表示,如果台湾有事,很难想象这两个国家会“袖手旁观”。

 

加拿大也在加强与台湾的关系。今年6月加拿大众议院一致通过“加台关係架构法”(Canada-Taiwan Relations Framework Act)。法案重要内容包括:支持台湾参与多边国际组织,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民航组织(ICAO);当台湾总统或资深政府官员非正式访问加拿大时,应免除依据联邦移民及难民保护法所规定之签证要求;当加拿大法律提及外国或其政府时,应包括台湾在内;加拿大和台湾可相互签订协议,其中包括国家间国际协议在内等。加拿大总理特鲁多(Justin Trudeau)早在1月份就公开表示支持台湾参与国际卫生组织 .

 

西太平洋上,多国联合军演成“新常态”

 

中国声称对南中国海90%的海域拥有主权。从2010年以来,中国一直在该地区填海造岛,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实力日渐增强这是不争的事实。2021年时,这个局面发生了变化。这一年,德国、法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都向南中国海地区派遣了军舰。另一方面,西太平洋的各国联合军演不断。分析人士指出,这显示,中共对南中国海的影响和控制能力在减弱。

 

11月底,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及德国五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的菲律宾海举行联合军演, 其中德国是首次参加印太地区的军演。10月中旬,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在孟加拉湾展开为期四天的第二阶段的“马拉巴尔”联合海军演习。

 

另据报道,德国海军计划定期每两年向印太地区派遣德国护卫舰及补给舰,10月中旬,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在孟加拉湾展开为期四天的第二阶段的“马拉巴尔”联合海军演习。以期与印太地区盟友进行更深入的防务合作。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亚洲事务高级副总裁迈克尔.格林( Michael J. Green)11月在CSIS一场有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的研讨会上说,美日印澳四国海军都很强大。这四个国家一起行动就是要向中国传达一个讯息,作为民主国家,他们要确保贸易通道的安全,在国际有争议的地方维护法治。

 

10月初,来自英国、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新西兰与荷兰军舰在菲律宾海进行联合演习。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Ben Wallace)7月份宣布,英国将把两艘军舰永久性地部署到印太海域。

 

印太地区最大的军事动作应该是9月份,英、美、澳宣布成立AUKUS三方安全协议。根据协议,美国和英国将帮助澳大利亚发展核潜艇。有人指出,这是西方国家在亚太地区形成军事同盟,应对中国的雏形。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今年11次派遣军舰穿越台湾海峡。10月份,在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和加拿大的“两个迈克尔”事件落幕后,加拿?皇家海军也派出了巡防舰与美国军舰共同穿越台湾海峡。

 

除此之外,像美国一样,欧盟制定了自己的印太战略,加拿大的印太战略正在制作中。根据欧盟的新战略,欧洲国家将在亚太地区部署更多的海军力量。作为明年的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法国已经表示,印太地区将是法国带领下的欧盟的一个工作重点。

 

除了欧美和亚太区域大国的军演和例行航行外,中国与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因南中国海主权争议关系紧张。

 

因新疆人权问题,北京连遭外交抵制和制裁

 

12月6日,拜登政府宣布,由于中国对人权的侵犯,美国将不派官方代表团参加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外交抵制也得到了美国国内民主和共和两党议员的共同支持,随后,美国的盟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也纷纷跟进。新西兰也表示不会派部长级官员出席北京冬奥会,不过,又说主要原因是对新冠疫情的忧虑。

 

欧盟对是否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还没有达成统一的立场,但是一些国家已经单独采取行动。立陶宛、奥地利和比利时已经明确表示不派政要出席冬奥会。立陶宛明确表示是外交抵制,奥地利和比利时是以北京防疫太严格为由拒绝出席。德国、法国和卢森堡等国还在期待欧盟的统一立场。

 

12月1日,来自绿党的德国准外交部长贝尔博克(Annalena Baerbock)承诺在与中国打交道时采取“对话和强硬”的态度,表示没有排除抵制北京冬奥会的可能性。

 

欧洲议会7月曾通过了一项不具有约束力的决议,呼吁欧盟官员抵制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以回应中国政府持续的侵犯人权。

 

不过,在新疆人权问题上,欧盟之前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12月6日,欧盟决定继续延长对中国严重侵犯人权的个人和实体的制裁直至2022年底。分析人士指出,这项决定将使得2020年12月签署的中欧投资协议陷入困境。

 

今年3月,欧盟27国与美国、英国和加拿大一起,针对新疆的大规模侵犯人权现象对中国实施制裁。5月,欧洲议会投票通过冻结《中欧投资协定》(CAI)批准程序,《中欧投资协定》协定因此被无限期搁置。

 

拒绝华为、限制中国获得技术,美欧科技同盟现雏形

 

在科技领域,中国也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抵制和限制。

 

首先,欧美对华立场也越来越趋于一致。9月底,美国和欧盟启动了“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TCC)的首次正式会谈。双方同意共同推动形成针对关键技术的规则和标准,并在从审查“潜在的恶意外国投资”、到人工智能、保障半导体供应链安全等若干关键问题上开展协作。

 

双方在会后发布的联合声明中没有直接点名中国,但强调了共享“民主价值观”,并承诺共同应对“正在破坏世界贸易体系的非市场经济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是七国集团中率先加入中国“一带一路”项目的意大利政府现在也对中国的经济活动保持警惕。11月,意大利政府阻止了中国浙江晶盛机电公司收购意大利丝网印刷设备业务的计划,理由是这一收购可能会对战略性半导体行业产生影响。

 

另外,美国、英国和日本都出台相关政策,限制外国留学生,特别是中国留学生,学习所谓“涉及安保的‘敏感技术’”。这些“敏感技术”专业被认为是半导体、机器人等。

 

澳大利亚是第一个以国家安全为由公开禁止中国科技巨头华为参与其5G网络的国家。后来,美国、日本和欧盟中的不少国家也先后出台相关规定,阻止中国的华为、中兴等公司进入本国的网络。

 

加拿大还没有决定是否允许华为5G电信网络提供设备,加拿大也是在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参加的情报分享“五眼联盟中”唯一尚未就华为问题作出决定的国家。加拿大媒体的报道,加拿大联邦政府很快就是否禁采用华为技术的问题作出最终决定。

 

12月10日,中国驻加拿大大使丛培武还向渥太华威胁说,如果加拿大政府在即将宣布的5G网络建设准入决定中排除华为,加拿大将为此付出代价。

 

美欧先后出台“一带一路”替代计划

 

习近平的旗舰项目“一带一路”计划也遭到了挑战。 今年 4 月 ,澳大利亚取消了维多利亚州与中国签订的两份“一带一路”协议。5月,澳大利亚国防部宣布就中国岚桥集团对北澳达尔文港的99年租赁协议进行新的安全复核,以确定它是否对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目前评估已经结束,预计,澳大利亚政府将在2022年作出决定。

 

美国和欧盟则提出了自己的全球基建计划。欧盟执委会12月1日公布了一项计划,拟在2027年前在全球范围内投资3,000亿欧元(3,40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数字和气候项目,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更好替代方案。美国则在6月份就提出了自己的替代方案——“重返更好世界倡议”(Build Back Better World,B3W)。这项计划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援助。

 

中国影响力因这些挑战而受损

 

在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方,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采取了“接触和防范”的两手策略。《中国如何失败?世界顶回中国的全球野心》一书的作者帕蒂告诉美国之音:“他们不会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帕蒂说,他想通过他的书告诉世界中国继续的崛起并不一定得到保证。它的崛起程度取决于它在全球范围内的关系以及与其他大国的关系。

 

他说:“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指出,(中国面临的)这些挑战将最终有损中国的影响力。即便是中国在未来十年,或是更短时间内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从影响别国的外交和安全政策而言,这些挑战也会让中国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美国之音(VOA)12月26日报道:年终报道:2021新冠病毒溯源:趋势大逆转 源头仍是谜



纽约 —2019年底从中国武汉爆发的新冠肺炎大流行肆虐全球已经两年,夺走超过530万人的生命。但这场瘟疫的源头至今仍是一个谜。

 

2021年,中国政府继续拒绝对溯源进行独立透明的调查;与此同时,全球从科学界到民间到各国政府,要求找到源头以防止下一次大流行的呼声持续不断。

 

这一年,全球新冠病毒溯源有哪些重大发展?预计2022年又会如何?

 

实验室泄露理论:从阴谋论变为多数美国人的共识

 

罗格斯大学瓦克斯曼微生物研究所所长理查德·埃布赖特(Richard Ebright)认为,2021 年新冠病毒溯源的重大发展之一是美国新闻界和公众已不再认为新冠病毒自然溢出是唯一肯定的假说。

 

“2021 年的一个重要发展是,认识到了它(自然溢出论)是不正确的。 我认为,媒体和公众普遍认识到,前一年的叙述是错误的。这是一项重大发展。”

 

2021年初,当世卫组织的国际专家组前往武汉进行病毒溯源实地调查时,“实验室泄露假说”仍被认为是一种 “阴谋论” .

 

3月30日,世卫组织正式发布调查报告,列出新冠病毒传播的四种情况,概括起来:动物传染给人的可能性最大,从实验室泄漏 “极不可能” ,并增加了从 “冷链产品传播” 的新假设,以便将调查方向转向中国以外。

 

“当全世界科学家看到了这个最糟糕的讯息时,你等于告诉世界,这个大流行是从冷冻肉类开始的。” 11月出版的新书《病毒:新冠肺炎溯源(Viral: The Search for the Origin of Covid-19 )》的共同作者、亚裔科学家曾昱嘉(Alina Chan)告诉美国之音。

 

调查报告发布当天,美国和其它十三个国家发表声明,对世卫组织的新冠溯源报告“缺乏获取完整和初始数据与样本的途径”表达了“共同的关切”。声明说,“像这样的科学访问团应当能够在做出客观和独立的建议与发现的条件下进行工作”。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前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专访时则直接表示,他相信新冠病毒是从武汉一家实验室泄漏出来的。

 

5月5日,前《纽约时报》记者、科学作家尼古拉斯·韦德 (Nicholas Wade) 撰文论证了新冠肺炎的进化历史和解剖结构,以及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研究和安全记录,表明该病毒是被人类改造过的,并逃出了实验室。他的论述同月以《新冠病毒从何而来》为名出版。《华尔街日报》的书评说:“ 他的书使得质疑既有共识变得可以接受。”。

 

5月14日,十八位科学家,其中包括曾与武汉病毒研究所合作的美国科学家北卡罗来纳大学病毒学家巴里克(Ralph Baric),在《科学》杂志发表一封联署公开信,呼吁对病毒溯源重新进行评估,认为未给予 “实验室泄露理论”以足够考虑。巴里克教授后来成为中国虚假信息攻击的目标。

 

5月23日,《华尔街日报》根据一份未披露的美国情报报告说,中国武汉病毒研究所的三名研究人员在中国报告首例新冠病例前一个月出现严重病情并去医院医治。报道认为,这将促使发出更多要求全面调查新冠病毒是否从实验室泄漏的呼声。

 

5月26日,美国总统拜登下令美国情报机构就新冠溯源问题收集信息和进行分析,并在90天后向白宫报告有关调查结果。5月27日,美国呼吁世卫组织展开第二阶段溯源调查。

 

6月11日,欧盟对美国总统拜登推动的重新调查新冠病毒的来源表示支持,并敦促中国给予研究人员“完全的准入”。与此同时,一份泄露的会议公报草案显示,七国集团峰会领导人呼吁世卫组织对病毒来源进行一次新的、透明的调查。

 

7月15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宣布第二阶段溯源计划,其中包括要求中国提供 “大流行初期的信息和原始数据” ,以及新的调查将包括 “实验室和对研究机构的审查。”

 

中国政府立即拒绝了这一溯源计划。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说:“我们是不可能接受这样一个溯源计划的。”

 

至此,美国公众对新冠病毒起源的看法开始发生戏剧性转变。年初仅三分之一美国人相信新冠病毒可能是从中国的一个实验室泄漏出来,到7月增加到52%,到年底变成了超过三分之二。

 

11月,《里根国防调查》(Reagan National Defense Survey)显示,72%的美国人相信这样一种理论,即新冠病毒是武汉实验室的科学家开发并意外泄露的、随后中国政府对此进行了撒谎;其中认为非常可能的达42%.调查还发现,86%的共和党人、67%的独立人士,以及61%的民主党人都持这种看法。实验室泄露说从最初更多是右翼人士未入主流的观点,现在已成为跨党派共识。

 

11月16日,亚裔科学家曾昱嘉和英国科学作家马特合著的《病毒》出版。《华尔街日报》的书评说,这本书 “集结了可能是目前已知实验室泄漏理论最全面的案例。”

 

该书评说,作者还揭露了自然起源论点的缺陷,即2003年在中国发生的萨斯(SARS)大流行,发现其动物来源仅花了两个月时间,“但新冠病毒的情况却非如此。今天,距离疫情爆发已近两年,有了更先进的技术和类似的爆发情况,但我们仍然不知道第一批患者在哪里感染了Covid-19”。

 

曾昱嘉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说,“这本书向我们表明,有越来越多的间接证据支持新冠肺炎( Covid-19 )来自实验室的理论,我们必须调查这种可能性。”

 

溯源调查:从中国拒绝合作转向调查与中国合作的机构

 

罗格斯大学化学生物教授埃布赖特说,2021年溯源第二个重大发展是,在中国政府拒绝合作的情况下,溯源调查开始指向美国一些曾资助过武汉实验室并与之合作多年的机构,并根据《信息自由法》(FOIA)获得越来越多的相关信息。

 

“重要的是,今年人们认识到中国以外的信息可能会揭示新冠肺炎的起源。特别是非营利组织”生态健康联盟“(EcoHealth Alliance)中有很多信息,它与武汉病毒研究所和武汉大学就 SARS 相关冠状病毒研究上是合作伙伴。” 埃布赖特博士说。

 

生态健康联盟是位于纽约的非营利组织。彼得·达萨克 (Peter Daszak) 是该组织的负责人。15年来该组织一直将其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获得的部分资金用于与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的蝙蝠冠状病毒研究。达萨克是世卫组织赴中国进行新冠病毒溯源调查的专家组成员。

 

9月6日,美国新闻网站The Intercept披露的900多页文件显示,武汉病毒研究所曾经通过总部设在纽约的非政府组织 “生态健康联盟” (EcoHealth Alliance) 得到资金,从事过改造蝙蝠冠状病毒的试验,从而使实验室制造的冠状病毒能够感染人类并使其致病性更强,给新冠病毒可能来自于实验室的说法提供了新的有力线索,同时反驳了中国官方的说法。

 

7月22日,中国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告诉记者:“武汉病毒所没有开展过冠状病毒增益功能研究”。

 

10月28,《华尔街日报》报道,国家卫生院官员指责生态健康联盟违反了向资助方提供生物安全预防措施的规定,并且未按时提交年度报告。生态健康联盟则辩称,在中国的研究活动 “符合所有要求” .这篇报道称,“这是就实验室泄露理论进行的辩论的最新进展”。

 

莎莉·马克森(Sharri Markson)在《武汉到底发生了什么?》一书中写道:“更可怕的是, 国家卫生院不仅资助了美国的功能增益性研究,而且还资助中国的这类研究,而在那里它既没有监督,也不知道进行这些危险实验的实验室是否安全。”

 

12月2日,美国知情权(US Right to Know)组织根据《信息自由法》获得的电子邮件显示,自1986年以来一直帮助武汉病毒研究所培养科学家的德克萨斯大学医学分部(UTMB)加尔维斯顿国家实验室前主任詹姆斯·勒德(James Le Duc),早在2020年2月疫情爆发之初,就写信给武汉病毒研究所P4实验室负责人袁志明,提出九个问题敦并促其调查实验室泄露的可能以便争取主动。但袁志明没有回复他的电邮。两个月后,德勒在给美国科学家同行的邮件中明确表示,“完全可能是实验室事故导致了疫情,”并指出,“我们不能相信中国政府。”

 

“我认为最近所有这些泄漏的文件、或是根据《信息自由法》获得的文件,都表明了武汉和世界其它地方实际上正在合作进行相当多危险的病毒研究。” 曾昱嘉告诉美国之音。“在我看来,现在新冠病毒从实验室逃逸的可能性比它起源于天然野生动物的可能性更大了。两者至少是平等的,都需要继续进行调查。我们不能再说,只要调查一个,不调查另一个了。”

 

埃布赖特教授告诉美国之音,美国政府司法部和国会通过发传票进行调查,将有可能从这些美国民间和联邦机构获得更多指向新冠病毒源头的直接证据。

 

中国制造虚假信息在境外完全失败

 

2021年,随着国际社会对病毒溯源呼声的持续提升,中国政府一方面强硬拒绝合作,另一方面则密集散布虚假信息以扰乱外界溯源视线,尤其是当溯源朝着对其不利的方向发展时。

 

今年5月,拜登总统下令美国情报机构开展对“新冠病毒溯源调查”后,中国再次发动美军德特里克堡(Fort Detrick)实验室是新冠病毒源头的虚假信息攻势。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捍卫民主联盟(Alliance for Securing Democracy)10月初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自那时以来,中国官方媒体和官员发布了超过1000条有关德特里克堡的推文、文章和视频。

 

从7月到8月,世卫组织宣布第二阶段溯源计划,以及即将成立新的溯源小组。面对日益增大的国际压力,中国一方面拒绝合作、坚持“第一阶段溯源结论”,即 “实验室泄露极不可能”;另一方面开足马力传播虚假信息。

 

8月10日,瑞士驻华使馆辟谣中国官媒大肆报道的“瑞士生物学家爱德华兹的新闻”。这则假新闻称,爱德华兹在其脸书上指责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溯源计划是美国恐吓的结果。瑞士驻华大使馆说,瑞士并不存在这样一位科学家,他7月才注册脸书账号似乎专为发这条假新闻而设。12月1日,脸书表示,这个虚构的瑞士生物学家的账号属于一个与中国有关的虚假信息网络。

 

8月11日,官媒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重提美国运动员在武汉军运会期间将新冠病毒传入武汉的阴谋论,节目内容随即被新华社、人民网、环球网等中国官媒相继转载。8月19日,央视《世界观》栏目再出专题视频进一步推行美国军人为武汉肺炎“零号病人”的阴谋论。8月2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只要调查巴里克团队(美国北卡大学科学家)及其实验室,就可以澄清对冠状病毒的研究有没有、会不会产生新冠病毒。”次日,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陈旭致信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正式要求该组织调查巴里克的实验室。

 

9月中旬,中国驻印度加尔各答总领事查立友转发题为《重大线索!华南海鲜市场疫情前收到可疑美国海鲜》的中文推文暗示,新冠病毒可能来自从美国缅因州运送到中国的冷链龙虾,但没有提供切实证据。他用英文写道:“经由冷链的新冠重要嫌犯确认:MU298航班2019年11月运载美国缅因州的海鲜,经由上海达到湖北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接下来的几周,搬运这批海鲜的许多工人感染。”

 

10月26日,在世卫组织组建新的专家组重启溯源调查之际,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在推特等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出现新一波有关新冠病毒起源的虚假信息,数百个“亲中账号”试图将新冠病毒源头导向冷链美国龙虾。牛津团队的发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与中国有关联的新冠虚假信息传播链条。

 

“全世界都知道,疫情发生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或其附近。” 埃布赖特教授说。“因此,除了无法获得其他信息源的受众之外,病毒起源于其他地方的消息传递根本不起作用。它被制造出来可能对国内受众有效,但它在中国境外完全失败。”

 

独立法律学者虞平告诉美国之音,中国的虚假信息很大程度上是对内的。“其实中国的宣传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是不大的,国际舆论他是没办法操纵的,他关键的做法本身是要在国内‘提前消毒’。”

 

2022新冠病毒溯源前景

 

2022年,无论这场大流行在全球会式微还是继续肆虐,人类如果仍无法找到这场瘟疫的源头,将延迟对防范下一次大流行的准备。

 

10月29日,美国情报机构发表的有关新冠起源更新的更详细解密报告为拜登总统下令情报机构90天审议画上了句号。

 

报告说,情报部门可能永远无法确定新冠病毒究竟是从动物传染给人类还是从实验室泄露出来的。但他们认为,这个病毒不是作为生物武器研发出来的,而且中国官员在爆发疫情之初对病毒没有事先的了解。报告说,中国政府继续阻挠国际调查,拒绝分享信息并怪罪于美国等其他国家。

 

一直关注病毒溯源的《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说:“中国方面不配合,不拿东西出来,加上一大堆甩锅,很明显都是站不住的,现在就卡在这儿了,他不协助,你就得不到最后的结论。”

 

但他认为,从逻辑上已经坐实了北京的责任。“现在说有可能永远找不到,话又说回来,如果永远找不到,那更证明这是人为的事故,因为只有人类才会‘毁尸灭迹’,大自然不会。”

 

新冠病毒溯源真的永远是个谜吗?

 

美国休斯顿贝勒医学院国家热带医学院院长、德克萨斯州儿童医院疫苗开发中心联席主任彼得·霍特兹(Peter Hotez)认为,溯源的最终完成离不开美中科学家的合作。

 

“我的意思是我们必须停止谈论实验室泄漏和功能获得。” 参与美中医学科学合作交流数十年的霍特兹医生说。他提出建议:“中国科学家和美国科学家,或中国科学家和国际科学家之间的联合科学合作,在湖北省中部地区工作一年,对蝙蝠和动物宿主做深入研究。并发现谁是中国中部可能始于 2019 年夏天的索引患者。”

 

但实际上,美国在这次大流行之初就希望与中国合作。根据《纽约客》劳伦斯·莱特(Lawrence Wright)六万字的《美国疫情纪事》,特朗普政府的疾病防控中心主任雷德菲尔德在中国疫情爆发之初一直跟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保持密切联系。

 

2020年1月3日,雷德菲尔德建议美国科学家组团访问武汉。但高福表示,他未获授权提供帮助;雷德菲尔德接着又向中国政府提出正式要求,并组织了20多人的专家团。但他的要求石沉大海。文章说:“雷德菲尔德相信,如果疾控中心的专家团队能够在1月初访问中国,他们就会了解世界正面临着什么。” 当时美国的第一个感染者还未出现,美中之间就疫情的冲突也还未开始。

 

事实上,就在他们通话的同一天,北京最高当局已经下令武汉病毒研究所销毁所有病人样本或转移到指定机构。《财新》报道,有病毒学家透露,为执行中国卫健委的3号文件,“”甚至中科院武汉病毒所都一度被要求停止病原检测,销毁已有样本。“

 

英国记者贾斯珀·贝克尔( Jasper Becker)在《中国制造:武汉、Covid 和对生物技术霸权的追求》一书中写道,即使 SARS-CoV-2 是在中国实验室开发的,北京也永远不会承担责任。 “民族耻辱可能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七十年统治的终结”。

 

“这将引发一场政治地震,从中国开始,但会蔓延到世界各地。” 曾在北京为《南华早报》和其他出版物担任记者 18 年的贝克尔说,“现在世界不太可能确定地知道真相,但一个可信的叛逃者可能会引发一场动荡。”

 

比起这些悲观看法,《病毒》一书共同作者、美国亚裔分子生物学家曾昱嘉则对溯源前景仍抱持乐观态度。

 

“总有一天我们会找到答案,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几乎所有事情都被记录下来的世界里。你有电话,你有互联网,你有电子邮件,就像所有东西都以数字方式存档在某个地方。”她告诉美国之音。

 

曾昱嘉相信,在中国至少有一些人掌握着病毒来自哪里的证据。“实际上我非常有信心有人知道这种病毒是从哪里来的。也许他们今天觉得告诉我们不安全,但也许再过 5 年、10 年,或 50 年,最终会有人告诉我们。这是本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不可能被遗忘,不可能永远只是个谜。”

 

罗格斯大学的埃布赖特教授认为,在预计中国政府不太可能合作的情况下,2022年溯源重点将再次聚焦那些资助过中国冠状病毒研究的美国机构,以及资助过这些美国民间机构的联邦机构上。

 

“他们有重要的信息来源。欧洲与武汉实验室合作的组织中也有类似的重要信息来源。” 埃布赖特教授说。“

 

“令人惊讶的是 2021 年有多少信息是在没有(政府)搜查令或没有(国会)发传票的情况下获得的。我相信,我们将继续看到根据《信息自由法》提出要求和提起诉讼而获得的点点滴滴的信息,以及来自吹哨者的额外信息。” 他强调,只要一名吹哨人的出现,“就可能颠覆整个讨论,并极大地改变这个故事。”

 

埃布赖特教授预计,2022年,病毒溯源将成为美国两党竞选中的议题。他相信,赞成溯源调查的党将在中期选举中取得民意优势,

 

“ 2022 年 11 月将举行中期选举,并且对国会两院其中至少一院的控制权可能会转移到另一个非常非常强烈地赞成以传票权进行调查的党那里。”

 

埃布赖特教授说,到目前为止,众议院和参议院的多数党领导层都拒绝通过传票批准调查。“我认为这是一个政治错误。我认为这不仅是不履行宪法责任的错误,而且是政治错误,因为这是不受欢迎的,是个非受迫性错误,会使多数派在 2022 年中期选举后继续成为多数派的使命变得复杂化。” 他特别提醒白宫和民主党,“要意识到推进而不是阻挠这一调查是符合他们的政治利益的。”

 

12月1日,四名美国参议员——两名共和党、两名民主党——在《华盛顿邮报》刊文呼吁国会成立跨党派新冠肺炎(Covid-19)委员会,调查包括新冠病毒源头在内的一系列问题。

 

“我们不能等待下一次危机来袭。” 代表堪萨斯州共和党人罗杰·马歇尔(Sen. Roger Marshall, R-KS)、代表加利福尼亚州的民主党人黛安·范斯坦 (Sen. Dianne Feinstein, D-CA)、代表爱荷华州的共和党人乔尼·恩斯特(Sen. Joni Ernst, R-IA)、代表纽约州的民主党人克尔斯滕·吉利布兰德(Sen. Kirsten Gillibrand, D-NY)在文章中说。

 

文章说:“正如美国在 9/11 之后成立了一个独立委员会一样,由专家组成的跨党派 Covid-19 大流行国家委员会是加强我们国家对未来任何公共卫生危机的应急准备、响应和弹性的最佳方式。”

 

“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疾病的起源。” 四位参议员说。“自两年前中国首次报道疫情以来,中国政府官员一直隐瞒信息,拒绝全力配合国际实况调查工作。美国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和盟友一道,应敦促中国政府提供充分的透明度,并允许该委员会获取相关信息。”

 

▲美国之音(VOA)12月27日报道:年终报道:拜登的对华政策,比特朗普更特朗普

 

拜登的对华政策,比特朗普更特朗普


 

拜登的对华政策,比特朗普更特朗普

 

华盛顿 —拜登政府上台后,在对华关系上,用“战略竞争”取代了特朗普政府的“大国竞争”,但是,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战略的框架基本得到了保持 ,在台湾、贸易、军事、人权和高科技等领域拜登政府可能更为强硬。有人将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称为“特朗普2.0版”。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说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上与特朗普政府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拜登团队可能在执行中更巧妙,并且尽量拉朋友和盟友同行。

 

拜习会也无法扭转美中关系的竞争实质

 

拜登和习近平在11月16日举行的峰会并没有缩小两国间的任何重大分歧。会谈结束后,双方甚至都没能凑成一份联合声明,不少的观察人士指出,美中是各说各话,两国因基本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所导致的矛盾和僵局恐怕无解。

 

不过,化解矛盾,缩小分歧本来就不是本次会晤的目的。在会晤后的几个小时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说,拜习会的目的是为两国进行有效和健康的竞争设立“常识性护栏”,以确保竞争不会滑向冲突。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协调员柯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几天后也表示,通过拜登和习近平的会晤,美国一方面希望美中最高层坦诚的交流之外,更重要的是美国希望向中国表明,美中关系中最大的实质是竞争。他说:“我们还想表明,我们相信目前美中关系的主导范式,最主要特征是竞争。”

 

在拜习会之前,有些人期待这可能是美中关系重启的开始,但是,前白宫高级官员、乔治城大学教授麦艾文(Evan S. Medeiros)告诉美国之音,拜习会根本不可能“重置”美中关系,因为美国国内对中国的态度,中国可能带来的威胁的看法已经变了。

 

他解释说:“我看到的是美国许多不同的团体,公共舆论、国会、商界、非政府组织、甚至大学都发生了非常广泛的转变。我认为,在美国的讨论中,不是某个想法在起主导作用。我认为这是美国社会中的几个不同的团体,根据中国内部的变化,重新评估中国、中国的行为以及与中国合作的机会。”

 

拜习会后,拜登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也说明竞争是两国关系的主旋律。12月6日,白宫宣布外交抵制2月份在北京举行的冬季奥运会; 12月9日到10日,拜登政府邀请台湾参加全球民主峰会。12月16日,美国国财政部将8家中国技术公司纳入投资黑名单,理由是这些公司积极参与中共当局对中国少数民族和宗教群体的迫害,尤其是对新疆维吾尔族人进行监控和跟踪。

 

拜登政府大致保留了特朗普的对华框架

 

罗杰·贝克(Rodger Baker)是美国地缘政治风险分析机构战略预测(Stratfor)的高级副总裁。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拜登政府大体保持了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因为中国是美国最重要的威胁已经是两党共识。



他说:“我们看到他们继续了前政府的一些做法,我认为这将继续推进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看到,中国是美国的重要竞争对手已是两党共识。它会继续推动美国的政策,即使是国会议员或是总统出现更迭。”

 

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USCC)11月17日公布的最新年度报告指出:美国的对华政策,从卸任的特朗普政府到新的拜登政府,保持了相当的一致性。与特朗普政府的高级官员一样,拜登政府的高级官员也将中国描述为美国在21世纪最为重要的地缘政治的挑战

 

加深与台湾的关系并帮助提升其国际能见度

 

12月9日到10日,台湾参加了拜登政府主办的全球民主峰会。这是拜登政府帮助台湾扩大“国际空间”的最新举措。和特朗普政府一样,拜登政府也一直致力于帮助提升台湾的国际能见度。

 

美国继续支持台湾以“适当身份”参加相关国际组织活动以及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体系。10月2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呼吁所有联合国会员国,与美国一起,共同支持“台湾有意义地参与联合国体系和国际社会”。

 

拜登政府也加强与台湾外交、经济和军事联系。用中国官方的话说,拜登政府在台湾问题上采取“切香肠”的做法,一步一步深化与台湾的关系。虽然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和拜登总统的视频会谈中警告美国,不要在台湾议题上“玩火”,美台政府高层据报第二天就在华盛顿举行了两天的政治军事及防务会谈。

 

美国还为推动美台更紧密的经贸关系进行努力。11月23日,拜习会一个星期后,美台举行了第二届经济繁荣伙伴对话(EPPD),议题包括半导体芯片等供应链韧性、如何应对北京的经济胁迫、数字经济与5G网络安全以及科技合作。 7月底,美国重新启动了与台湾的双边贸易和投资协议的谈判。美国贸易谈判代表戴琪与台湾贸易代表的会谈标志着台湾与拜登政府之间最高级别的直接接触。协议还没有最终敲定,目前双方还在接触中。

 

同一天,美国米利厄斯号(USS Milius)导弹驱逐舰进行了穿越台湾海峡的例行航行,这其实是今年美国第11次派遣军舰通过台湾海峡。台湾总统蔡英文承认,美国有小支部队驻守台湾,与台湾军队一起进行训练。6月开始,美国还数次派遣军机降落在台湾并派遣与拜登关系密切的参议员和前高官访问台湾。

 

美国加大了在台海的军事威慑还包括美国进一步联合盟友,特别是日本,协防台湾。7月,日本政府发布2021年的《防卫白皮书》首次写明,“台湾局势的稳定对日本的安全与国际社会的稳定非常重要”,日本必须“更有危机意识”来关注台湾局势。

 

美日为防备中国夺取台湾的军演也越加频繁。11月16日,在拜登和习近平举行会晤的当天,美日还首次在南中国海进行了联合反潜演习。预计,美、日、台三方未来在军事情报交换、人员培训、战略战术模拟等方面将进行更加紧密合作。

 

总统本人以及政府高级官员不止一次地提到美国对台湾的承诺“坚如磐石”。

 

4月9日,美国国务院发布“美国政府与台湾对口部门进行互动”的新准则,放宽与台湾的交往。评论认为,这份新声明虽然比前国务卿蓬佩奥提出的“取消一切美台官员交流的限制”的立场退了一步,但是,相较于之前的限制,实际上对美国所认为的“非官方交流”往前走了一小步。

 

投资国内科技,在关键高科技领域与中国脱钩

 

印太协调员坎贝尔11月19日在美国和平研究所的讨论会上在谈到美中在印太地区的竞争时说,双方的竞争与军事相关,但是更是关于科技的。

 

他说:“我们在印太地区竞争面临的竞争当然会有我们必须关注的军事问题,但它真正是关于技术的投资的,对AI、 量子计算、5G 和人类科学等的投资。这些曾是美国享有独特优势的领域,但是,坦率地说,我们的优势现在受到考验和挑战,我们必须在美国国内的这些创新领域加倍投资。”

 

他说,这样才能保证美国“跑得更快”。他指出,拜登签署的一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就是拜登政府努力的证明,这“不光光是传统的基建,也包含了技术革新。”

 

拜登政府从上台之初就明确将科技竞争置于中美战略竞争的核心地位。2021年2月,拜登在美国国防部发表讲话称,需更多从新兴科技的角度看待中国“威胁”。

 

在加大对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入,提升美国自身的竞争力之外,拜登政府还采取更为全面和系统性的手段对中国进行防御,确保美国的技术不被用来促进中国军事建设,确保美国的数据不被中国企业“滥用”。如果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科技企业进行了多方位的封堵,那么,拜登政府继承了这样的强硬态度。

 

就在拜登和习近平将要举行视讯峰会的前夕,拜登政府采取了两项措施,显示对华强硬的立场。

 

11月11日,拜登总统在早前国会通过的《安全设备法》文本上签了字,使之正式成为法律。这项法律的目的是防止中国华为和中兴等被认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企业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新的设备采购许可证,从而阻断了这些企业的设备进入美国通信网络的渠道。

 

在此之前,拜登政府已经对中国的一些科技企业采取了限制行动。3月,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认定华为、中兴等五家中国公司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禁止美国政府机构购买这些公司的产品和服务。4月,美国将七个中国超级计算机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6月,拜登签署行政令,禁止美国企业和投资者对华为等59家中国企业投资。

 

继续维持对华关税,要求中国遵守“第一阶段”协议

 

在贸易问题上,拜登政府继续用贸易壁垒和其他惩罚性措施来抵制中国的经济威胁。

 

10月4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阐述了拜登政府的对华贸易政策。戴琪表示,美方无意“激化”与中国的贸易紧张局势,她甚至表示,美国寻求某种“再挂钩”,但是,她那次传达的更重要的讯息是,拜登总统不会立即取消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他将要求中国政府对在特朗普政府期间与美国达成的贸易承诺负起责任。

 

2020年1月,特朗普政府与中国达成贸易停战协议。特朗普同意削减他之前对价值 3600 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的部分关税,以换取北京承诺购买价值 2000 亿美元的美国产品。

 

戴琪表示由于中国未能全面履行与特朗普政府达成的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内容,美方将保留未来对中国使用单方面贸易措施的权力。此外,美方不打算与中国展开所谓“第二阶段贸易谈判”。

 

除此之外,拜登政府继续推动特朗普时代的“公平和互惠”贸易安排。拜登政府推行“以工人为中心的贸易政策”,表示美国将使用所有可用的工具,保护美国工人不受中国由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的伤害。戴琪还表示,美国将联手盟友共同抵制中共的不公平做法。

 

将人权置于外交政策的核心,推进价值观外交

 

拜习峰会落幕后,11月18日拜登证实,鉴于中国对人权的侵犯,美国将考虑外交抵制明年在北京举行的冬季奥运会。12月6日,美国宣布外交抵制冬奥会,此后,美国的盟友,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也都宣布外交抵制北京的冬奥会。

 

12月16日,美国财政部宣布将8家中国公司归入禁止投资的黑名单,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创新科技。另据报道,商务部也会在同一天将20多家中国公司列入出口管制清单,禁止美国公司向这些中国公司提供技术和设备。被纳入黑名单的这些公司被指责向中国政府提供压制人权的技术工具,包括身份识别和监控、人工智能、数据技术。

 

与特朗普政府有所不同,拜登政府认为美国外交必须植根于民主价值观,这是美国的全球力量和持久优势所在。拜登在竞选时曾承诺要举办民主峰会,团结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捍卫民主,反击中俄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的扩张。12月9日和10日,民主峰会即将举行,超过100个国家参加了这场视频峰会,中国和俄罗斯被排除在外。

 

拜登政府还曾专门声明要“将人权置于美国外交政策核心”。 10月14日,美国重返人权理事会。2022年1月1日开始,美国重新当选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国。

 

在中国的人权问题上,拜登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行动。10月15日,拜登就人权问题发表讲话时,将中国对新疆维吾尔人的政策与70多年前发生的纳粹大屠杀联系起来,并警告全球对各国“践踏人权”的行为保持沉默就是“共谋”。

 

在此之前,美国多次认定中国打压维吾尔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作为定性为“种族灭绝”,并对此进行了相应的惩罚。3月,美国联合欧盟、英国与加拿大以新疆问题为由,对中国官员实施制裁。另外,拜登政府还对破坏香港民主自由的中国官员进行惩罚。

 

人权也是拜登政府的贸易政策的核心之一。 美国贸易代表戴琦5月在美国国会众议院说,美国贸易与人权脱钩将成历史。她说:“过去数十年美国都是贸易与人权脱钩,这是错误的,现在拜登政府的贸易政策核心,包括劳工权益、环保、人权、法治、好的政府治理、反腐败等等,都包含在贸易谈判之内。”

 

5月28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针对大连海洋渔业集团(Dalian Ocean Fishing Co., Ltd.)的产品发布了禁止进口的暂扣令,理由是有信息表明该公司在捕鱼作业中存在强迫劳动。

 

携手盟友,共同应对中国

 

美国印太协调员坎贝尔11月19日在美国和平研究所的讨论会上说:“我们的战略中很重要的成分是我们与盟友和伙伴的深度接触。”

 

拜登总统上台后,积极参加了多边活动。最近的有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东盟美国峰会、 东亚峰会、20国集团会议以及气候变化大会。9月份,美国还首次举行了美日印澳四国集团面对面峰会并与英国和澳大利亚签署了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协议,向澳大利亚提高核潜艇技术。

 

战略预测的高级副总裁贝克说,高度重视盟友的作用是特朗普政府与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以及外交政策上的最大的不同。

 

他告诉美国之音:“在某些方面,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是单打独斗。它要求其他国家跟随美国的政策,但同时在经济上又打击他们,包括欧洲和亚洲的伙伴。我们已经看到本届政府试图软化这一点,并真正将它们吸纳进来。”

 

贝克说,美英澳三边安全协议最能体现拜登政府的政策。“这真正体现在三边安全协议中。这真正让澳大利亚加入了区域战略互动,也将英国纳入进来,就算不是欧盟。”

 

在联合盟友共同应对中国方面,美国另一个大的成就是提升了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得到发展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 QUAD)。另外,美国还加强和振兴了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和泰国的双边安全联盟,与越南等至关重要的新伙伴关系。

 

拜登联系盟友共同应对中国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在一系列被中国视为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新疆、西藏、台湾、香港以及南中国海,美国及其欧洲以及亚洲盟友都对中国进行谴责。另外,拜登政府还联合盟友推出“重建更好世界”计划来回应中国的“一带一路”。美国的这些做法令中国懊恼,中国不止一次地指责美国“搞小圈子”。

 

美国中期选举后,对华可能更强硬

 

战略预测的高级副总裁贝克说,2022年,在军事、台湾、科技等关键战略领域,美中的紧张关系还会继续,美国也会更加强硬。

 

他说:“在军事和国防领域,双方的活动显然持续扩大,这将给两国关系带来额外压力。即使没有改变对台政策,美国与台湾的关系显然也在扩大,美国还试图为台湾的防御提供资金。在那些地方,然后在某些关键的战略领域,在技术、半导体、通信和信息技术方面,在这些领域,美国将继续走对中国越来越强硬的路线,另外美国也试图使美国供应链与中国供应链分离。”

 

▲美国之音(VOA)12月28日报道:年终报道:2021年中国如何消除亚洲各地的威胁

 

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 —亚洲专家说,中国2021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利用经济影响力和超级大国的地位毫不妥协地处理亚洲各地的威胁。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份在谈到外交事务时说,中国会永远做东南亚的“好朋友和好伙伴”,有些东南亚国家政府对北京的海洋扩张表示不满。

 

中国9月份建议在塔利班统治的阿富汗这另外一个可能的边境冲突地区建立新的基础设施。

 

示好的同时,中国政府通过了边境法,授权军队沿其22117公里长的陆地边境使用武器。

 

中国去年与印度爆发了致命的对峙,尽管2021年进行了谈判,但对峙依然造成紧张。中国2021年几乎每天都派军用飞机进入台湾的防空识别区。

 

美国兰德公司资深防务分析人士格罗斯曼(Derek Grossman)说,“我认为他们如果需要惩罚不符合中国利益的国家时就拥有更多的工具和更多的杠杆。”

 

多层外交

 

中国今年与外国的争执也贯穿始终。

 

比如说,中国200多条渔船2021年初突然停泊在南中国海有争议的地区,导致北京与敌对声索国菲律宾的关系陷入紧张,缅甸2月份军事政变后的社会动荡也让中国在阻止反政府武装漫过边境的问题上面临挑战。台湾整年都在坚持立场,而不是就中国统一的目标进行谈判。

 

分析人士对美国之音说,习近平11月底在东盟峰会上保证永远做东盟的“好朋友”,以安抚菲律宾和其他三个争议海域的声索国。一个月前,习提出与台湾和平统一。台湾民调显示大部分民众宁愿自治。

 

新加坡国立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阿拉拉尔(Eduardo Araral)说,“中国的行动并非是历史上的新东西,”“正在崛起的大国都这样做。东盟成员国有理由对正在崛起的中国感到担忧。这就是习主席的保证可能十分受欢迎的原因。”

 

学者说,习政府付诸行动,向很多国家提供新冠疫苗和个人防护用品。

 

马尼拉的亚太进步之路基金会(Asia-Pacific Pathways to Progress Foundation) 研究员拉贝纳(Aaron Rabena)说,菲律宾注意到这点。他说,“公众相当怀疑。他们不像(菲律宾)政府那样愿意接受中国的疫苗,但很多公众都接种了中国疫苗,因为他们没有太多的选择。”

 

天普大学日本分校历史讲师金斯顿(Jeffrey Kingston)说,疫情外交帮助“擦亮”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中国形象。

 

金斯顿并说,迅速向阿富汗提供帮助是中国2021年的一个首要成就。

 

塔利班信息和文化部代理副部长10月份说,如果塔利班能保证中国工人和他们的资产的安全,中国有意投资几十亿美元。

 

金斯顿说,缅甸重返极权统治对中国在这个东南亚国家的天然气管道和自然资源的利益提供了帮助。西方国家反对军政权统治,缅甸预计会与中国发展更紧密的关系。

 

“战狼”言语,美国欧盟不满增加

 

中国的“战狼”外交在亚洲内外没有引起更多的受欢迎的关注。美国国家亚洲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认为普遍使用的战狼外交是指公开表达可能伤害双边关系的“争议思想”。

 

金斯顿说,“战狼外交在世界各地投放正面的中国形象方面是彻底失败,”“它所做的全都是在亚洲制造不安,与北京的意图基本适得其反。”

 

拉贝纳说,北京的言论和在亚洲的军事动作催化了西方盟友有利于东盟南中国海声索国的团结,美国菲律宾访问部队协议(U.S-Philippines Visiting Forces Agreement)的延续就是证明。美国国防部说,这项协议是确保与菲律宾武装部队的双边接触继续进行,内容包括“专家交流”和“训练演习”。

 

很多欧盟成员国希望中国在南中国海会遵守联合国的海洋规则,确保与其它世界航道的一致性,保护与亚洲的兴旺的海上商品贸易。

 

西方国家今年也联合支持台湾这个民主政体。

 

分析人士对美国之音说,中国官员对与美国三年来的贸易争端感到疲惫,希望新冠清零和制定自己的经济未来。他们去年限制移民来阻止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外籍人士。

 

这个变化发生时,陆地边境法也在10月份生效,部分是阻止海外输入传染。

 

上海美国商会主席吉布斯(Ker Gibbs)说,“他们明显是考虑到与美国和欧洲的关系紧张,因此关闭边境。”因为与疫情有关的边境控制,吉布斯计划12月以后主要住在加利福尼亚州。

 

他对美国之音说,“中国希望和两个主要经济体发展合作关系,坦率地说他们现在正在挣扎。”

 

进入2022年,北京冬奥预计将检验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此之前,海外几个月来一直呼吁抵制北京冬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美国不会派出外交官。中国问题学者将在未来几个星期对中国对一连串抵制的反应以及如何塑造习的海外形象进行分析。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施英:一周新闻聚焦:这一年中共统治下的中国大事件

 

我们推荐美国之音一系列关于中国大事件的年终报道《2021•年终回望》。美国之音编辑写道:

这一年,中共历史决议为习近平造势,谱写与开国领袖比肩的神话。监管风暴席卷多个行业,“共同富裕”吓退民企大佬。经济下行,缺煤少电。房地产爆雷,失业潮来袭。

这一年,信息管控升级,“翻墙”即将入罪。明星频频翻车,娱乐圈人人自危。张展和多位良心犯狱中抗争,命悬一线。

这一年,台海风云诡谲,十万港人远走他乡。新冠变异层出不穷,病毒源头扑朔迷离。

美国之音中文部推出年终报道,和您一起回顾艰难的2021年。

凛冬已至,春天还有多远? 让我们裹紧衣领,在朔风中迈进2022年。

 

▲美国之音(VOA)12月16日报道:年终报道: “党是你的老板”——中国民企遭严酷打击的一年



“党是你的老板”——中国民企遭严酷打压的一年

 

华盛顿 —过去一年,中国监管机构发起了针对民营经济的大规模打压。这些镇压行动不仅损害了民营企业的竞争力,长期还可能危及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创新前景。

 

时钟拨回到2020年11月,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的首次公开募股(IPO)计划在最后一刻被中国监管机构叫停。这笔交易的筹资规模达到340亿美元,原有望成为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IPO.

 

这开启了中国监管机构针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全面镇压,国内科技、金融、游戏、教培到房地产等行业受到重创。这场运动在全球范围内让中国公司的市值蒸发超过1万亿美元,MSCI明晟中国指数今年下跌了15%.

 

《中国资本主义的迷思》一书作者、智库大西洋理事会亚洲安全倡议高级研究员罗谷(Dexter Tiff Roberts)告诉美国之音:“以(阿里巴巴)的例子而言,与政治有很大关系,试图更多地控制他(马云),也向其他亿万富翁企业家发出信息:最终你确实需要记住,党是你的老板,在中国的体制下共产党是你的老板。”

 

以“共同富裕”为名

 

对民营企业的镇压行动是以“共同富裕”的名义展开的。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重提要实现“共同富裕”,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程度的经济干预让富人和企业分享更多财富。

 

提倡“共同富裕”的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并不陌生。上世纪50年代,中共将民族企业家的财产划归国有;邓小平在70年代末领导改革开放,允许“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但要求“先富带动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如今,中国社会日益恶化的不平等现象似乎对政府再度形成挑战。外界普遍预计,习近平将在明年寻求第三个主席任期,要求缩小贫富差距的姿态可以帮助他赢得民心。

 

2月,中国监管部门出台了针对科技公司的新的反垄断指南。随后,政府以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名义打压了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京东、美团和拼多多等科技巨头,其中第一个被针对的阿里巴巴在4月遭到创纪录的200多亿人民币罚款,蚂蚁金服则被要求与国有资本企业重组其业务。

 

这些民营企业还被要求更多地履行社会责任,他们将企业利润用于政府支持的社会事业,包括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和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内的一些最成功的企业家选择退隐,投入公益事业,来避免外界对自身的巨大关注和追捧。

 

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西亚(Alicia Garcia Herrero)表示,这场镇压运动体现了政府渴望收紧对民营企业的控制。

 

她告诉美国之音:“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是在反垄断法真正通过之前采取的行动。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因为它使商业机构感到惊讶,而且鉴于国有企业在中国的作用非常大,反垄断法似乎只适用于私营领域。”

 

打压的范围超出了科技行业。7月公布的限制校外培训行业的新政瞬间颠覆了千亿元市值、从业者超过1000万人的民营教培行业;对房地产开放商借款额度的规定令房地产巨头恒大陷入危机,更多开发商面临债务违约的风险。

 

自1978年以来,中国一直处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日益市场化的经济之间的尴尬地带。民营企业比国企更有生产力,贡献了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人数,吸引了大量外国资本。

 

在技术的推动下,民营企业往往走在创新的前列。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和腾讯旗下的“微信支付”占据了中国市场超过90%的移动支付市场份额,网约车平台“滴滴出行”占据了打车市场90%的份额。

 

然而,这些民营企业的规模和影响力与日俱增,正在挑战中国政府的控制范围。

 

艾西亚表示,这些民营科技企业掌握了大量消费者数据,而政府将数据视为一种重要资源,是控制各行各业和了解其国民想法的重要渠道。

 

她说:“尽可能多地汲取信息,了解人们真正想要什么,他们的恐惧是什么,他们的偏好是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

 

6月底,“滴滴出行”在美国低调上市,但上市后不到48小时,中国监管部门就宣布以“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问题”对该公司实施“网络安全审查”,让滴滴停止接受新用户注册,并要求该公司部分应用下架。

 

在这不久后,中国网信办出台准则,以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为由,要求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中国运营者赴外国上市时,必须获得官方批准。

 

中国政府正采取更多措施将数据国有化。北京在今年9月和11月分别实施了《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任何组织尽量减少收集个人数据,但给予政府对数据的广泛访问权限。

 

分析认为,监管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打击部分还出于对发展不同类型技术的渴望,他们希望私营部门的创新能够与北京长期的政治经济发展目标保持一致。

 

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全球技术政策专家特廖洛(Paul Triolo)表示,中国政府希望科技企业将重点转向半导体和新能源等硬技术,而不是目前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最大盈利为目的的技术。

 

他说:“党和政府似乎愿意,比如说,忍受这些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失去相当数量的市值,以便以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式重新调整他们与党和政府的优先事项。”

 

随着美中两国紧张关系加剧、美国限制对华出口敏感技术,中国面临外部环境不断恶化的局面,政府更加强调独立自主的创新模式,也更加依赖私营企业的创新能力。

 

特廖洛说:“中国在半导体和其他方面一直落后于形势。因此,政府希望在科技领域有更高质量的发展,而不是数量。”

 

镇压会持续吗?

 

监管机构的持续打压加剧了外界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多家国际金融机构援引民营企业面临的监管高压,下调了对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罗谷说:“如果企业的优先事项转向努力实现共同繁荣的目标,而不是试图开发技术,或满足他们的股东,或增长他们的业务,那么这将产生很大的经济影响。”

 

凯投宏观高级中国经济学家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9月在一篇分析中质疑政府是否有能力接手确保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他写道:“‘共同繁荣’运动最终可能会将更多的资源转移到国家,但却无法保证这些资源会被更好地利用。在过去的十年里,国有部门一直难以有效地配置资本,债务和金融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国有部门造成的。”

 

中国还面临一系列经济增长压力,包括新冠对供应链的持续损害、能源危机、物价飙升以及房地产债务危机加深,这可能会影响新一年里中国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打压规模和力度。

 

艾西亚说:“他们正在设计一个非常明显的软着陆,我认为你在房地产行业看到的更多,因为它有最大的影响。但更普遍的是,我认为尽管我们仍然看到一些行业被作为目标的消息,但现在的消息比以前有细微差别。”

 

有一些迹象表明,监管镇压力度可能在放缓。中国当局近日表示,将介入帮助恒大处理其债务危机。还有报道称,中国央行正在考虑允许放宽房地产政策限制,帮助面临债务危机的房地产开发商出售资产。

 

但有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官方对民营企业的打压目标仍然存在,中国领导人相信,即使需要牺牲一时的经济增长,但会带来长期的经济繁荣和政权稳定。

 

牛津大学中国中心的经济学家马格努斯(George Magnus)对美国之音说:“他们认为监管框架和国有企业的突出地位是一种新模式的一部分,这种模式将成功,而他们称为‘西方模式’的模式现在似乎已经失败了。”

 

中国官方暗示,对私企的镇压还将继续。中国高层在12月初召开的经济会议上再度提及对资本设置“红绿灯”,要求加强对资本的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

 

艾西亚表示,中国需要一个更加稳定的监管环境,以吸引外国投资者的关注。

 

她说:“如果中国继续玩弄恐惧,我认为会困难得多。抱歉,我认为对中国的投资会非常低。”

 

马格努斯认为,无论监管是否继续收紧,中国政府今年对民营企业史无前例的全面镇压可能已经让他们失去信心,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将长期存在。

 

他说:“他们会不会变得更加厌恶风险?他们会不会害怕做政府当初给他们带来麻烦的那种充满活力的事情?他们会不会宁愿保持安静的生活,做政府说的事情,而不去试图惹恼任何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私人公司的创新结构和能力当然会受到损害。”

 

▲美国之音(VOA)12月17日报道:年终报道:2021年中共舆论控制与信息封锁新顶峰

 

华盛顿 —2021年,中国公众和中国国内外的中国问题观察家们注意到中国共产党当局对舆论和表达自由的限制和控制,以及对中国网民的信息封锁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数不胜数的话题成为禁忌话题。在观察人士看来,这种局面在可见的将来还看不出有好转的迹象。

 

在一些观察家看来,过去一年里,中共当局全面推行对舆论的控制、对批评意见的封杀。中共不但彻底实行所谓的“七不讲”(即媒体和学校不得讲普世价值、新闻自由、公民社会、公民权利、中共历史错误、权贵资产阶级、司法独立等七个话题),而且也做到了禁止中国人谈论或提起中共所不喜欢的任何话题。

 

话题禁忌广泛且随时扩大

 

批评者指出,中共当局禁止中国人公开讨论的话题范围宽广,而且中共当局还可以随时将禁忌话题范围扩大。从疫情防控是否应当尊重基本人权乃至顾及人民基本生活,到中国眼下是否有人口危机以及人口危机从何而来,到将香港的一国两制变成一国一制、对台湾频繁武力威胁是否明智,到中共对待新疆少数民族的政策是否存在问题,这些话题在中国统统不能在正式的媒体上公开讨论。中国网民在网上的非正式意见交流中提及这些话题,轻则被删帖封号,重则被国安机关威胁。



2021年即将结束之际,中共当局推出所谓的《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正式将互联网时代的中国人锁定在中共控制的网络内,翻越中共当局设置的互联网信息封锁屏障即所谓的防火墙的人将受到正式的法律惩罚。与此同时,中国官方的媒体和官方认可的媒体人则可以在这种信息柏林墙内外自由穿梭。

 

在中共越来越经常地以所谓的“翻墙罪”对中国公民实行从罚款到判刑等法律处罚之际,中国互联网上有用户以谨慎的措辞提出疑问,指出中国是否明显违反了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该宣言第十九条明文规定:“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此项权利包括持有主张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和通过任何媒介和不论国界寻求、接受和传递消息和思想的自由。”

 

但这样的质疑立即被中共网管当局删除。

 

言论控制乃中共立国之本

 

在来自香港的资深媒体人、《开放网》主编金钟看来,今日中共当局任意限制乃至剥夺人民的表达自由和获取信息的自由,这种做法是中共由来已久的传统,是中共政权的立国之本。

 

金钟说:“这种手段就叫做专政。所谓的专政有一个很经典的解释,这就是不受法律限制的国家权力。中国(共产党已故领袖)毛泽东用四个字来概括:无法无天。对新闻、舆论的控制是无法无天的第一条。这一条做到之后,别的什么他就都可以为所欲为,来实行无法无天的统治了。”

 

一些学者和观察家指出,中共在还没有夺取中国大陆政权时就开始在其控制区实行舆论一律,对表达自由进行限制,发表了令中共当局不快的言论的人有可能被砍头;在中共1949年武装夺取中国大陆政权之后,舆论一律成为中共当局公开提出的口号和政策。只是在中共已故的强人和独裁者领袖毛泽东死后,中共当局在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有限地放松了对中国人的表达自由的限制。

 

然而,在过去的30年里,中共当局又步步收紧了这种限制。研究者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中共又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监视和限制中国人通过互联网进行意见表达和信息交流;自中共新领袖习近平2012年上台以来,这种监视和限制逐年强化,到2021年又到达一个新的顶峰。

 

言论控制扩展到非政治领域

 

生活在加拿大的作家和民主人权活动家、长期观察中国的政治和中共的舆论控制的盛雪说,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共当局对中国人的表达自由方面的限制和剥夺的实例太多,这方面的限制由原先的政治领域扩大到了不涉及政治的领域。

 

盛雪说:“比如说在今年年初,中共当局对人人影视字幕组的打压让我也觉得有些意外。因为这是一个老百姓没事看点电影、看看电视、看看国外大片地方,基本上是不直接涉及政治,比如政治评论什么的。但当局的打压非常严厉。抓了14个人,涉案金额说是六千多万。这是一个信号,这就是,不管你是在哪个领域,并不是说只要你不涉足新闻媒体领域就可以平安,当局对老百姓的娱乐也开始关注。也就是说,他不要老百姓接触到不是中共主流的意识形态。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在2021年即将结束之际,纽约时报中文网发表一篇报道,标题是 “为何彭帅事件的中国叙事无法令世界信服”。报道说:“中国政府在控制国内14亿人的想法和言论方面,已经变得非常高效。但影响世界其他地区则是另外一回事,(中国著名网球女运动员)彭帅一事恰如其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虽然她公开对一名有权势的前副总理提出了性侵指控,中国的官方媒体和官媒记者搬出了一个又一个证据,来证明这名网球明星平安无恙。国际上的抗议声音反而越来越大。中国愚笨的反应不但没有让世界信服,反而成了一个可写进教科书的例子,让人看到中国政府面对它无法通过审查、胁迫来控制的受众时,在交流上的无能。”

 

中共言论控制的无能和大能

 

然而,纽约时报所说的这种无能显然是一种相对论。因为在控制中共公众可以看到什么、可以说什么方面,中国当局的能力是惊人的。在彭帅成为国际新闻的同时,绝大多数中国人对彭帅提出的指控一无所知,鸦雀无声。

 

彭帅事件只是一个例子。观察家们指出,在中共统治下的中国,众多中国人对发生在中国国内的涉及他们基本利益的许许多多的大事不知情,对他们作为公民的权利和基本利益如何被侵犯、被损害、对当权者如何滥用权力浑然不知,这些人由此还产生了一种“岁月静好”的错觉。

 

金钟的说法是:“从长远来看,现在已经显现出公众的视野越来越收窄,越来越狭隘。就像中国老话说的,这叫愚民政策。就是把老百姓弄得越来越愚蠢,什么也不知,什么也不懂。”

 

在当今中国,也有人把这种愚民形容为 “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意思是这样的人深受中共政权之害,连安全的食用油都买不起或买不到,吃的是从流入地沟的餐馆下水提取的油,但他们在中共长期的信息封锁和洗脑教育之下变得很喜欢站在中共当权者的无视乃至蔑视基本人权和公民权利的立场上说话,想问题。

 

盛雪认为,这种局面可谓由来已久。她说:“中国(大陆)人已经被闭塞了七十多年了。这不是现在发生的事情。我是1989年出来的。在这里经常跟华人接触,明显地感觉到从中国大陆出来的华人跟香港台湾来的华人是不同的。再跟其他族裔相比也不同。这主要是表现在价值观上。”





表达自由与心灵瘫痪

 

盛雪说,进入新世纪以来,借助互联网技术,中共当局不但大大加强了信息封锁,而且也大大加强了垃圾信息轰炸。她说:“(中共把)大量的垃圾信息塞给你,导致很多中国人以为他获得的信息已经能完全满足他的需求,因为量太大,种类太多,而且吃喝玩乐赌嫖什么都有,但没有让人在心灵上、精神上、意识形态上,学识上能够成长的东西。长期下来,这就让很多国人会有一种精神、意识、心灵的瘫痪状态。”

 

有批评者指出,盛雪所谓的精神、意识、心灵的瘫痪状态的一个例子是,2021年中共当局推出宣传片《长津湖》,歌颂中共政权在1950年代初仓促派遣军队以志愿军的名义支持朝鲜金日成政权对韩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尽管连中共的环球时报和人民日报都承认那是侵略战争,但似乎几乎没有中国人想到如此歌颂侵略战争极不道德,相当于日本有人拍摄电影《台儿庄》展示日本军人远赴中国英勇作战,保家卫国可歌可泣。

 

与此同时也有批评者指出,肯定会有中国人想到这一点,但他们不能说,无处说,或不敢说,而这种局面无疑会导致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



表达自由前景在当今中国不乐观

 

展望新的一年或可见的将来,金钟认为中共当局的信息封锁和意识形态灌输的局面难有改善。他说:“中国大陆的思想禁锢、文化空洞、倒退,这种情况是怎么造成的?我们先要面对这个问题,是不是?(中共当局)它怎么就能做到这些?我回答前两个问题的时候也说了,无非是它(专制独裁的)政治统治造成的。”

 

盛雪则认为,掌握了高科技工具的中共政权显然已经变成了令人难以对付的怪兽。她说:“可能在所有其他国家,高科技是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用于服务于人类。但是在中国,高科技最大的用处基本上就是服务于中共当局的对每一个人的深度控制。而这种控制已经不仅是控制你的行为,你做什么它就可以追究你,而且是你想到了什么,它就可以追究你。”

 

中共当局则对内对外坚持声称,它统治下的中国人享受着充分的民主和自由,其中包括表达自由,获取信息的自由。

 

▲美国之音(VOA)12月18日报道:年终报道:中国人权2021年全面倒退,国际集体追诉力道转强

中共舆论控制与信息封锁新顶峰


中国人权2021年全面倒退

 

台北 —中国的人权表现每况愈下。回顾2021年攸关中国的十大人权面向,包括在宗教自由、妇权、劳权、维族等少数族群和香港的自治权等人权议题上,国际维权团体和观察人士都做出一致的评价:中国在2021年的人权表现全面倒退,而且短期内看不出有好转的迹象。不过,维权人士也说,今年国际社会对中国各项劣迹斑斑的纪录不再容忍,纷纷直呼:“够了!”,也集体拿出具体的可能追诉行动来施压中国,并且他们认为,已经出现推动中国人权状况改变的因素。

 

早在2020年,中国的人权表现就被总部设于纽约的“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评比为“处于1989年六四以来最黑暗的时期”。如今一年过去了,多数国际人权团体回顾,中国今年在十大人权问题上,不仅不见改善,反而全面倒退,包括对维吾尔人和藏人等少数族裔的持续压迫、对基督教和法轮功等宗教信仰者的迫害、对包含律师在内的维权人士、上访民众和公民记者的任意抓捕和拘押,对香港民主人士的判刑和囚禁、以及对学术界意见领袖和专业人士的噤声,再加上,劳工和妇女权益的长期严重不彰,中国2021年的十大人权表现成绩单仍是严重不及格。

 

维权网编辑:中国人权呈“巨大的退步”

 

一位因人身安全顾虑而不愿透露姓名的维权网编辑告诉美国之音:“总体而言,最近几年是中国人权状况在80年代以来最为恶劣的时期,比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温(家宝)时期都有巨大的退步。”

 

该编辑说,维权网六年来每月发布中国在押政治犯、良心犯报告,从最初信息有限的100人增至今年底的1,197人,人数不断积累中。其中,法轮功受迫害的人数最多,每月都有数十人遭抓捕。而新疆维族和哈萨克族的良心犯也在增加,由于少数民族的信息搜集困难,因此未被揭露者应该还很多。至于访民和公民记者被关押的人也不少,而被监禁的律师常成为舆论焦点,目前还有10多人在狱中孤独地抵死抗争。

 

该编辑担心,国际社会若持续缺乏实质的制裁和干预,中国人权恶劣的状况未来恐将进一步加剧。

 

台湾法轮功人权律师团发言人朱婉琪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自从前中国领导人江泽民于1999年成立610办公室镇压法轮功以来,中共对境内数千万法轮功学员的打压,22年来不曾间断,据私下访谈的统计,每月持续有近百人被判刑。

 

朱婉琪说:“就我们不完全统计,大概分成几个类别,包括非法判刑、酷刑、骚扰绑架、抓捕等等。从判刑的数目来讲,一直都维持着每个月大概有90到100(人)左右,所以在2021年的一月份到十月份,合计有1,029名法轮功学员被非法判刑。年纪最大有到八十岁左右,最长的时间有一年到十年左右。”

 

朱婉琪说,大部分学员被捕都是因为在外练功或说出中共迫害法轮功、其他族群或宗教团体的真相,但近年越来越多老龄学员在家安静练功也会无端遭到逮捕,镇压的“老龄化、普遍化和频繁化”一直持续着。她还指控中共触犯“反人类罪”,因为法轮功学员是中共活摘器官的最大受害者,虽然实际受害人数难以统计。

 

宗教发展势头危及极权统治

 

朱婉琪说,虽然中国灭绝性地打压法轮功,但对其他宗教相对宽容。不过,近年在习近平的主政下,中共对基督教、佛教、地下教会、即便是政府列管的三自教会,也一样紧缩控制,甚至回到文革时代的类似做法,要中小学老师、父母、小孩互相举报其个人信仰倾向。她说,中共对宗教的强化管控除了基于其无神论的本质外,也担心独立思想、宗教团体人数和力量的扩大对其极权统治可能带来的威胁。

 

朱婉琪说:“当它(宗教)的势头让中共觉得它的政权可能受到危及的时候,它(中共)就把这个假想敌当作除之而后快的对象。所以,即便你是律师,执行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即便你是法轮功,你实行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十六条宗教自由的规定,那你照样成为所谓的不稳定因素。这个不稳定因素不是针对中国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于自己政权的不稳定感,所以,今天中共的所作所为,都不是为了利国利民,而是为了保护它政治统治的需要。所以它制造了很多假想敌,制造了很多恐怖的统治,来维持它政权的继续。”

 

律师也是中共打压的对象之一。人权团体说,自中共于2015年7月发动“709大抓捕”一次性地关押了三百多名维权律师和维权人士,引发国际挞伐后,近年来对律师族群的迫害虽转低调,但其“无声镇压”的手法却越来越极端,不仅屡以“国安罪名”,如煽动颠覆国家罪处治,还系统性地剥夺他们的各项法律权益,如拒绝律师会见、强迫接受官派律师等,甚至株连无辜家属或辩护律师,如将律师证作为武器来“清洗”不听话的律师。

 

据总部设于瑞典的人权组织“保护卫士(Safeguard Defenders)”12月初的统计,自2016年以来,至少有35名中国律师被吊销律师证,82起刑事被告被迫接受官派律师。



维权律师遭非法酷刑逼供


香港支联会副主席邹幸彤


 

2021年1月28日郭飞雄从广州白云机场启程到上海转机赴美探视病妻,当天晚上在浦东机场被禁止出境(郭飞雄友人分享图片)


 

而且中共对维权律师和维权人士也越来越不人道,包括在狱中施以酷刑、出狱后继续软禁或遭“边控”禁止出境,例如唐吉田和郭飞雄等律师即便在海外的家人罹患绝症,也被禁止出国照顾。

 

多位律师,包括新公民运动核心人物之一、因2019年底参与厦门民主集会而被捕的丁家喜,更传出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侦查期间,遭到刑讯逼供。

 

丁家喜的妻子、现居美国纽约的罗胜春告诉美国之音:“主要是酷刑、噪声骚扰,连续绑在老虎凳上,剥夺睡眠,剥夺食物和饮水,就是每天让就他活着就行了,就这样的一个状态。这个是他们(中共)最恶劣的违法。”

 

罗胜春说,中国的法治环境每况愈下,以丁家喜案为例,他和许志永不过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倡导公民意识、非暴力、不合作等平和手段”,却被当局扣上“组织策划颠覆国家政权”的罪名,而且处处违法办案,如丁家喜被捕后,公安体系未书面通知家属和律师,而且他在最初六个月的监视居住期和囚禁在看守所的前七个月内,也完全被禁止律师会见。现在司法机构还在无法源依据下,把该案列为国家机密案件,要求辩护律师需签保密协议,才能阅卷,而且不能对家属或媒体透露案情或起诉书内容。

 

罗胜春还提到,丁家喜案今年初进入法庭审理阶段后,法院未遵循正当的审理程序,也未见检察院提出任何确切证据,违法之处“不计其数”。

 

罗胜春说:“自从他(丁家喜)被抓,我才认识到,(中共)国保、执法者是怎么操控法律,把这个黑白一颠倒,用自己的法律来整治自己的人民。所以我的感触就是(中国的)法治体系是以人民为敌人,它讲的就是怎么来控制人民,迫害人民。”

 

她还说,丁家喜等人在狱中犹如被“当成牲口”,伙食单一且不足,用具质量低劣,而且放风时间短暂,每天只有20分钟,不符规定,严重损害受刑人的健康和体能。

 

其他人权劣迹: 新闻自由、西藏、新疆、香港等

 

另外,公民记者也是中共的假想敌之一。据无国界记者组织的调查,中国今年的新闻自由严重大倒退,至今至少关押了127名记者,堪称是“全世界最大的记者监狱”,例如因第一手报道武汉疫情真相的张展就被判刑四年,而中国在全世界180个国家的新闻自由指数长期敬陪末座,最新排行是第177名,只比北韩好一点。

至于在香港,随着港版国安法的制定,中国扩大对香港民主人士的打压,2年来,已抓捕过上万人,其中数百人遭判刑定罪。观察人士说,中共将香港原有的法治环境、自由的生活方式和公民社会已经破坏殆尽。

 

多年来,中共对少数族群的迫害也引发国际非议,例如,在西藏长年打压藏传佛教和西藏传统文化,在新疆则设立类似拘留营或所谓的“职业培训中心”,据德国学者郑国恩(Adrian Zenz)的调查统计,至少关押了100万名维吾尔人和其他穆斯林少数民族,对其洗脑、强迫劳役等改造工程,被数十家国际人权团体认定为“种族灭绝”恶行。人权团体除联名要求联合国介入调查外,还呼吁世界各国集体抵制北京冬奥,以示对中国的抗议和制裁。目前,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已决定祭出“外交抵制”,不派官员出席明年2月的北京冬奥。



此外,网球好手彭帅指控遭前中国副总理张高丽性侵一案尤其突显出中国妇女权利得不到保障,此争议已引发全球关注,但中国不仅未启动调查,彭帅还疑似被迫“公开现身、公开辟谣”,引发国际女子网球协会(WTA)不顾上亿美元的损失,也要做出在中国停赛的决议,以示关切和抗议。

 

WTA的举动普遍获得各界和国际人权团体的赞许,人权团体“保护卫士”瑞典籍的创办人彼得.达林(Peter Dahlin)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他看到了改变的契机。

 

国际集体追诉力道转强

 

彼得.达林说:“我认为,WTA给公司、机构或运动组织做了一个如何和中国交手的最好示范。许多中国观察人士早就知悉,中国是虚有其表。如果真的有人起而抵制中国,很快地就会看穿,中国并没有外界想像地那么强大。一如大家在WTA一例所看到的,就算只有个别组织或公司起而对抗中国,中国就会兵败如山倒。”

 

彼得.达林说,澳大利亚也是另一个典范,虽然2年来受到中国的经济制裁,但仍成功开发其他市场,给全世界上了“失去中国市场也无仿”的一堂课。

 

而罗胜春和法轮功的朱婉琪也说,他们今年感受到国际社会转趋积极,尤其已有部分国家开始采取具体行动,来追诉中国侵权的责任,并施压中国改善人权纪录。朱婉琪认为,欧美国家、台湾、日本和澳大利亚都陆续通过类似“马格尼基人权问责法的法案”,并援引该问责法冻结人权迫害者的财产或拒绝其入境。她认为,这是最实质有效的制裁。

 

不过,位于美国的人权观察中国部主任索菲·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认为,国际社会对人权迫害者的法律追诉还有待加强,例如,新疆党委书记陈全国应被绳之以法,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则应被勒令关闭,正义才能真正得以伸张。

 

索菲·理查森告诉美国之音:“我们尚未看到任何有意义的作法,以问责或法律追诉这些中国高官。是的,制裁有了,但(对迫害人权者的)问责,却还没看到。”

 

▲美国之音(VOA)12月19日报道:年终报道:明星频翻车,文娱界人人自危的一年

 

明星频翻车,文娱界人人自危的一年

 

华盛顿 —2021年中国娱乐圈大事件频频发生,官方出台的整顿和监管措施更是接连不断;2021年中国的红色作品层出不穷,红色话剧《香山之夜》中满腔豪情的毛泽东写下了“人间正道是沧桑”;2021年针对教育行业的整改措施也是一波才动万波随,从整顿校外培训,到《家庭教育促进法》,再到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师德师风建设……中国官方针对文娱及教育领域的一系列做法也引发了人们对于重塑新社会、重塑新文化的讨论。

 

整顿文化娱乐产业 “畸形”审美难容忍?

 

中国女明星郑爽今年1月因“代孕弃养”风波遭官方封杀掀开了2021年的娱乐圈大戏。自此以后,偶像歌手吴亦凡因涉嫌性侵入狱,演员张哲瀚因靖国神社前拍照片被封杀,钢琴王子李云迪涉嫌嫖娼被拘留。演艺圈人人自危的同时,中国当局在2021年似乎加强了对文化娱乐产业整顿和监管。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今年6月开展了“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重拳出击整治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制造话题干扰舆论影响传播秩序等乱象。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8月发布的题为《斩断娱乐圈乱象背后的资本链条》的专访文章中对娱乐圈资本无序扩张乱象提出批评,并表明要斩断娱乐圈乱象背后的资本链条,预示官方打击资本无序扩张的行动将扩展至娱乐圈。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今年9月召开了全国“加强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学习贯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指示批示精神,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和把握做好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同样在9月,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中共中央宣传部等相继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地传媒和娱乐机构甚至包括游戏平台“坚决杜绝‘娘炮’等畸形审美”,“坚决抵制拜金主义,‘娘炮’,‘耽美’等不良文化”。

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今年10月还就卫视节目存在的过度娱乐化问题,对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广播电视台进行了约谈。

 

整顿行动、指示通知、会议约谈……一系列的监管措施令人应接不暇。英国诺丁汉大学媒体研究专业副教授包宏伟博士表示:“2021年将娱乐圈政治化的表现似乎比以往更强。”

 

动漫动画也是当局的关注对象。中国国家广电总局9月在一份通知中说,动漫内容应该“健康向上”,抵制“含有暴力血腥、低俗色情等不良情节和画面”。

 

此外,中国文旅部要求自10月1日起,所有歌舞娱乐场所的卡拉OK系统都必须下架“政治不正确”的违规曲目。

 

从演艺娱乐界到其余文娱领域,中国当局在2021年的整顿力度似乎超越了以往。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CFR)高级研究员,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张彦(Ian Johnson)认为,中国共产党近十年来做出了一系列举措意在全国推行意识形态一致性,2021年针对文娱领域的一系列整顿措施也是在继续这一努力。

 

张彦对美国之音表示,在21世纪初及21世纪10年代早期,“当时互联网还相对较新,人们有很多新的有趣的机会来表达自己,我认为党已经系统地试图控制这一点,加强意识形态的一致性”。

 

他接着说:“最近的监管措施可能是过去30年内最有力、最全面和最系统的。”

 

肯塔基大学副教授张毅认为,性别关系是中国共产党目前进行管控的核心手段和方式。郑爽事件涉及代孕,与传统家庭观念不符;而娘炮的艺人形象其实是对共产党打造的以男性霸权为主的强硬国家形象的直接威胁。他说:“所以不管是从意识形态也好,还是从控制公众的角度也好,他们都需要对这样的现象进行控制。”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江宇8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文化娱乐产业迅速发展,但产业在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部分流量明星负面新闻频出,尤其个人因素,但也与娱乐界不正常的行业生态有很大关系。

 

江宇还说,如果任由资本在文艺界无序扩张,就会失去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作用,就会瓦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红歌红剧红展览 百花齐放已不再?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主旋律文艺作品便是“献礼”的主要方式之一。纽约时报曾在一篇报道中说,为纪念建党100周年,习近平政府宣布了300项歌剧、芭蕾、戏剧、音乐和其他作品的演出计划。

 

中共的官方宣传称,为庆祝其百年华诞,“伟大征程”特展呈现了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歌剧《红船》描述了百年峥嵘的“壮丽征程”;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讲述了复兴中国梦的不息奋斗;舞剧《五星出东方》诠释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电影《长津湖》歌颂了冰雕连的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

 

中国某音乐品类演出公司员工表示,今年剧院安排的红色演出会比往年更多一些。正能量的主旋律题材歌剧、音乐剧项目会更受重视,能吸引更优秀的创作班底。此外,这类项目也基本都能获得国家艺术基金。

 

中国官媒光明日报说,这些高水准的主旋律影视剧作品备受青少年称赞,但也有一些网友表示,一些红色作品索然无味。还有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些主旋律作品是政治宣传。耶鲁大学研究中国20世纪历史的历史学助理教授何若书(Denise Ho)对纽约时报说:“和毛泽东一样,对于习近平来说,艺术首先是政治工具。”

 

毛泽东在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曾谈到党的文艺工作和党的整个工作的关系问题。他说:“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转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70多年过后,习近平在2014年时曾表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圣母大学副教授詹启华(Lionel Jensen)说,中国推行红色作品是一种广泛形式的努力或先例,压制了各种形式的文化体验。

 

媒体人何伟杰(William J.Holstein)也认为,这是一个“决定性的时刻”,所有形式的媒体、所有形式的社交媒体和所有形式的文化现在都必须向党致敬。没有异议的空间,没有容纳不同观点的空间,如果在这种环境下表达了不同的观点,那么你就会像一颗冒出来的钉子给敲打下去。

 

在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张彦看来,中国政府希望这类红色作品能够更好地重塑社会,加强对人民的控制。他表示,政府有强有力的工具,也在用强大的领导力量来推动这一进程,但是,共产党可能要努力解决的问题是这些文化产品到底有多吸引人。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研究员皮奥巴托(Daria Impiombato)说:“中国共产党明白文化在塑造社会方面有多么强大,因此它现在正试图利用文化。”

 

英国诺丁汉大学媒体研究副教授包宏伟对美国之音表示,文化可以作为经济、政治活动,也可以巩固和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他说,主流文化可以增强民族主义。特别是在当前新冠疫情、国际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重塑和统一文化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文化可以说是起到了凝聚民族向心力的作用,它对于统一意识形态至关重要。

 

他还提到,中国共产党会区别对待不同文化。其中社会主义文化是他们所倡导的,比如说会提倡“唱红歌”等多种群众文化活动。但与此同时,中共表现出对流行文化的缺乏了解和信任。这是因为流行文化经常是是国际化、大众化、具有一定叛逆精神的,同时它与商业文化、明星文化和粉丝文化紧密结合,这些都可能会和主流话语产生冲突。“所以(政府)对流行文化的管控会越来越强,试图消除流行文化中的叛逆精神和不可控因素,希望能把它变得更加驯服。”

 

包宏伟还在9月的一篇文章中写道,虽然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时代的变革,一些旧的文化形式可能不再吸引年轻人。但中共仍试图复兴社会主义文化,试图用它来团结当代一个分裂严重的国家。

 

文章说:“中共反对青年文化和流行文化的举措可能是为了弥合不同阶层、地区、民族和城乡差距之间日益扩大的社会差距。中国社会的这些巨大差距是后毛泽东时代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的结果。为了应对新自由主义改革的负面影响,以及这些政策带来的政治和社会动荡,中国共产党转向了文化领域,将其作为一种快速、简单的解决社会问题的解药。”

 

统一教材整顿校培 百家争鸣难再现?

 

针对教育领域的整顿行动似乎也是中国政府强化社会控制大计划的一部分。中国政府从今年年初开始便全面拉开了针对教培市场的各种整顿和惩罚。今年6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更是对新东方、学而思等15家培训机构“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进行处罚,合计罚款3650万元。

 

此外,中国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大中小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也于2021年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教育部网站称:“读本与统编思政课教材相互补充,构建起更为坚实的新时代铸魂育人教材体系。”

 

今年10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审后通过了《中华人们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强调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号召减轻青少年学业负担,规范家庭教育机构发挥重要作用。

 

位于美国的“公民力量”创办人杨建利曾对美国之音表示,颁布新的《家庭教育促进法》,是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想在中国推行一种新的社会和新的文化运动的一部分。

 

他说:“他的很多举动,包括规范演艺人士的一些行为等等,就是他有点想干净这个社会的感觉,就是新文化运动,新道德运动。我觉得这是他的政策的一部分。因为习近平很显然要改造这个社会,有很大的企图心。”

 

中国官方在2021年还希望推进教师们的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教育部自今年5月便开展了师德专题教育,在11月召开的师德专题教育总结交流暨师德师风建设重点工作落实推进会上更是强调,提到要“要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做好系统规划,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

 

肯塔基大学副教授张毅认为,针对教育领域的一系列做法最直接的目的是对小孩从小进行洗脑教育。就教培行业来看,校外培训机构的一些教师,特别是外语培训的教师,都有自由主义的倾向,这对目前正在渐渐收紧的共产主义或是党文化的集中控制是一个重大威胁。

 

但有分析人士认为,教育课外培训负担过重等问题的实质也是资本逐利最大化所导致的。行业分析人士刘先生(化名)表示,教培实际是在利用家长的焦虑赚钱,围绕教育行业的一系类政策也是在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防止将这一领域产业化,利用焦虑赚钱。

 

二十大将至 2022路在何方

 

肯塔基大学副教授张毅认为,在2022年,国内外面临的斗争越来越激烈,面临重新政治站队,面临高层大洗牌的过程,竞争和内斗会更加激烈,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操作。他提到,这一方面是可以转移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对社会和公众进行整合。

 

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张彦则表示,有时,看起来固若金汤但实际上可能不堪一击。像习近平这样的领导人正试图通过强制手段(by force)来团结一切,主要是意识形态和物理上的强制手段,但从长远来看,这是站不住脚的。

 

他说:“这种情况可能还会持续几年,五年,十年,这很难预测,但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假设中国的一切都会继续下去。”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已于11月闭幕,会议不但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还决定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中共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圣母大学副教授詹启华认为,二十大后会发生什么似乎至关重要,“我想我们会看到我们在前几届会议中看到的,那将是对已经采取的方向的一种相当热情的肯定,以及在教育体系中纳入习近平思想,以及对大众媒体和企业媒体的约束”。他还表示,很多年轻人可能会对这些新规定感到震惊或反对。

 

他还对美国之音说:“我认为共产党提出这些规定不是好兆头。因为有很多其他领域的异议可以非常强烈地发展,包括宗教或种族,还有流行文化。”他接着说, 所有这些努力都试图限制人类的文化体验,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人们仍能找到方法自由表达。

 

除中共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外,北京冬奥会是2022年的另一备受瞩目的活动。《中国特色的软实力:中国的民心运动》(Soft Power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na‘s Campaign for Hearts and Minds)一书的作者之一艾德尼(Kingsley Edney)表示:“北京原本承诺在奥运会期间对国际媒体更加开放,但我们已经看到北京的外国媒体抱怨说,这些承诺没有兑现,因此外国记者仍然很难接触到中国,这对于任何放宽限制来说,都不是好兆头。”

 

▲美国之音(VOA)12月20日报道:年终报道:北京频频打压科技巨头 为科技转型铺路?

 

北京频频打压科技巨头,为科技转型铺路?

 

台北 —对中国的科技巨头来说,2021年是相当难熬的一年。北京官方紧缩市场监管,频频出手打压互联网民企,重挫许多中国科技巨头的市值,也导致上兆美元的损失。分析人士指出,北京一连串的重拳整顿是为了中国的“科技转型”铺路。中国打算向德国看齐,将发展重心从消费科技,转向深度和工业科技,因为美中科技战一开打,中国认清到自己的实力落后美国太多,尤其是半导体等科技制造业有太多的短版要补强。

 

“在家不出门,能买天下货”、“手机不离手,钱包不带走”,这是中国平民百姓日常的写照,反映出电子商务与数位支付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和便利性,以及互联网企业是如何形塑现代中国人的市井生活。

 

数字科技为中国经济创造新的成长动能,不过即便是大到不能倒的科技巨头在中国共产党面前还是得俯首称臣。2020年11月,阿里巴巴旗下市值高达350亿美元的蚂蚁金服上市案被临时喊卡,揭开了北京这一连串打压民营科技企业行动的序幕。

 

“反垄断法”惩治科技巨头

 

2021年中共掀起的第一场监管风暴是反垄断,开铡的对象是历经野蛮生长的大型电商平台。

 

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4月指控阿里巴巴集团“利用优势地位和互联网商家对其平台的依赖性采取不正当手段,强迫中小商家二选一”,以独揽在其网络平台上架贩售的商机。监管单位认定“二选一”的手法违反“反垄断法”,并对阿里巴巴开罚人民币182亿元(27.8亿美元),创下中国“反垄断法”施行以来最高罚款。

 

数日后,中国另一科技巨头腾讯也被盯上,监管总局指控腾讯收购两家中国汽车网路平台的股权案,违反“反垄断法”,祭出行政处罚合计人民币100万元。

 

监管总局接着在7月和11月两度挥刀,阿里巴巴、滴滴、腾讯、苏宁、美团、百度、京东等不同行业的网络平台全数遭控违反“反垄断法”,每涉一案均开罚人民币50万元。

 

其中中国网约车龙头滴滴尤其损失惨重,6月底风光赴美上市后,市值最高涨到800亿美元,但挂牌不到一周,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便以“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为由,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所有滴滴的APP.网信办等七大部门随后更进驻滴滴,展开网络安全审查。自此滴滴在美股价一泻千里,市值也腰斩。12月初,滴滴终于不敌“国家安全”大帽,宣布启动在纽约证交所的退市手续,准备改赴香港上市。

 

对于这些富可敌国的科技巨头而言,能够用钱解决的事,都是小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8月提出“共同富裕”的主张之后,阿里巴巴与腾讯双双捐出人民币1000亿元响应,而其他科技巨头,如美团的王兴、小米的雷军等人也都跟进捐出数亿人民币的巨款,避免成为政府眼中钉。

 

中国科技股市值总蒸发1.2兆美元

 

不过,中共铁了心要整改民企,手段可不只有罚钱。执中国网游市场牛耳的腾讯,旗下的旗舰游戏“王者荣耀”于8月初遭官媒《经济参考报》点名为“精神鸦片”、“电子毒品”,整肃风声四起。8月底,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拍板定案:“所有网游业只能在周五、六、日和法定假日的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一律禁止提供服务。”

 

北京当局这一连串锁定科技巨头的打压,导致过去一年来中概股惨遭抛售。美国媒体《CNN》统计,今年上半年以来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总市值累计已蒸发逾1.2兆美元。其中,阿里巴巴市值相较去年10月的高峰狂泻近44%,3440亿美元的市值凭空消失;而腾讯股价也从今年初的高点惨跌近四成,逾4000亿美元的市值也灰飞烟灭。

 

根据财经媒体《彭博》于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阿里巴巴与腾讯已经双双跌出全球市值前十大的公司榜单,这也是自2017年以来,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首次没有中国企业入列。

 

科技战看见实力差距 中国拼科技转型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官方对科技巨头连出重拳打击,主要放眼长期的国安危机,这得从三年前美国对中国所发动的贸易战升级为科技战说起。分析人士认为,为保护美国的智财权并围堵中国的科技崛起,美国对中国的半导体芯片产业祭出了“卡脖子”的策略,将中国IC设计龙头海思、晶圆代工龙头中芯一一纳入贸易黑名单,他们因此无法再向技术具“美国成分”的晶圆代工厂台积电投片,也不能采购如荷兰阿斯麦(ASML)的极紫外光刻机等先进芯片制程的设备。换句话说,中国企业买不到高阶芯片或新的IC制程,就算想自己“闭门造芯”,也买不到工具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对此,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亚洲项目研究员麦特·希恩(Matt Sheehan)12月6日在一场视讯研讨会上表示,北京打压科技巨头背后的战略思维是有意将经济的发展重心从消费科技(Consumer Tech)转向深度科技(Deep Tech)和工业科技(Industrial Tech),不过,打压消费科技企业将严重扼杀中国的科技创新。

 

位于台北的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长刘孟俊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成功让中国顶尖人才只贪图数字科技衍伸出的商业模式。但在美中科技战的困境下,中国买不到、也讨不来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国外最新的机械设备,这让中共看清制造量能的重要性,因此,中国近来扩大对机械、精密加工以及半导体等产业的政策支持。

 

刘孟俊说:“这些产业所需要的是优质科技人员,但现在利用到数位(字)科技产生新的Business Model(商业模式)后,所形成的快钱吸引了很多优势的人才进入。所以中国希望是把这种风气导引回来,让那些聪明的脑袋更愿意去从事十年磨一剑的制造业。对于中国而言,(这)是把提振制造文化成为一个稳定它国有、国家里面产业的能量。”

 

分析人士说,北京一手打压服务业本质的数字科技,一手拉拔制造业基础的深度科技,印证的是中国近年来奉为显学的“德国模式”。

 

制造业为基础的德国模式

 

北京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与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Roland Berger)合著有《中国经济的未来之路:德国模式的中国借鉴》一书。书中指出:“强大的制造业能力、一流的产品与服务的出口导向、关注利益相关方的企业治理、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发达的基础设施以及全面的结构改革,这就是挺过金融危机仍能强劲增长的德国,为全球经济做出贡献的德国模式。”

 

刘孟俊指出,中国力推“小巨人”,意即中小企业的佼佼者在各自的领域做出最优质的产品。他说,习近平钦点成立的北京证券交易所就是在帮中小企业融资,代表中国了解到扶植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固然好,但也不能忽视小而美的企业。

 

刘孟俊说:“最近他们在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就是在每一个领域里面成立一个单项冠军,这个就是它要扶持的一个目标。专精特新的小巨人,可能在德国里面就称之为Hidden Champion,就是隐形冠军,或者在台湾里面称为中坚企业,在每个领域里面特定的一些环节当中,它 是做到最好、最优质、可能在全世界最有能量。”

 

分析人士说,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将强化中国的制造优势,推升制造业对GDP的占比,并改进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性,及加速解决众多领域的“瓶颈”。

 

位于台北的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所长陈建甫也同意,美中科技战开打后,中国的先进科技发展被美国掐住咽喉,凸显出中、美科技实力的差距,以及中国在科技制造量能的不足。但中共一方面撒钱扶植半导体等科技产业,另一方面打击互联网民企,也颇有“国进民退”的味道。

 

陈建甫告诉美国之音:“很多的国营企业开始收到中央补助要发展所谓的科技业。不管是中芯,或是华为,它(们)基本上是以国企为主的制造业、IC制造业或是美中在竞争的所谓的科技软体。相对地,它(中国)就伸手把这些过去放任的这些(巨头),不管是马云、马化腾,甚至在抖音上市的时候趁机把它给 拉下来。”

 

中国全力发展尖端科技 弯道超车不容易

 

陈建甫认为,中共希望将资金、人才导引到国家迫切需要的IC等科技制造业,但数字科技跟IC制造业落差极大,人才不容易移转,再加上受到美国围堵,关键技术取得困难。尤其科技制造业需要累积技术,中国想“弯道超车”恐难于上天。

 

陈建甫说:“中国大陆希望弯道超车,就是说可能在过去第一代、第二代的这些IC制造,可能中国输美国输很多,那我们可不可以在第三代半导体里面找出一个捷径,打败以美国或是台湾或是日本这些西方国家目前所掌握垄断的IC制造业?所以他们也有积极在发展所谓的 第三代半导体。”

 

以光刻机为例,卡内基基金会的希恩笑称,如果可能,中国政府会毫不犹豫用阿里巴巴换取光刻机,光刻机是生产高阶芯片的核心装置,希恩说,阿斯麦5年才打造出原型机,14年后才收到第一张订单,这么长的投资回收期让不少竞争者打了退堂鼓。

 

希恩说:“中国的转变是必须的,只是在深度科技和工业科技的领域,过去所依赖的通用技术、投资者涌入和政府添柴火三合一的新创模式不会奏效,因此,会放缓其他领域创新的步伐。”

 

▲美国之音(VOA)12月21日报道:年终报道:前瞻中共20大,习近平续任之路满布绊脚石



前瞻中共20大 习近平续任之路满布绊脚石

 

台北 —2021年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执政的第十年,也是中国面临内外挑战最严峻的一年。展望2022年,秋天登场的中国共产党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二十大)将是中国政坛最关键的大事。一般认为,习近平将打破惯例,于明年的二十大后顺利开展第三任期。但观察人士指出,无论从党内利益分配、社会治理到中国经济前景,乃至未来的政治继承等各面向,习近平独揽大权的强势作风恐将为他带来更多挑战。

 

中共领导班子原预计在二十大换届,但十九大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迟迟不见接班候选人,前年全国人大又修宪取消国家主席的任期限制,今年的六中全会更通过中共党史上第3份“历史决议”,确立习近平的核心地位。种种迹象看来,习近平继续连任似乎已成定局。

 

习打破接班惯例激化党内斗争

 

相较于毛泽东过世时,党内陷入激烈的接班斗争,中共在江泽民到胡锦涛时代陆续推出接班规则,包括领导人隔代指定继承、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集体领导、政治局委员“七上八下”划线离退(意指67岁还可续任、但全会当年足68岁则须退休)等不成文的“惯例”,让政权运作及更迭有迹可循。

 

这些接班惯例有助于减缓党内各派的权斗,而位于台北的台大政治系荣誉教授明居正指出,不少惯例恐在二十大前的权力争夺中一一被改变。

 

尽管普遍预计习近平会在明年秋天的中共党代会上连任,但也有学者指出,独揽大权的强势作风会为他带来诸多挑战。眼下中国内外交困,反对力量也在摩拳擦掌,“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台大政治系荣誉教授明居正说。#2021年终报道《前瞻中共20大 习近平续任之路满布绊脚石》https://t.co/8BSzxHa1PC pic.twitter.com/7Zqy6fjltE

 

首先是中共常委人数,在江泽民和胡锦涛时期设有9人,十八大起减至7人。现有传闻,二十大常委可能进一步减到5人。而政治局常委韩正等人也可望跟着习近平打破退休年龄限制,继续位居权力核心。

 

明居正说,每一项改变,代表二十大前党内各派系卡位之激烈,其中,包括反习势力也可能蠢蠢欲动。

 

曾任台湾总统府两岸关系特别顾问组成员的明居正告诉美国之音:“其实反习的力量也在摩拳擦掌,大家也真的担心说,你又上去了,那我们怎么办?所以就习的续任不续任,我觉得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在。”

 

明教授认为,即便习近平顺利上位,也开了一个恶例,也可能加剧党内对他独揽大权的挑战。

 

“如果习续任,就打破七上八下(的惯例),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打破?如果我们不动的话,那其他人就没有机会(卡位)了,所以就会产生另外一波的冲击。常委人数要再减的话,这争斗就更激烈了,那就不但派际之间会争,派内也要争,因为你上去我就没了,所以现在就是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领导人终身制恐酿政治继承危机

 

除了人事布局,习近平任内一步步改造中共党机器。分析人士表示,胡锦涛时代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被形容为“九龙治水,各管一摊”之分权集体领导模式,现在被集中在由习近平一人掌控的各个“小组”底下。他甚至要求政治局常委要做“工作报告”、建立“请示制度”,许多原属于国务院的职能也被扩权的党务系统所吸纳,更别提近年来大规模抓捕维权律师、打击NGO,形成“强国家,弱社会”的种种集权之举。

 

位于台北的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习近平大权独揽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渐渐浮现。首先是在国家治理上,因为凡事都靠顶层管理,导致基层官员功能严重萎缩,无法再扮演挖掘社会问题、下情上达的主动角色,这将让中国在应对重大公卫、突发事件时显得迟缓。他说,新冠疫情初期,武汉医师李文亮上网发出警讯,反遭公安约谈就是一个下情无法上达的明显案例。

 

其次,习近平之后的接班人也恐将难以施展,因为第三次“历史决议”将习近平的权力“定于一尊”,并拉抬到比肩毛泽东之后,未来无论谁接班,恐怕都难脱习近平的强人阴影。

 

长期关注中共政权运作的寇健文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决策判断能力一定是会下降的,所以不管习近平在健康良好的情况下他下台,或是他采取终身制的一个做法,长期来讲,中共政权会面临比较大的一个挑战是在后习时代,这个接班人能不能变成一个真正强势的领导人,摆脱习近平阴影。”



中共议决 2022年经济“稳字当头”

 

与权力分配同样棘手的是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这也是习近平的最大挑战之一。

 

2021年的中国经济在历经上半年的强劲成长后,下半年已经放缓并出现疲态。

 

展望明年,据路透社12月初的报道,中国官方的经济顾问团建议,将中国2022年的经济成长目标下调并设定在5%至5.5%之间,此一数字略低于北京多年来追求GDP 6%以上的成长目标。

 

虽然目前各大经济研究机构的预测都显示,中国2022年的经济还可以成长5%-5.5%以上,不过,他们也警告,变种病毒Omicron的可能威胁、金融和高杠杆风险、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恶化迹象,以及互联网产业和娱乐、课外补校等行业所受到的监管冲击,都可能为明年的中国经济带来更多下行的风险。

 

星期六(10月9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

 

在此前提下,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2月6日的会议中特别强调,2022年的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扩大内需,做好“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

 

就在同一日,中国房地产巨头“恒大集团”因未能在美元债宽限期后支付债息,再传违约风暴,并遭信评机构惠誉调降评比。此前同样知名的“阳光100”、“花样年”等房企,也先后传出债务违约。

 

中共的口号正好反映出中国经济在诸多领域所面临的困境,这将对习近平的长期执政和中共统治的正当性一一带来挑战。

 

中国经济“3驾马车”出口独木难支

 

相较于内需不振,中国在出口方面仍呈现荣景。受惠于东南亚各国疫情严峻,大量出口订单回流中国。据官方统计,中国9月份出口额3057.4亿美元,同比增长28.1%.不过,工厂加班加点赶订单之际,却遇上各地缺煤限电,让部分出口业陷入停产的危机。

 

位于美国加州的独立媒体人王剑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国目前推动的经济“三驾马车”,也就是消费、投资和出口中,只有外贸出口仍一枝独秀,但也是“独木难支”,尤其中国劳动力等生产成本逐年升高,一旦疫情趋缓,出口订单恐将再次流失,因此,他认为,明年中国的经济危机四伏。

 

王剑说:“明年中国经济最大的危机就是这三个地方,一个是房子,一个是出口,还有一个地方就是金融。因为房子一出问题,金融就会出问题,这就像当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一样,所以你形容明年的经济状况,基本上你可以用4个字来形容,叫危机四伏”。

 

学者:经济困境恐引發社会动荡

 

针对习近平的续任,位于德国柏林的政治学者张俊华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共领导层间历来有着根深蒂固的“一条船共识”,深知全党都绑在一条船上,若船有破洞对谁都没好处,因此形成相当的稳定性。在此前提下,如习近平这样一个体力、智力均优、又怀有雄心的领导人偶尔打破常规,亦无不可。不过,许多迹象显示,2022年中国经济持续放缓所带来的不确定感,是中共现在最大的“心病”。

 

张俊华说,政坛不少人也担心,习近平若无限期续任,最终可能带来中国版的“普京现象”。他说,俄罗斯总统普京20年前要求人民给他20年,打造一个伟大的俄罗斯,但20年过去了,他并未能实现承诺。

 

相较之下,习近平也喊出了“中国梦”。

 

但据自由亚洲电台报道,有中国“御用经济学家”之称的清华大学学者李稻葵12月初在一场演说中不讳言,未来5年,中国经济将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时期”。

 

对此,张俊华说,相较于西方国家,经济困境在中国恐带来更严重的政治冲击、甚至引发人民闹革命。

 

张俊华说:“西方国家的经济不好,老百姓也不是很愉快,但是不会涉及到社会不稳定或是闹革命的现象。但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经济不好的话,就很害怕社会不稳定、政治不稳定了等等,就怕政权被推翻了。从这一点来说,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屡触西方底线战狼外交难乐观

 

除了种种内忧,在外交方面,多位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学者一致认为,未来一年,习近平恐面临外患不断。

 

明居正分析,中国接连爆发新疆人权问题、香港问题、台湾问题,还有没完没了的战狼外交争议,乃至网球明星彭帅遭性侵事件,几乎每一件都触碰西方人权及道德底线,迫使各国必须在道德与中国市场利益之间选边站或重新找到平衡点。

 

张俊华则认为,即使是前几年,对于习近平推销“一带一路”战略高度欢迎的非洲各国近来也因为中国投资减少、以及陷入债务危机等问题,降低了他们对中国的忠诚度。他说,中国若想要化解这一连串的涉外争议,重塑其在国际间的政治信任度,就得严厉针砭先前政策和战狼外交的错误,然而,张俊华质疑,习近平周遭多是唱赞歌、拍马屁的官员,而中共也一向拒绝自我批判,因此,中国在二十大前的外交局势仍不容乐观。

 

▲美国之音(VOA)12月22日报道:年终报道:逃离还是抵抗?台湾人看中国武统威胁



逃离还是抵抗?台湾人看中国武统胁

 

旧金山 —过去几个月来,中国军机频频绕台,华盛顿表态强硬,让人感到台海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变得更加切实。对退休金融人士陈怡光来说,确实如此。

 

住在台北的陈怡光和家人曾考虑过要囤积粮食和水。他说,如果台湾遭受攻击,他们可能会逃离,但是航班可能全部会被取消。“(中国)入侵的可能性一直都有”,52岁的陈怡光说。

如果中国突然占领台湾,台湾失去自治,在西方盟友援助下逃离、生存和抵抗是通常会想到的一些情形。前英国殖民地香港在2020年实施《国家安全法》后经历显著变化,许多台湾人表示感同身受。

 

台湾长荣大学退休政治学教授李宪荣说:“台湾人已经看到香港发生了什么,他们对此感到非常害怕。”

 

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台湾民众想要永久维持现状或之后再决定是独立还是和中国统一。只有1.5%的受访民众想要“尽快”统一。

 

旧仇新怨

 

中国声称对台湾这个与其相距160公里的自治岛屿拥有主权,并且不排除在必要时动用武力夺取台湾。两岸自1940年代中国内战之后就一直分治,当时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在败给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之后退守台湾。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早些时候誓言“和平”统一台湾。

 

但是从2020年中期开始,解放军近乎每天都派遣军机在台湾西部海域编队飞行,自那以后,战争的幽灵一直挥之不去。一些专家表示,中国试图把在台湾附近的军事行动常态化。

 

美国总统拜登10月表示,美国对防卫台湾有“承诺”,此言论进一步将有关是否会发生冲突的讨论推到风口浪尖。

 

中国国台办10月表示,军机绕台部分针对的是抵御“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和台湾之间的争端。国台办11月还称,如果台湾减少倚赖那些势力,压力将会有所缓解。

 

台湾、中国,世事之变

 

如果中国占领台湾,并带去共产主义政府制度, 将使一个在过去近40年施行民主决策和选举总统议员的台湾社会遭受重挫。

 

习近平说,中国将以1997年对香港承诺的“一国两制”的形式治理台湾。北京承诺给予香港这个世界金融中心一定程度的自治,让民众大体上可以延续1997年前的生活方式。在两年前的反送中抗议活动之后,这种自治开始遭到侵蚀。

 

台湾人公共事务会(FAPA)洛杉矶分会副会长吴兆峰说,台湾人会尽力反击。他说,如果被中国军舰包围,离开台湾岛会很难,反抗者可能可以“逃到山区”生存。

 

吴兆峰说:“我想台湾肯定会尝试反击。不会是中国宣传所说的台湾民众不会反击,只会向中国的入侵屈服和投降。”

 

台湾国防部2020年9月表示,预计将达成当年90%的募兵目标。台湾立法院外交及国防委员会委员林昶佐对美国之音说,可能还有更多的资金和武器。

 

他说:“我看到国际上的报道说,预测冲突会很快发生,也有一些说,不会发生。我个人认为,应当尽可能做好最审慎的准备,因此作为委员会成员,我支持提升我们的国防能力。”

 

台湾中华战略暨兵棋研究协会理事长黄介正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可能会在台湾所有港口和有争议的南中国海上的普拉塔斯群岛(中国称东沙群岛)部署军队,以打破美国盟友构成的链条。

 

美国盟友如今联手遏制中国的海上扩张。华盛顿将台湾与日本、韩国和菲律宾一起视为这个联盟的一部分。

 

李宪荣说:“中国在军事上会变得更强大,它在太平洋上有很好的通路,可以直接威胁到美国。”

 

他说,对北京来说,台湾的其他好处包括台湾是世界第21大经济体,并且有强大的高科技产业。

 

海外反应

 

日本帝国1895年5月登陆台湾岛,并在那之后的大约6个月时间里击败台湾的抵抗力量。大多数游击抵抗运动到1902年也都投降或被挫败。吴兆峰说,相比之下,如果中国今天夺取台湾,台湾会得到更多的国际驰援。

 

虽然拜登政府表示将遵循1979年生效的《台湾关系法》,该法案仅给予美国考虑保卫台湾的义务,但是华盛顿近年来加强了与台湾的防务联系。2019年以来,美国向台湾出售数十亿美元的武器,并且增加了美国军舰穿越台湾海峡的频次。

 

今年10月,台湾总统确认有美军人员驻台训练台湾军队。

 

李宪荣说:“我完全不认为美国会放弃台湾。台湾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都太重要了,所以不管美国政治领袖怎么表述美国立场,美国都会防卫台湾。”

 

黄介正则质疑,如果中国完全占领台湾,会有多少国家站出来试图将中国驱逐出去。这位军事战略家说:“我想会有很多外交声明,没有用的声明。”

 

暂时和平

 

台北餐厅收银员Lynn Liang不觉得会爆发战争,因为军机绕台都避开了台湾的“领空”和土地。她有信心两岸不会爆发冲突,甚至还在最近让儿子去读军校学习纪律。

 

她说:“我们不会打仗,因为台湾人不想打,中国大陆也不是真的想打。他们只是想要吓吓台湾,显示一下说,如果台湾政府推动独立,他们不怕战争。”

 

陈怡光也相信中国不想把事情弄大。他说:“我们还不至于像躲核战那样在地下室挖地堡,或是囤积三个月的食物或一个月的水。我们还不至于那样做。”

 

▲美国之音(VOA)12月23日报道:年终报道:香港——“国安法”阴影下的绝望都市

 

香港 —由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港区国安法》实施接近一年半,有国际组织近日发表年度报告表示,香港在实施国安法后首度有新闻工作者被囚禁,包括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等8人。据统计,今年以来超过50个香港公民社会组织,在国安法的压力之下被逼解散或停止运作,最为人熟悉的是举办六四烛光集会超过30年的支联会、主办7-1大游行接近20年的民间人权阵线,以及长期发表反政府意见的《苹果日报》等。有学者分析,反送中运动之后北京借国安法进行一次彻底,而且有系统的政治清洗,企图令香港变成一言堂的社会。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去年6月底在北京通过《港区国安法》,并且绕过香港本地立法程序,去年6月30日深夜透过《基本法》附件三,直接引入香港实施。

 

国际组织指国安法下首有新闻工作者被囚

 

消息一出,去年6月30日已经有多个本土派以及独派政党、组织宣布解散,包括香港众志、学生动源以及青年新政等,民主派政治人物亦相继流亡海外,包括前香港众志创党主席罗冠聪、前青年新政召集人梁颂恒等。

 

至今国安法实施接近一年半,香港公民社会以及传媒的生存空间日趋恶化,国际组织“保护记者委员会”(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简称CPJ),近日发表年度报告表示,2021年全球共有293名新闻工作者被监禁(imprisoned),创历史新高。

 

报告并提及香港在实施《港区国安法》后首度有新闻工作者被囚禁,包括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6名前《苹果日报》高层以及网台D100节目主持人杰斯,共8名新闻工作者。

 

苹果日报被逼停刊市民感心痛可惜

 

黎智英创办有26年历史的《苹果日报》,在《港区国安法》实施一年内,两度被警方国安处人员大规模搜查报社,拘捕多名编采人员,今年6月更被冻结超过232万美元的资金,难以继续维持网站及报纸出刊的运作,成为国安法下首家受压关闭的媒体。

 

大批读者6月24日深夜在《苹果日报》出版“停刊号”当晚,冒着风雨到苹果日报大楼外,向紧守岗位到最后一刻的编采人员道别。

 

香港市民陈小姐接受美国之音访问表示,她在2019年社运之后开始支持《苹果日报》,她认为该报代表香港人坚持的精神,对于该报在国安法实施后被迫停刊,她流泪表示心痛及可惜。

 

陈小姐说:“在(2019年)社运的时候是特别留意《苹果》的,即是我觉得它们是报道的东西是很真,即是香港很多报纸都是已经、直(接)些讲一句亲中的,即是很难再找一份报纸是可以这样‘讲真话’、‘讲人话’,以及看着它们这样、几日吧、几日的时间变到这样(停刊),其实是很心痛、很可惜﹗”

 

学者指当局借国安法引发寒蝉效应

 

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陈家洛接受美国之音访问表示,《港区国安法》实施以来,可以见到针对新闻工作者,特别是较为有批判政府施政以及有公信力的传媒,作出有系统性威胁,引致《苹果日报》被逼停运,黎智英等多名前编采高层被控国安法“串谋勾结外国势力”等罪名,被还柙接近半年,借此引发社会上的寒蝉效应。

 

陈家洛说:“这些正正就是对于新闻工作者的直接的威胁,以‘国安’之名针对他们的威胁,可以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一个气氛,而带来的不只是针对这(些)个别的媒体,或者是个别的新闻工作者,或者他们的抱负或者主张,亦都是一种寒蝉效应、红线处处,禁区是既不清楚,亦都可能有机会是无限大,这样就会令到更加多的从事新闻工作的朋友,在香港这个地方那个工作的稳定性,以及那个前景是以往,不只是经济的问题、不是市场的问题,而是加了一个很浓厚的政治氛围的影响,以及一种压力。”

 

超过50个香港公民社会组织相继解散

 

据多家香港传媒统计,今年以来超过50个香港公民社会组织,在国安法的压力之下被逼解散或停止运作,包括政党、社运团体、工会以及传媒机构等,“解散”一词可能成为今年新闻报道当中,出现得最频繁的其中一个词语。

 

被逼解散的公民社会组织当中,最为人熟悉的是举办六四烛光集会超过30年的支联会;主办7-1大游行接近20年的民间人权阵线;有31年历史、曾经领导多场工人运动的职工盟;以及接近50年历史、全港最大教师工会,超过9万会员的教育专业人员协会(简称教协)等。

 

香港公民社会由2003年民间人权阵线发起50万人上街的7-1大游行,逼使政府搁置有关中国国家安全的《基本法》23条立法,开始更为活跃。

 

陈家洛指北京借国安法有系统政治清洗

 

陈家洛表示,由2003年开始,香港公民社会发起的每一场运动,都是希望追求民主,阻止香港的自由受到威胁,每一次社运之后都会孕育出更多的组织及团体。

 

陈家洛分析,反送中运动之后北京借国安法进行一次彻底,而且有系统的政治清洗,企图令香港变成一言堂的社会。

 

陈家洛说:“其实不需要去猜到底这个政府是否想着去狙击、打压,即是以‘国安’之名,(打压)这些公民的组织,因为事实上它(政府)说得很明白,它出发点及动机就是要去针对着这些,曾经令到政府施政令它尴尬或者困难的这些公民社会的组织,他们不同的负责人士,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盟的平台等等,是一个我觉得是很彻底的一次清洗,其实是一个政治清算的有系统的行动,而亦都知道即是以我们见到,譬如以教协的情况、民阵的情况、职工盟的情况,都在在让我们见得到,你看政府官员的发言,它们解散的过程当中,前前后后所讲的东西,它们(当局)以一个政治斗争的角度来解说、解释它们的行动,为什么要抓这些人、为什么要去调查某一些组织,怎样追究他们的前前后后一些种种的责任。”

 

钟剑华指国安法与香港社会文化大相径庭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总裁钟剑华接受美国之音访问表示,国安法的本质就是一种泛政治化的检控,以打压言论及公民社会集会结社的自由,与香港社会长期以来建立的公民社会文化完全不同,造成公民社会的解散潮。

 

钟剑华说:“即是可以成立组织,可以跟外国同样性质的组织,或者其他的政治组织或者非政治组织交流、联系,现在有了国安法之后,实际上就令到你这些做法就变成一种‘罪行’。这种‘罪行’对或者不对大家自有公论,变成造成的结果就很多这些(公民社会)组织,很容易就会被翻旧帐,譬如你职工盟它自然就会同一些外国工会组织有联络,当然它最后自动解散,但是它不自动解散的话,跟着的结果就是会说它‘勾结外国势力’这样,教协也是一样,其他组织都是类似,总之你曾经同外国有相关的工会、类似的组织、政治团体、政府架构有过联络,或者你接受过一些资助、捐款,做过那些Project(项目),都可以随时指控你,你变成这些组织自然就很难在国安法底下继续运作的了,甚至有部份会被它(当局)翻旧帐,在这样的威吓底下,变成这些组织就唯有解散,或者停止运作了。”

 

对公民社会斩草除根无助解决社会矛盾

 

钟剑华表示,北京透过国安法对香港公民社会实行“斩草除根”,禁制反对政府的声音,令到争取民主、改革社会的诉求失去发声的平台,他认为对解决社会矛盾及不满的情绪没有帮助。

 

钟剑华说:“北京要反口,就用这些方法来要它(公民社会组织)停止运作,这样停止运作自然就令到那些诉求没有一个平台去依附,这个对北京、特区政府可能觉得这样就少了很多麻烦也说不定,但是这样的做法亦都令到很多社会的矛盾,以及不满的情绪是无以寄托,所以其实更大的可能性,是将来出现一些重大事故的时候,你根本就政府更加难去触摸的,而且现在这个做法,所受到损害的,不只是一时之间那些组织的,有很多是几十年慢慢形成,亦都有些其实是外国的驻港机构而慢慢发展起来。”

 

国安法或影响香港国际社会地位

 

钟剑华表示,北京针对的不只是香港本地的公民社会组织,一些国际性的组织亦可能被针对,包括香港外国记者会FCC,在国安法实施后有外国记者的工作签证不获续期,国际特赦组织香港分会亦宣布撤出香港,钟剑华认为,国安法对香港国际社会的地位亦可能造成影响。

 

钟剑华说:“譬如FCC(香港外国记者会)那样,你可以说它是一个专业组织,但实际上它都是公民社会有些空间底下,它才可以成立以及可以在香港扮演一个独特角色而已,所以现在北京似乎就想连这些(国际组织)都打压,动不动就用‘勾结外国势力’这样的理由。但香港是国际社会,严格说与外国机构有联络,有什么奇怪呢﹖若果你‘闭关锁国’的话,这样什么都不用说了,可以恢复满清时代那样。但是现在不是,我觉得现在整个做法本身是很‘反发展’、‘反社会’,与香港本身的社会性质是背道而驰。你所谓的‘斩草除根’,这个是一种政治考虑同政治盘算,但这个‘斩草除根’事实上亦都斩去了一些社会生命的一些肌理,我觉得对社会一些好处都没有。”

 

推出新社会指标调查冀反映一国两制演变

 

鉴于香港公民社会日渐萎缩,钟剑华表示,香港民意研究所今年10月开始,推出“社会民生观察计划”的民意调查项目,望在今天这个公民社会被打压,民情民意表达渠道闭塞的情况下,继续运用民意平台针对社会政策,以及社会幸福指标等,反映真实的民意。

 

钟剑华表示,香港民意研究所最近发表的社会幸福指标,反映国安法下的社会气氛充满压抑及恐惧,可能是造成数以万计港人移民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亦希望这些数据在将来可以作为,研究香港社会在一国两制底下,怎样演变的重要资料及数据。

 

钟剑华说:“现实生活的感觉很重要,即是为什么这么多人会移民,这么多人会感到这么不快乐,我觉得正正就是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以及政治环境,造成那种社会气氛很压抑,亦都令人愈来愈失去对于香港社会的归属感及安全感,在这个时候做这个(社会幸福)指标,我希望可以有”晨钟暮鼓“的作用,让社会各界及政府看到,你都不要说追不追求民主,光是看你造成那种生活的恐惧感,以及那种不安全感,就已经令到这个政府很难有效管治及领导这个社会,这个时候我们想这个(民意调查)出来,自然是当社会气氛比较差的时候,都是一样了,都希望随着社会局面有改善,慢慢会好一点这样,但是一直都没(变)好的时候,或者说可能很长时间,都还是这样的时候,我都希望有一些数据,提供一些科学的数据,令到政府、令到社会,在香港这段时间经历过的一些事有个纪录,将来我们100年后,研究香港社会在一国两制底下怎样演变的话,我觉得这些都是一些很重要的资料及数据。”

 

社会幸福指标反映港人未能免于恐惧

 

香港民意研究所11月15日公布全新的“社会幸福指标”首次定期调查,10月底至11月初,由真实访问员以随机抽样电话访问方式成功访问1,004名香港居民。

 

结果显示10项指标以10分为满分,当中有7项指标的分数低于5分的合格水准,包括“免于恐惧”为4.85分:“弱势社群得到保障”为4.78分:“儿童快乐成长”为4.76分:“司法程序公正”为4.53分:“安居”为4.2分:“生活无忧无虑”为3.97分:“享有政治权利”为3.8分。

 

香港民意研究所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香港市民对社会幸福指标的评价偏向负面,其中5项指标介乎低于5分,反映市民认为香港人未能免于恐惧,弱势社群得不到足够保障,儿童成长不太快乐,司法程序不太公正,香港人未能安居。最后两项指标更录得低于4分,反映香港人并非生活无忧无虑,亦缺失颇多政治权利。

 

调查中有3项指标高于5分,包括“人身安全”为6.06分:“享有个人自由”为5.56分:“有适合就业机会”为5.51分。

 

▲美国之音(VOA)12月24日报道:年终报道:中共更加激进地推进民族同化

中共更加激进地推进民族同化(AFP/VOA制图)


中共更加激进地推进民族同化(AFP/VOA制图)

 

华盛顿 —分析人士称,结合中国最新的民族事务和教育蓝图,过去一年,中国进一步摆脱对各民族差异化的尊重,更加强调少数民族同化和汉人优先的做法。

 

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国际研究学院的助理教授拜勒(Darren Byler)指出,对于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等拥有自己自治区、自己语言和民族差异的少数民族而言,他们的民族特征遭到强行改变。

他对美国之音说:“中国的做法超出了语言的范畴。还涉及谁能够讲述他们自己的历史,自己民族的故事,能够庆祝哪些节日,以及这个群体的文化价值。所有这些东西都在被改变,转向以汉族为中心的那种社会生活。”

 

专家认为,结合过去一年的发展形势,中国政府正在以更坚决的方式推进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并将实现文化同化作为少数民族政策的核心目标。

 

今年8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召开的民族事务会议上强调,要采取措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指出“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是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

 

美国罗斯·豪曼理工学院的中国研究副教授葛罗斯(Timothy Grose)认为,北京口头上支持包容和多样的民族政策,但事实上却加强和扩大了对少数民族群体的同化政策。

 

他对美国之音说:“在习近平的领导下,我们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激进的国家建设形式,它寻求使中国多样化的人口同质化,不仅仅是通过建设和加强民族团结,而是抹掉非汉族文化中有意义的标志,用汉族主流文化中更常见的做法和习俗取代这些文化元素。”

 

加速文化同化

 

中国政府一直在推广普通话的使用,近年来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一些推广普通话或让普通话独大的措施,引发了对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遭到严重侵蚀的担忧,抗议和抵制不时发生。

 

中国国务院在9月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删除了尊重和确保少数民族儿童使用本民族语言接受教育权利的措辞,要求对他们加大汉语的推广力度。

 

同年11月,中国国务院以普通话的使用仍然“不平衡不充分”为由,出台文件要求实现到2025年普通话在全国普及率达到85%的目标。中国官媒人民网指出,这是中共建政以来,首次以国办的名义下发的全面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葛罗斯表示,语言是构成民族身份的关键因素,少数民族文化很可能随着本族语言的消失而灭亡。

 

他说:“有很多文化是通过语言进行口头和象征性的交流。如果这些非汉族群体不再有这些本土语言来传达他们的信息,他们的文化最终将改变,他们会失去(这些文化)。”

 

在西藏、内蒙古和新疆等地,诸多学校正在大幅减少聘用以民族语言授课的教师,同时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

 

非盈利组织自由西藏(Free Tibet)8月发布新闻稿称,中国政府在7月强行关闭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森珠塔克泽(Sengdruk Taktse)私立中学,以阻止该校使用藏语教学并教授西藏文化。

 

去年夏天,中国官方在内蒙古自治区强推国家统编的教材,许多蒙古族学者和家长担忧这将弱化蒙古族的语言文化和身份认同。当地爆发大规模反汉语教学的示威,最后有多人被以寻衅滋事的罪嫌拘捕。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不顾反对声浪,今年继续推进了汉语教学进程。习近平还在3月的中国人大与政协“两会”期间,专门前往全国人大内蒙代表团参加审议会议。他在会中要求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除了语言政策的更迭,中国政府还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扩大社会主义宣传,推广汉族文化,并限制民族宗教文化的传播。

 

据《华尔街日报》7月报道称,西藏当地许多学校墙上的传统艺术品被换成中国领导人的肖像海报,这些画像还出现在一些寺庙的显眼位置。

 

中国政府还对宗教场所实施严格控制,限制年轻人参加宗教学习,并花费数百万美元升级监控设备,以加强对宗教活动的监视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在新疆,中国当局已经摧毁了该地区数以千计的清真寺和其他宗教场所。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中心去年9月估计,约65%的清真寺因政府政策而遭到毁坏。该研究所估计现在新疆剩下的清真寺不到1.5万所,其中约一半受到某种程度的损坏。

 

中国政府还曾在新疆当地推广生活方式“现代化”运动和所谓的“三新活动”,传统的维吾尔建筑和设计元素被移除,维吾尔和其他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被要求放弃传统的物品,并代之以更“中国化”的家用物品。

 

此前,数百万维吾尔人和其他穆斯林少数民族被拘留在当局设立的“再教育营”,他们在那里接受政治思想教育;一些新疆维吾尔劳务人员被送上火车,前往数千公里外的工厂就业,以便让他们“融入中国主流文化”。

 

拜勒说:“他们大概觉得,在一定程度上,少数民族是落后的,或者比汉族人的文明程度低。因此,通过给他们提供某种汉族‘礼物’,掩盖了抹除和替换的过程。而且没有真正考虑到少数民族真正想要什么。”

 

更加激进的民族政策

 

专家认为,随着民族冲突的增加,以及中国领导人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通过经济援助来慢慢同化少数民族的方针已被放置一旁,中国政府正在以更激进的方式来推进民族同化政策。

 

拜勒表示:“国家想要资源,想要控制土地,不想为自治民族留出额外的地方,即使这些人已经在那些地方生活了几个世纪。”

 

为了更好地控制少数民族聚集地,中国政府越来越多地改派非“纯本地人”出任一把手。9月,籍贯辽宁的王莉霞被任命为过去4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首位非本土主席。她是蒙古族人,但出生在辽宁省。

 

谈及未来民族同化政策的方向时,葛罗斯说:“北京的高层官员已经对以前的国家建设方法失去耐心,对非汉族群体采取渐进变化的过程失去了耐心。相反,他们将执行政策,并将继续执行政策,要求非汉族群体进行快速和巨大的改变。”

 

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的同化政策,特别是在新疆地区的人权侵犯,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谴责。美国牵头的西方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对侵犯人权的中国官员和出售强迫劳动产品的实体实施了制裁。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社会人类学讲师麦克默里(James McMurray)表示,中国政府已经成功地建立和推进了民族同化政策,出于国际社会的压力,接下来的做法可能更加隐蔽和更有针对性。

 

他告诉美国之音:“新的控制和监视结构已经在整个文化中建立起来。中国的力量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展示,信息已经被传递出去,你不需要再以同样的方式监禁大量的人。”

 

拜勒认为,国际社会应该联合起来加大对中国监督,如利用2022年北京冬奥会向中国施压,让北京为其所做的事情承担道德经济成本。

 

他说:“如果各国联合行动,并明确表示他们的行动与已经造成的伤害相关,而不是简单地因为某种经济竞争而反对中国,这可能是最有力的,这是关于人权问题、公民权利保护,关于我们希望生活的那个世界。”

 

▲美国之音(VOA)12月25日报道:年终报道:2021,中国遭遇“十面埋伏”的一年

2021,中国遭遇“十面埋伏”的一年


2021,中国遭遇“十面埋伏”的一年

 

华盛顿 —2021年,中共在香港继续摧毁法制和自由,在新疆制造“种族灭绝”,对台湾进行军事恫吓,对澳大利亚和立陶宛等国进行经济胁迫,并且试图输出所谓的“中国模式”。除此之外,在这一年里,中共还加强了对民营企业的控制,对舆论和信息的控制也达到了新的高度。中共的种种做法令许多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方向感到不安和担忧。从北美到欧洲、到东亚到南亚到澳洲,越来越多的大国在重新评估与中国的关系。在新疆、香港、台湾、南中国海等被中共视为核心利益的议题上,更多的国家联起手来,共同反制中共主张和做法。 一些遏制中国的同盟也现出雏形。

 

对“中国模式”的共同担忧使得各国走到了一起

 

2021年,走过百年历程的中国共产党看上去非常自信。中共一方面不遗余力地渲染美国和西方的衰落,另一方面大肆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强调“时和势”在自己这一边。中共不仅认为自己开创的“中国模式”为世界提供了一个不同于西方制度的发展模式和方案,同时还希望“引领全球治理的改革”。

 

分析人士认为,多国联手反制中国,虽然与崛起的中国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中共的做法,特别是中共宣称自己开创的“中国模式”为世界提供了一个不同于西方制度的发展模式令西方不安和担忧。

 

美国地缘政治风险分析机构战略预测(Stratfor)的高级副总裁罗杰·贝克(Rodger Baker)告诉美国之音:“通过提供这种替代方案,它(北京)改变了许多国家看待它们与欧洲以及与美国关系的方式。同时,这也是对美国和欧洲的一些战略政策和思想的攻击。在欧美国家,人们会把人权和市场权利的概念融入他们的政策和战略思想中,并将之用于实践。他们发现他们的(政策和战略)正在被(中国)推回。所以,这不是‘强大中国’的问题,这是那个‘强大中国’正在提供替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削弱北大西洋体系。”

 

贝克解释说,在北大西洋地区,欧美国家的共同理念是民主、人权、自由市场和经济增长是齐头并进的,并且是必要的组件,没有这些组成部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实力就会崩溃。

 

2021年,中共继续破坏香港的法制、人权和新闻自由,在新疆制造“种族灭绝”,对台湾进行军事恫吓。对内,中共加紧对私营企业的控制并进一步刑罚言论自由; 对外,中共对澳大利亚等国的经济胁迫一直没有停止,“战狼”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的新常态。

 

丹麦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如何失败?世界顶回中国的全球野心》一书的作者卢克·帕蒂 (Luke Patey) 也指出,中共崛起的方向令西方担忧。

 

他说:“有各种各样的担忧,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担忧,但共同的担忧是中国崛起的方向。不仅仅是中国的崛起,许多国家都为中国的发展而庆祝并从中受益。中国的发展的确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例如,他们中国老百姓摆脱贫困等。这更多是有关外交的,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些因素正在扰乱其他国家的利益和价值观。”

 

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与台湾的关系

 

台湾被中共视为“最核心和最敏感”的议题。2021年,中共发现,越来越多的国家不顾自己的反对和警告,愿意去触碰这个“核心和敏感”的议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提升与台湾的关系,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帮助台湾扩展其国际空间。

 

12月15日, 由5位法国国民议会跨党派议员组成代表团抵达台北,对台湾进行为期5天的访问。代表团团长,前议长戴扈杰(Francois de Rugy)在台北说,台海若没有和平,就没有稳定,他谴责所有的威胁行为。

 

12月9到10日,美国邀请台湾出席全球“民主峰会”,而中国和俄罗斯被排除在外。

 

11月18日,台湾驻立陶宛代表处正式挂牌成立。中国立刻将其与立陶宛的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不过,立陶宛并没有屈服于压力,相反,立陶宛表示将作出相应调整以应对压力,并为其他国家树立如何顶住这类压力的榜样。11月底,立陶宛议会代表和来自波罗的海另外两国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议员出访台北。12月初,立陶宛确认将抵制2月份在北京举行的冬季奥运会。

 

立陶宛的做法得到欧盟领导人的支持。事实上,不仅是立陶宛,整个欧洲对北京的态度正在转变。欧盟其实也在扩大了与台湾的接触和交流。11月,欧洲议会有史以来第一次派出官方代表团抵达台湾访问。代表团团长法籍欧洲议会议员拉斐尔·格鲁克斯曼(Rapha?l Glucksmann)说,对欧洲而言,台湾是关键且理念相近的伙伴。

 

10月,欧洲议会通过了首份“欧盟-台湾政治关系与合作”报告,建议欧盟提升与台湾关系,包括将台湾的欧洲经贸办事处更名为“欧盟驻台湾办事处”及启动双边的投资协议程序。报告强调台湾海峡的军事冲突不仅会造成影响欧洲利益的重大经济混乱,而且会严重破坏该地区基于规则的秩序,以及以人权、民主和法治为核心的民主治理等建议内容。

 

印太的澳大利亚、日本也加强了与台湾的关系,且这两国的领导人都表示,如果台湾有事,很难想象这两个国家会“袖手旁观”。

 

加拿大也在加强与台湾的关系。今年6月加拿大众议院一致通过“加台关係架构法”(Canada-Taiwan Relations Framework Act)。法案重要内容包括:支持台湾参与多边国际组织,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民航组织(ICAO);当台湾总统或资深政府官员非正式访问加拿大时,应免除依据联邦移民及难民保护法所规定之签证要求;当加拿大法律提及外国或其政府时,应包括台湾在内;加拿大和台湾可相互签订协议,其中包括国家间国际协议在内等。加拿大总理特鲁多(Justin Trudeau)早在1月份就公开表示支持台湾参与国际卫生组织 .

 

西太平洋上,多国联合军演成“新常态”

 

中国声称对南中国海90%的海域拥有主权。从2010年以来,中国一直在该地区填海造岛,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实力日渐增强这是不争的事实。2021年时,这个局面发生了变化。这一年,德国、法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都向南中国海地区派遣了军舰。另一方面,西太平洋的各国联合军演不断。分析人士指出,这显示,中共对南中国海的影响和控制能力在减弱。

 

11月底,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及德国五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的菲律宾海举行联合军演, 其中德国是首次参加印太地区的军演。10月中旬,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在孟加拉湾展开为期四天的第二阶段的“马拉巴尔”联合海军演习。

 

另据报道,德国海军计划定期每两年向印太地区派遣德国护卫舰及补给舰,10月中旬,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在孟加拉湾展开为期四天的第二阶段的“马拉巴尔”联合海军演习。以期与印太地区盟友进行更深入的防务合作。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亚洲事务高级副总裁迈克尔.格林( Michael J. Green)11月在CSIS一场有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的研讨会上说,美日印澳四国海军都很强大。这四个国家一起行动就是要向中国传达一个讯息,作为民主国家,他们要确保贸易通道的安全,在国际有争议的地方维护法治。

 

10月初,来自英国、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新西兰与荷兰军舰在菲律宾海进行联合演习。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Ben Wallace)7月份宣布,英国将把两艘军舰永久性地部署到印太海域。

 

印太地区最大的军事动作应该是9月份,英、美、澳宣布成立AUKUS三方安全协议。根据协议,美国和英国将帮助澳大利亚发展核潜艇。有人指出,这是西方国家在亚太地区形成军事同盟,应对中国的雏形。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今年11次派遣军舰穿越台湾海峡。10月份,在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和加拿大的“两个迈克尔”事件落幕后,加拿?皇家海军也派出了巡防舰与美国军舰共同穿越台湾海峡。

 

除此之外,像美国一样,欧盟制定了自己的印太战略,加拿大的印太战略正在制作中。根据欧盟的新战略,欧洲国家将在亚太地区部署更多的海军力量。作为明年的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法国已经表示,印太地区将是法国带领下的欧盟的一个工作重点。

 

除了欧美和亚太区域大国的军演和例行航行外,中国与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因南中国海主权争议关系紧张。

 

因新疆人权问题,北京连遭外交抵制和制裁

 

12月6日,拜登政府宣布,由于中国对人权的侵犯,美国将不派官方代表团参加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外交抵制也得到了美国国内民主和共和两党议员的共同支持,随后,美国的盟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也纷纷跟进。新西兰也表示不会派部长级官员出席北京冬奥会,不过,又说主要原因是对新冠疫情的忧虑。

 

欧盟对是否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还没有达成统一的立场,但是一些国家已经单独采取行动。立陶宛、奥地利和比利时已经明确表示不派政要出席冬奥会。立陶宛明确表示是外交抵制,奥地利和比利时是以北京防疫太严格为由拒绝出席。德国、法国和卢森堡等国还在期待欧盟的统一立场。

 

12月1日,来自绿党的德国准外交部长贝尔博克(Annalena Baerbock)承诺在与中国打交道时采取“对话和强硬”的态度,表示没有排除抵制北京冬奥会的可能性。

 

欧洲议会7月曾通过了一项不具有约束力的决议,呼吁欧盟官员抵制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以回应中国政府持续的侵犯人权。

 

不过,在新疆人权问题上,欧盟之前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12月6日,欧盟决定继续延长对中国严重侵犯人权的个人和实体的制裁直至2022年底。分析人士指出,这项决定将使得2020年12月签署的中欧投资协议陷入困境。

 

今年3月,欧盟27国与美国、英国和加拿大一起,针对新疆的大规模侵犯人权现象对中国实施制裁。5月,欧洲议会投票通过冻结《中欧投资协定》(CAI)批准程序,《中欧投资协定》协定因此被无限期搁置。

 

拒绝华为、限制中国获得技术,美欧科技同盟现雏形

 

在科技领域,中国也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抵制和限制。

 

首先,欧美对华立场也越来越趋于一致。9月底,美国和欧盟启动了“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TCC)的首次正式会谈。双方同意共同推动形成针对关键技术的规则和标准,并在从审查“潜在的恶意外国投资”、到人工智能、保障半导体供应链安全等若干关键问题上开展协作。

 

双方在会后发布的联合声明中没有直接点名中国,但强调了共享“民主价值观”,并承诺共同应对“正在破坏世界贸易体系的非市场经济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是七国集团中率先加入中国“一带一路”项目的意大利政府现在也对中国的经济活动保持警惕。11月,意大利政府阻止了中国浙江晶盛机电公司收购意大利丝网印刷设备业务的计划,理由是这一收购可能会对战略性半导体行业产生影响。

 

另外,美国、英国和日本都出台相关政策,限制外国留学生,特别是中国留学生,学习所谓“涉及安保的‘敏感技术’”。这些“敏感技术”专业被认为是半导体、机器人等。

 

澳大利亚是第一个以国家安全为由公开禁止中国科技巨头华为参与其5G网络的国家。后来,美国、日本和欧盟中的不少国家也先后出台相关规定,阻止中国的华为、中兴等公司进入本国的网络。

 

加拿大还没有决定是否允许华为5G电信网络提供设备,加拿大也是在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参加的情报分享“五眼联盟中”唯一尚未就华为问题作出决定的国家。加拿大媒体的报道,加拿大联邦政府很快就是否禁采用华为技术的问题作出最终决定。

 

12月10日,中国驻加拿大大使丛培武还向渥太华威胁说,如果加拿大政府在即将宣布的5G网络建设准入决定中排除华为,加拿大将为此付出代价。

 

美欧先后出台“一带一路”替代计划

 

习近平的旗舰项目“一带一路”计划也遭到了挑战。 今年 4 月 ,澳大利亚取消了维多利亚州与中国签订的两份“一带一路”协议。5月,澳大利亚国防部宣布就中国岚桥集团对北澳达尔文港的99年租赁协议进行新的安全复核,以确定它是否对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目前评估已经结束,预计,澳大利亚政府将在2022年作出决定。

 

美国和欧盟则提出了自己的全球基建计划。欧盟执委会12月1日公布了一项计划,拟在2027年前在全球范围内投资3,000亿欧元(3,40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数字和气候项目,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更好替代方案。美国则在6月份就提出了自己的替代方案——“重返更好世界倡议”(Build Back Better World,B3W)。这项计划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援助。

 

中国影响力因这些挑战而受损

 

在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方,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采取了“接触和防范”的两手策略。《中国如何失败?世界顶回中国的全球野心》一书的作者帕蒂告诉美国之音:“他们不会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帕蒂说,他想通过他的书告诉世界中国继续的崛起并不一定得到保证。它的崛起程度取决于它在全球范围内的关系以及与其他大国的关系。

 

他说:“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指出,(中国面临的)这些挑战将最终有损中国的影响力。即便是中国在未来十年,或是更短时间内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从影响别国的外交和安全政策而言,这些挑战也会让中国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美国之音(VOA)12月26日报道:年终报道:2021新冠病毒溯源:趋势大逆转 源头仍是谜



纽约 —2019年底从中国武汉爆发的新冠肺炎大流行肆虐全球已经两年,夺走超过530万人的生命。但这场瘟疫的源头至今仍是一个谜。

 

2021年,中国政府继续拒绝对溯源进行独立透明的调查;与此同时,全球从科学界到民间到各国政府,要求找到源头以防止下一次大流行的呼声持续不断。

 

这一年,全球新冠病毒溯源有哪些重大发展?预计2022年又会如何?

 

实验室泄露理论:从阴谋论变为多数美国人的共识

 

罗格斯大学瓦克斯曼微生物研究所所长理查德·埃布赖特(Richard Ebright)认为,2021 年新冠病毒溯源的重大发展之一是美国新闻界和公众已不再认为新冠病毒自然溢出是唯一肯定的假说。

 

“2021 年的一个重要发展是,认识到了它(自然溢出论)是不正确的。 我认为,媒体和公众普遍认识到,前一年的叙述是错误的。这是一项重大发展。”

 

2021年初,当世卫组织的国际专家组前往武汉进行病毒溯源实地调查时,“实验室泄露假说”仍被认为是一种 “阴谋论” .

 

3月30日,世卫组织正式发布调查报告,列出新冠病毒传播的四种情况,概括起来:动物传染给人的可能性最大,从实验室泄漏 “极不可能” ,并增加了从 “冷链产品传播” 的新假设,以便将调查方向转向中国以外。

 

“当全世界科学家看到了这个最糟糕的讯息时,你等于告诉世界,这个大流行是从冷冻肉类开始的。” 11月出版的新书《病毒:新冠肺炎溯源(Viral: The Search for the Origin of Covid-19 )》的共同作者、亚裔科学家曾昱嘉(Alina Chan)告诉美国之音。

 

调查报告发布当天,美国和其它十三个国家发表声明,对世卫组织的新冠溯源报告“缺乏获取完整和初始数据与样本的途径”表达了“共同的关切”。声明说,“像这样的科学访问团应当能够在做出客观和独立的建议与发现的条件下进行工作”。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前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专访时则直接表示,他相信新冠病毒是从武汉一家实验室泄漏出来的。

 

5月5日,前《纽约时报》记者、科学作家尼古拉斯·韦德 (Nicholas Wade) 撰文论证了新冠肺炎的进化历史和解剖结构,以及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研究和安全记录,表明该病毒是被人类改造过的,并逃出了实验室。他的论述同月以《新冠病毒从何而来》为名出版。《华尔街日报》的书评说:“ 他的书使得质疑既有共识变得可以接受。”。

 

5月14日,十八位科学家,其中包括曾与武汉病毒研究所合作的美国科学家北卡罗来纳大学病毒学家巴里克(Ralph Baric),在《科学》杂志发表一封联署公开信,呼吁对病毒溯源重新进行评估,认为未给予 “实验室泄露理论”以足够考虑。巴里克教授后来成为中国虚假信息攻击的目标。

 

5月23日,《华尔街日报》根据一份未披露的美国情报报告说,中国武汉病毒研究所的三名研究人员在中国报告首例新冠病例前一个月出现严重病情并去医院医治。报道认为,这将促使发出更多要求全面调查新冠病毒是否从实验室泄漏的呼声。

 

5月26日,美国总统拜登下令美国情报机构就新冠溯源问题收集信息和进行分析,并在90天后向白宫报告有关调查结果。5月27日,美国呼吁世卫组织展开第二阶段溯源调查。

 

6月11日,欧盟对美国总统拜登推动的重新调查新冠病毒的来源表示支持,并敦促中国给予研究人员“完全的准入”。与此同时,一份泄露的会议公报草案显示,七国集团峰会领导人呼吁世卫组织对病毒来源进行一次新的、透明的调查。

 

7月15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宣布第二阶段溯源计划,其中包括要求中国提供 “大流行初期的信息和原始数据” ,以及新的调查将包括 “实验室和对研究机构的审查。”

 

中国政府立即拒绝了这一溯源计划。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说:“我们是不可能接受这样一个溯源计划的。”

 

至此,美国公众对新冠病毒起源的看法开始发生戏剧性转变。年初仅三分之一美国人相信新冠病毒可能是从中国的一个实验室泄漏出来,到7月增加到52%,到年底变成了超过三分之二。

 

11月,《里根国防调查》(Reagan National Defense Survey)显示,72%的美国人相信这样一种理论,即新冠病毒是武汉实验室的科学家开发并意外泄露的、随后中国政府对此进行了撒谎;其中认为非常可能的达42%.调查还发现,86%的共和党人、67%的独立人士,以及61%的民主党人都持这种看法。实验室泄露说从最初更多是右翼人士未入主流的观点,现在已成为跨党派共识。

 

11月16日,亚裔科学家曾昱嘉和英国科学作家马特合著的《病毒》出版。《华尔街日报》的书评说,这本书 “集结了可能是目前已知实验室泄漏理论最全面的案例。”

 

该书评说,作者还揭露了自然起源论点的缺陷,即2003年在中国发生的萨斯(SARS)大流行,发现其动物来源仅花了两个月时间,“但新冠病毒的情况却非如此。今天,距离疫情爆发已近两年,有了更先进的技术和类似的爆发情况,但我们仍然不知道第一批患者在哪里感染了Covid-19”。

 

曾昱嘉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说,“这本书向我们表明,有越来越多的间接证据支持新冠肺炎( Covid-19 )来自实验室的理论,我们必须调查这种可能性。”

 

溯源调查:从中国拒绝合作转向调查与中国合作的机构

 

罗格斯大学化学生物教授埃布赖特说,2021年溯源第二个重大发展是,在中国政府拒绝合作的情况下,溯源调查开始指向美国一些曾资助过武汉实验室并与之合作多年的机构,并根据《信息自由法》(FOIA)获得越来越多的相关信息。

 

“重要的是,今年人们认识到中国以外的信息可能会揭示新冠肺炎的起源。特别是非营利组织”生态健康联盟“(EcoHealth Alliance)中有很多信息,它与武汉病毒研究所和武汉大学就 SARS 相关冠状病毒研究上是合作伙伴。” 埃布赖特博士说。

 

生态健康联盟是位于纽约的非营利组织。彼得·达萨克 (Peter Daszak) 是该组织的负责人。15年来该组织一直将其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获得的部分资金用于与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的蝙蝠冠状病毒研究。达萨克是世卫组织赴中国进行新冠病毒溯源调查的专家组成员。

 

9月6日,美国新闻网站The Intercept披露的900多页文件显示,武汉病毒研究所曾经通过总部设在纽约的非政府组织 “生态健康联盟” (EcoHealth Alliance) 得到资金,从事过改造蝙蝠冠状病毒的试验,从而使实验室制造的冠状病毒能够感染人类并使其致病性更强,给新冠病毒可能来自于实验室的说法提供了新的有力线索,同时反驳了中国官方的说法。

 

7月22日,中国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告诉记者:“武汉病毒所没有开展过冠状病毒增益功能研究”。

 

10月28,《华尔街日报》报道,国家卫生院官员指责生态健康联盟违反了向资助方提供生物安全预防措施的规定,并且未按时提交年度报告。生态健康联盟则辩称,在中国的研究活动 “符合所有要求” .这篇报道称,“这是就实验室泄露理论进行的辩论的最新进展”。

 

莎莉·马克森(Sharri Markson)在《武汉到底发生了什么?》一书中写道:“更可怕的是, 国家卫生院不仅资助了美国的功能增益性研究,而且还资助中国的这类研究,而在那里它既没有监督,也不知道进行这些危险实验的实验室是否安全。”

 

12月2日,美国知情权(US Right to Know)组织根据《信息自由法》获得的电子邮件显示,自1986年以来一直帮助武汉病毒研究所培养科学家的德克萨斯大学医学分部(UTMB)加尔维斯顿国家实验室前主任詹姆斯·勒德(James Le Duc),早在2020年2月疫情爆发之初,就写信给武汉病毒研究所P4实验室负责人袁志明,提出九个问题敦并促其调查实验室泄露的可能以便争取主动。但袁志明没有回复他的电邮。两个月后,德勒在给美国科学家同行的邮件中明确表示,“完全可能是实验室事故导致了疫情,”并指出,“我们不能相信中国政府。”

 

“我认为最近所有这些泄漏的文件、或是根据《信息自由法》获得的文件,都表明了武汉和世界其它地方实际上正在合作进行相当多危险的病毒研究。” 曾昱嘉告诉美国之音。“在我看来,现在新冠病毒从实验室逃逸的可能性比它起源于天然野生动物的可能性更大了。两者至少是平等的,都需要继续进行调查。我们不能再说,只要调查一个,不调查另一个了。”

 

埃布赖特教授告诉美国之音,美国政府司法部和国会通过发传票进行调查,将有可能从这些美国民间和联邦机构获得更多指向新冠病毒源头的直接证据。

 

中国制造虚假信息在境外完全失败

 

2021年,随着国际社会对病毒溯源呼声的持续提升,中国政府一方面强硬拒绝合作,另一方面则密集散布虚假信息以扰乱外界溯源视线,尤其是当溯源朝着对其不利的方向发展时。

 

今年5月,拜登总统下令美国情报机构开展对“新冠病毒溯源调查”后,中国再次发动美军德特里克堡(Fort Detrick)实验室是新冠病毒源头的虚假信息攻势。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捍卫民主联盟(Alliance for Securing Democracy)10月初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自那时以来,中国官方媒体和官员发布了超过1000条有关德特里克堡的推文、文章和视频。

 

从7月到8月,世卫组织宣布第二阶段溯源计划,以及即将成立新的溯源小组。面对日益增大的国际压力,中国一方面拒绝合作、坚持“第一阶段溯源结论”,即 “实验室泄露极不可能”;另一方面开足马力传播虚假信息。

 

8月10日,瑞士驻华使馆辟谣中国官媒大肆报道的“瑞士生物学家爱德华兹的新闻”。这则假新闻称,爱德华兹在其脸书上指责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溯源计划是美国恐吓的结果。瑞士驻华大使馆说,瑞士并不存在这样一位科学家,他7月才注册脸书账号似乎专为发这条假新闻而设。12月1日,脸书表示,这个虚构的瑞士生物学家的账号属于一个与中国有关的虚假信息网络。

 

8月11日,官媒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重提美国运动员在武汉军运会期间将新冠病毒传入武汉的阴谋论,节目内容随即被新华社、人民网、环球网等中国官媒相继转载。8月19日,央视《世界观》栏目再出专题视频进一步推行美国军人为武汉肺炎“零号病人”的阴谋论。8月2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只要调查巴里克团队(美国北卡大学科学家)及其实验室,就可以澄清对冠状病毒的研究有没有、会不会产生新冠病毒。”次日,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陈旭致信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正式要求该组织调查巴里克的实验室。

 

9月中旬,中国驻印度加尔各答总领事查立友转发题为《重大线索!华南海鲜市场疫情前收到可疑美国海鲜》的中文推文暗示,新冠病毒可能来自从美国缅因州运送到中国的冷链龙虾,但没有提供切实证据。他用英文写道:“经由冷链的新冠重要嫌犯确认:MU298航班2019年11月运载美国缅因州的海鲜,经由上海达到湖北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接下来的几周,搬运这批海鲜的许多工人感染。”

 

10月26日,在世卫组织组建新的专家组重启溯源调查之际,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在推特等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出现新一波有关新冠病毒起源的虚假信息,数百个“亲中账号”试图将新冠病毒源头导向冷链美国龙虾。牛津团队的发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与中国有关联的新冠虚假信息传播链条。

 

“全世界都知道,疫情发生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或其附近。” 埃布赖特教授说。“因此,除了无法获得其他信息源的受众之外,病毒起源于其他地方的消息传递根本不起作用。它被制造出来可能对国内受众有效,但它在中国境外完全失败。”

 

独立法律学者虞平告诉美国之音,中国的虚假信息很大程度上是对内的。“其实中国的宣传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是不大的,国际舆论他是没办法操纵的,他关键的做法本身是要在国内‘提前消毒’。”

 

2022新冠病毒溯源前景

 

2022年,无论这场大流行在全球会式微还是继续肆虐,人类如果仍无法找到这场瘟疫的源头,将延迟对防范下一次大流行的准备。

 

10月29日,美国情报机构发表的有关新冠起源更新的更详细解密报告为拜登总统下令情报机构90天审议画上了句号。

 

报告说,情报部门可能永远无法确定新冠病毒究竟是从动物传染给人类还是从实验室泄露出来的。但他们认为,这个病毒不是作为生物武器研发出来的,而且中国官员在爆发疫情之初对病毒没有事先的了解。报告说,中国政府继续阻挠国际调查,拒绝分享信息并怪罪于美国等其他国家。

 

一直关注病毒溯源的《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说:“中国方面不配合,不拿东西出来,加上一大堆甩锅,很明显都是站不住的,现在就卡在这儿了,他不协助,你就得不到最后的结论。”

 

但他认为,从逻辑上已经坐实了北京的责任。“现在说有可能永远找不到,话又说回来,如果永远找不到,那更证明这是人为的事故,因为只有人类才会‘毁尸灭迹’,大自然不会。”

 

新冠病毒溯源真的永远是个谜吗?

 

美国休斯顿贝勒医学院国家热带医学院院长、德克萨斯州儿童医院疫苗开发中心联席主任彼得·霍特兹(Peter Hotez)认为,溯源的最终完成离不开美中科学家的合作。

 

“我的意思是我们必须停止谈论实验室泄漏和功能获得。” 参与美中医学科学合作交流数十年的霍特兹医生说。他提出建议:“中国科学家和美国科学家,或中国科学家和国际科学家之间的联合科学合作,在湖北省中部地区工作一年,对蝙蝠和动物宿主做深入研究。并发现谁是中国中部可能始于 2019 年夏天的索引患者。”

 

但实际上,美国在这次大流行之初就希望与中国合作。根据《纽约客》劳伦斯·莱特(Lawrence Wright)六万字的《美国疫情纪事》,特朗普政府的疾病防控中心主任雷德菲尔德在中国疫情爆发之初一直跟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保持密切联系。

 

2020年1月3日,雷德菲尔德建议美国科学家组团访问武汉。但高福表示,他未获授权提供帮助;雷德菲尔德接着又向中国政府提出正式要求,并组织了20多人的专家团。但他的要求石沉大海。文章说:“雷德菲尔德相信,如果疾控中心的专家团队能够在1月初访问中国,他们就会了解世界正面临着什么。” 当时美国的第一个感染者还未出现,美中之间就疫情的冲突也还未开始。

 

事实上,就在他们通话的同一天,北京最高当局已经下令武汉病毒研究所销毁所有病人样本或转移到指定机构。《财新》报道,有病毒学家透露,为执行中国卫健委的3号文件,“”甚至中科院武汉病毒所都一度被要求停止病原检测,销毁已有样本。“

 

英国记者贾斯珀·贝克尔( Jasper Becker)在《中国制造:武汉、Covid 和对生物技术霸权的追求》一书中写道,即使 SARS-CoV-2 是在中国实验室开发的,北京也永远不会承担责任。 “民族耻辱可能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七十年统治的终结”。

 

“这将引发一场政治地震,从中国开始,但会蔓延到世界各地。” 曾在北京为《南华早报》和其他出版物担任记者 18 年的贝克尔说,“现在世界不太可能确定地知道真相,但一个可信的叛逃者可能会引发一场动荡。”

 

比起这些悲观看法,《病毒》一书共同作者、美国亚裔分子生物学家曾昱嘉则对溯源前景仍抱持乐观态度。

 

“总有一天我们会找到答案,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几乎所有事情都被记录下来的世界里。你有电话,你有互联网,你有电子邮件,就像所有东西都以数字方式存档在某个地方。”她告诉美国之音。

 

曾昱嘉相信,在中国至少有一些人掌握着病毒来自哪里的证据。“实际上我非常有信心有人知道这种病毒是从哪里来的。也许他们今天觉得告诉我们不安全,但也许再过 5 年、10 年,或 50 年,最终会有人告诉我们。这是本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不可能被遗忘,不可能永远只是个谜。”

 

罗格斯大学的埃布赖特教授认为,在预计中国政府不太可能合作的情况下,2022年溯源重点将再次聚焦那些资助过中国冠状病毒研究的美国机构,以及资助过这些美国民间机构的联邦机构上。

 

“他们有重要的信息来源。欧洲与武汉实验室合作的组织中也有类似的重要信息来源。” 埃布赖特教授说。“

 

“令人惊讶的是 2021 年有多少信息是在没有(政府)搜查令或没有(国会)发传票的情况下获得的。我相信,我们将继续看到根据《信息自由法》提出要求和提起诉讼而获得的点点滴滴的信息,以及来自吹哨者的额外信息。” 他强调,只要一名吹哨人的出现,“就可能颠覆整个讨论,并极大地改变这个故事。”

 

埃布赖特教授预计,2022年,病毒溯源将成为美国两党竞选中的议题。他相信,赞成溯源调查的党将在中期选举中取得民意优势,

 

“ 2022 年 11 月将举行中期选举,并且对国会两院其中至少一院的控制权可能会转移到另一个非常非常强烈地赞成以传票权进行调查的党那里。”

 

埃布赖特教授说,到目前为止,众议院和参议院的多数党领导层都拒绝通过传票批准调查。“我认为这是一个政治错误。我认为这不仅是不履行宪法责任的错误,而且是政治错误,因为这是不受欢迎的,是个非受迫性错误,会使多数派在 2022 年中期选举后继续成为多数派的使命变得复杂化。” 他特别提醒白宫和民主党,“要意识到推进而不是阻挠这一调查是符合他们的政治利益的。”

 

12月1日,四名美国参议员——两名共和党、两名民主党——在《华盛顿邮报》刊文呼吁国会成立跨党派新冠肺炎(Covid-19)委员会,调查包括新冠病毒源头在内的一系列问题。

 

“我们不能等待下一次危机来袭。” 代表堪萨斯州共和党人罗杰·马歇尔(Sen. Roger Marshall, R-KS)、代表加利福尼亚州的民主党人黛安·范斯坦 (Sen. Dianne Feinstein, D-CA)、代表爱荷华州的共和党人乔尼·恩斯特(Sen. Joni Ernst, R-IA)、代表纽约州的民主党人克尔斯滕·吉利布兰德(Sen. Kirsten Gillibrand, D-NY)在文章中说。

 

文章说:“正如美国在 9/11 之后成立了一个独立委员会一样,由专家组成的跨党派 Covid-19 大流行国家委员会是加强我们国家对未来任何公共卫生危机的应急准备、响应和弹性的最佳方式。”

 

“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疾病的起源。” 四位参议员说。“自两年前中国首次报道疫情以来,中国政府官员一直隐瞒信息,拒绝全力配合国际实况调查工作。美国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和盟友一道,应敦促中国政府提供充分的透明度,并允许该委员会获取相关信息。”

 

▲美国之音(VOA)12月27日报道:年终报道:拜登的对华政策,比特朗普更特朗普

 

拜登的对华政策,比特朗普更特朗普


 

拜登的对华政策,比特朗普更特朗普

 

华盛顿 —拜登政府上台后,在对华关系上,用“战略竞争”取代了特朗普政府的“大国竞争”,但是,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战略的框架基本得到了保持 ,在台湾、贸易、军事、人权和高科技等领域拜登政府可能更为强硬。有人将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称为“特朗普2.0版”。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说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上与特朗普政府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拜登团队可能在执行中更巧妙,并且尽量拉朋友和盟友同行。

 

拜习会也无法扭转美中关系的竞争实质

 

拜登和习近平在11月16日举行的峰会并没有缩小两国间的任何重大分歧。会谈结束后,双方甚至都没能凑成一份联合声明,不少的观察人士指出,美中是各说各话,两国因基本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所导致的矛盾和僵局恐怕无解。

 

不过,化解矛盾,缩小分歧本来就不是本次会晤的目的。在会晤后的几个小时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说,拜习会的目的是为两国进行有效和健康的竞争设立“常识性护栏”,以确保竞争不会滑向冲突。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协调员柯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几天后也表示,通过拜登和习近平的会晤,美国一方面希望美中最高层坦诚的交流之外,更重要的是美国希望向中国表明,美中关系中最大的实质是竞争。他说:“我们还想表明,我们相信目前美中关系的主导范式,最主要特征是竞争。”

 

在拜习会之前,有些人期待这可能是美中关系重启的开始,但是,前白宫高级官员、乔治城大学教授麦艾文(Evan S. Medeiros)告诉美国之音,拜习会根本不可能“重置”美中关系,因为美国国内对中国的态度,中国可能带来的威胁的看法已经变了。

 

他解释说:“我看到的是美国许多不同的团体,公共舆论、国会、商界、非政府组织、甚至大学都发生了非常广泛的转变。我认为,在美国的讨论中,不是某个想法在起主导作用。我认为这是美国社会中的几个不同的团体,根据中国内部的变化,重新评估中国、中国的行为以及与中国合作的机会。”

 

拜习会后,拜登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也说明竞争是两国关系的主旋律。12月6日,白宫宣布外交抵制2月份在北京举行的冬季奥运会; 12月9日到10日,拜登政府邀请台湾参加全球民主峰会。12月16日,美国国财政部将8家中国技术公司纳入投资黑名单,理由是这些公司积极参与中共当局对中国少数民族和宗教群体的迫害,尤其是对新疆维吾尔族人进行监控和跟踪。

 

拜登政府大致保留了特朗普的对华框架

 

罗杰·贝克(Rodger Baker)是美国地缘政治风险分析机构战略预测(Stratfor)的高级副总裁。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拜登政府大体保持了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因为中国是美国最重要的威胁已经是两党共识。



他说:“我们看到他们继续了前政府的一些做法,我认为这将继续推进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看到,中国是美国的重要竞争对手已是两党共识。它会继续推动美国的政策,即使是国会议员或是总统出现更迭。”

 

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USCC)11月17日公布的最新年度报告指出:美国的对华政策,从卸任的特朗普政府到新的拜登政府,保持了相当的一致性。与特朗普政府的高级官员一样,拜登政府的高级官员也将中国描述为美国在21世纪最为重要的地缘政治的挑战

 

加深与台湾的关系并帮助提升其国际能见度

 

12月9日到10日,台湾参加了拜登政府主办的全球民主峰会。这是拜登政府帮助台湾扩大“国际空间”的最新举措。和特朗普政府一样,拜登政府也一直致力于帮助提升台湾的国际能见度。

 

美国继续支持台湾以“适当身份”参加相关国际组织活动以及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体系。10月2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呼吁所有联合国会员国,与美国一起,共同支持“台湾有意义地参与联合国体系和国际社会”。

 

拜登政府也加强与台湾外交、经济和军事联系。用中国官方的话说,拜登政府在台湾问题上采取“切香肠”的做法,一步一步深化与台湾的关系。虽然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和拜登总统的视频会谈中警告美国,不要在台湾议题上“玩火”,美台政府高层据报第二天就在华盛顿举行了两天的政治军事及防务会谈。

 

美国还为推动美台更紧密的经贸关系进行努力。11月23日,拜习会一个星期后,美台举行了第二届经济繁荣伙伴对话(EPPD),议题包括半导体芯片等供应链韧性、如何应对北京的经济胁迫、数字经济与5G网络安全以及科技合作。 7月底,美国重新启动了与台湾的双边贸易和投资协议的谈判。美国贸易谈判代表戴琪与台湾贸易代表的会谈标志着台湾与拜登政府之间最高级别的直接接触。协议还没有最终敲定,目前双方还在接触中。

 

同一天,美国米利厄斯号(USS Milius)导弹驱逐舰进行了穿越台湾海峡的例行航行,这其实是今年美国第11次派遣军舰通过台湾海峡。台湾总统蔡英文承认,美国有小支部队驻守台湾,与台湾军队一起进行训练。6月开始,美国还数次派遣军机降落在台湾并派遣与拜登关系密切的参议员和前高官访问台湾。

 

美国加大了在台海的军事威慑还包括美国进一步联合盟友,特别是日本,协防台湾。7月,日本政府发布2021年的《防卫白皮书》首次写明,“台湾局势的稳定对日本的安全与国际社会的稳定非常重要”,日本必须“更有危机意识”来关注台湾局势。

 

美日为防备中国夺取台湾的军演也越加频繁。11月16日,在拜登和习近平举行会晤的当天,美日还首次在南中国海进行了联合反潜演习。预计,美、日、台三方未来在军事情报交换、人员培训、战略战术模拟等方面将进行更加紧密合作。

 

总统本人以及政府高级官员不止一次地提到美国对台湾的承诺“坚如磐石”。

 

4月9日,美国国务院发布“美国政府与台湾对口部门进行互动”的新准则,放宽与台湾的交往。评论认为,这份新声明虽然比前国务卿蓬佩奥提出的“取消一切美台官员交流的限制”的立场退了一步,但是,相较于之前的限制,实际上对美国所认为的“非官方交流”往前走了一小步。

 

投资国内科技,在关键高科技领域与中国脱钩

 

印太协调员坎贝尔11月19日在美国和平研究所的讨论会上在谈到美中在印太地区的竞争时说,双方的竞争与军事相关,但是更是关于科技的。

 

他说:“我们在印太地区竞争面临的竞争当然会有我们必须关注的军事问题,但它真正是关于技术的投资的,对AI、 量子计算、5G 和人类科学等的投资。这些曾是美国享有独特优势的领域,但是,坦率地说,我们的优势现在受到考验和挑战,我们必须在美国国内的这些创新领域加倍投资。”

 

他说,这样才能保证美国“跑得更快”。他指出,拜登签署的一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就是拜登政府努力的证明,这“不光光是传统的基建,也包含了技术革新。”

 

拜登政府从上台之初就明确将科技竞争置于中美战略竞争的核心地位。2021年2月,拜登在美国国防部发表讲话称,需更多从新兴科技的角度看待中国“威胁”。

 

在加大对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入,提升美国自身的竞争力之外,拜登政府还采取更为全面和系统性的手段对中国进行防御,确保美国的技术不被用来促进中国军事建设,确保美国的数据不被中国企业“滥用”。如果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科技企业进行了多方位的封堵,那么,拜登政府继承了这样的强硬态度。

 

就在拜登和习近平将要举行视讯峰会的前夕,拜登政府采取了两项措施,显示对华强硬的立场。

 

11月11日,拜登总统在早前国会通过的《安全设备法》文本上签了字,使之正式成为法律。这项法律的目的是防止中国华为和中兴等被认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企业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新的设备采购许可证,从而阻断了这些企业的设备进入美国通信网络的渠道。

 

在此之前,拜登政府已经对中国的一些科技企业采取了限制行动。3月,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认定华为、中兴等五家中国公司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禁止美国政府机构购买这些公司的产品和服务。4月,美国将七个中国超级计算机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6月,拜登签署行政令,禁止美国企业和投资者对华为等59家中国企业投资。

 

继续维持对华关税,要求中国遵守“第一阶段”协议

 

在贸易问题上,拜登政府继续用贸易壁垒和其他惩罚性措施来抵制中国的经济威胁。

 

10月4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阐述了拜登政府的对华贸易政策。戴琪表示,美方无意“激化”与中国的贸易紧张局势,她甚至表示,美国寻求某种“再挂钩”,但是,她那次传达的更重要的讯息是,拜登总统不会立即取消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他将要求中国政府对在特朗普政府期间与美国达成的贸易承诺负起责任。

 

2020年1月,特朗普政府与中国达成贸易停战协议。特朗普同意削减他之前对价值 3600 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的部分关税,以换取北京承诺购买价值 2000 亿美元的美国产品。

 

戴琪表示由于中国未能全面履行与特朗普政府达成的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内容,美方将保留未来对中国使用单方面贸易措施的权力。此外,美方不打算与中国展开所谓“第二阶段贸易谈判”。

 

除此之外,拜登政府继续推动特朗普时代的“公平和互惠”贸易安排。拜登政府推行“以工人为中心的贸易政策”,表示美国将使用所有可用的工具,保护美国工人不受中国由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的伤害。戴琪还表示,美国将联手盟友共同抵制中共的不公平做法。

 

将人权置于外交政策的核心,推进价值观外交

 

拜习峰会落幕后,11月18日拜登证实,鉴于中国对人权的侵犯,美国将考虑外交抵制明年在北京举行的冬季奥运会。12月6日,美国宣布外交抵制冬奥会,此后,美国的盟友,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也都宣布外交抵制北京的冬奥会。

 

12月16日,美国财政部宣布将8家中国公司归入禁止投资的黑名单,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创新科技。另据报道,商务部也会在同一天将20多家中国公司列入出口管制清单,禁止美国公司向这些中国公司提供技术和设备。被纳入黑名单的这些公司被指责向中国政府提供压制人权的技术工具,包括身份识别和监控、人工智能、数据技术。

 

与特朗普政府有所不同,拜登政府认为美国外交必须植根于民主价值观,这是美国的全球力量和持久优势所在。拜登在竞选时曾承诺要举办民主峰会,团结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捍卫民主,反击中俄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的扩张。12月9日和10日,民主峰会即将举行,超过100个国家参加了这场视频峰会,中国和俄罗斯被排除在外。

 

拜登政府还曾专门声明要“将人权置于美国外交政策核心”。 10月14日,美国重返人权理事会。2022年1月1日开始,美国重新当选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国。

 

在中国的人权问题上,拜登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行动。10月15日,拜登就人权问题发表讲话时,将中国对新疆维吾尔人的政策与70多年前发生的纳粹大屠杀联系起来,并警告全球对各国“践踏人权”的行为保持沉默就是“共谋”。

 

在此之前,美国多次认定中国打压维吾尔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作为定性为“种族灭绝”,并对此进行了相应的惩罚。3月,美国联合欧盟、英国与加拿大以新疆问题为由,对中国官员实施制裁。另外,拜登政府还对破坏香港民主自由的中国官员进行惩罚。

 

人权也是拜登政府的贸易政策的核心之一。 美国贸易代表戴琦5月在美国国会众议院说,美国贸易与人权脱钩将成历史。她说:“过去数十年美国都是贸易与人权脱钩,这是错误的,现在拜登政府的贸易政策核心,包括劳工权益、环保、人权、法治、好的政府治理、反腐败等等,都包含在贸易谈判之内。”

 

5月28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针对大连海洋渔业集团(Dalian Ocean Fishing Co., Ltd.)的产品发布了禁止进口的暂扣令,理由是有信息表明该公司在捕鱼作业中存在强迫劳动。

 

携手盟友,共同应对中国

 

美国印太协调员坎贝尔11月19日在美国和平研究所的讨论会上说:“我们的战略中很重要的成分是我们与盟友和伙伴的深度接触。”

 

拜登总统上台后,积极参加了多边活动。最近的有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东盟美国峰会、 东亚峰会、20国集团会议以及气候变化大会。9月份,美国还首次举行了美日印澳四国集团面对面峰会并与英国和澳大利亚签署了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协议,向澳大利亚提高核潜艇技术。

 

战略预测的高级副总裁贝克说,高度重视盟友的作用是特朗普政府与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以及外交政策上的最大的不同。

 

他告诉美国之音:“在某些方面,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是单打独斗。它要求其他国家跟随美国的政策,但同时在经济上又打击他们,包括欧洲和亚洲的伙伴。我们已经看到本届政府试图软化这一点,并真正将它们吸纳进来。”

 

贝克说,美英澳三边安全协议最能体现拜登政府的政策。“这真正体现在三边安全协议中。这真正让澳大利亚加入了区域战略互动,也将英国纳入进来,就算不是欧盟。”

 

在联合盟友共同应对中国方面,美国另一个大的成就是提升了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得到发展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 QUAD)。另外,美国还加强和振兴了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和泰国的双边安全联盟,与越南等至关重要的新伙伴关系。

 

拜登联系盟友共同应对中国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在一系列被中国视为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新疆、西藏、台湾、香港以及南中国海,美国及其欧洲以及亚洲盟友都对中国进行谴责。另外,拜登政府还联合盟友推出“重建更好世界”计划来回应中国的“一带一路”。美国的这些做法令中国懊恼,中国不止一次地指责美国“搞小圈子”。

 

美国中期选举后,对华可能更强硬

 

战略预测的高级副总裁贝克说,2022年,在军事、台湾、科技等关键战略领域,美中的紧张关系还会继续,美国也会更加强硬。

 

他说:“在军事和国防领域,双方的活动显然持续扩大,这将给两国关系带来额外压力。即使没有改变对台政策,美国与台湾的关系显然也在扩大,美国还试图为台湾的防御提供资金。在那些地方,然后在某些关键的战略领域,在技术、半导体、通信和信息技术方面,在这些领域,美国将继续走对中国越来越强硬的路线,另外美国也试图使美国供应链与中国供应链分离。”

 

▲美国之音(VOA)12月28日报道:年终报道:2021年中国如何消除亚洲各地的威胁

 

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 —亚洲专家说,中国2021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利用经济影响力和超级大国的地位毫不妥协地处理亚洲各地的威胁。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份在谈到外交事务时说,中国会永远做东南亚的“好朋友和好伙伴”,有些东南亚国家政府对北京的海洋扩张表示不满。

 

中国9月份建议在塔利班统治的阿富汗这另外一个可能的边境冲突地区建立新的基础设施。

 

示好的同时,中国政府通过了边境法,授权军队沿其22117公里长的陆地边境使用武器。

 

中国去年与印度爆发了致命的对峙,尽管2021年进行了谈判,但对峙依然造成紧张。中国2021年几乎每天都派军用飞机进入台湾的防空识别区。

 

美国兰德公司资深防务分析人士格罗斯曼(Derek Grossman)说,“我认为他们如果需要惩罚不符合中国利益的国家时就拥有更多的工具和更多的杠杆。”

 

多层外交

 

中国今年与外国的争执也贯穿始终。

 

比如说,中国200多条渔船2021年初突然停泊在南中国海有争议的地区,导致北京与敌对声索国菲律宾的关系陷入紧张,缅甸2月份军事政变后的社会动荡也让中国在阻止反政府武装漫过边境的问题上面临挑战。台湾整年都在坚持立场,而不是就中国统一的目标进行谈判。

 

分析人士对美国之音说,习近平11月底在东盟峰会上保证永远做东盟的“好朋友”,以安抚菲律宾和其他三个争议海域的声索国。一个月前,习提出与台湾和平统一。台湾民调显示大部分民众宁愿自治。

 

新加坡国立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阿拉拉尔(Eduardo Araral)说,“中国的行动并非是历史上的新东西,”“正在崛起的大国都这样做。东盟成员国有理由对正在崛起的中国感到担忧。这就是习主席的保证可能十分受欢迎的原因。”

 

学者说,习政府付诸行动,向很多国家提供新冠疫苗和个人防护用品。

 

马尼拉的亚太进步之路基金会(Asia-Pacific Pathways to Progress Foundation) 研究员拉贝纳(Aaron Rabena)说,菲律宾注意到这点。他说,“公众相当怀疑。他们不像(菲律宾)政府那样愿意接受中国的疫苗,但很多公众都接种了中国疫苗,因为他们没有太多的选择。”

 

天普大学日本分校历史讲师金斯顿(Jeffrey Kingston)说,疫情外交帮助“擦亮”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中国形象。

 

金斯顿并说,迅速向阿富汗提供帮助是中国2021年的一个首要成就。

 

塔利班信息和文化部代理副部长10月份说,如果塔利班能保证中国工人和他们的资产的安全,中国有意投资几十亿美元。

 

金斯顿说,缅甸重返极权统治对中国在这个东南亚国家的天然气管道和自然资源的利益提供了帮助。西方国家反对军政权统治,缅甸预计会与中国发展更紧密的关系。

 

“战狼”言语,美国欧盟不满增加

 

中国的“战狼”外交在亚洲内外没有引起更多的受欢迎的关注。美国国家亚洲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认为普遍使用的战狼外交是指公开表达可能伤害双边关系的“争议思想”。

 

金斯顿说,“战狼外交在世界各地投放正面的中国形象方面是彻底失败,”“它所做的全都是在亚洲制造不安,与北京的意图基本适得其反。”

 

拉贝纳说,北京的言论和在亚洲的军事动作催化了西方盟友有利于东盟南中国海声索国的团结,美国菲律宾访问部队协议(U.S-Philippines Visiting Forces Agreement)的延续就是证明。美国国防部说,这项协议是确保与菲律宾武装部队的双边接触继续进行,内容包括“专家交流”和“训练演习”。

 

很多欧盟成员国希望中国在南中国海会遵守联合国的海洋规则,确保与其它世界航道的一致性,保护与亚洲的兴旺的海上商品贸易。

 

西方国家今年也联合支持台湾这个民主政体。

 

分析人士对美国之音说,中国官员对与美国三年来的贸易争端感到疲惫,希望新冠清零和制定自己的经济未来。他们去年限制移民来阻止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外籍人士。

 

这个变化发生时,陆地边境法也在10月份生效,部分是阻止海外输入传染。

 

上海美国商会主席吉布斯(Ker Gibbs)说,“他们明显是考虑到与美国和欧洲的关系紧张,因此关闭边境。”因为与疫情有关的边境控制,吉布斯计划12月以后主要住在加利福尼亚州。

 

他对美国之音说,“中国希望和两个主要经济体发展合作关系,坦率地说他们现在正在挣扎。”

 

进入2022年,北京冬奥预计将检验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此之前,海外几个月来一直呼吁抵制北京冬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美国不会派出外交官。中国问题学者将在未来几个星期对中国对一连串抵制的反应以及如何塑造习的海外形象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