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中国:相识

长篇小说“海盟”


 

钱理群先生说过:“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刚刚十岁,已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带着国民党统治后期的模糊记忆进入新中国,接受了从中学到大学的教育。可以说,我们这一代是在革命意识形态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我们的世界想象当然也就鲜明地打上了这一时代教育背景的深深烙印”(《钱理群:我们这一代人的世界想象》)。

钱理群生于1939年,他对于中华民国仅有模糊记忆,对于生于40年代末我的老师一代人来说,对于中华民国连模糊的记忆也没有,是完全被中国共产党洗脑的一代人。这一代人的少数人在文革中开始艰苦地探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真相,并且主动参与了与毛共的斗争。老师的学生们常常惊讶地问他,你们从小生活在黑暗之中,你们是如何寻找光明的?在前面三篇介绍《海盟》片段的文章中,我简单地讲述了老师是如何读书、思考和觉醒的。《海盟》书中还有更详细地叙述。

可是,我还没有写主角桑爽和春又生的爱情片段,这最后一篇就写他们是如何相识的吧。《海盟》中有提到,这一片段实际上是桑爽写的,是《海盟》这本书的开篇。

1970年2月末的一天,虽然“雨水”已过,“惊蛰”将近,但是地处中国北方濒临黄海的青岛,冬天的寒风还在肆虐。马路两旁悬挂着林彪“杀!杀!杀!杀出一个红彤彤的世界”的标语,增加了冬日严峻寒冷的恐怖气氛。

二路电车在热河路中段忽然停住了。春又生急忙从黄书包里拿出一本小说贪婪地看着,电车什么时候重新开动的,他也不知道。可是,他渐渐地感到邻座的目光也盯在他的书上,他不知不觉地将书向中间移动。小说的最后一句是,“米修司,你在哪儿啊?”春又生轻轻地合上了书,书中洋溢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感染着他,泪水盈出了眼眶。

“请问这是什么书?”邻座轻轻地问话打断了春又生的思绪。转过头来,春又生这才发现邻座是位年轻姑娘。

“对不起。”春又生用手指擦了一下泪水后,回答说,“《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刚才你读的是哪一篇?”姑娘又问。

“最美的一篇,‘带阁楼的房子’。”

“写得真好!”

“你看过契诃夫的书吗?”

“没,没有。”女孩子脸红了,春又生却没有注意到。

“太遗憾了!‘一个小公务员的死’、‘罪犯’、‘胖子和瘦子’‘变色龙’等篇,幽默、诙谐、尖锐、深刻地讽刺了社会的不公正、人间的虚伪;‘带阁楼的房子’却是另一种风格,优美、抒情,充满了爱恋的情感。” 春又生充满激情地讲着,“你喜欢看这样的书吗?”

“当然喜欢!”姑娘显然受到感染。

“那就借给你看吧。”春又生将书递给姑娘。

“那,那怎么行,我们又不认识。”姑娘有些吃惊。

“这有什么,好书和好花一样,理应人人共赏。”春又生认真地说,“我上两班,星期三休息,天天在胶州路电车站上车。你看完了还给我就是了。”

“这,这,真不好意思。”姑娘依然犹豫,却没再拒绝。

“没什么,到站了,我要下车了。”春又生将书放在姑娘手里,下车了。

 

“爸爸,你看,书!”下班后,一进家门,桑爽就兴奋地对爸爸喊。

“书,什么书?”桑梓接过书来,一看书名,马上高兴地说,“《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好书,好书!哪儿借的?”

“送到手上的。”桑爽得意地讲。

“送到手上的?谁送的?”桑梓诧异了。

“就是他!”

“哪个他?”

“就是我对你讲过的那个年轻人啊。”桑爽笑着说。

三个月前,桑爽从车间调到试验室,工作由三班倒变为两班倒。每天,她都在胶州路电车站乘坐二路电车上班。渐渐地,她对一个年轻人产生了兴趣。桑爽发现,他总是在看书,一边看书一边随着等车的长队向前走着。上了车,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只要车一停,哪怕只有几秒钟,他也抓紧时间看几眼书。车开着时,他的眼睛离开了书,呆呆地盯着窗外,依然沉浸在书中。每逢从书中抬起头时,沉思、惊奇、茫然、爱、恨,那变化的目光深深地吸引着桑爽。她情不自禁地渴望知道,他在读什么书,想什么事?从那以后,上班时,桑爽提前几分钟到车站,看见那个年轻人排队之后,立刻排在他的身后,这样就能够看见他在看什么书。《西方哲学史》、《聊斋》、《海狼》、《元素的故事》、《趣味数学》、《论语》、《九三年》、《中国通史》、《天演论》、《叶甫盖尼·奥涅金》,连续几十天,桑爽发现,他看了十几本互不相关的书。从他所看的书,桑爽猜不出,他究竟喜爱什么。哲学?历史?文学?数学?真是个杂家。桑爽又不知觉地开始注意他的相貌衣着,宽额、疏眉、朗目、高鼻、薄唇,总是穿一身洗的发白的蓝色学生装,脚穿一双白底塑料布鞋,斜背着一个黄色书包,上面锈了一把鲜红的火炬,精神焕发,朝气蓬勃,好一个美少年!“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飒爽英姿、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莫非周渝再世?桑爽心似狂鹿,面如朝霞。桑爽估计他的年龄和自己相仿,可能也是六七届初中毕业生。他总是比自己早一站下车,这附近有植物油厂、轧钢厂、阀门厂,他在哪个厂工作呢?一周中大部分时间,桑爽和他上同一班次,每逢星期三就见不着他。星期四,桑爽休息,星期五换班后又碰到他。桑爽想,他肯定是星期三休息。为了证实这一点,有一次上早班,星期四休息时,中午,桑爽特地到胶州路车站,发现他果然上中班了。

桑爽觉得自己有些焦躁不安,生活失去了往日的平静。上早班,她盼望早晨快快到来;上中班,她盼望中午快快到来,那一刻就可以见到他。每逢星期三,她就坐立不安,星期四,她总要有意无意地到车站去看他一眼。每次看到他,总有一股热流先使脸发热,而后使胸部发胀。青春的萌动,搅动了二十岁少女的生活。桑爽有一种想找人谈一谈的热望,可是找谁谈?又怎么谈呢?有一次,桑爽实在忍不住了,便对爸爸谈起了那个年轻人,不过,她仅仅谈了他的好学。爸爸听后感慨地说,现在年轻人热衷于造反,即便有心读书,图书馆封了,大部分书烧了,又有什么书读呢!如此下去,真要国将不国了。桑爽对爸爸谈起那年轻人读的杂七杂八的书,爸爸评论说,恐怕那年轻人不是什么杂家,只不过是逮着什么书就读什么书罢了。好学之人乃国之希望,只是苦了他们没书读啊!

 

“你想起来了吗,爸爸,那个好学的年轻人!”桑爽提醒一句。

“是他?他怎么会把书借给你呢?”爸爸好奇地问。桑爽把经过讲了一遍。爸爸高兴地说;”不错,爱书的人总是希望好书人人共赏。”

“爸爸,他就是这样说的。爸爸,这本书,我上班时,你看。下班后,我看。今天是星期日,星期三他休息,星期四我休息,一定要看完,星期五还给他。”

“你怎么知道他星期三休息?”爸爸惊奇地问。

“都在一个地方上车,时间长了自然就知道了。”桑爽脸红了。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吸引了桑爽,她一直看到深夜。第二天中午,她提前来到车站,看见那年轻人来了,便排在他的身后,想同他谈谈心得。可是他头也不抬,始终在看书,直到他下车也没有说话的机会。再一天中午,桑爽站在了他的前面,回过头来看着他。当他抬起头那一瞬间,桑爽正要讲话,谁知他在她的脸上扫了一眼,又低头看书了。“怎么,不认识了?”桑爽有些不高兴地想。结果又眼睁睁地看着他下了车,一句话也没说。“真是个呆头鹅!”桑爽心中暗暗生气。

好容易挨过了星期三,星期四晚上,桑爽对爸爸讲:“爸爸,明天还书给人家,咱们是不是也借一本书给他?来而不往非礼也。”

“可以呀。借什么?《史记》、《唐宋传奇》?”

“还是借给他《苔丝》吧,他一定爱读外国小说。”桑爽自信地说。

 

星期五早晨,桑爽早早地来到车站,心想,今天一定得好好谈一谈。她浑身发热,竭力控制着自己兴奋的心情。左等右等,已经五点半了,还不见他的踪影。再等上班就要迟到了,桑爽无可奈何地上了车。一整天,她心神不安,“他怎么没上班?出差了?病了?”第二天,她急忙地赶到车站,等待的依然是失望。第三天,第四天,整个早班过去了,此君杳无踪影。桑爽六神不定,心烦意乱。爸爸安慰她:“青岛是个小地方,总会碰到的。”桑爽忽然心里一动,“他会不会同别人调换班次了呢?”一线阳光温暖心房。下中班后,桑爽几乎一夜没睡,五点起床,心急如焚地赶到车站,“众里寻他千百度”,“过尽千帆皆不是”,六点过了,还是没见那黄书包红火把。《带阁楼的房子》书中那辛酸的话涌上心头:“米修司,你在哪儿啊?”

桑爽是怎样找到春又生的,那时候可没有手机。桑爽是一个怎样的有才气的女孩?她是怎样与春又生相爱的?他俩如何在海边定下的海盟?他们的爱情经历了哪些波折,最后为什么分手?《海盟》结尾如何催人泪下?

 

我认识老师后,有时候听到老师的朋友对他说,你什么时候把你的初恋写出来,我们都等不及了。从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老师一直在做课题研究,直到多个课题研究完毕,出版了几本专著后,他才开始写作《海盟》。

我非常好奇,我的这位严肃的老师会有什么样的初恋呢?读后,才知道,老师与桑爽是在电车上相遇的,他竟然将一本契诃夫的书借给一个不认识的女孩,这是年轻时的老师吗?桑爽苦苦地寻找老师的情节深深地感动我,人世间竟然有这样的多情的女孩!

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读完《海盟》后,我这个从小被妈妈称作“不会哭”的孩子,一个已过天命之年的老男人,不禁泪流满面。我不断地重复阅读,桑爽和春又生相识、相爱,不得不分手的片段。

请读者购买阅读《海盟》!

我们一起为刘宾雁老师竖起那“我没有别的路可走”的纪念碑!

 

2023年7月14日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心在中国:相识

长篇小说“海盟”


 

钱理群先生说过:“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刚刚十岁,已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带着国民党统治后期的模糊记忆进入新中国,接受了从中学到大学的教育。可以说,我们这一代是在革命意识形态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我们的世界想象当然也就鲜明地打上了这一时代教育背景的深深烙印”(《钱理群:我们这一代人的世界想象》)。

钱理群生于1939年,他对于中华民国仅有模糊记忆,对于生于40年代末我的老师一代人来说,对于中华民国连模糊的记忆也没有,是完全被中国共产党洗脑的一代人。这一代人的少数人在文革中开始艰苦地探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真相,并且主动参与了与毛共的斗争。老师的学生们常常惊讶地问他,你们从小生活在黑暗之中,你们是如何寻找光明的?在前面三篇介绍《海盟》片段的文章中,我简单地讲述了老师是如何读书、思考和觉醒的。《海盟》书中还有更详细地叙述。

可是,我还没有写主角桑爽和春又生的爱情片段,这最后一篇就写他们是如何相识的吧。《海盟》中有提到,这一片段实际上是桑爽写的,是《海盟》这本书的开篇。

1970年2月末的一天,虽然“雨水”已过,“惊蛰”将近,但是地处中国北方濒临黄海的青岛,冬天的寒风还在肆虐。马路两旁悬挂着林彪“杀!杀!杀!杀出一个红彤彤的世界”的标语,增加了冬日严峻寒冷的恐怖气氛。

二路电车在热河路中段忽然停住了。春又生急忙从黄书包里拿出一本小说贪婪地看着,电车什么时候重新开动的,他也不知道。可是,他渐渐地感到邻座的目光也盯在他的书上,他不知不觉地将书向中间移动。小说的最后一句是,“米修司,你在哪儿啊?”春又生轻轻地合上了书,书中洋溢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感染着他,泪水盈出了眼眶。

“请问这是什么书?”邻座轻轻地问话打断了春又生的思绪。转过头来,春又生这才发现邻座是位年轻姑娘。

“对不起。”春又生用手指擦了一下泪水后,回答说,“《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刚才你读的是哪一篇?”姑娘又问。

“最美的一篇,‘带阁楼的房子’。”

“写得真好!”

“你看过契诃夫的书吗?”

“没,没有。”女孩子脸红了,春又生却没有注意到。

“太遗憾了!‘一个小公务员的死’、‘罪犯’、‘胖子和瘦子’‘变色龙’等篇,幽默、诙谐、尖锐、深刻地讽刺了社会的不公正、人间的虚伪;‘带阁楼的房子’却是另一种风格,优美、抒情,充满了爱恋的情感。” 春又生充满激情地讲着,“你喜欢看这样的书吗?”

“当然喜欢!”姑娘显然受到感染。

“那就借给你看吧。”春又生将书递给姑娘。

“那,那怎么行,我们又不认识。”姑娘有些吃惊。

“这有什么,好书和好花一样,理应人人共赏。”春又生认真地说,“我上两班,星期三休息,天天在胶州路电车站上车。你看完了还给我就是了。”

“这,这,真不好意思。”姑娘依然犹豫,却没再拒绝。

“没什么,到站了,我要下车了。”春又生将书放在姑娘手里,下车了。

 

“爸爸,你看,书!”下班后,一进家门,桑爽就兴奋地对爸爸喊。

“书,什么书?”桑梓接过书来,一看书名,马上高兴地说,“《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好书,好书!哪儿借的?”

“送到手上的。”桑爽得意地讲。

“送到手上的?谁送的?”桑梓诧异了。

“就是他!”

“哪个他?”

“就是我对你讲过的那个年轻人啊。”桑爽笑着说。

三个月前,桑爽从车间调到试验室,工作由三班倒变为两班倒。每天,她都在胶州路电车站乘坐二路电车上班。渐渐地,她对一个年轻人产生了兴趣。桑爽发现,他总是在看书,一边看书一边随着等车的长队向前走着。上了车,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只要车一停,哪怕只有几秒钟,他也抓紧时间看几眼书。车开着时,他的眼睛离开了书,呆呆地盯着窗外,依然沉浸在书中。每逢从书中抬起头时,沉思、惊奇、茫然、爱、恨,那变化的目光深深地吸引着桑爽。她情不自禁地渴望知道,他在读什么书,想什么事?从那以后,上班时,桑爽提前几分钟到车站,看见那个年轻人排队之后,立刻排在他的身后,这样就能够看见他在看什么书。《西方哲学史》、《聊斋》、《海狼》、《元素的故事》、《趣味数学》、《论语》、《九三年》、《中国通史》、《天演论》、《叶甫盖尼·奥涅金》,连续几十天,桑爽发现,他看了十几本互不相关的书。从他所看的书,桑爽猜不出,他究竟喜爱什么。哲学?历史?文学?数学?真是个杂家。桑爽又不知觉地开始注意他的相貌衣着,宽额、疏眉、朗目、高鼻、薄唇,总是穿一身洗的发白的蓝色学生装,脚穿一双白底塑料布鞋,斜背着一个黄色书包,上面锈了一把鲜红的火炬,精神焕发,朝气蓬勃,好一个美少年!“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飒爽英姿、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莫非周渝再世?桑爽心似狂鹿,面如朝霞。桑爽估计他的年龄和自己相仿,可能也是六七届初中毕业生。他总是比自己早一站下车,这附近有植物油厂、轧钢厂、阀门厂,他在哪个厂工作呢?一周中大部分时间,桑爽和他上同一班次,每逢星期三就见不着他。星期四,桑爽休息,星期五换班后又碰到他。桑爽想,他肯定是星期三休息。为了证实这一点,有一次上早班,星期四休息时,中午,桑爽特地到胶州路车站,发现他果然上中班了。

桑爽觉得自己有些焦躁不安,生活失去了往日的平静。上早班,她盼望早晨快快到来;上中班,她盼望中午快快到来,那一刻就可以见到他。每逢星期三,她就坐立不安,星期四,她总要有意无意地到车站去看他一眼。每次看到他,总有一股热流先使脸发热,而后使胸部发胀。青春的萌动,搅动了二十岁少女的生活。桑爽有一种想找人谈一谈的热望,可是找谁谈?又怎么谈呢?有一次,桑爽实在忍不住了,便对爸爸谈起了那个年轻人,不过,她仅仅谈了他的好学。爸爸听后感慨地说,现在年轻人热衷于造反,即便有心读书,图书馆封了,大部分书烧了,又有什么书读呢!如此下去,真要国将不国了。桑爽对爸爸谈起那年轻人读的杂七杂八的书,爸爸评论说,恐怕那年轻人不是什么杂家,只不过是逮着什么书就读什么书罢了。好学之人乃国之希望,只是苦了他们没书读啊!

 

“你想起来了吗,爸爸,那个好学的年轻人!”桑爽提醒一句。

“是他?他怎么会把书借给你呢?”爸爸好奇地问。桑爽把经过讲了一遍。爸爸高兴地说;”不错,爱书的人总是希望好书人人共赏。”

“爸爸,他就是这样说的。爸爸,这本书,我上班时,你看。下班后,我看。今天是星期日,星期三他休息,星期四我休息,一定要看完,星期五还给他。”

“你怎么知道他星期三休息?”爸爸惊奇地问。

“都在一个地方上车,时间长了自然就知道了。”桑爽脸红了。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吸引了桑爽,她一直看到深夜。第二天中午,她提前来到车站,看见那年轻人来了,便排在他的身后,想同他谈谈心得。可是他头也不抬,始终在看书,直到他下车也没有说话的机会。再一天中午,桑爽站在了他的前面,回过头来看着他。当他抬起头那一瞬间,桑爽正要讲话,谁知他在她的脸上扫了一眼,又低头看书了。“怎么,不认识了?”桑爽有些不高兴地想。结果又眼睁睁地看着他下了车,一句话也没说。“真是个呆头鹅!”桑爽心中暗暗生气。

好容易挨过了星期三,星期四晚上,桑爽对爸爸讲:“爸爸,明天还书给人家,咱们是不是也借一本书给他?来而不往非礼也。”

“可以呀。借什么?《史记》、《唐宋传奇》?”

“还是借给他《苔丝》吧,他一定爱读外国小说。”桑爽自信地说。

 

星期五早晨,桑爽早早地来到车站,心想,今天一定得好好谈一谈。她浑身发热,竭力控制着自己兴奋的心情。左等右等,已经五点半了,还不见他的踪影。再等上班就要迟到了,桑爽无可奈何地上了车。一整天,她心神不安,“他怎么没上班?出差了?病了?”第二天,她急忙地赶到车站,等待的依然是失望。第三天,第四天,整个早班过去了,此君杳无踪影。桑爽六神不定,心烦意乱。爸爸安慰她:“青岛是个小地方,总会碰到的。”桑爽忽然心里一动,“他会不会同别人调换班次了呢?”一线阳光温暖心房。下中班后,桑爽几乎一夜没睡,五点起床,心急如焚地赶到车站,“众里寻他千百度”,“过尽千帆皆不是”,六点过了,还是没见那黄书包红火把。《带阁楼的房子》书中那辛酸的话涌上心头:“米修司,你在哪儿啊?”

桑爽是怎样找到春又生的,那时候可没有手机。桑爽是一个怎样的有才气的女孩?她是怎样与春又生相爱的?他俩如何在海边定下的海盟?他们的爱情经历了哪些波折,最后为什么分手?《海盟》结尾如何催人泪下?

 

我认识老师后,有时候听到老师的朋友对他说,你什么时候把你的初恋写出来,我们都等不及了。从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老师一直在做课题研究,直到多个课题研究完毕,出版了几本专著后,他才开始写作《海盟》。

我非常好奇,我的这位严肃的老师会有什么样的初恋呢?读后,才知道,老师与桑爽是在电车上相遇的,他竟然将一本契诃夫的书借给一个不认识的女孩,这是年轻时的老师吗?桑爽苦苦地寻找老师的情节深深地感动我,人世间竟然有这样的多情的女孩!

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读完《海盟》后,我这个从小被妈妈称作“不会哭”的孩子,一个已过天命之年的老男人,不禁泪流满面。我不断地重复阅读,桑爽和春又生相识、相爱,不得不分手的片段。

请读者购买阅读《海盟》!

我们一起为刘宾雁老师竖起那“我没有别的路可走”的纪念碑!

 

2023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