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解读外部世界对中国现实的反应

 


日本国家电视台NHK精心打造的系列电视纪录片《激流中国》(Dynamic China)于今年4月在日本国内开播以来,热评如潮,所引发的轰动效应可以用“地震”来形容。而且,其余震效应波及中国,使这个原本应该是“震源”,但因种种原因震波被过滤,但却无时无刻不在释放着巨大能量的强磁场,也产生了某种“共振”:几乎与日本同步,网上很早便有人提供带中文字幕的下载服务,乃至“激流中国”一时成为民间知识社会的流行语。


但兴许是共振过度,超过了“设计容许值”的缘故,“激流中国”已经从网络世界彻底“遁形”——大陆任何一个搜索引擎都无法检索到相关信息,连下载链接和与之相关的博客也一同遭封杀。不仅如此,据日《周刊文春》和香港《亚洲周刊》报道,中国外交部及驻日使馆曾向NHK提出交涉,认为其节目“不客观、误导观众、损害中国形象”,NHK北京支局的特派员也曾受到过中方官员的警告。对此,为慎重起见,NHK方面在七、八月间曾停播一集,并表示在后续的节目中,将更多地反映“中国政府的立场”,对今后的拍摄“施加积极的影响”。


由于历史文化原因和地缘战略利益的深度交织,日本对中国的关注从来不是泛泛而谈。远的不说,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同样是NHK,即推出过反映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现状的系列纪录片《丝绸之路》、《大黄河》和《12亿人的改革开放》等,无不以鸿篇巨制的篇幅,表达了对文明古国悠久文化传统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宏大叙事般的关注与思考。此番播出的《激流中国》,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尝试,正如其广告词中所说的那样,力求表现“从优先发展经济,到迈向真正的大国的过程中,如激流般剧变的中国社会的现实及与之相伴的阵痛、困境”。


据NHK方面透露,系列纪录片计划每月播出一集,将持续到明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从已播出的6集来看,内容分别涉及贫富差距、言论自由、老龄社会、环境污染、公民维权、民族问题和地方党政,正在拍摄、制作中的节目还包括中共十七大、教育问题及国企的海外渗透等问题,纵是“他山之石”,却不无“旁观者清”之效,且关注范围之广、对当下问题切入之深,“娱乐至死”的“国片”罕有出其右者,绝非隔靴搔痒或哗众取宠的等闲之作。


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其对转型期中国的关注,自然不乏诸如战略利益等功利因素。但在两国交往频仍、经贸已突破两千亿美元的今天,经济的高度互补、环境的相互依存已大大强化了双方的连带意识。尽管离东亚共同体的目标尚远,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实应足以维系两国彼此注视时基本排除恶意、讪笑的视线。正如中国的沙尘会越过日本海“下凡”扶桑一样,日本的主流社会,已少有视中国事务为纯粹他人瓦霜的短视者。


近代以来,中国致力于现代化的诉求和努力屡为日本阻断,后者曾是中国长久的梦魇和疼痛的根源。但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两国关系第一次呈现出良性互动的吉兆,东亚政治版图中两强并存的构图也已初步确立。应该说,胡锦涛主席所倡导的“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中日合作。没有中日合作,便没有东亚,乃至世界的和平。


同时,包括《激流中国》所涉及的一些民生、环境问题在内,转型期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其实多为日本在上个世纪50-70年代高增长期时遭遇并成功超克的课题。以日为师,不仅可节约问题解决的成本,有助于增进国民的福祉和社会和谐,更会加深两国的相互理解,强化“共存共荣”的纽带。


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的真正崛起,终究是以彻底融入国际社会为标志,其中也包括对外部世界看待中国舆论的宽容、吸收与良性互动。你既然以《大国崛起》这样的作品来检讨、阐释西方列强崛起的秘密,便应当有允许人家关注、探究中国当下问题的雅量。因为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意味着要与世界发生深刻的关系,并不仅仅是当事国一个国家的问题。


所以,从正面善意地解读外部世界对中国现实的反应,谦逊地反省、应对来自海外的舆论“异地监督”,化外在压力为内变的动力,而不是当成对自己的妖魔化而动辄加以舆论反制,将有助于化解崛起过程中与世界的矛盾、冲突,使崛起的向度更趋合理、和谐,客观上加速整体崛起的进程。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正面解读外部世界对中国现实的反应

 


日本国家电视台NHK精心打造的系列电视纪录片《激流中国》(Dynamic China)于今年4月在日本国内开播以来,热评如潮,所引发的轰动效应可以用“地震”来形容。而且,其余震效应波及中国,使这个原本应该是“震源”,但因种种原因震波被过滤,但却无时无刻不在释放着巨大能量的强磁场,也产生了某种“共振”:几乎与日本同步,网上很早便有人提供带中文字幕的下载服务,乃至“激流中国”一时成为民间知识社会的流行语。


但兴许是共振过度,超过了“设计容许值”的缘故,“激流中国”已经从网络世界彻底“遁形”——大陆任何一个搜索引擎都无法检索到相关信息,连下载链接和与之相关的博客也一同遭封杀。不仅如此,据日《周刊文春》和香港《亚洲周刊》报道,中国外交部及驻日使馆曾向NHK提出交涉,认为其节目“不客观、误导观众、损害中国形象”,NHK北京支局的特派员也曾受到过中方官员的警告。对此,为慎重起见,NHK方面在七、八月间曾停播一集,并表示在后续的节目中,将更多地反映“中国政府的立场”,对今后的拍摄“施加积极的影响”。


由于历史文化原因和地缘战略利益的深度交织,日本对中国的关注从来不是泛泛而谈。远的不说,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同样是NHK,即推出过反映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现状的系列纪录片《丝绸之路》、《大黄河》和《12亿人的改革开放》等,无不以鸿篇巨制的篇幅,表达了对文明古国悠久文化传统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宏大叙事般的关注与思考。此番播出的《激流中国》,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尝试,正如其广告词中所说的那样,力求表现“从优先发展经济,到迈向真正的大国的过程中,如激流般剧变的中国社会的现实及与之相伴的阵痛、困境”。


据NHK方面透露,系列纪录片计划每月播出一集,将持续到明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从已播出的6集来看,内容分别涉及贫富差距、言论自由、老龄社会、环境污染、公民维权、民族问题和地方党政,正在拍摄、制作中的节目还包括中共十七大、教育问题及国企的海外渗透等问题,纵是“他山之石”,却不无“旁观者清”之效,且关注范围之广、对当下问题切入之深,“娱乐至死”的“国片”罕有出其右者,绝非隔靴搔痒或哗众取宠的等闲之作。


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其对转型期中国的关注,自然不乏诸如战略利益等功利因素。但在两国交往频仍、经贸已突破两千亿美元的今天,经济的高度互补、环境的相互依存已大大强化了双方的连带意识。尽管离东亚共同体的目标尚远,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实应足以维系两国彼此注视时基本排除恶意、讪笑的视线。正如中国的沙尘会越过日本海“下凡”扶桑一样,日本的主流社会,已少有视中国事务为纯粹他人瓦霜的短视者。


近代以来,中国致力于现代化的诉求和努力屡为日本阻断,后者曾是中国长久的梦魇和疼痛的根源。但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两国关系第一次呈现出良性互动的吉兆,东亚政治版图中两强并存的构图也已初步确立。应该说,胡锦涛主席所倡导的“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中日合作。没有中日合作,便没有东亚,乃至世界的和平。


同时,包括《激流中国》所涉及的一些民生、环境问题在内,转型期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其实多为日本在上个世纪50-70年代高增长期时遭遇并成功超克的课题。以日为师,不仅可节约问题解决的成本,有助于增进国民的福祉和社会和谐,更会加深两国的相互理解,强化“共存共荣”的纽带。


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的真正崛起,终究是以彻底融入国际社会为标志,其中也包括对外部世界看待中国舆论的宽容、吸收与良性互动。你既然以《大国崛起》这样的作品来检讨、阐释西方列强崛起的秘密,便应当有允许人家关注、探究中国当下问题的雅量。因为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意味着要与世界发生深刻的关系,并不仅仅是当事国一个国家的问题。


所以,从正面善意地解读外部世界对中国现实的反应,谦逊地反省、应对来自海外的舆论“异地监督”,化外在压力为内变的动力,而不是当成对自己的妖魔化而动辄加以舆论反制,将有助于化解崛起过程中与世界的矛盾、冲突,使崛起的向度更趋合理、和谐,客观上加速整体崛起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