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全面发酵的“奥运政治”














    2008-01-17 11:10:31


  试想,奥运会举办时,有几十万游客来京,国外游客如果突然在一些象征性建筑前聚会示威怎么办?

  如何应对全面发酵的“奥运政治”  
  
  ■时局分析  
  
  □本报特约时局观察员 蒋兆勇
  
  1月15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姜瑜态度依旧坚决,这已经不是发言人第一次批评“奥运政治化”了。

  “在这个时候一些组织,出于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炒作一些议题,与奥运会挂钩,企图诋毁中国形象,向中国政府施压,这种行为明显违背了奥林匹克的精神和原则,也是不可能得逞的。”

  姜瑜在面对“荷兰政府和‘大赦国际’等人权组织将于近日举办圆桌会议,其主题是‘中国的人权与奥运会’。你对此有何反应”的提问时,如是回答。

  之前,还有外媒称“中国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禁止外国人携带《圣经》进入奥运村”。“人权观察”组织还指责中国在奥运采访上对国外媒体予以限制等。

  北京奥运一天天临近。所有这些批评所代表的力量,将使“奥运政治”在未来几个月内全面发酵。这考验着中国方面的应对能力。
  
  “奥运政治化”的含义

  最近,有权威部门分析完近几届奥运会后发现,没有哪一届奥运会像北京奥运会这样,被如此浓厚的政治气氛所笼罩。

  莫斯科奥运会所遇到的抵制是冷战政治环境下的必然,而全球化影响下的北京奥运,却又有不同于以前的特点。

  对中国人来说,奥运承载着复兴梦想,但对西方人来说,却是一个把中国人拖入他们认可的“民主自由”轨道的机会,而且不遗余力。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国际政治,不仅国家行为体在起作用,非国家行为体影响亦巨大。国家、非国家行为体的弹压,正日益显现出主权的被压缩。2008年,北京也许注定会成为部分人心中的靶心。

  一些政治组织在倒计时一周年时,就开展了一系列“羞辱”中国的活动,如“人权圣火”的跨国传递,意图把话语拉向他们确定的轨道。

  再以达尔富尔问题为例,近年来,严重的荒漠化导致阿拉伯牧民与黑人部落争水草资源而起冲突。2003年,黑人居民组建的苏丹解放军、正义与平等运动两支武装力量,要求自治并从事反政府武装运动。

  连绵不绝的战乱使当地出现西方人所称的“人道主义危机”。美国的石油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退出了苏丹市场,而中国的石油公司则与当地做生意。

  中国与苏丹开展的石油贸易和石油开采合作,符合中国的外交伦理:不干涉别国内政。而西方人显然不认同,有人甚至把北京奥运贴上“灭绝种族的奥运”的标签。

  其后,中国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在达尔富尔问题上采取了更负责和更灵活的方法,并促使当地局势走向缓和,西方人于是认为,这是中国在国际压力下向苏丹施压。缅甸的袈裟革命,中国从“不干涉别国内政”,到后来加入谴责行列,也体现出中国正在不断根据情势判断自己的外交方式,并避免奥运被政治绑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何应对跨国抗议

  中国通过更灵活和更负责任的方法,化解了道道风险,但对NGO的跨国倡议网络还需增加体认。

  全球的NGO,数不胜数。最多的是人权组织,其次是环境组织。近年来,都形成了对政府社会施压的一整套道德价值和物质利益捆绑的运转机制。

  跨国倡议网络已形成,一国的国内机构与其他国家的国际组织结合起来,共同促成倡议网络采取典型的“回旋镖模式”。当一国的地方NGO与政府沟通不畅时就会有“回旋镖”效应,在中国有人称之为“告洋状”。

  不仅是这类问题,在政府和媒体的传统关系框架下,如何应付近四万名记者,以及“人人都是记者”的公民记者?

  此外,奥运会举办时,有几十万游客来京,国外游客如果突然在一些象征性建筑前聚会示威怎么办?如强硬驱散,无疑将不利中国形象。

  公安部对此的回应是:任何人都必须遵守中国法律,任何示威抗议都必须经过批准。

  观察员注意到,“任何人”当然包括外国人,任何示威抗议都必须经过批准,这实际也包含外国人发起的示威。观察员曾问一个权威部门官员“外国人在中国是否是游行示威主体时”,他称,这是一个伪命题。

  问题在于,北京奥运是全球运动会,而且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开放,还将遇到更多类似的跨国抗议。这是中国未来经常要遇到又必须做出回应的问题。

  这是对官方政治智慧的考验。观察员注意到:北京奥运的新闻宣传和奥运安保都已由中央政府部门负责,奥组委也增加了不少“精兵强将”。观察员经常碰见一些奥组委官员夜以继日加班,眼里布满血丝。

  而工作机制的局部调整,是否可以应对如此复杂的局面?无疑,应付这种局面,需要有体制性的安排、社会治理模式的改变、行政结构优化。

  目前最令人感到担心的是,会不会有国家政府借抵制北京奥运“要挟”中国?有无国家会借议会通过所谓的促进中国民主化的议案,就像汉城奥运会遇到的一样?

  2008年,是宣传与沟通、光荣与苦涩、艰难与进步交织的一年,中国人的2008?外国人的2008?看点纷呈。  
  
  中国官员对相关问题的回应
  
  刘敬民批评借政治性问题抵制奥运会

  2007年10月19日,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刘敬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任何政治性的与奥林匹克无关的都不应该和北京奥运会联系起来。

  挪威广播电台记者提问,现在国际上有一股势力借缅甸问题抵制北京奥运会,您对这种要抵制奥运会的威胁担心吗?

  刘敬民说,在缅甸问题上,中国政府采取了建设性的和负责任的态度,中方发挥的建设性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我们认为,有些人借这个问题企图抵制奥运会,是不妥当的,也是不得人心的。

  刘敬民强调,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组织者,我们努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弘扬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我们想使北京2008年奥运会成为全世界各族人民和平友谊的盛会。当前,奥运会各项筹办工作正在顺利进行,我们相信这次奥运会会极大地增进中国和世界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我们欢迎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和观众在2008年欢聚在北京。
  
  刘建超驳斥奥运村禁止运动员携带《圣经》一说

  2007年11月8日下午,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举行例行记者会,驳斥有关奥运村禁止运动员携带《圣经》报道。

  有记者问:有关“不许携带《圣经》进入奥运村”的报道在美国引起了很大关注,你对出现这样的报道是否感到惊讶?你是否认为外界对中国宗教政策缺乏了解?中国已经放宽了对外国记者在华采访的限制,是否也会考虑在北京奥运期间放宽对宗教活动的限制?

  刘建超答:我注意到那条谣言在国际上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所以今天我在这里正式对此进行澄清。同时我也注意到,美国奥委会发言人也对此谣言作出了澄清,我们向他表示感谢。

  国际上确实有那么一批人,不希望中国举办奥运会,更不希望中国能够成功地举办奥运会。他们的做法不仅是在同中国作对,也是同有着善良意愿的世界人民作对。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盛会,更是世界人民的盛会。散布这些谣言和企图破坏北京奥运会的人应该自省,不要做出损人也不利己的事情。

  关于宗教信仰自由问题,中国宪法保护中国公民信仰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中国政府严格依法处理有关宗教事务,也将依法保障外国人在华从事正常的宗教活动,请世界各国的宗教人士放心,到中国来,只要依法从事宗教活动,他们的权益将会得到充分的保障。
  
  刘建超驳斥“人权观察”指责中国限制外国媒体采访奥运

  2007年11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回答“‘人权观察’组织最近指责中国在奥运采访上对国外媒体限制,中方有何评论”时称,有关评论不应由“人权观察”这样的组织做出。从今年1月1日《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开始实施以来,中国各级政府为规定能够得到全面平衡准确的实施做了大量工作,外国记者在华采访的渠道和便利大大增强。

  他说:“我们将继续努力来推动规定的落实,使大家在中国的采访能够更加便利,这也是我们的决心。至于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非常愿意听取大家的意见。”

  (以上均据新华社报道)  

\"\"

  当地时间2004年8月10日,奥运会即将开幕,雅典的工人在希腊国会门前为他们在修建奥运场馆过程中失去的13名工友举行抗议活动。 图片作者:Milos Bicanski/Getty Images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如何应对全面发酵的“奥运政治”














    2008-01-17 11:10:31


  试想,奥运会举办时,有几十万游客来京,国外游客如果突然在一些象征性建筑前聚会示威怎么办?

  如何应对全面发酵的“奥运政治”  
  
  ■时局分析  
  
  □本报特约时局观察员 蒋兆勇
  
  1月15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姜瑜态度依旧坚决,这已经不是发言人第一次批评“奥运政治化”了。

  “在这个时候一些组织,出于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炒作一些议题,与奥运会挂钩,企图诋毁中国形象,向中国政府施压,这种行为明显违背了奥林匹克的精神和原则,也是不可能得逞的。”

  姜瑜在面对“荷兰政府和‘大赦国际’等人权组织将于近日举办圆桌会议,其主题是‘中国的人权与奥运会’。你对此有何反应”的提问时,如是回答。

  之前,还有外媒称“中国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禁止外国人携带《圣经》进入奥运村”。“人权观察”组织还指责中国在奥运采访上对国外媒体予以限制等。

  北京奥运一天天临近。所有这些批评所代表的力量,将使“奥运政治”在未来几个月内全面发酵。这考验着中国方面的应对能力。
  
  “奥运政治化”的含义

  最近,有权威部门分析完近几届奥运会后发现,没有哪一届奥运会像北京奥运会这样,被如此浓厚的政治气氛所笼罩。

  莫斯科奥运会所遇到的抵制是冷战政治环境下的必然,而全球化影响下的北京奥运,却又有不同于以前的特点。

  对中国人来说,奥运承载着复兴梦想,但对西方人来说,却是一个把中国人拖入他们认可的“民主自由”轨道的机会,而且不遗余力。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国际政治,不仅国家行为体在起作用,非国家行为体影响亦巨大。国家、非国家行为体的弹压,正日益显现出主权的被压缩。2008年,北京也许注定会成为部分人心中的靶心。

  一些政治组织在倒计时一周年时,就开展了一系列“羞辱”中国的活动,如“人权圣火”的跨国传递,意图把话语拉向他们确定的轨道。

  再以达尔富尔问题为例,近年来,严重的荒漠化导致阿拉伯牧民与黑人部落争水草资源而起冲突。2003年,黑人居民组建的苏丹解放军、正义与平等运动两支武装力量,要求自治并从事反政府武装运动。

  连绵不绝的战乱使当地出现西方人所称的“人道主义危机”。美国的石油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退出了苏丹市场,而中国的石油公司则与当地做生意。

  中国与苏丹开展的石油贸易和石油开采合作,符合中国的外交伦理:不干涉别国内政。而西方人显然不认同,有人甚至把北京奥运贴上“灭绝种族的奥运”的标签。

  其后,中国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在达尔富尔问题上采取了更负责和更灵活的方法,并促使当地局势走向缓和,西方人于是认为,这是中国在国际压力下向苏丹施压。缅甸的袈裟革命,中国从“不干涉别国内政”,到后来加入谴责行列,也体现出中国正在不断根据情势判断自己的外交方式,并避免奥运被政治绑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何应对跨国抗议

  中国通过更灵活和更负责任的方法,化解了道道风险,但对NGO的跨国倡议网络还需增加体认。

  全球的NGO,数不胜数。最多的是人权组织,其次是环境组织。近年来,都形成了对政府社会施压的一整套道德价值和物质利益捆绑的运转机制。

  跨国倡议网络已形成,一国的国内机构与其他国家的国际组织结合起来,共同促成倡议网络采取典型的“回旋镖模式”。当一国的地方NGO与政府沟通不畅时就会有“回旋镖”效应,在中国有人称之为“告洋状”。

  不仅是这类问题,在政府和媒体的传统关系框架下,如何应付近四万名记者,以及“人人都是记者”的公民记者?

  此外,奥运会举办时,有几十万游客来京,国外游客如果突然在一些象征性建筑前聚会示威怎么办?如强硬驱散,无疑将不利中国形象。

  公安部对此的回应是:任何人都必须遵守中国法律,任何示威抗议都必须经过批准。

  观察员注意到,“任何人”当然包括外国人,任何示威抗议都必须经过批准,这实际也包含外国人发起的示威。观察员曾问一个权威部门官员“外国人在中国是否是游行示威主体时”,他称,这是一个伪命题。

  问题在于,北京奥运是全球运动会,而且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开放,还将遇到更多类似的跨国抗议。这是中国未来经常要遇到又必须做出回应的问题。

  这是对官方政治智慧的考验。观察员注意到:北京奥运的新闻宣传和奥运安保都已由中央政府部门负责,奥组委也增加了不少“精兵强将”。观察员经常碰见一些奥组委官员夜以继日加班,眼里布满血丝。

  而工作机制的局部调整,是否可以应对如此复杂的局面?无疑,应付这种局面,需要有体制性的安排、社会治理模式的改变、行政结构优化。

  目前最令人感到担心的是,会不会有国家政府借抵制北京奥运“要挟”中国?有无国家会借议会通过所谓的促进中国民主化的议案,就像汉城奥运会遇到的一样?

  2008年,是宣传与沟通、光荣与苦涩、艰难与进步交织的一年,中国人的2008?外国人的2008?看点纷呈。  
  
  中国官员对相关问题的回应
  
  刘敬民批评借政治性问题抵制奥运会

  2007年10月19日,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刘敬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任何政治性的与奥林匹克无关的都不应该和北京奥运会联系起来。

  挪威广播电台记者提问,现在国际上有一股势力借缅甸问题抵制北京奥运会,您对这种要抵制奥运会的威胁担心吗?

  刘敬民说,在缅甸问题上,中国政府采取了建设性的和负责任的态度,中方发挥的建设性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我们认为,有些人借这个问题企图抵制奥运会,是不妥当的,也是不得人心的。

  刘敬民强调,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组织者,我们努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弘扬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我们想使北京2008年奥运会成为全世界各族人民和平友谊的盛会。当前,奥运会各项筹办工作正在顺利进行,我们相信这次奥运会会极大地增进中国和世界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我们欢迎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和观众在2008年欢聚在北京。
  
  刘建超驳斥奥运村禁止运动员携带《圣经》一说

  2007年11月8日下午,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举行例行记者会,驳斥有关奥运村禁止运动员携带《圣经》报道。

  有记者问:有关“不许携带《圣经》进入奥运村”的报道在美国引起了很大关注,你对出现这样的报道是否感到惊讶?你是否认为外界对中国宗教政策缺乏了解?中国已经放宽了对外国记者在华采访的限制,是否也会考虑在北京奥运期间放宽对宗教活动的限制?

  刘建超答:我注意到那条谣言在国际上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所以今天我在这里正式对此进行澄清。同时我也注意到,美国奥委会发言人也对此谣言作出了澄清,我们向他表示感谢。

  国际上确实有那么一批人,不希望中国举办奥运会,更不希望中国能够成功地举办奥运会。他们的做法不仅是在同中国作对,也是同有着善良意愿的世界人民作对。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盛会,更是世界人民的盛会。散布这些谣言和企图破坏北京奥运会的人应该自省,不要做出损人也不利己的事情。

  关于宗教信仰自由问题,中国宪法保护中国公民信仰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中国政府严格依法处理有关宗教事务,也将依法保障外国人在华从事正常的宗教活动,请世界各国的宗教人士放心,到中国来,只要依法从事宗教活动,他们的权益将会得到充分的保障。
  
  刘建超驳斥“人权观察”指责中国限制外国媒体采访奥运

  2007年11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回答“‘人权观察’组织最近指责中国在奥运采访上对国外媒体限制,中方有何评论”时称,有关评论不应由“人权观察”这样的组织做出。从今年1月1日《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开始实施以来,中国各级政府为规定能够得到全面平衡准确的实施做了大量工作,外国记者在华采访的渠道和便利大大增强。

  他说:“我们将继续努力来推动规定的落实,使大家在中国的采访能够更加便利,这也是我们的决心。至于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非常愿意听取大家的意见。”

  (以上均据新华社报道)  

\"\"

  当地时间2004年8月10日,奥运会即将开幕,雅典的工人在希腊国会门前为他们在修建奥运场馆过程中失去的13名工友举行抗议活动。 图片作者:Milos Bicanski/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