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书:中国开国元勋周恩来“是同志”



作家蔡咏梅所著《周恩来的秘密情感世界》Image copyrightBBC CHINESE
Image caption《周恩来的秘密情感世界》一书在周恩来于2016年1月8日逝世满40周年前夕出版。

作家蔡咏梅所著《周恩来的秘密情感世界》于周三(12月30日)在香港出版,书中指出中国开国元勋、前总理周恩来“是同性恋”。

蔡咏梅接受BBC中文网采访时说,周恩来是“在当年中国社会及共产党阵营对同性恋的迫害下的‘悲剧人物’。”她认为“周恩来是同志”这一点,能够解释历来研究者对周恩来“难以解答的谜题”,包括他几乎零绯闻的婚姻、投身革命的原因,以及他在革命工作上的狂热与对毛泽东的“恐惧”。

蔡咏梅历时三年,查阅已出版的公开资料,推论出周恩来可能对小他两岁的学弟李福景有同性恋情谊。她认为最有力的证据,是周恩来在1918年留学日本那一年中所写的私密日记。这本《周恩来旅日日记》在1998年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出版。

“披露出来之后对中国的同性恋的权益会是正面的效应。” 蔡咏梅这么看待她的著作。BBC中文网记者询问她是否会担心书出版之后,她与家人受到迫害?蔡咏梅认为不会,“因为写的都是有根有据的,没有造假、没有造谣。”她说她写的是几乎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中共当代政权应该不会有太大影响。

同志运动

作家蔡咏梅接受BBC中文网采访,谈创作理念与研究发现。
Image caption作家蔡咏梅接受BBC中文网采访,谈创作理念与研究发现。

北京促进妇女权利和性别平等团体“女权之声”成员熊婧对BBC中文网表示,她认为“周恩来是同性恋者”这件事的真实与否,并不会对中国现在同性恋群体的生活带来实质上的改变。一来“书肯定在中国出不了”,而她认为更重要的是:“性少数应得的权利不需要通过认证某个名人是同性恋而获得合法性。

“中国官方对同性恋的态度是非常暧昧的。”熊婧说。“如果能出一个真的能保障同志权益的文件或政策,才是一个进步。”

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学者曾锐生向BBC说,他没有读过蔡咏梅的新书,因此不能对书中内容的可信度下评论。但他表示,如果此事为真,“将对现今中国的同性恋团体与同志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慧弟”李福景

周恩来(右)自称在南开学堂读书时与李福景(左)形影不离(照片摄于1915年)。Image copyrightNew Century Press
Image caption周恩来(右)自称在南开学堂读书时与李福景(左)形影不离(照片摄于1915年)。

蔡咏梅指出,周恩来的恋爱对象是和他家有世交渊源的李福景。周恩来在15岁时与李福景相识。李福景,字新慧,两人在南开学堂(现称南开中学)同窗两年,有半年多的时间住在同一间宿舍。

周恩来在日记第一篇即表明写日记的目的是要为自己“留个纪念”,因此蔡咏梅认为日记中的周恩来“很真实、很有人性”。

蔡咏梅研究周恩来一年份的日记,发现他感受到“情”与情带来的烦恼。并且在2月9日中写到:“恋爱是由情生出来的。不分男女,不分万物,凡一方面发出情来,那一方能感应的,这就可以算作恋爱。”周恩来否定夫妻关系之间有爱情成份,认为夫妻只是为了“组织家庭、留传人种”。日记中也能解读出他的“不婚主义”。

《周恩来旅日日记》Image copyrightNew Century Press
Image caption收录在1998年周恩来出生百年纪念,中共当局出版的97万字《周恩来早期文集》中的《周恩来旅日日记》,是蔡咏梅重要的研究资料。

周恩来原本期待李福景毕业后,能到日本一起继续读书,但在8月得知李福景转往香港求学后,蔡咏梅观察到周恩来“情绪崩溃”,日记结构突然变得散乱,甚至只得寥寥数语。而在日记中周恩来以“吾爱友”、“吾慧弟”来称呼李福景,蔡咏梅认为这是周恩来与李福景交情亲密的证据之一。

“同志情”与革命之路

蔡咏梅认为原本认同温和的中间路线,且对封建的原生家庭怀有深厚情感的周恩来,会加入共产党成为革命先锋,“主要是性倾向得不到社会认同”,她指周恩来“在与李福景关系破裂后,思想就突然变得激进。”

1920年,留学日本不顺利的周恩来,与放弃香港学业的李福景,两人以“勤工俭学”的名义赴法国,但目的是在英国读书。蔡咏梅写到,李福景成功在英国入学,但周恩来没能留下,这是周恩来希望的再次破灭。

1913年,周恩来将自己小学时的照片送给李福景。1958年周恩来60岁生日时,李福景将照片加洗扩印,回赠给周恩来,并在背后题称“恩来七哥”。作者蔡咏梅认为,以两人当时悬殊的政治身分地位,李福景如此称呼周恩来是不寻常的。但蔡咏梅在研究中没有找到直接证明李福景也对周恩来具有同性恋感情的证据。Image copyrightNew Century Press
Image caption1913年,周恩来将自己小学时的照片送给李福景。1958年周恩来60岁生日时,李福景将照片加洗扩印,回赠给周恩来,并在背后题称“恩来七哥”。作者蔡咏梅认为,以两人当时悬殊的政治身分地位,李福景如此称呼周恩来是不寻常的。但蔡咏梅在研究中没有找到直接证明李福景也对周恩来具有同性恋感情的证据。

周恩来转赴法国期间,受到共产国际资助,1921年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他突然从法国寄信向邓颖超求婚。邓颖超是周恩来在中学时代学运团体“觉悟社”的社友,不过连邓颖超自己也曾表示,对周恩来突然的追求感到很意外。

蔡咏梅形容周恩来夫妇是“相敬如宾”但如“空壳一般”的夫妻。周恩来婚后积极投身共产党工作,鲜少有两人时间。从邓颖超的回忆录和其他史料中看来,周恩来并没有对邓颖超有“爱情”的表现。

“证据支持”?

周恩来与邓颖超1920年代Image copyrightNew Century Press
Image caption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学生时代交情淡泊,1923年周恩来突然向邓颖超求婚,两人于1925年在广州结婚。
周恩来早年喜欢戏剧,甚至自编自演,1915年他在南开学堂新剧团以女装(左一)亮相。Image copyrightNew Century Press
Image caption周恩来早年喜欢戏剧,甚至自编自演,1915年他在南开学堂新剧团以女装(左一)亮相。

蔡咏梅认为,周恩来身为在毛泽东主政时期实际享有权力,甚至在形象、威望上超越毛泽东的人物,对毛泽东的态度却是“卑躬屈膝、逆来顺受”,逻辑上难以解释。

“那是因为周恩来有个秘密”,蔡咏梅说。周恩来对毛泽东怀有恐惧,深怕毛泽东知道自己是同志,因为同性恋在当时的共产党会被视为犯下“流氓罪”。蔡咏梅认为,这是解开重视自我形象的周恩来,对毛泽东采顺从态度的秘密钥匙。

学者曾锐生向BBC表示,周恩来身为同性恋与否,并不影响他投身革命、成为总理。而周恩来对于毛泽东的态度,他认为蔡咏梅的推论“只能是个臆测,并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

写作动机

周恩来与李福景(右一)的情谊维持了一生,照片于1959年摄于中南海,隔年李福景去世,身后事也由周恩来打点。Image copyrightNew Century Press
Image caption周恩来与李福景(右一)的情谊维持了一生,照片于1959年摄于中南海,隔年李福景去世,身后事也由周恩来打点。

作者蔡咏梅出生于四川成都,1980年代移居香港,从事新闻工作,曾担任香港政论杂志《开放》的编辑。

在三年前一场与朋友的聚会中,蔡咏梅“拿到非常权威可靠的消息说周恩来是同性恋,但没有任何资料可以显示”,身为新闻工作者,蔡咏梅着手查阅一些公开资料。一开始她没有把握能查到,但她很惊讶能够发现一些足够有力的资料。

她认为这些公开资料中“暗藏秘密”,却一直没有研究人员发现的原因有三个层面,一是周恩来自己极力掩饰,二是中共官方对周恩来“圣人形象”的维护,三是中国民间社会“对同性恋知识的缺乏”,因此没有往这方面研究的想法。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香港新书:中国开国元勋周恩来“是同志”



作家蔡咏梅所著《周恩来的秘密情感世界》Image copyrightBBC CHINESE
Image caption《周恩来的秘密情感世界》一书在周恩来于2016年1月8日逝世满40周年前夕出版。

作家蔡咏梅所著《周恩来的秘密情感世界》于周三(12月30日)在香港出版,书中指出中国开国元勋、前总理周恩来“是同性恋”。

蔡咏梅接受BBC中文网采访时说,周恩来是“在当年中国社会及共产党阵营对同性恋的迫害下的‘悲剧人物’。”她认为“周恩来是同志”这一点,能够解释历来研究者对周恩来“难以解答的谜题”,包括他几乎零绯闻的婚姻、投身革命的原因,以及他在革命工作上的狂热与对毛泽东的“恐惧”。

蔡咏梅历时三年,查阅已出版的公开资料,推论出周恩来可能对小他两岁的学弟李福景有同性恋情谊。她认为最有力的证据,是周恩来在1918年留学日本那一年中所写的私密日记。这本《周恩来旅日日记》在1998年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出版。

“披露出来之后对中国的同性恋的权益会是正面的效应。” 蔡咏梅这么看待她的著作。BBC中文网记者询问她是否会担心书出版之后,她与家人受到迫害?蔡咏梅认为不会,“因为写的都是有根有据的,没有造假、没有造谣。”她说她写的是几乎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中共当代政权应该不会有太大影响。

同志运动

作家蔡咏梅接受BBC中文网采访,谈创作理念与研究发现。
Image caption作家蔡咏梅接受BBC中文网采访,谈创作理念与研究发现。

北京促进妇女权利和性别平等团体“女权之声”成员熊婧对BBC中文网表示,她认为“周恩来是同性恋者”这件事的真实与否,并不会对中国现在同性恋群体的生活带来实质上的改变。一来“书肯定在中国出不了”,而她认为更重要的是:“性少数应得的权利不需要通过认证某个名人是同性恋而获得合法性。

“中国官方对同性恋的态度是非常暧昧的。”熊婧说。“如果能出一个真的能保障同志权益的文件或政策,才是一个进步。”

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学者曾锐生向BBC说,他没有读过蔡咏梅的新书,因此不能对书中内容的可信度下评论。但他表示,如果此事为真,“将对现今中国的同性恋团体与同志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慧弟”李福景

周恩来(右)自称在南开学堂读书时与李福景(左)形影不离(照片摄于1915年)。Image copyrightNew Century Press
Image caption周恩来(右)自称在南开学堂读书时与李福景(左)形影不离(照片摄于1915年)。

蔡咏梅指出,周恩来的恋爱对象是和他家有世交渊源的李福景。周恩来在15岁时与李福景相识。李福景,字新慧,两人在南开学堂(现称南开中学)同窗两年,有半年多的时间住在同一间宿舍。

周恩来在日记第一篇即表明写日记的目的是要为自己“留个纪念”,因此蔡咏梅认为日记中的周恩来“很真实、很有人性”。

蔡咏梅研究周恩来一年份的日记,发现他感受到“情”与情带来的烦恼。并且在2月9日中写到:“恋爱是由情生出来的。不分男女,不分万物,凡一方面发出情来,那一方能感应的,这就可以算作恋爱。”周恩来否定夫妻关系之间有爱情成份,认为夫妻只是为了“组织家庭、留传人种”。日记中也能解读出他的“不婚主义”。

《周恩来旅日日记》Image copyrightNew Century Press
Image caption收录在1998年周恩来出生百年纪念,中共当局出版的97万字《周恩来早期文集》中的《周恩来旅日日记》,是蔡咏梅重要的研究资料。

周恩来原本期待李福景毕业后,能到日本一起继续读书,但在8月得知李福景转往香港求学后,蔡咏梅观察到周恩来“情绪崩溃”,日记结构突然变得散乱,甚至只得寥寥数语。而在日记中周恩来以“吾爱友”、“吾慧弟”来称呼李福景,蔡咏梅认为这是周恩来与李福景交情亲密的证据之一。

“同志情”与革命之路

蔡咏梅认为原本认同温和的中间路线,且对封建的原生家庭怀有深厚情感的周恩来,会加入共产党成为革命先锋,“主要是性倾向得不到社会认同”,她指周恩来“在与李福景关系破裂后,思想就突然变得激进。”

1920年,留学日本不顺利的周恩来,与放弃香港学业的李福景,两人以“勤工俭学”的名义赴法国,但目的是在英国读书。蔡咏梅写到,李福景成功在英国入学,但周恩来没能留下,这是周恩来希望的再次破灭。

1913年,周恩来将自己小学时的照片送给李福景。1958年周恩来60岁生日时,李福景将照片加洗扩印,回赠给周恩来,并在背后题称“恩来七哥”。作者蔡咏梅认为,以两人当时悬殊的政治身分地位,李福景如此称呼周恩来是不寻常的。但蔡咏梅在研究中没有找到直接证明李福景也对周恩来具有同性恋感情的证据。Image copyrightNew Century Press
Image caption1913年,周恩来将自己小学时的照片送给李福景。1958年周恩来60岁生日时,李福景将照片加洗扩印,回赠给周恩来,并在背后题称“恩来七哥”。作者蔡咏梅认为,以两人当时悬殊的政治身分地位,李福景如此称呼周恩来是不寻常的。但蔡咏梅在研究中没有找到直接证明李福景也对周恩来具有同性恋感情的证据。

周恩来转赴法国期间,受到共产国际资助,1921年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他突然从法国寄信向邓颖超求婚。邓颖超是周恩来在中学时代学运团体“觉悟社”的社友,不过连邓颖超自己也曾表示,对周恩来突然的追求感到很意外。

蔡咏梅形容周恩来夫妇是“相敬如宾”但如“空壳一般”的夫妻。周恩来婚后积极投身共产党工作,鲜少有两人时间。从邓颖超的回忆录和其他史料中看来,周恩来并没有对邓颖超有“爱情”的表现。

“证据支持”?

周恩来与邓颖超1920年代Image copyrightNew Century Press
Image caption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学生时代交情淡泊,1923年周恩来突然向邓颖超求婚,两人于1925年在广州结婚。
周恩来早年喜欢戏剧,甚至自编自演,1915年他在南开学堂新剧团以女装(左一)亮相。Image copyrightNew Century Press
Image caption周恩来早年喜欢戏剧,甚至自编自演,1915年他在南开学堂新剧团以女装(左一)亮相。

蔡咏梅认为,周恩来身为在毛泽东主政时期实际享有权力,甚至在形象、威望上超越毛泽东的人物,对毛泽东的态度却是“卑躬屈膝、逆来顺受”,逻辑上难以解释。

“那是因为周恩来有个秘密”,蔡咏梅说。周恩来对毛泽东怀有恐惧,深怕毛泽东知道自己是同志,因为同性恋在当时的共产党会被视为犯下“流氓罪”。蔡咏梅认为,这是解开重视自我形象的周恩来,对毛泽东采顺从态度的秘密钥匙。

学者曾锐生向BBC表示,周恩来身为同性恋与否,并不影响他投身革命、成为总理。而周恩来对于毛泽东的态度,他认为蔡咏梅的推论“只能是个臆测,并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

写作动机

周恩来与李福景(右一)的情谊维持了一生,照片于1959年摄于中南海,隔年李福景去世,身后事也由周恩来打点。Image copyrightNew Century Press
Image caption周恩来与李福景(右一)的情谊维持了一生,照片于1959年摄于中南海,隔年李福景去世,身后事也由周恩来打点。

作者蔡咏梅出生于四川成都,1980年代移居香港,从事新闻工作,曾担任香港政论杂志《开放》的编辑。

在三年前一场与朋友的聚会中,蔡咏梅“拿到非常权威可靠的消息说周恩来是同性恋,但没有任何资料可以显示”,身为新闻工作者,蔡咏梅着手查阅一些公开资料。一开始她没有把握能查到,但她很惊讶能够发现一些足够有力的资料。

她认为这些公开资料中“暗藏秘密”,却一直没有研究人员发现的原因有三个层面,一是周恩来自己极力掩饰,二是中共官方对周恩来“圣人形象”的维护,三是中国民间社会“对同性恋知识的缺乏”,因此没有往这方面研究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