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指新华社记者“坐镇”台湾媒体论坛 分析:中国急于直接掌控台媒


中国时间 4:31 2024年6月28日 星期五
























资料照:台北一名女子走过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总部大厦。(非当事媒体) (2012年7月26日)


资料照:台北一名女子走过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总部大厦。(非当事媒体) (2012年7月26日)














台媒指称,台湾某电视台制播的政论节目均有中国新华社驻台记者涉入主题和脚本,且在录影棚盯梢确认节目内容符合国台办要求。经常受邀被指涉节目的时评人虽表示不可能受他人控制言论,但观察人士则透露中媒直接介入,凸显北京政权不耐通过中介慢慢渗透,急于出手控制产业最上游。
台媒《自由时报》6月25日引述资深媒体人爆料,一家台湾电视台允诺以“在中国商业利益”为交换与国台办合作,在一档今年新制播节目中置入批判民进党政府等特定主题,且中国新华社驻台记者赵博皆会出席选题会议相关讨论。

该报道引发台湾社会高度关注,有网民在社群平台Threads上具体指涉新华社所插手的节目名称。被指涉的电视台在第一时间澄清。美国之音致电被影射的节目主持人,但对方未接电话。

台湾陆委会副主委梁文杰星期四(6月27日)在例行记者会表示,此事牵涉司法和行政机关,目前还没有调查结果。至于被点名的中国记者于2月到5月来台,符合中国驻台记者一次来台湾三个月的规范;梁文杰也强调陆委会没有限制中媒言论自由,仅要求所有来台的中国人士不得发表伤害台湾自主地位的言论。

中国恐伸手台湾“第四权”掀风波

在台北的资深媒体人康仁俊属于被指涉的政论节目固定班底,他就节目制播实务经验表示,正常节目录制时,不会有制作单位人员在摄影棚内,也没有发生过“陌生人盯哨”情况。

康仁俊告诉美国之音:“如果有一个很特定的人在那里(盯哨),(来宾)会觉得很别扭,更不要讲说在录影的过程当中去打断、甚至是要求你去做某些的言论。也有很多比如在议题上面,可能不符合来宾的想法,就拒绝参加这个录影,会直接遇到来宾可能会反弹。(如果有),台湾的环境也很难不被传出去。”

康仁俊指出,通常节目制作单位会先跟来宾沟通议题,了解对特定议题的态度,不会要求来宾呈现与自身政治立场不同的说法。

他表示,台湾媒体大多有政治倾向,若来宾政治立场与需求单位完全不同,会在选择邀请名单时先排除。虽然台湾很多媒体内容都有业配置入,媒体经营者与置入商之间的合作方向跟内容不会直接影响来宾。

康仁俊认为此事掀起极大风波,源自于台湾民众没办法接受媒体“第四权”被干涉,大家担忧中国近年对台湾动作频频,从文攻武吓到信息战,如果透过议题引导跟设定可能对阅听众产生影响。

康仁俊认为,媒体自律是最好的自清方式;另一方面,由于两岸驻点记者机制行之有年且有必要,然外界所质疑的中国驻台记者肩负特定任务实在难以查证。

据台湾文化部统计,目前中国驻台共有6家媒体、7名记者,包含新华社2名及人民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视、中新社、湖南广播电视台等各1名。

对于新华社驻台记者“盯哨”一事,台湾陆委会主委邱垂正星期二在台湾立法院备询时证实确有此事,并表示该中国记者已经轮调返中,陆委会将与文化部进行行政调查。

中国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星期三则在例行记者会上对此予以否认,称消息是“假新闻,纯属造谣”,反控民进党当局利用媒体恶意抹黑攻击中国。

中共急于缩短流程 全面掌握台湾媒体

台湾民进党立法委员沈伯洋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两个月前已耳闻中媒涉入台湾政论节目一事,但因“中国做这件事情很常见”,当时仅通报相关单位注意后续。

他直言,中国记者驻台一定会产生国安风险,只是现在新闻风口浪尖上,原先的政治任务应会暂缓。

至于消息走漏的原因,沈伯洋解释,中国此次手法过于粗糙,毕竟直接由中国官媒记者“盯哨”的手法不太符合中国的“常态”,可能是“真地很急”着掌握台湾情况,不愿意合作的电视台人员因此释放消息。

沈伯洋指出,中国过往渗透台湾媒体的手法不胜枚举,通常会“转一手”,像是以台湾公司或记者做为中间人参与媒体制作;收购或投资台湾媒体;借台湾摄影棚并邀请台湾名嘴;制作拍摄中国的政论节目。另外,有部分中国记者身兼台湾资本媒体的特约记者,会采写与中国官方观点相似的报导。

沈伯洋对美国之音说:“可能是每次透过别人(操纵节目)之后效果可能也没那么好,中间的人搞不好还揩一些油水,他们(中国)现在可能觉得,那我还不如自己做,可能会比较快。在法律上不能够参与我们节目直接制作,因为签证的目的不是这一个,他就算是有违反相关的法律,那问题是你很难被发现的,不可能移民署或者说文化部的人每天就跟着这些记者,执法量能根本不足的状况之下,这才是台湾面临的困境。”

赖中强:台湾媒体屈服中国商业利益有前例

在台北的“经济民主连合”智库召集人赖中强分析,台湾各电视台在商言商,过去为了发展中国的商业利益,确实存在接受中国的条件的案例,且中国影响台湾电视台言论方向确实发生。但这次不再使用幽微手法,介入做法既粗糙也夸张,才引起侧目与愤怒。

赖中强以先前参与政论节目的经验告诉美国之音:“期待新华社派来台湾的记者不负有政治任务,而是一个纯粹的新闻媒体工作者,这个想法太天真了吧?真正影响内容的方式应该是在那个脚本的制作准备,还有跟主持人的事先沟通、影响主持人带讨论的方式,而不是说有一个提词机或有个指挥家可以叫来宾讲什么话。”

赖中强指出,以前中国的做法是利用媒体炒作评论员亲中的观点,再通过谈话性节目的其他评论员做出回应,引导“真人对假新闻做出评论,最后变成真新闻”的循环。

赖中强也提及中国目前有利用第三地媒体来包装中国观点的统战节目,像是在新西兰有中资的华人电台,制播固定带状节目,邀请台湾评论员帮为中国政策擦脂抹粉,再剪成短影音在社群媒体散播。虽包装成国际媒体,却是道地中国制造,是中国大外宣更细致的手法。

赖中强也表示台湾政府对此事“后知后觉”,资讯情报的掌握上还有很大加强空间,不只应强化反渗透法或民主防卫机制,也该检讨如何避免派驻到台湾的中国媒体成为对台渗透管道。

他补充,事实上源自马英九政府时期对中国“大开门户”的措施,很多法规漏洞至今没有处理,政府应检视有明显涉及情报任务或介入统战工作的人士,依法处理。






评论区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台媒指新华社记者“坐镇”台湾媒体论坛 分析:中国急于直接掌控台媒


中国时间 4:31 2024年6月28日 星期五
























资料照:台北一名女子走过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总部大厦。(非当事媒体) (2012年7月26日)


资料照:台北一名女子走过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总部大厦。(非当事媒体) (2012年7月26日)














台媒指称,台湾某电视台制播的政论节目均有中国新华社驻台记者涉入主题和脚本,且在录影棚盯梢确认节目内容符合国台办要求。经常受邀被指涉节目的时评人虽表示不可能受他人控制言论,但观察人士则透露中媒直接介入,凸显北京政权不耐通过中介慢慢渗透,急于出手控制产业最上游。
台媒《自由时报》6月25日引述资深媒体人爆料,一家台湾电视台允诺以“在中国商业利益”为交换与国台办合作,在一档今年新制播节目中置入批判民进党政府等特定主题,且中国新华社驻台记者赵博皆会出席选题会议相关讨论。

该报道引发台湾社会高度关注,有网民在社群平台Threads上具体指涉新华社所插手的节目名称。被指涉的电视台在第一时间澄清。美国之音致电被影射的节目主持人,但对方未接电话。

台湾陆委会副主委梁文杰星期四(6月27日)在例行记者会表示,此事牵涉司法和行政机关,目前还没有调查结果。至于被点名的中国记者于2月到5月来台,符合中国驻台记者一次来台湾三个月的规范;梁文杰也强调陆委会没有限制中媒言论自由,仅要求所有来台的中国人士不得发表伤害台湾自主地位的言论。

中国恐伸手台湾“第四权”掀风波

在台北的资深媒体人康仁俊属于被指涉的政论节目固定班底,他就节目制播实务经验表示,正常节目录制时,不会有制作单位人员在摄影棚内,也没有发生过“陌生人盯哨”情况。

康仁俊告诉美国之音:“如果有一个很特定的人在那里(盯哨),(来宾)会觉得很别扭,更不要讲说在录影的过程当中去打断、甚至是要求你去做某些的言论。也有很多比如在议题上面,可能不符合来宾的想法,就拒绝参加这个录影,会直接遇到来宾可能会反弹。(如果有),台湾的环境也很难不被传出去。”

康仁俊指出,通常节目制作单位会先跟来宾沟通议题,了解对特定议题的态度,不会要求来宾呈现与自身政治立场不同的说法。

他表示,台湾媒体大多有政治倾向,若来宾政治立场与需求单位完全不同,会在选择邀请名单时先排除。虽然台湾很多媒体内容都有业配置入,媒体经营者与置入商之间的合作方向跟内容不会直接影响来宾。

康仁俊认为此事掀起极大风波,源自于台湾民众没办法接受媒体“第四权”被干涉,大家担忧中国近年对台湾动作频频,从文攻武吓到信息战,如果透过议题引导跟设定可能对阅听众产生影响。

康仁俊认为,媒体自律是最好的自清方式;另一方面,由于两岸驻点记者机制行之有年且有必要,然外界所质疑的中国驻台记者肩负特定任务实在难以查证。

据台湾文化部统计,目前中国驻台共有6家媒体、7名记者,包含新华社2名及人民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视、中新社、湖南广播电视台等各1名。

对于新华社驻台记者“盯哨”一事,台湾陆委会主委邱垂正星期二在台湾立法院备询时证实确有此事,并表示该中国记者已经轮调返中,陆委会将与文化部进行行政调查。

中国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星期三则在例行记者会上对此予以否认,称消息是“假新闻,纯属造谣”,反控民进党当局利用媒体恶意抹黑攻击中国。

中共急于缩短流程 全面掌握台湾媒体

台湾民进党立法委员沈伯洋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两个月前已耳闻中媒涉入台湾政论节目一事,但因“中国做这件事情很常见”,当时仅通报相关单位注意后续。

他直言,中国记者驻台一定会产生国安风险,只是现在新闻风口浪尖上,原先的政治任务应会暂缓。

至于消息走漏的原因,沈伯洋解释,中国此次手法过于粗糙,毕竟直接由中国官媒记者“盯哨”的手法不太符合中国的“常态”,可能是“真地很急”着掌握台湾情况,不愿意合作的电视台人员因此释放消息。

沈伯洋指出,中国过往渗透台湾媒体的手法不胜枚举,通常会“转一手”,像是以台湾公司或记者做为中间人参与媒体制作;收购或投资台湾媒体;借台湾摄影棚并邀请台湾名嘴;制作拍摄中国的政论节目。另外,有部分中国记者身兼台湾资本媒体的特约记者,会采写与中国官方观点相似的报导。

沈伯洋对美国之音说:“可能是每次透过别人(操纵节目)之后效果可能也没那么好,中间的人搞不好还揩一些油水,他们(中国)现在可能觉得,那我还不如自己做,可能会比较快。在法律上不能够参与我们节目直接制作,因为签证的目的不是这一个,他就算是有违反相关的法律,那问题是你很难被发现的,不可能移民署或者说文化部的人每天就跟着这些记者,执法量能根本不足的状况之下,这才是台湾面临的困境。”

赖中强:台湾媒体屈服中国商业利益有前例

在台北的“经济民主连合”智库召集人赖中强分析,台湾各电视台在商言商,过去为了发展中国的商业利益,确实存在接受中国的条件的案例,且中国影响台湾电视台言论方向确实发生。但这次不再使用幽微手法,介入做法既粗糙也夸张,才引起侧目与愤怒。

赖中强以先前参与政论节目的经验告诉美国之音:“期待新华社派来台湾的记者不负有政治任务,而是一个纯粹的新闻媒体工作者,这个想法太天真了吧?真正影响内容的方式应该是在那个脚本的制作准备,还有跟主持人的事先沟通、影响主持人带讨论的方式,而不是说有一个提词机或有个指挥家可以叫来宾讲什么话。”

赖中强指出,以前中国的做法是利用媒体炒作评论员亲中的观点,再通过谈话性节目的其他评论员做出回应,引导“真人对假新闻做出评论,最后变成真新闻”的循环。

赖中强也提及中国目前有利用第三地媒体来包装中国观点的统战节目,像是在新西兰有中资的华人电台,制播固定带状节目,邀请台湾评论员帮为中国政策擦脂抹粉,再剪成短影音在社群媒体散播。虽包装成国际媒体,却是道地中国制造,是中国大外宣更细致的手法。

赖中强也表示台湾政府对此事“后知后觉”,资讯情报的掌握上还有很大加强空间,不只应强化反渗透法或民主防卫机制,也该检讨如何避免派驻到台湾的中国媒体成为对台渗透管道。

他补充,事实上源自马英九政府时期对中国“大开门户”的措施,很多法规漏洞至今没有处理,政府应检视有明显涉及情报任务或介入统战工作的人士,依法处理。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