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民主与共和的区别和关系看中共政权的特质

“中国民主转型路径探讨”征文
 
一段时间以来,标榜赞扬中共政权的言论不断见诸于中国大陆媒体。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就曾说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国号本身就表明,我们实行的是最彻底的人民民主体制,这为中国的政治发展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看来,中共及其御用文人对民主及共和的认识相当肤浅,颇有差距。不但认为只要有了共和的国名、实行了某种共和其政权就有了民主性,还以此谬论误导国人,这将对中国大陆的民主化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从理论上认清民主与共和的区别和关系,进而认清中共政权的特质,为中国大陆的民主化扫清该理论障碍就很有必要了
 
一、简要的谈谈共和
 
共和制的形成比民主要晚。人类在原始社会晚期就形成了氏族民主制,而共和是在进入阶级社会后才形成的。中国关于共和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奴隶社会,据史料记载,公元前841年西周“国人”起义,周厉王逃到彘,(今山西霍县)据说由召公和周公共同行政,号称“共和”。这应是中国最早的所谓“共和制”吧。
 
从世界历史上看,上古时代欧洲形成了不少城市共和国,比较典型的是古罗马。公元前510年左右,塔克文王朝被推翻,成立了共和国,执政官有两人,权力均等,由一级百人团会议从贵族中按年选出。
 
进入中世纪后,封建及君主专制制度成为世界主流政治模式,共和处于衰微状态,主要在意大利还存在一些共和制的城镇和城邦国家。
 
共和制广泛深入的发展是在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共和制国家。但当时的共和有局限性,主要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共和。1688年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后,共和的主体是新兴资产阶级和皇族。这实质都是有产阶级的共和,当时民众的参与性很低。
 
比较完善彻底的共和主要形成于美国和法国。美洲大陆没有形成悠久顽固的专制政治体系,美利坚民族又主要是由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移民组成,有着较强的独立自主性和创新性,所以美国建国前社会条件就较利于民主共和的形成,因而较快较彻底地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并稳定地发展到今天,这是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政治基础。
 
法国的情况与美国不同。因其有着悠久的封建专制政治体系,所以建立共和面对着巨大的社会障碍。但法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较彻底,革命后虽经多次复辟倒退,但1875年建立第三共和后,其共和渐趋成熟稳定。
 
探讨古今的共和,从形成的方式和包含的泛围看可以分为两大类。
 
从形成的方式看,一类是民主的共和,一类是非民主的共和。前者在实行了民主政治的国家大都存在;后者在一些非民主的国家可能以某种形式存在。
 
从包含的范围看,一类是小范围的共和,即只代表某些阶级和集团利益的共和。这种共和在非民主和民主不完善的国家可能形成。另一类是大范围的共和,即有较广泛社会代表性的共和。这种共和今天在成熟的民主国家基本都存在。
 
通过对共和简要的历史回顾和初步分类来看,共和是不同的阶级、社会群体和利益集团共同参与国家政治,分享政治权利的一种政治模式。也可以理解为是平等的政治参合。它比君主专制制及各种政治独裁有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性。但小范围非民主的共和并不能很好地代表整个社会和普通大众的权利,在非民主或民主不完善条件下形成的共和往往只代表某些阶级和特权阶层的权利。
 
从近现代以来共和制发展的政治经验看,各阶级、社会群体、政治集团力量的均衡,自由公正的民主选举、竞争性的多党制、军队国家化是形成公正广泛共和的基本社会条件和基本政治条件。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难以形成彻底的民主,也就难以形成广泛的共和。
 
二、民主与共和的比较
 
探讨民主与共和会发现二者有以下不同:
 
一是形成的方式有时不同。民主制下的权力必须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但共和的权力就不一定都是民主选举后形成的。非民主的共和往往是统治集团共同分享政治权力,一般是经强势政治集团认同而形成的权力分配结果。如今日的中国大陆。
 
二是本质有时不同。因为共和不一定都是民主的,也有非民主的共和。非民主的共和不是民主运作的结果,与民主就有着本质的区别。
 
三是系统性、规范性不同。民主制包括权力的产生更迭、权力的配置、政治运作的规则和程序、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等方面和过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而共和主要是指权力构成的多元性,是一种权力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只要有两个以上的个人或集团较均衡地共同掌握国家权力就可视为共和,其它方面的要求就没有民主高,其系统性低于民主。
 
民主在运作过程都有相应的原则、规则和实施细则,有的方面还有明确的定量要求,具有很强的规范性。而共和却非如此,除了民主制下的共和有一定规范性外,非民主的共和往往具有人为性、随意性、多变性。如中共建国时其它党派和非党派人士接近中央政府领导员额的50%,但今天的比例以大大下降,这都是中共妄自所为的结果。
 
四是形成的社会条件不同。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民主政治的形成需要民间工商经济和工商阶级一定程度的发展壮大。但这不一定是形成某种共和的社会条件。例如: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共和制向帝制变革,共和保守派和帝制改革派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斗争。共和保守派代表大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帝制改革派代表中小奴隶主及平民的利益。可见,有时在落后的社会条件下也可形成维护统治集团权利的共和,而民主的形成却需要较先进的社会条件。
 
五是实施的难度不同。搞民主需要确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要搞社会调查预测,统计分析,具有相当的实施难度。而共和特别是非民主的共和其实施难度就小很多。只要有两个以上的个人或政治集团较均衡地掌握国家权力就可视为共和。至于民主制下的共和,虽然其实施难度大于非民主的共和,但只是民主政治总系统的一部分,是民主运作的一个结果,其实施难度也小于民主。
 
三、民主与共和的关系
 
共和未必是民主的,但有的共和又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反之,民主也未必肯定会实现共和,如大独裁者希特勒就是通过民主选举上的台。但民主又为实现广泛彻底的共和提供了政治体制上的保证,较完善的民主一般都能实现真正的共和。
 
可见,民主与共和都有各自相对的独立性,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必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民主与民主制下的共和有着本质必然的关系,与非民主的共和就没有这种关系。总的看二者有着特定的交叉关系。
 
从相互的作用影响看,共和不是形成民主的先决性必要条件,没有共和也可搞民主,民主制下的共和一般都是在搞民主的同时或而后形成的,从这一角度看共和对民主形成的作用影响不很大。但民主制下的共和体现了民主的包容性、公正性,对巩固完善民主又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民主可以不依赖共和形成,一旦形成了民主就为建立广泛公正的共和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可以将共和规范到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对共和的影响更深刻更广泛。可见,民主对共和的作用影响大于共和对民主的作用影响,二者有着不对称的相互促进关系。
 
四、通过以上分析看中共政权的特质
 
既然共和未必是民主的,所以,以共和的国名、共和的形式来证明是民主政体就不一定正确。今天,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是民主政体,根本的标准有四:一是权力是否由自由公正的民主普选产生。二是是否建立了分立、分享,即“三权分立”的权力结构。三是整个社会是否具有广泛的自由并对权力形成了多元制衡监督的机制。四是是否建立了公平性、竞争性的多党制。
 
显然,中国大陆这四条标准不是达不到,而是不具备。所以,国名和形式上的共和不能掩盖中共政权独裁的本质。
 
那么,中共又是一种什么特质的独裁呢?
 
首先看,中共的独裁不同于历史上君主专制的个人独裁,因为有着形式上的人大、政协及八个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我们说中共是独裁的政党,但普通中共党员并没有参与其独裁,其中一些人还是其独裁的受害者,中共的一般干部从其独裁中也获利不多。所以说,中共是一种少数党魁的共同独裁,其独裁具有小群体性。
 
另外,中共的独裁也不同于北朝鲜父子世袭的家族独裁,因为没搞父子的直接继位。中共搞的是特权小群体的亲缘换位世袭,即其后代在官僚群体的相互提携下分别获得相当的权利,虽然儿子没有直接接老子的班,但在官僚体系内也得到了相应的权位。可见,中共的独裁具有群体换位世袭性。
 
还有,中共从不承认自己是独裁政权,还不如古代的皇帝敢于称“朕即天下”。中共高喊自由民主,今天中国大陆似乎还有着广泛的共和,因为有着形式上的人大、政协及八个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但这都是中共认可的政治设计,不是民主选举的结果,所以徒具共和的表面形式,其实质还是独裁。但与赤裸裸的独裁是有区别的,中共搞的是有着“民主共和”装饰的独裁,其独裁具有隐敝性。
 
中共的独裁统治比历史上的君主专制更深入、更广泛。历史上的皇权并未直接控制到乡里,对宗教的控制也较宽松,中共的独裁统治却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虽然改革开放后在经济领域有所放宽,但优良的经济资源仍控制在其手中,成为维护其独裁统治的经济基础。而其它社会领域要么不开放,要么开放的有限,有的领域甚至加强了控制。总之,中共的独裁统治还具有严密性。
 
中共的独裁与古今中外的独裁比较,还具有经济上的资本主义倾向与政治上的专制这一既矛盾又统一的特点。历史上的君主专制是与封建的土地私有制相统一的,当年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独裁是与全面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相统一的。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一般会导致国家的民主化,而中国大陆今天却形成了“权贵资本主义,”“寡头资本主义”,这一资本主义与专制主义相结合的特殊形式的独裁,这可称作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吧。
 
总之,今天的中共政权是一种党魁寡头把持权力,以“民主共和”的形式为政治装饰,以权贵的小群体亲缘换位世袭保持其延续,具有隐蔽性、严密性、权贵资本主义倾向性的一种特殊性独裁。这种独裁更具欺骗性、顽固性,对社会的危害性更大,对民主的阻遏性也更大。所以,认清中共政权的特质,进而认清中国大陆民主化的艰巨性、复杂性及特殊性,应是一个重要的民主理论与实践问题,值得每一位有志于中国大陆民主化的志士仁人的思考和把握。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探讨民主与共和的区别和关系看中共政权的特质

“中国民主转型路径探讨”征文
 
一段时间以来,标榜赞扬中共政权的言论不断见诸于中国大陆媒体。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就曾说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国号本身就表明,我们实行的是最彻底的人民民主体制,这为中国的政治发展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看来,中共及其御用文人对民主及共和的认识相当肤浅,颇有差距。不但认为只要有了共和的国名、实行了某种共和其政权就有了民主性,还以此谬论误导国人,这将对中国大陆的民主化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从理论上认清民主与共和的区别和关系,进而认清中共政权的特质,为中国大陆的民主化扫清该理论障碍就很有必要了
 
一、简要的谈谈共和
 
共和制的形成比民主要晚。人类在原始社会晚期就形成了氏族民主制,而共和是在进入阶级社会后才形成的。中国关于共和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奴隶社会,据史料记载,公元前841年西周“国人”起义,周厉王逃到彘,(今山西霍县)据说由召公和周公共同行政,号称“共和”。这应是中国最早的所谓“共和制”吧。
 
从世界历史上看,上古时代欧洲形成了不少城市共和国,比较典型的是古罗马。公元前510年左右,塔克文王朝被推翻,成立了共和国,执政官有两人,权力均等,由一级百人团会议从贵族中按年选出。
 
进入中世纪后,封建及君主专制制度成为世界主流政治模式,共和处于衰微状态,主要在意大利还存在一些共和制的城镇和城邦国家。
 
共和制广泛深入的发展是在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共和制国家。但当时的共和有局限性,主要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共和。1688年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后,共和的主体是新兴资产阶级和皇族。这实质都是有产阶级的共和,当时民众的参与性很低。
 
比较完善彻底的共和主要形成于美国和法国。美洲大陆没有形成悠久顽固的专制政治体系,美利坚民族又主要是由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移民组成,有着较强的独立自主性和创新性,所以美国建国前社会条件就较利于民主共和的形成,因而较快较彻底地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并稳定地发展到今天,这是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政治基础。
 
法国的情况与美国不同。因其有着悠久的封建专制政治体系,所以建立共和面对着巨大的社会障碍。但法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较彻底,革命后虽经多次复辟倒退,但1875年建立第三共和后,其共和渐趋成熟稳定。
 
探讨古今的共和,从形成的方式和包含的泛围看可以分为两大类。
 
从形成的方式看,一类是民主的共和,一类是非民主的共和。前者在实行了民主政治的国家大都存在;后者在一些非民主的国家可能以某种形式存在。
 
从包含的范围看,一类是小范围的共和,即只代表某些阶级和集团利益的共和。这种共和在非民主和民主不完善的国家可能形成。另一类是大范围的共和,即有较广泛社会代表性的共和。这种共和今天在成熟的民主国家基本都存在。
 
通过对共和简要的历史回顾和初步分类来看,共和是不同的阶级、社会群体和利益集团共同参与国家政治,分享政治权利的一种政治模式。也可以理解为是平等的政治参合。它比君主专制制及各种政治独裁有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性。但小范围非民主的共和并不能很好地代表整个社会和普通大众的权利,在非民主或民主不完善条件下形成的共和往往只代表某些阶级和特权阶层的权利。
 
从近现代以来共和制发展的政治经验看,各阶级、社会群体、政治集团力量的均衡,自由公正的民主选举、竞争性的多党制、军队国家化是形成公正广泛共和的基本社会条件和基本政治条件。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难以形成彻底的民主,也就难以形成广泛的共和。
 
二、民主与共和的比较
 
探讨民主与共和会发现二者有以下不同:
 
一是形成的方式有时不同。民主制下的权力必须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但共和的权力就不一定都是民主选举后形成的。非民主的共和往往是统治集团共同分享政治权力,一般是经强势政治集团认同而形成的权力分配结果。如今日的中国大陆。
 
二是本质有时不同。因为共和不一定都是民主的,也有非民主的共和。非民主的共和不是民主运作的结果,与民主就有着本质的区别。
 
三是系统性、规范性不同。民主制包括权力的产生更迭、权力的配置、政治运作的规则和程序、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等方面和过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而共和主要是指权力构成的多元性,是一种权力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只要有两个以上的个人或集团较均衡地共同掌握国家权力就可视为共和,其它方面的要求就没有民主高,其系统性低于民主。
 
民主在运作过程都有相应的原则、规则和实施细则,有的方面还有明确的定量要求,具有很强的规范性。而共和却非如此,除了民主制下的共和有一定规范性外,非民主的共和往往具有人为性、随意性、多变性。如中共建国时其它党派和非党派人士接近中央政府领导员额的50%,但今天的比例以大大下降,这都是中共妄自所为的结果。
 
四是形成的社会条件不同。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民主政治的形成需要民间工商经济和工商阶级一定程度的发展壮大。但这不一定是形成某种共和的社会条件。例如: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共和制向帝制变革,共和保守派和帝制改革派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斗争。共和保守派代表大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帝制改革派代表中小奴隶主及平民的利益。可见,有时在落后的社会条件下也可形成维护统治集团权利的共和,而民主的形成却需要较先进的社会条件。
 
五是实施的难度不同。搞民主需要确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要搞社会调查预测,统计分析,具有相当的实施难度。而共和特别是非民主的共和其实施难度就小很多。只要有两个以上的个人或政治集团较均衡地掌握国家权力就可视为共和。至于民主制下的共和,虽然其实施难度大于非民主的共和,但只是民主政治总系统的一部分,是民主运作的一个结果,其实施难度也小于民主。
 
三、民主与共和的关系
 
共和未必是民主的,但有的共和又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反之,民主也未必肯定会实现共和,如大独裁者希特勒就是通过民主选举上的台。但民主又为实现广泛彻底的共和提供了政治体制上的保证,较完善的民主一般都能实现真正的共和。
 
可见,民主与共和都有各自相对的独立性,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必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民主与民主制下的共和有着本质必然的关系,与非民主的共和就没有这种关系。总的看二者有着特定的交叉关系。
 
从相互的作用影响看,共和不是形成民主的先决性必要条件,没有共和也可搞民主,民主制下的共和一般都是在搞民主的同时或而后形成的,从这一角度看共和对民主形成的作用影响不很大。但民主制下的共和体现了民主的包容性、公正性,对巩固完善民主又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民主可以不依赖共和形成,一旦形成了民主就为建立广泛公正的共和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可以将共和规范到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对共和的影响更深刻更广泛。可见,民主对共和的作用影响大于共和对民主的作用影响,二者有着不对称的相互促进关系。
 
四、通过以上分析看中共政权的特质
 
既然共和未必是民主的,所以,以共和的国名、共和的形式来证明是民主政体就不一定正确。今天,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是民主政体,根本的标准有四:一是权力是否由自由公正的民主普选产生。二是是否建立了分立、分享,即“三权分立”的权力结构。三是整个社会是否具有广泛的自由并对权力形成了多元制衡监督的机制。四是是否建立了公平性、竞争性的多党制。
 
显然,中国大陆这四条标准不是达不到,而是不具备。所以,国名和形式上的共和不能掩盖中共政权独裁的本质。
 
那么,中共又是一种什么特质的独裁呢?
 
首先看,中共的独裁不同于历史上君主专制的个人独裁,因为有着形式上的人大、政协及八个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我们说中共是独裁的政党,但普通中共党员并没有参与其独裁,其中一些人还是其独裁的受害者,中共的一般干部从其独裁中也获利不多。所以说,中共是一种少数党魁的共同独裁,其独裁具有小群体性。
 
另外,中共的独裁也不同于北朝鲜父子世袭的家族独裁,因为没搞父子的直接继位。中共搞的是特权小群体的亲缘换位世袭,即其后代在官僚群体的相互提携下分别获得相当的权利,虽然儿子没有直接接老子的班,但在官僚体系内也得到了相应的权位。可见,中共的独裁具有群体换位世袭性。
 
还有,中共从不承认自己是独裁政权,还不如古代的皇帝敢于称“朕即天下”。中共高喊自由民主,今天中国大陆似乎还有着广泛的共和,因为有着形式上的人大、政协及八个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但这都是中共认可的政治设计,不是民主选举的结果,所以徒具共和的表面形式,其实质还是独裁。但与赤裸裸的独裁是有区别的,中共搞的是有着“民主共和”装饰的独裁,其独裁具有隐敝性。
 
中共的独裁统治比历史上的君主专制更深入、更广泛。历史上的皇权并未直接控制到乡里,对宗教的控制也较宽松,中共的独裁统治却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虽然改革开放后在经济领域有所放宽,但优良的经济资源仍控制在其手中,成为维护其独裁统治的经济基础。而其它社会领域要么不开放,要么开放的有限,有的领域甚至加强了控制。总之,中共的独裁统治还具有严密性。
 
中共的独裁与古今中外的独裁比较,还具有经济上的资本主义倾向与政治上的专制这一既矛盾又统一的特点。历史上的君主专制是与封建的土地私有制相统一的,当年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独裁是与全面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相统一的。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一般会导致国家的民主化,而中国大陆今天却形成了“权贵资本主义,”“寡头资本主义”,这一资本主义与专制主义相结合的特殊形式的独裁,这可称作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吧。
 
总之,今天的中共政权是一种党魁寡头把持权力,以“民主共和”的形式为政治装饰,以权贵的小群体亲缘换位世袭保持其延续,具有隐蔽性、严密性、权贵资本主义倾向性的一种特殊性独裁。这种独裁更具欺骗性、顽固性,对社会的危害性更大,对民主的阻遏性也更大。所以,认清中共政权的特质,进而认清中国大陆民主化的艰巨性、复杂性及特殊性,应是一个重要的民主理论与实践问题,值得每一位有志于中国大陆民主化的志士仁人的思考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