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秋:对笑蜀的主要观点的评论

今天看到了笑蜀老师在BBC中文网上发的文章,让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他写的文章。笑蜀经常强调渐进改革、发育公民社会,认为成熟的公民社会对建立民主体制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他认为操之过急的革命只会导致专制的再现。写几点反驳一下,当然,我不学无术,瞎喷喷而已,求批评。
 
第一点, 当下的强制力之下,弄不弄就遭喝茶、罚款、抄家、逮捕甚至直接关进去,根本没有发育公民社会的空间。
 
第二点,革命不是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的。呼唤、渴望革命的人根本带不来革命。全国加起来有几个人在呼唤革命,又有谁被呼唤出去革命了?就像你天天诅咒中国发生大地震,有天真的发生大地震了,其实跟你也没关系。当然诅咒大家都被豆腐渣工程压死,你人品也许真的有点问题。
 
但是期盼革命和期盼地震性质是不同的,因为革命未必会带来恶果。事实上,世界上很多民主国家都是革命带来的。笑蜀老师可能会说他反对的是时机不成熟的变革,这就回到第一点了,革命没有时机成熟不成熟一说,因为谁都没法控制,偶然因素太多。看似条件成熟了,革命却一直不来,看似条件还不成熟,革命突然来了。对革命这样稀有的历史事件,你根本没法判定怎样算是条件成熟、怎样是不成熟。
 
革命是以长期的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为背景,引发财政危机(地方坏账积压的结果),政府无法通过收买来摆平各种经济矛盾,对社会的控制力整体下降。社会各阶层普遍利益受损,私有企业主、资产阶级对经济形势悲观、对长期以来对私有经济的打压、对国有企业的包庇政策不满积聚。中下层阶级出现高强度剥夺,一无所有的失业城市青年,外加找不到老婆的内心沮丧,动员起来了;食品安全、坏境问题继续恶化或者得不到改善,房产市场动荡,中产被动员起来。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隐形联盟,受某一偶发的共同利益受损事件触发,在中心城市出现大规模社会运动。(注:到了这种情况下,也未必会发生革命。要看高层政治精英是如何回应社会诉求和抗议,这种抗议是否会带来精英分裂。如果安全部队、政商精英对政权忠诚度高,你再闹,也只有被突突死的份。)而这一切,和公民社会的发育程度、人民的素质、人民对自由民主的渴求都没关系。
 
总之,我认为笑蜀老师有两点错误:第一,给革命预设了一个不存在的前提,即所谓的成熟不成熟、公民社会是否发育足够。 第二,否认突发性革命本身的正当性,而这也是没有道理的。
 
第三点,即使革命发生了,是否会转型为民主自由,也和公民社会的发育程度、人民的素质关系不大。其实你去看看他国(还有我们自己国家民国创立时期)的转型历史,你就知道转型时期的权力分配、政治制度设计、对前朝官员的处理机制、转型领导人权力欲的强度在转型中几乎起到了决定转型成功与否的因素,而这些事情基本是在政治精英之间进行的斗争和妥协,和人民关系并没有笑蜀认为的那么大。
 
以最新民主转型成功的突尼斯为例,革命成功有以下几个大原因:1)代表民意主流的宗教政党复兴运动党愿意权力分享和妥协。他们的主动出让权力的行为在政治权力分配中是非常难得的,和其有一个学者型的领导人有很大关系。2)突尼斯的世俗派、左派反对派更强大,起到了监督宗教执政党的作用。在中国,根本不存在作为政党意义的反对派。3)政治制度设计,搞比例代表制而不是简单多数制,这使得复兴运动党的席位从90%下降到40%,且这是复兴运动党自己要求的。后来新宪法又改为议会总统混合制,这也是和反对派妥协的结果。4)复兴运动党没有采取很严格的“除垢法”,允许了前朝本阿里的旧部参与新政权,这大大降低了军事政变的可能性(对比埃及即可知)。这关键几点和人民其实都没啥关系,只跟复兴运动党的领导层和前朝旧部精英有关。一般来说,对新兴民主国家的民主存续最大的威胁是当权者的滥权,而不是公民社会发育不够。
 
别说民主制度建立之前了,就算是美国这样成熟的民主社会、高度发达的公民社会、高素质的人民,民众就算拥有选票、选举就算是透明公正的,民众(尤其是没有组织起来的民主)对政策的影响几乎等于零。之所以我们看起来民众好像决定了很多政策,那是因为精英利益和民众的利益在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多年的数据分析表明,当精英利益和民众利益相悖时,几乎总是民众利益被碾压。
 
第四点,转型是否成功、民主制度是否能建立需要的是直接的政治参与。没有直接的政治参与,公民社会再强大,全国人民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组织、妇女儿童保护组织、动物保护组织都没有用,因为这是政治斗争之外的领域。而直接的政治参与需要的是组织政党、政治动员等“玩政治”的能力、政治素质。这和笼统的“公民社会”的能力是不同的东西,一个在预防艾滋病和公共卫生领域非常有成就的领导人未必会是优秀的政治领导人,常常不是,这是两套不同的技能(skill set)。 而政治素质是在政治斗争的过程中培养的,这在现在的中国,是完全不可能的嘛。
 
正如我一个基友所说的,有些人在墙内文章写太多了,就会经常用法制、改革、公民社会这些笼统而比较安全的词来代替具体的反对党、选举制度,清算这些词,久而久之习惯了,思维也局限了。
 
笑蜀所写的文章之所以在自由派里有比较多的受众,反映出的是一种心态和期待,一种“只要我们大家多努力、一起努力,我们就能改变现实”的美好期许。现实是,no, we can’t. 你癌晚期了,天天暗示自己、给自己打气:“我一定能战胜癌症!我一定能恢复健康”,可惜你还是死了。
 
现实太残酷,只有帅哥能安慰我。 
 
 
 
 
 
 附笑蜀原文

撕裂无可避免,解忧唯有宪政

 

央视主持人毕福剑饭局上对毛泽东的几句调侃,竟引来互联网上的一场激战,多少有些匪夷所思。私人言论能发展成公共事件,显然是刻意操纵的结果。说白了,这其实是毛派借题发挥的一次主动进攻。而且这不是孤立事件。以今年论,清明当天北京即有福田扫墓冲突。前往福田给江青扫墓的毛派,跟监控扫墓的警察从口角发展到互殴,以致多人被抓。但毛派不肯示弱,直到4月13日,祭拜江青的人仍络绎不绝。

最严重的事件,莫过于2月下旬的毛派洛阳会议。会议极其隐秘,只在会议纪要发布之后,公众才知道有这回事。更耸动的是,这次会议实际上是毛派组党的前奏:纪要明白无误地打出“毛派共产主义者”的旗帜,宣称其目的在于寻求毛派共产主义者的联合与组织,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治团体的前期筹备会议”。同时宣告与习政权决裂,斥习政权为“以修正主义为政治特征的官僚垄断资产阶级法西斯专政”。纪要最后号召“再次发动社会主义革命”,“重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未来”。

在网格化维稳的背景下,以推翻现政权为宗旨的毛派洛阳会议能成功召集,本身就是奇迹。更匪夷所思的是,即便在会议纪要发布,美国之音、法广等国际媒体跟进报道之后,当局仍报以惊人的静默,跟“扼杀于萌芽状态”的维稳常态形成鲜明对比,多少反映出当局的无奈与难堪。显而易见,毛派正在崛起,毕福剑事件只不过是其最新一幕。

毛派的崛起

毛派的崛起,源头可以追溯到90年代中期的国企改革。本来在整个80年代,毛派已大失市场。但90年代国企改革导致数千万国企工人下岗,毛派至此重新集结。东北沈阳、中部郑州、西南重庆都是重工业基地,大型国企云集,下岗工人最多,因而都成了毛派重镇。国企改革与毛派崛起的共生关系,于此可见。随着权贵体制不断固化,底层苦难愈加深重,为毛派提供了广大的政治市场。

最早发现并致力于耕耘这个市场的是重庆时代的薄熙来。其吸引毛派的政治纲领,主要是所谓“共富”。薄氏的耕耘大有斩获,为其奠定了雄厚的民意基础。如果不是王立军事件横生枝节,他的入常之路将无人可挡,今天的中国政治将是另一番格局。但即便薄氏惨败,其民意基础即底层社会的支持度也未尝减弱多少,尤其重庆市民,至今仍对他颇多认同。以至有人预言,哪天中国政局发生逆转,不排除薄氏被从秦城请出来重登巅峰的可能。

薄氏的这一成功,对中国政坛的衮衮诸公是极大警告,无人敢轻视毛派的力量,而必须在毛派问题上慎之又慎。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习上台迄今都不敢否定薄熙来路线,只能以个人贪腐问题来处置薄熙来。甚至一定程度汲纳薄氏主张,譬如其共富主张。习的这个套路一度奏效,毛派对薄氏依依不舍的同时,总体上也认可了习。毛派中的救党保国派,更是纷纷向习表示效忠。所以习上台之初,与毛派曾有一段蜜月。毛派对习抱以巨大幻想,期待他贯彻一条没有薄熙来的薄熙来路线,把被邓江胡三代“修正主义头子”颠倒了的世界,统统颠倒过来。

但毛派纯属自作多情。习固然不敢轻易冒犯毛派而否定薄路线,但他更不敢否定邓路线,而是一度小心翼翼地在二者之间求平衡。随着权力逐渐稳固,他实质上倾向邓路线的真相愈来愈不加掩饰,令毛派愈来愈困惑、愈来愈失望,注定了习与毛派蜜月的短命。转折点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三中决议始出,毛派即一片哗然。虽然毛派中的救党保国派对习仍不死心,毛派中的激进派则对习完全绝望,干脆将习与邓江胡三代“修正主义头子”并列。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毛派中的救党保国派声势渐弱,主张“二次革命”推倒重来的激进派渐占上风。毛派洛阳会议纪要即浓墨重彩地抨击救党保国派为“孟什维克”,自居“布尔什维克”与之切割。很多毛派头面人物,均因对习抱有幻想,而未获邀与会。

也就因此,近年毛派的崛起,主要是激进毛派的崛起。他们中的多数,属于体制外的草根毛派,即以底层民众为社会基础。被他们摈斥的救党保国派,则多属于体制内,不属于底层。即如司马南、孔庆东等毛派明星,无不因与体制合作而收获巨大利益。所以他们虽然名气不小,往往被公众视为毛派代表人物,但实际上缺少社会基础,未获草根毛派认同。他们与草根毛派的关系,是水与油的关系。当水处于静态时,油还可以浮于表面,人们看到的往往是油,水则潜而不露,不为人察觉。但水一旦激荡起来,油就再也无法控制水,只会遭遇被冲刷的命运。今天的体制内毛派,正遭遇这样的命运。他们因跟薄熙来的盟友关系失去体制信任,又因既得利益跟草根毛派愈来愈形同陌路,体制内外“两头吃”的空间愈来愈小。司马南之不得不游走美国,即为明证。这实际上也是当局以体制内毛派钳制草根毛派的战略的失败。说明当局对毛派总体上愈来愈失控,说明毛派总体上愈来愈敌对化。

社会的撕裂

这充分印证中国社会撕裂到了何等程度。当下中国的政治力量至少可分为四派。一是以传统官僚体系为主体的权贵派,一是还没有找到代表性人物的激进毛派或草根毛派;一是习近平代表的体制内的原教旨共产党人,一是跟草根毛派一样缺乏代表性人物的自由派。这四派对中国问题如何解决,中国道路通向何方,几乎没有任何共识,四派都是彼此敌对,不可调和。只要有一点点火星,哪怕如毕福剑那样的私人饭局中的几个段子,都很容易引爆一场舆论超限战。而从舆论超限战到线下超限战,并不存在不可跨越的屏障。这正是当下中国最大危机之所在。

但这同时也是最大机会之所在。这点上,印度的经验可资借鉴。印度的宗教冲突、种族矛盾之源远流长,远逾中国。其历史上的撕裂程度,亦为中国望尘莫及。所以历史上的印度从来不是统一的民族国家。但在实行宪政民主之后,印度终于成为统一的而且是和平的国家。千年无法调和的宗教和种族冲突虽然难以根除,但至少大大地缓解了,不再构成燃眉之险。没有宪政民主,这一切不可想像,今天的印度,就一定还在内战之中,不会比黎巴嫩幸运多少。体制内的卫道士总以印度经济的一度滞后为例说明宪政民主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无用,他们压根不懂,印度能成为统一的而且是和平的国家,即拜宪政民主之赐,即是宪政民主对印度的最大贡献。今天中国社会愈来愈被撕裂,愈来愈走向极化,而现有体制不存在任何内聚力来弥合甚至哪怕只是缓解冲突,走向全面内战未必是危言耸听。要避免这个最坏结局,唯有像印度那样走向宪政民主,让各派都能在宪政民主这个平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平博弈,和平共处,而非你死我活、玉石俱焚。

就此而言,宪政民主无疑是我们民族最大的公共利益。社会愈撕裂,愈是亟待宪政民主来整合。愈是逼近撕裂的临界点,对宪政民主的需求就愈大。如何化最大张力为最大动力,在最后一刻到来之前绝地反击,成功突围,这是对我们民族勇气与智慧的考验。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王亚秋:对笑蜀的主要观点的评论

今天看到了笑蜀老师在BBC中文网上发的文章,让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他写的文章。笑蜀经常强调渐进改革、发育公民社会,认为成熟的公民社会对建立民主体制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他认为操之过急的革命只会导致专制的再现。写几点反驳一下,当然,我不学无术,瞎喷喷而已,求批评。
 
第一点, 当下的强制力之下,弄不弄就遭喝茶、罚款、抄家、逮捕甚至直接关进去,根本没有发育公民社会的空间。
 
第二点,革命不是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的。呼唤、渴望革命的人根本带不来革命。全国加起来有几个人在呼唤革命,又有谁被呼唤出去革命了?就像你天天诅咒中国发生大地震,有天真的发生大地震了,其实跟你也没关系。当然诅咒大家都被豆腐渣工程压死,你人品也许真的有点问题。
 
但是期盼革命和期盼地震性质是不同的,因为革命未必会带来恶果。事实上,世界上很多民主国家都是革命带来的。笑蜀老师可能会说他反对的是时机不成熟的变革,这就回到第一点了,革命没有时机成熟不成熟一说,因为谁都没法控制,偶然因素太多。看似条件成熟了,革命却一直不来,看似条件还不成熟,革命突然来了。对革命这样稀有的历史事件,你根本没法判定怎样算是条件成熟、怎样是不成熟。
 
革命是以长期的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为背景,引发财政危机(地方坏账积压的结果),政府无法通过收买来摆平各种经济矛盾,对社会的控制力整体下降。社会各阶层普遍利益受损,私有企业主、资产阶级对经济形势悲观、对长期以来对私有经济的打压、对国有企业的包庇政策不满积聚。中下层阶级出现高强度剥夺,一无所有的失业城市青年,外加找不到老婆的内心沮丧,动员起来了;食品安全、坏境问题继续恶化或者得不到改善,房产市场动荡,中产被动员起来。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隐形联盟,受某一偶发的共同利益受损事件触发,在中心城市出现大规模社会运动。(注:到了这种情况下,也未必会发生革命。要看高层政治精英是如何回应社会诉求和抗议,这种抗议是否会带来精英分裂。如果安全部队、政商精英对政权忠诚度高,你再闹,也只有被突突死的份。)而这一切,和公民社会的发育程度、人民的素质、人民对自由民主的渴求都没关系。
 
总之,我认为笑蜀老师有两点错误:第一,给革命预设了一个不存在的前提,即所谓的成熟不成熟、公民社会是否发育足够。 第二,否认突发性革命本身的正当性,而这也是没有道理的。
 
第三点,即使革命发生了,是否会转型为民主自由,也和公民社会的发育程度、人民的素质关系不大。其实你去看看他国(还有我们自己国家民国创立时期)的转型历史,你就知道转型时期的权力分配、政治制度设计、对前朝官员的处理机制、转型领导人权力欲的强度在转型中几乎起到了决定转型成功与否的因素,而这些事情基本是在政治精英之间进行的斗争和妥协,和人民关系并没有笑蜀认为的那么大。
 
以最新民主转型成功的突尼斯为例,革命成功有以下几个大原因:1)代表民意主流的宗教政党复兴运动党愿意权力分享和妥协。他们的主动出让权力的行为在政治权力分配中是非常难得的,和其有一个学者型的领导人有很大关系。2)突尼斯的世俗派、左派反对派更强大,起到了监督宗教执政党的作用。在中国,根本不存在作为政党意义的反对派。3)政治制度设计,搞比例代表制而不是简单多数制,这使得复兴运动党的席位从90%下降到40%,且这是复兴运动党自己要求的。后来新宪法又改为议会总统混合制,这也是和反对派妥协的结果。4)复兴运动党没有采取很严格的“除垢法”,允许了前朝本阿里的旧部参与新政权,这大大降低了军事政变的可能性(对比埃及即可知)。这关键几点和人民其实都没啥关系,只跟复兴运动党的领导层和前朝旧部精英有关。一般来说,对新兴民主国家的民主存续最大的威胁是当权者的滥权,而不是公民社会发育不够。
 
别说民主制度建立之前了,就算是美国这样成熟的民主社会、高度发达的公民社会、高素质的人民,民众就算拥有选票、选举就算是透明公正的,民众(尤其是没有组织起来的民主)对政策的影响几乎等于零。之所以我们看起来民众好像决定了很多政策,那是因为精英利益和民众的利益在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多年的数据分析表明,当精英利益和民众利益相悖时,几乎总是民众利益被碾压。
 
第四点,转型是否成功、民主制度是否能建立需要的是直接的政治参与。没有直接的政治参与,公民社会再强大,全国人民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组织、妇女儿童保护组织、动物保护组织都没有用,因为这是政治斗争之外的领域。而直接的政治参与需要的是组织政党、政治动员等“玩政治”的能力、政治素质。这和笼统的“公民社会”的能力是不同的东西,一个在预防艾滋病和公共卫生领域非常有成就的领导人未必会是优秀的政治领导人,常常不是,这是两套不同的技能(skill set)。 而政治素质是在政治斗争的过程中培养的,这在现在的中国,是完全不可能的嘛。
 
正如我一个基友所说的,有些人在墙内文章写太多了,就会经常用法制、改革、公民社会这些笼统而比较安全的词来代替具体的反对党、选举制度,清算这些词,久而久之习惯了,思维也局限了。
 
笑蜀所写的文章之所以在自由派里有比较多的受众,反映出的是一种心态和期待,一种“只要我们大家多努力、一起努力,我们就能改变现实”的美好期许。现实是,no, we can’t. 你癌晚期了,天天暗示自己、给自己打气:“我一定能战胜癌症!我一定能恢复健康”,可惜你还是死了。
 
现实太残酷,只有帅哥能安慰我。 
 
 
 
 
 
 附笑蜀原文

撕裂无可避免,解忧唯有宪政

 

央视主持人毕福剑饭局上对毛泽东的几句调侃,竟引来互联网上的一场激战,多少有些匪夷所思。私人言论能发展成公共事件,显然是刻意操纵的结果。说白了,这其实是毛派借题发挥的一次主动进攻。而且这不是孤立事件。以今年论,清明当天北京即有福田扫墓冲突。前往福田给江青扫墓的毛派,跟监控扫墓的警察从口角发展到互殴,以致多人被抓。但毛派不肯示弱,直到4月13日,祭拜江青的人仍络绎不绝。

最严重的事件,莫过于2月下旬的毛派洛阳会议。会议极其隐秘,只在会议纪要发布之后,公众才知道有这回事。更耸动的是,这次会议实际上是毛派组党的前奏:纪要明白无误地打出“毛派共产主义者”的旗帜,宣称其目的在于寻求毛派共产主义者的联合与组织,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治团体的前期筹备会议”。同时宣告与习政权决裂,斥习政权为“以修正主义为政治特征的官僚垄断资产阶级法西斯专政”。纪要最后号召“再次发动社会主义革命”,“重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未来”。

在网格化维稳的背景下,以推翻现政权为宗旨的毛派洛阳会议能成功召集,本身就是奇迹。更匪夷所思的是,即便在会议纪要发布,美国之音、法广等国际媒体跟进报道之后,当局仍报以惊人的静默,跟“扼杀于萌芽状态”的维稳常态形成鲜明对比,多少反映出当局的无奈与难堪。显而易见,毛派正在崛起,毕福剑事件只不过是其最新一幕。

毛派的崛起

毛派的崛起,源头可以追溯到90年代中期的国企改革。本来在整个80年代,毛派已大失市场。但90年代国企改革导致数千万国企工人下岗,毛派至此重新集结。东北沈阳、中部郑州、西南重庆都是重工业基地,大型国企云集,下岗工人最多,因而都成了毛派重镇。国企改革与毛派崛起的共生关系,于此可见。随着权贵体制不断固化,底层苦难愈加深重,为毛派提供了广大的政治市场。

最早发现并致力于耕耘这个市场的是重庆时代的薄熙来。其吸引毛派的政治纲领,主要是所谓“共富”。薄氏的耕耘大有斩获,为其奠定了雄厚的民意基础。如果不是王立军事件横生枝节,他的入常之路将无人可挡,今天的中国政治将是另一番格局。但即便薄氏惨败,其民意基础即底层社会的支持度也未尝减弱多少,尤其重庆市民,至今仍对他颇多认同。以至有人预言,哪天中国政局发生逆转,不排除薄氏被从秦城请出来重登巅峰的可能。

薄氏的这一成功,对中国政坛的衮衮诸公是极大警告,无人敢轻视毛派的力量,而必须在毛派问题上慎之又慎。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习上台迄今都不敢否定薄熙来路线,只能以个人贪腐问题来处置薄熙来。甚至一定程度汲纳薄氏主张,譬如其共富主张。习的这个套路一度奏效,毛派对薄氏依依不舍的同时,总体上也认可了习。毛派中的救党保国派,更是纷纷向习表示效忠。所以习上台之初,与毛派曾有一段蜜月。毛派对习抱以巨大幻想,期待他贯彻一条没有薄熙来的薄熙来路线,把被邓江胡三代“修正主义头子”颠倒了的世界,统统颠倒过来。

但毛派纯属自作多情。习固然不敢轻易冒犯毛派而否定薄路线,但他更不敢否定邓路线,而是一度小心翼翼地在二者之间求平衡。随着权力逐渐稳固,他实质上倾向邓路线的真相愈来愈不加掩饰,令毛派愈来愈困惑、愈来愈失望,注定了习与毛派蜜月的短命。转折点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三中决议始出,毛派即一片哗然。虽然毛派中的救党保国派对习仍不死心,毛派中的激进派则对习完全绝望,干脆将习与邓江胡三代“修正主义头子”并列。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毛派中的救党保国派声势渐弱,主张“二次革命”推倒重来的激进派渐占上风。毛派洛阳会议纪要即浓墨重彩地抨击救党保国派为“孟什维克”,自居“布尔什维克”与之切割。很多毛派头面人物,均因对习抱有幻想,而未获邀与会。

也就因此,近年毛派的崛起,主要是激进毛派的崛起。他们中的多数,属于体制外的草根毛派,即以底层民众为社会基础。被他们摈斥的救党保国派,则多属于体制内,不属于底层。即如司马南、孔庆东等毛派明星,无不因与体制合作而收获巨大利益。所以他们虽然名气不小,往往被公众视为毛派代表人物,但实际上缺少社会基础,未获草根毛派认同。他们与草根毛派的关系,是水与油的关系。当水处于静态时,油还可以浮于表面,人们看到的往往是油,水则潜而不露,不为人察觉。但水一旦激荡起来,油就再也无法控制水,只会遭遇被冲刷的命运。今天的体制内毛派,正遭遇这样的命运。他们因跟薄熙来的盟友关系失去体制信任,又因既得利益跟草根毛派愈来愈形同陌路,体制内外“两头吃”的空间愈来愈小。司马南之不得不游走美国,即为明证。这实际上也是当局以体制内毛派钳制草根毛派的战略的失败。说明当局对毛派总体上愈来愈失控,说明毛派总体上愈来愈敌对化。

社会的撕裂

这充分印证中国社会撕裂到了何等程度。当下中国的政治力量至少可分为四派。一是以传统官僚体系为主体的权贵派,一是还没有找到代表性人物的激进毛派或草根毛派;一是习近平代表的体制内的原教旨共产党人,一是跟草根毛派一样缺乏代表性人物的自由派。这四派对中国问题如何解决,中国道路通向何方,几乎没有任何共识,四派都是彼此敌对,不可调和。只要有一点点火星,哪怕如毕福剑那样的私人饭局中的几个段子,都很容易引爆一场舆论超限战。而从舆论超限战到线下超限战,并不存在不可跨越的屏障。这正是当下中国最大危机之所在。

但这同时也是最大机会之所在。这点上,印度的经验可资借鉴。印度的宗教冲突、种族矛盾之源远流长,远逾中国。其历史上的撕裂程度,亦为中国望尘莫及。所以历史上的印度从来不是统一的民族国家。但在实行宪政民主之后,印度终于成为统一的而且是和平的国家。千年无法调和的宗教和种族冲突虽然难以根除,但至少大大地缓解了,不再构成燃眉之险。没有宪政民主,这一切不可想像,今天的印度,就一定还在内战之中,不会比黎巴嫩幸运多少。体制内的卫道士总以印度经济的一度滞后为例说明宪政民主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无用,他们压根不懂,印度能成为统一的而且是和平的国家,即拜宪政民主之赐,即是宪政民主对印度的最大贡献。今天中国社会愈来愈被撕裂,愈来愈走向极化,而现有体制不存在任何内聚力来弥合甚至哪怕只是缓解冲突,走向全面内战未必是危言耸听。要避免这个最坏结局,唯有像印度那样走向宪政民主,让各派都能在宪政民主这个平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平博弈,和平共处,而非你死我活、玉石俱焚。

就此而言,宪政民主无疑是我们民族最大的公共利益。社会愈撕裂,愈是亟待宪政民主来整合。愈是逼近撕裂的临界点,对宪政民主的需求就愈大。如何化最大张力为最大动力,在最后一刻到来之前绝地反击,成功突围,这是对我们民族勇气与智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