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中国人的政治理想--东海客厅论儒宪

 

中道思想


 

有学者认为中国面临的五大危机是:经济危机,政治危机,战争危机,民族危机,文化危机。我认为应该加上能源危机,人口危机,环境危机,健康危机,道德危机,共为十大危机。最大的危机是文化危机、政治危机和道德危机。

三大危机中,政治危机最基础,道德危机是最深层,文化危机最根本。文化即意识形态,解决意识形态危机是解决政治危机、道德危机和其它危机的关键。解决意识形态危机的最佳办法是四个字:去马归儒。

政治归儒,就是实行王道,现代王道政治就是儒家宪政。儒宪与自由宪的政治模式和制度架构同中有异,别具特色,但宪政精神、自由精神完全一致。

自由宪为自由提供法律保障,儒宪为自由提供礼法双重保障。

儒宪不允许、也不可能霸王硬上弓,强加于人民。正常的儒宪路线图,可粗分为四个阶段:一去极权化,二自由化,三儒化社会,四儒化政治。

去极权化是儒家与自由派的共识和共同追求。在自由社会,儒家通过讲学办学从政从商等等方式弘扬儒学,逐步积累社会资源和民意基础,达到最终儒化政治的目的。去极权化的努力也是一种资源积累。道义资源是一切资源的核心。

另一种儒宪的途径是最好的捷径,社会代价最小。那就是马党直接转变为儒党,让中国跨越自由化阶段而直接进入王道。那是可以自上而下直接推行儒宪的。但对于马党来说,无异放下屠刀立地成儒,是要洗筋伐髓脱胎换骨的,非其所能也,只怕中国人没有那样的福分,只怕历史也不会再给机会了。

曾有学者提出党主立宪制。想法很好,却是空想。只有个人主义或民本主义才能开出宪政来。民主可以立宪,因为民主的指导思想是自由主义,以人为本;君主亦可以立宪,因为儒家外王学以民为本。党主立宪要实现,其党必须改变物本主义哲学和集体主义政治经济学,变成儒家党或自由主义党。

有人认为儒宪是不可能实现的,纯属春秋大梦。答曰:可不可能是一回事,应不应该又是一回事,然“可能”和“应该”又并非截然不同两回事。只要是应该的,就是可能的。过去不可能,现在可能;现在不可能,未来可能;短期不可能,长远可能。应该的,意味着是合乎天理、合乎良知、合乎人道、合乎仁义之道的。

另外,应不应该做和值不值得做,也是同样的关系,应该做的就是值得做的。对于儒者来说,儒宪是应该追求的,也是值得追求的。

依稀记得刘晓波先生的一句话:“值不值得做是一回事,应不应该做又是一回事。咱们做咱们应该做的就是了。”(大意)我当时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我追求应该追求的,贫富贵贱、安危生死皆置之度外。

我早就自誓并明言,我的一切努力和奉献,都是为儒家事业和后来者积累道义资源的。盖儒家要上位,儒宪要成功,必须积累相当的资源,关键又是道义资源。这是需要先知先觉先行者勇于作出种种奉献的。我认为,在极权社会不敢站起来争人民的权利,自由化以后,就不配站出来争人民的支持。

台湾政治之所以没有儒味,是因为台湾儒家不成气候。台儒不成气候的要因之一,就是在台湾政治大转型过程中缺乏参与的热情和奉献的仁勇。儒门当代龙象,难以寄望于大陆之外也。

港台新儒家政治关注度较低,这个判断自有依据。他们对台湾政治转型和制度变革的积极性、参与度、影响力都很低,台湾转型之后,儒家文化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去儒家化、去中国化的恶潮愈掀愈烈。

台湾在两蒋时期,台湾政治颇为开明,对儒家又有一定尊重。如果港台新儒家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未尝不可能将台湾打造成中华文化的复兴基地。那对于儒家文化的复兴和中华文明的重建,意义非同小可,那是台湾之福,更是大陆之幸和整个中华民族之幸。

有人说:“港台诸大儒之用心,乃在中华民族千秋大业,区区台岛,何足论之!若论文化影响力,当以长远目光视之,不必限于当时!孔子虽不遇,然其影响力之大非在晚周,乃在后世!”这是将“万古长空”与“一朝风月”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了。殊不知孔孟为了“一朝风月”栖栖遑遑周游列国,垂老方休。

我指出新儒家对现实政治关注不够不到位,对台湾政治影响不大,这是基于现实的逻辑判断,也是学理责备。并非否定他们的贤能,而是认为他们还可以更加贤能,更加有力地批判马列主义并对三民主义进行友好批评,争取让两蒋认识其缺乏形上依据、严重背离中道的重大文化缺陷。

或谓不必苛责港台新儒家,还是多多关心大陆儒家。狭隘得可笑。岂不闻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何况港台非它山,新儒家非他人。他们的经验和教训,长处和不足,对于大陆儒家的发展和中华文明的重建,最有借鉴参考意义。学而知其不足,如理如实评判,是对他们真正的尊重。一味苟誉,反而亵渎和辜负。

顺及,台湾和日本社会,各有其富足和谐美好处,各有其优点和儒味,但并非儒家社会。要有儒家社会,先有儒家政治。儒家政治自有相应的政制学制,道统学统具备,名儒大儒辈出。论性质,日本、台湾仍是自由政治和自由社会,各有一定儒味耳。日本的儒味来自其传统,台湾的儒味主要拜蒋君晚年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所赐,台儒亦功不可没。

最后报告一个好消息:康晓光同仁《儒家宪政》一书出版了,可喜可贺,亦复可悲,为此书只能出版于异国而悲。本书以儒家为体、宪政为用,借助宪政框架完成儒家对民主的吸纳,从中华文明的体用范式建构了儒家宪政的政治蓝图,值得旧雨新朋阅读、了解和支持。东海与康兄具体观点或有歧异,原则和目标完全一致,都以儒家宪政为中华民族应该为之奋斗的政治理想和发展目标。

当然,儒宪作为最优选择,无碍于自由宪的次优选择。儒家是去马归儒,自由派是去马归自由,在去马、即去极权化方面,儒家与自由派志同道合。

2021-5-28余东海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余东海:中国人的政治理想--东海客厅论儒宪

 

中道思想


 

有学者认为中国面临的五大危机是:经济危机,政治危机,战争危机,民族危机,文化危机。我认为应该加上能源危机,人口危机,环境危机,健康危机,道德危机,共为十大危机。最大的危机是文化危机、政治危机和道德危机。

三大危机中,政治危机最基础,道德危机是最深层,文化危机最根本。文化即意识形态,解决意识形态危机是解决政治危机、道德危机和其它危机的关键。解决意识形态危机的最佳办法是四个字:去马归儒。

政治归儒,就是实行王道,现代王道政治就是儒家宪政。儒宪与自由宪的政治模式和制度架构同中有异,别具特色,但宪政精神、自由精神完全一致。

自由宪为自由提供法律保障,儒宪为自由提供礼法双重保障。

儒宪不允许、也不可能霸王硬上弓,强加于人民。正常的儒宪路线图,可粗分为四个阶段:一去极权化,二自由化,三儒化社会,四儒化政治。

去极权化是儒家与自由派的共识和共同追求。在自由社会,儒家通过讲学办学从政从商等等方式弘扬儒学,逐步积累社会资源和民意基础,达到最终儒化政治的目的。去极权化的努力也是一种资源积累。道义资源是一切资源的核心。

另一种儒宪的途径是最好的捷径,社会代价最小。那就是马党直接转变为儒党,让中国跨越自由化阶段而直接进入王道。那是可以自上而下直接推行儒宪的。但对于马党来说,无异放下屠刀立地成儒,是要洗筋伐髓脱胎换骨的,非其所能也,只怕中国人没有那样的福分,只怕历史也不会再给机会了。

曾有学者提出党主立宪制。想法很好,却是空想。只有个人主义或民本主义才能开出宪政来。民主可以立宪,因为民主的指导思想是自由主义,以人为本;君主亦可以立宪,因为儒家外王学以民为本。党主立宪要实现,其党必须改变物本主义哲学和集体主义政治经济学,变成儒家党或自由主义党。

有人认为儒宪是不可能实现的,纯属春秋大梦。答曰:可不可能是一回事,应不应该又是一回事,然“可能”和“应该”又并非截然不同两回事。只要是应该的,就是可能的。过去不可能,现在可能;现在不可能,未来可能;短期不可能,长远可能。应该的,意味着是合乎天理、合乎良知、合乎人道、合乎仁义之道的。

另外,应不应该做和值不值得做,也是同样的关系,应该做的就是值得做的。对于儒者来说,儒宪是应该追求的,也是值得追求的。

依稀记得刘晓波先生的一句话:“值不值得做是一回事,应不应该做又是一回事。咱们做咱们应该做的就是了。”(大意)我当时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我追求应该追求的,贫富贵贱、安危生死皆置之度外。

我早就自誓并明言,我的一切努力和奉献,都是为儒家事业和后来者积累道义资源的。盖儒家要上位,儒宪要成功,必须积累相当的资源,关键又是道义资源。这是需要先知先觉先行者勇于作出种种奉献的。我认为,在极权社会不敢站起来争人民的权利,自由化以后,就不配站出来争人民的支持。

台湾政治之所以没有儒味,是因为台湾儒家不成气候。台儒不成气候的要因之一,就是在台湾政治大转型过程中缺乏参与的热情和奉献的仁勇。儒门当代龙象,难以寄望于大陆之外也。

港台新儒家政治关注度较低,这个判断自有依据。他们对台湾政治转型和制度变革的积极性、参与度、影响力都很低,台湾转型之后,儒家文化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去儒家化、去中国化的恶潮愈掀愈烈。

台湾在两蒋时期,台湾政治颇为开明,对儒家又有一定尊重。如果港台新儒家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未尝不可能将台湾打造成中华文化的复兴基地。那对于儒家文化的复兴和中华文明的重建,意义非同小可,那是台湾之福,更是大陆之幸和整个中华民族之幸。

有人说:“港台诸大儒之用心,乃在中华民族千秋大业,区区台岛,何足论之!若论文化影响力,当以长远目光视之,不必限于当时!孔子虽不遇,然其影响力之大非在晚周,乃在后世!”这是将“万古长空”与“一朝风月”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了。殊不知孔孟为了“一朝风月”栖栖遑遑周游列国,垂老方休。

我指出新儒家对现实政治关注不够不到位,对台湾政治影响不大,这是基于现实的逻辑判断,也是学理责备。并非否定他们的贤能,而是认为他们还可以更加贤能,更加有力地批判马列主义并对三民主义进行友好批评,争取让两蒋认识其缺乏形上依据、严重背离中道的重大文化缺陷。

或谓不必苛责港台新儒家,还是多多关心大陆儒家。狭隘得可笑。岂不闻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何况港台非它山,新儒家非他人。他们的经验和教训,长处和不足,对于大陆儒家的发展和中华文明的重建,最有借鉴参考意义。学而知其不足,如理如实评判,是对他们真正的尊重。一味苟誉,反而亵渎和辜负。

顺及,台湾和日本社会,各有其富足和谐美好处,各有其优点和儒味,但并非儒家社会。要有儒家社会,先有儒家政治。儒家政治自有相应的政制学制,道统学统具备,名儒大儒辈出。论性质,日本、台湾仍是自由政治和自由社会,各有一定儒味耳。日本的儒味来自其传统,台湾的儒味主要拜蒋君晚年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所赐,台儒亦功不可没。

最后报告一个好消息:康晓光同仁《儒家宪政》一书出版了,可喜可贺,亦复可悲,为此书只能出版于异国而悲。本书以儒家为体、宪政为用,借助宪政框架完成儒家对民主的吸纳,从中华文明的体用范式建构了儒家宪政的政治蓝图,值得旧雨新朋阅读、了解和支持。东海与康兄具体观点或有歧异,原则和目标完全一致,都以儒家宪政为中华民族应该为之奋斗的政治理想和发展目标。

当然,儒宪作为最优选择,无碍于自由宪的次优选择。儒家是去马归儒,自由派是去马归自由,在去马、即去极权化方面,儒家与自由派志同道合。

2021-5-28余东海